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文学 > 《中学生科普故事大全集》在线阅读 > 正文 第51章 历史遗迹(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中学生科普故事大全集》 作者:赵凡禹

第51章 历史遗迹(1)

  在那神奇的远古文明遗址中隐藏着太多令人费解的秘密:刻有飞行器、宇航员的古老岩画,奇异的纳斯卡荒原巨画、神秘的胡夫大金字塔、瞬间消失的庞贝古城,谜一样的吴哥窟,等等。这些人类远古时代遗留下来的智慧碎片,似乎打破了生命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的有序进程。它们究竟是史前文明的产物,还是地球之外外星人的馈赠呢?这中间的太多太多的秘密什么时候才能被科学家与人类解读呢?什么时候,我们对这个世界进行确认和判断而不是想象与猜测呢?……

  本章就是要带你穿越历史的时空,去解读古老废墟中的文明密码,从而激发你在科学的海洋里,努力追寻历史的文明和探索其间的秘密。

  1.纳斯卡荒原上的线画

  20世纪30年代,一位美国的飞行员,在秘鲁西南部沿海伊卡省东南角的一个小镇与安第斯山之间的荒原上空飞过时,他看到地面上有非常醒目的纵横交错的“线条”。起初他还以为那是印第安人的古运河。

  这位飞行员回去后把他在空中的所见告诉了别人,许多人听到这件事后疑窦丛生,极为干燥少雨的纳斯卡地区怎么会有运河呢?但如果不是运河那又是什么呢?

  听到这件事的美国考古学家科逊克决定进行实地考察,弄明事情的真相。1940年,科逊克率领一个考察队开进了纳斯卡荒原。

  开始,他们确实在这片布满沙石的荒地上发现了一条条或直或弯像沟槽似的东西,它们是做什么用的呢?怎么又浅又窄?很明显,那根本不是什么运河。

  为了弄清这些沟槽所构成的图案,考察队员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各自手拿指南针,分别沿着“沟”行走,同时在地图上画下自己所走过的“沟”的方位和形状,当他们最后把各人所画的图形汇总到一张地图上时,出现了奇迹:出现在地图上的分明是一只喙部突出的巨鹰!这只鹰的翅膀长90米,尾巴长40米,而它的嘴足足有100米长,并且还与一条1700米长的笔直的沟相连接,好像它正伸嘴到沟里饮水似的。这使考察队员们大受振奋,他们认为这可是发现了世界上的又一大奇观。于是他们请求秘鲁政府帮助,用直升机来观察这片荒原上的巨画。当飞机飞到一定的高度,从某个适当的角度向下看去,展现在人们眼中的情景,竟如同一张巨大的画布,上面描绘着一幅幅各式各样的图案!这些巨大图画由许多深0.9米、宽15厘米至数米的人工沟组成,这些画一般都有几百平方米大,图案中有由南向北纵贯各地、精确到误差不超过一度的直线;也有如三角形、圆形、矩形等几何状的图案;但最多的还是各种动物和一些植物的画像,如蜥蜴、蜘蛛、逆戟鲸、骆驼、鹰、蜂鸟、猴子、仙人掌、海草等。此外,还有一些人形图案,他们身躯高大,情态各异,其中有一个巨人高达620米,身体挺得直直的,两手叉腰,气势威严,还有些巨人头上似乎戴着王冠。

  更加令考察队员们感到惊奇的是:荒原上的图案隔一段距离竟会重复出现,完全符合现代二方连续画法。在不同地方重复出现的图画如出一辙,仿佛是用复印机复制出来的一般,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

  现在科学家们已对巨画进行了碳14测定,推算出它们已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

  有人认为纳斯卡线画大概创作于公元前500年至公元500年,可能是印加王朝兴起前,由居于秘鲁的土著人完成,图像和线条代表一部“世界最大的天文学书籍”。莱契博士也赞同这一观点,他认为这些图像和线条用于测定星宿在一年中不同时间的位置,以决定播种和收割的时间,例如有些鸟形图案的喙跟夏至的日出位置连成直线。

