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文学 > 《成语故事大全》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章 B(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成语故事大全》 作者:刘莹

第3章 B(1)

  不遗余力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战国策·赵策三》。遗:留下;余力:没有使完的力量。

  公元前260年,秦昭王任用白起为将率兵去攻打赵国的长平,一下子消灭了赵国四十多万军队。秦军也损失惨重,打得精疲力尽。过了两年,秦军又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一年多,魏、楚两国联合救赵,才解除了邯郸的围困。秦军撤回去以后,便派使者到赵国,要赵王献出六座城池作为讲和的条件。赵王为此下不了决心。

  这时,有一个叫楼缓的人,从秦国来赵国,赵王便同他商量这件事该怎么办,楼缓推辞说:“这不是我所能知道的。”赵王说: “虽然这样,不妨谈谈你的个人意见。”楼缓说:“现在我刚从秦国来,如果说不给城,大王就会认为不是计策,如果说给,又恐怕大王以为我向着秦国。所以不敢回答。假如我能够为大王考虑这件事,就不如给秦国。”赵王也表示同意了。

  赵国的大臣虞卿听说后,就对赵王说:“楼缓的话,包定是骗人的鬼话。”

  赵王不理解虞卿的意思,问他:“为什么这样说?”虞卿说:“秦国攻打赵国,是打疲倦了回去的呢?还是有力量而不进攻我们呢?”

  赵王说:“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意思是说:秦国攻打赵国,已经使出了全部力量,是精疲力尽才退回去的。虞卿说:“既然这样,秦国用它的力量去攻打它所不能取得的地方,打疲倦了回去;大王又用它的力量所不能攻下的地方资助它,这不是帮助秦国攻打自己吗?”最后,虞卿终于说服了赵王放弃了割地求和想法。

  后来,人们根据这些记载,引申出“不遗余力”这个成语,比喻已经拿出了全部力量,作了最大的努力。

  不拘一格

  这个成语出自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拘:限,限制;格:标准,法式。

  清朝道光年间,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名叫龚自珍。他生长在浙江仁和(今杭州)五代做官的名门大户人家里,六岁就跟妈妈学诗,十四岁能写诗,十八岁会填词,二十岁就成了当时著名的诗人了。他所作的诗文,大都是极力提倡“更法”,揭露清王朝统治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

  龚自珍大约在二十七岁中进士后,虽也在朝廷做过近二十年左右的官,曾一度担任过礼部主事(官位不高)。但他不满清王朝统治集团的腐败,和官场中黑暗的现实,在公元1839年毅然辞官回乡。

  这年的夏天,龚自珍辞官由京城(北京)去杭州,路过镇江的时候,恰好碰上赛神,人们抬出玉皇及风神、雷神来拜祭,向神灵祈祷福禄的人多达万余。当时,有人认出了他就是当代文豪龚自珍。一位道士走来请求他写一篇祭文献给天神。龚自珍便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写了《九州生气恃风雷》这首诗,借以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表达自己要求革新进步的愿望。全诗共四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九州:整个中国的代称;恃:凭借;喑:(音yīn 音)哑,沉闷;究:到底;抖擞(音sǒu 叟):振作。

  诗的大意是说:清王朝统治了的中国要有生气,就得靠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大变革;但是象现在这样到处死气沉沉、群众受压抑不敢讲话,实在令人悲愤。我还是劝天公重新振作起来,不拘于常规,把有用的人材降到人间来。

  这一路,龚自珍自农历4月23日出京,到7月9日到家,光诗就写了三百一十五首。这年又是农历的己亥年,这些诗合起来就叫《己亥杂诗》。

  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就把“不拘一格降人才”,简化为“不拘一格”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不拘泥于一种规格、一种办法。

  这个故事同时也是“万马齐喑”这个成语的来源。它用来比喻人们都沉默,不说话,不发表意见。

  不平则鸣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唐代韩愈《送孟东野序》。序:唐初形成的一种文体,即赠言;不平:指受到委屈和压迫;鸣:发出声音,指有所发抒或表示。

  孟东野,即唐代著名诗人孟郊,湖州武康(今浙江武康)人。青壮年时流连诗酒,屡次参加进士考试均不中。直到公元796年(唐德宗贞元十二年)中进士时,年已四十六岁。他一生穷困潦倒,一贫如洗,直至死后,还要靠朋友凑钱来埋葬。他终生以作诗为业,诗歌大都是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生活窘困、仕宦不达的怨叹和愤懑,也有揭露封建士大夫的虚伪和势利之作。孟郊五十岁那年,被任为溧阳(今江苏溧阳西北)县尉时,他的朋友韩愈很同情他的遭遇和处境,为了宽慰孟郊的抑郁情绪,特著文赠言,即《送孟东野序》。这篇文章一开头就写道: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挠(音náo 铙):搅动;荡:震荡;激:阻挡水势,激起波涛;趋:快走,这里指水流得很快;金石:指乐器。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大凡事物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喊声。草木本来无声,风去搅动它就发出声音。水本来无声,风震荡它就发出声音。水流得快,也许是由于外物阻塞,增强了流势;水沸腾,也许是由于火的烧烤,翻腾起来。金石本来无声,是因为敲击它才发出声响。人发表言论也是这样,是因为对外界有感触,不能不表达出来。人唱歌是内心有所思念,人哭泣是心中有悲伤。一切从口中发出的声音,大约都是有所不平的啊!