  这些图案只能从高空俯瞰才能看得清楚,所以有人认为纳斯卡人会飞,至少在刻直线时能够离地盘旋。一些出土陶器上的绘画,显示有些类似纸鸢和热气球的物体。虽然上述说法并非全无可能,但未能解释当初为何要刻这些线条。

  ■

  秘鲁,位于南美洲西北部,为古印加文化的发祥地。秘鲁在印第安语中是“玉米之仓”的意思。

  2.巨石浮雕的神秘面纱

  20世纪初,一个墨西哥小考察队在离南美洲委内瑞拉的阿亚库乔港约18千米的一处崇山峻岭中寻找古城遗址时,在茂密的森林中迷路了。他们胡乱四转的时候,无意间来到了一个森林比较稀疏的地方,正当他们想坐下来休息一下时,一个眼明手快的考察队员发现了静卧在草丛中的一大块巨石。这一块巨石的面积非常大,石头表面有许多不太明显的奇怪图案。这个考察队员高兴得欢呼雀跃,以为他找到了所谓的黄金宝库。

  当他把这个发现告诉给那些正在小溪边喝水的同伴后,大家的情绪马上就激动起来,都立刻沿着巨石向四面搜索,想找到梦寐以求的“财宝之门”。

  可令他们很失望的是,考察队员们搜寻了很长时间,却没有发现任何新的有价值的东西。迷路、劳累加上天色已晚,考察队员们只好在巨石旁野营。

  第二天清晨,当太阳升起,阳光以特定的角度照射到巨石上时,奇迹出现了:这块大巨石上出现了许多光怪陆离的美妙图像,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当阳光转移而偏离了这个角度时,图像也随之消失了。

  考察队的这一发现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许多探险家、考古学家决定前往这个神秘的地方去欣赏那些神秘的图像。

  通过考古学家们的观察发现,这块大石上的浮雕图像共有7幅。中间一幅是一条巨蛇,近蛇头处刻着几个大钟;还有一幅图像是一个穿着奇怪装束、头戴盔甲的武士,还有一幅极像人但又不是人的“怪物”。

  ■

  这块巨石的美妙图像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经过人工雕刻的。图像和石块表面的刻痕以及阳光照射的角度有着某种关系。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目前人们也说不清楚,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雕刻者对光学原理有一定的研究。通过对光学原理的研究,巧妙而准确地把握住了雕刻的角度和刀口深度,因而只有阳光射到某一角度时才能清楚地看到浮雕的图案。

  ■

  我国的浮雕作品中最有名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呈方形。纪念碑分碑身、须弥座和台座三部分,共高37.94米。台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均有台阶。下层座为海棠形,东西宽50.44米,南北长61.5米。上层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下层大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分别以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渡江战役为主题。在渡江战役的浮雕两侧,另有两幅装饰性浮雕,主题分别为支援前线和欢迎人民解放军。

  3.阿尔塔米拉山洞中的奇异壁画

  1879年的一天,业余考古学家马塞利洛·德·索图勒带着他9岁的女儿玛利亚,来到了北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进行考古发掘工作。

  马塞利洛很快地投入到了自己的工作中,他几乎忘记了身边的女儿。小玛利亚则好奇地东瞧瞧西看看。不一会儿,她发现在不远处有一个山洞,于是就手拿提灯信步走了进去。突然,马塞利洛听到了女儿的尖叫:“公牛,公牛,爸爸,快来啊!”他急忙扔掉手中的工具,顺着玛利亚的声音向洞内跑去。

  马塞利洛顺着女儿的手指望去,不禁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在约60英尺长、30英尺宽的洞顶上,画着十几只形态各异的野牛、野猪、马、羊等动物,画面上的野牛有的在用前蹄刨地,有的在仰脖吼叫,还有的中了长矛奄奄一息……栩栩如生。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些动物竟然分别是用褐色、黄色、黑色和红色的颜料涂画成的。随后,在洞内的其他地方,马塞利洛又发现了一些类似的绘画。凭着自己深厚的专业知识,马塞利洛判断:这些画距今至少有1万年的历史。但是,这究竟出自何人之手,又是如何创作的,这些原始绘画究竟又有何功用,都让马塞利洛感到疑惑重重。

  阿尔塔米拉山洞的绘画,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浓厚兴趣,他们首先要弄清楚的是,如此精湛的艺术,是什么人创作完成的呢?

  一些考古学家推断,生活于公元前3.2万年至1万年间的克罗马尼翁人是这些壁画的作者。当时,他们用尖锐的石头在石壁上刻出了这些作品的轮廓,然后再用手指或羽毛、兽毛等制成的刷子,蘸上铁矿石和动物血、脂肪以及植物汁液制成的颜料进行上色,有的颜料可能还是用空心的芦秆吹上去的。

  可是,在这黑漆漆的洞内,克罗马尼翁人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照明的呢?他们又是依靠什么工具在距地面几米高的地方作画的呢?这些画为什么不画在离地面近的洞壁上?

  关于这些原始绘画的功用,也有多种说法。有人说这些画是原始宗教的产物,是供原始的先民们顶礼膜拜的;也有人说它是教育年轻人如何狩猎的教材;还有人说它是人类早期的审美活动,具有娱乐的作用。

  但是,究竟哪种说法更科学更具权威性,考古学家们都很难说明白。

  ■

  自小玛利亚发现阿尔塔米拉山洞壁画之后,人们又陆续在欧洲的其他地方,发现了100多处饰有石器时代绘画和雕刻作品的洞穴。据科学家考证,这些绘画作品的制作时间至少有1.5万多年,有的甚至已有两三万年的历史。由于洞内良好的通风和经久不变的温度、湿度,阿尔塔米拉山洞的绘画是保存得最完好的。今天,它被公认为原始艺术的典范。

  ■

  中国也有很多著名的壁画作品,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的“沙漠美术馆”,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佛像、佛经故事、神怪传说、帝王生活、装饰图案、对佛教教义的宣扬等。大量的民俗、民风画,更是古代敦煌民俗、民风的百科全书。这些壁画历经千百年风沙的磨蚀,依然色彩鲜艳,金碧辉煌。洞窟的四周画满了菩萨、仙女、飞天。尤其是飞天,造型生动,线条刻画细腻,衣带的纹路轻盈流畅,就像要飞起来一样,号称“天衣飞扬,满墙风动”。

  4.重见天日的吴哥窟

  1861年,为寻找珍奇蝴蝶,法国生物学家亨利·墨奥特来到了东南亚地区。当时,他和4个当地的土著人深入到浓密的丛林中,沿着湄公河逆行而上。一路上的奇花异草和珍奇昆虫令墨奥特感到欣喜若狂。这一切对土著人来说,根本不足为奇。几天后,当他们5个人来到一片阴森的密林前时,土著人却停了下来对墨奥特说:“主人,就到这里为止吧,不能再往前去了。”

  “这是为什么呢?”意犹未尽的墨奥特不解地问道。

  “前面的密林里有幽灵,进去的人从来都是有去无回。”4个当地的土著人异口同声地说。

  “哪儿来的幽灵?要真的有幽灵,我们就更要往前去,把它捉回来。”听了土著人的话,墨奥特不禁感到有些可笑。

  “真的不是开玩笑,主人,幽灵就在林中的大城堡里。”土著人边说边用手比划着。

  “丛林有个大城堡?”墨奥特感到奇怪,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进去看个究竟。

  于是,他再三劝说那4个土著人,请他们继续前行,土著人终于动了心,又带着他小心翼翼地走向密林深处。可是,一连走了几天几夜,也没见到城堡的影子,墨奥特感到非常失望,并决定返回。

  “前面那是什么?好像是塔尖。”走在前面的一个土著人,突然说道。

  听后,他们情不自禁地抬头望去,只见前方不远处,有宝塔的塔尖在夕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

  顿时,他们精神大振,格外兴奋,忘记了连日来的饥饿和疲劳,尤其是墨奥特高兴得手舞足蹈,他恨不得插上翅膀,立即飞到宝塔的身边……

  在那儿,他们发现,5座宝塔,就像5朵盛开的莲花,高高地矗立在他们的面前,这就是在热带丛林中隐身400多年的吴哥窟。

  ■

  吴哥窟占地长1.5千米、宽1.3千米,因为比吴哥城小得多,所以人们又叫它“小吴哥”。吴哥窟的主体建筑在一个石基上,共为3层,约有20层楼那么高。4座小宝塔分布在二层的四角。底层有大型的精美浮雕组画长廊,题材为印度的两大史诗《罗摩衍娜》和《摩诃婆罗多》,以及苏利亚拔摩二世的生平事迹。二层有4个供国王沐浴的水池,三层则供国王朝拜之用。

  远看吴哥窟,它是一座平直的,仿佛径直走就能到达中心的庞大建筑。然而,事实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走近后,就会发现,这是一座多层回廊环绕、浮雕精美神秘、逐层上升的高塔群,错落有致,中心突出。吴哥窟的装饰浮雕丰富多彩,遍布于回廊的墙壁及廊柱、窗楣、基石、栏杆之上,铺天盖地而来,令人目不暇接。当你来到这个四壁皆画的世界里,就会深深地感到——真实、虚幻、喜悦、苦楚,这八个字所描述的境界尽在其中。

  ■

  甘肃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龙门石窟被称为“中国的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的鸣沙山东麓;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城西的武周山麓;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南郊伊河岸边;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东南。

  5.马丘比丘古城之谜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希南·宾诺姆被这个传说所吸引:公元前9世纪初,印加人在安第斯山脉海拔2000多米的山顶上,用花岗岩建起了一座美丽的古城,人们称它为“云中之城”。

  同时,他还了解到,为了寻找这个“云中之城”,15世纪末,欧洲殖民者踏上美洲大陆。他们对印加人进行了疯狂的烧杀抢掠,许多城市变成废墟。为了掠夺更多的金钱财宝,侵略者们到处寻找这座传说中的美丽古城,但他们找遍了安第斯山脉的大山丛林,却一无所获。

  于是,20世纪初,他就来到安第斯山脉寻找这座古城的遗迹,不幸的是,最终也是空手而回。但是,1911年,宾诺姆带着两名助手再次来到了安第斯山脉。这一次他从一家小旅馆的店主口中得知,在不远处的马丘比丘山上有一片废墟。第二天,他便冒雨爬上这座海拔2000多米的马丘比丘山的悬崖顶端。十分幸运的是,他就在这儿找到了这座传说中的古城。

  在这里,宾诺姆惊奇地发现,城中的建筑保存得非常完整,房屋大多依山而建,城的周围有高大整齐的石墙环绕,城内有高大雄伟的神庙、华丽的王宫、坚固的堡垒,还有整齐的庭院、街道、广场、祭坛。建筑物之间用纵横交错的石阶小路相连,从1000米外引来的山泉通过滴水管道被送到主要的建筑物前。就像传说中的一样,城堡中的所有建筑都是用花岗岩砌成的,每一块石头都至少有1000千克重。石块像小孩玩的拼图一样被巧妙地组合起来,没有使用任何黏合用的灰浆之类的东西,但它们之间连一片薄薄的刀片也插不进去。

  但是,令宾诺姆大惑不解的是,在没有文字,也不知道用车轮和牲畜来运送物品的古代,完全靠手工用的铁凿子等工具进行加工,印加人是怎样把这些几吨重,甚至几十吨重的石头从30千米外的采石场运到2000米高的山顶来的?他们又是怎样对这些石头进行切割,并巧妙地将它们拼合在一起,建成这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的?

  ■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赵凡禹作品集
做人做事枕边书大全集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大全集(超值金版)中学生科普故事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