  后来,人们便由此引出“不平则鸣”这个成语,比喻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

  不食周粟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史记·伯夷列传》。粟(音sù 素):谷物。

  殷朝末年,在现在的河北省卢龙县境内,曾有过一个小国叫孤竹国。当时这个国家的国君有两个儿子。老大叫伯夷,老二叫叔齐。两兄弟自幼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当国君在世之日,就打算立叔齐接班,继承王位。国君死了以后,叔齐不愿自立,就推让伯夷做国君。伯夷不同意,说:“你做国君,是父亲在世之日就定下的,这是父亲的遗志啊!”为了不让弟弟再推让,他悄悄地逃走了。叔齐还是不肯做国君,他也弃位跟着伯夷逃走了。

  往哪里去呢?当时,伯夷和叔齐都听说西部地区(今陕西地区)有一个诸侯国的首领周伯昌(即周文王姬昌),能尊重和爱护老人,尊重百姓,两兄弟都跑到姬昌那里去了。当他们二人赶到那里的时候,姬昌已经去世了,他的儿子姬发(即周武王),正要誓师向东进发,去讨伐商纣。伯夷、叔齐听到这个消息后,就跑去拦住姬发的马头劝谏说:“您的父亲刚死了,不很好地料理丧事,却要去打仗,这能说是孝顺吗?”

  姬发身边的人一听这两个人,要阻碍他们去讨伐荒淫残暴的纣王,就要把他们杀了。这时,大臣姜子牙却认为:这两个人虽然讲得不对,但还是有坚贞、耿烈品德的人。就让人把伯夷和叔齐打发走了。

  后来姬发灭掉了商朝,建立周朝,史称周武王。天下的人民都归属了周王朝,唯有伯夷、叔齐却觉得做周王朝的臣民是可耻的,就坚持不吃周朝的粮食,逃进首阳山(今山西省永济县南)隐居起来。肚子饿了就采集野草来吃,等到饿得快死的时候,他们还自编了一支歌儿,轻声唱着,歌词是:“登彼西山兮,采其薇(一种野草,嫩时可食)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歌词的大意是登上那西边的首阳山啊,采些野草嫩芽来填肚皮;用暴力去代替暴力啊,还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事;神农、虞舜、夏禹这些令人向往的时代都飞快地过去了啊,我们该回到哪里去?咳,走吧!我们的生命到了结束的日子了。

  不久,他们都相继饿死在首阳山上。

  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就引出“不食周粟”这个成语,比喻以绝食来反对某种不如意的作法;现在也多用来比喻人的坚贞、耿直的德行。

  不亢不卑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六回。亢:亦作抗,高傲;卑:卑屈,自卑。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一部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为清代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作。这本书写作于十八世纪中叶的清朝乾隆皇帝在位的时候。它比较集中地揭露了地主阶级贵族集团的荒淫腐败、互相倾轧,揭露了他们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罪恶,也歌颂了地主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探春、宝钗、李纨和风姐的丫头平儿凑在一起谈家务,探春数说花园里管理得不好,建议管家的凤姐拿出办法来,让人看着,订上几条规矩,把花园管起来。聪明伶俐的平儿,巧妙地既不冒犯探春、得罪众家姑娘,又维护自己的主人凤姐,只是推三阻四地不明确讲出自己的看法。精于世事的薛宝钗为讨好探春,就数落平儿说:“你张开嘴,我瞧瞧你的牙齿舌头是什么做的?从早起来,到这会子,你说了这些话,一套一个样子:也不奉承三姑娘,也不说你们奶奶才短想不到”。“他这远愁近虑,不抗不卑,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

  根据这个故事,后来就引出“不亢不卑”这个成语,比喻对人的态度或言语很有分寸,既不高傲,又不低下。

  不知所云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诸葛亮《前出师表》。表: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民对君王陈述意见或事情的一种文书;云:说

  诸葛亮,字孔明,汉末山东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早年隐居在南阳隆中(今湖北襄阳东),后来辅佐刘备联吴抗曹,建立蜀汉政权。刘备称帝后被任为丞相。刘备死后;又辅佐后主刘禅执政。

  公元227年(后主刘禅建兴五年),诸葛亮率军离开成都进驻汉中,出师伐魏,临行前他深知后主只知玩乐,昏庸无能,怕出问题,就写了一个表给刘禅。这就是有名的《前出师表》。

  在这个表里,诸葛亮追述了自己的经历,表达了兴复汉室,报效先帝刘备的忠心;分析了蜀汉当时的形势,从用人处事到励精图治、赏罚严明等都向刘禅提出了恳切的规劝。最后,诸葛亮一边流着激动的眼泪,一边又自谦地写道:“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意思是说:现在我就要远征曹魏去了,要离开陛下您了,我写表时不断地落泪,自己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啊!

  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便把“临表涕泣,不知所云”一句中的“不知所云”引申为成语,原本是自谦的话,表示自己也不知该说些什么;现在则多用来比喻思想混乱,说的话让人得不到要旨。

  不寒而栗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史记·酷吏列传》。寒:寒冷;栗:发抖。

  西汉武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义纵的人,少年时曾和别人一起做过盗贼。后来因为他的姐姐义姁(音xǔ 许)是个医生,给王太后看病,得宠于王太后,义纵便因此做起官来。他在上党郡做了一个小县令,后来当了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东南)太守。他每到一地做官都施展他的“酷才”,轻罪重罚,肆意残杀老百姓;同时他还用计除掉了地方上个别不听自己招呼的土皇帝,所以当地有些豪绅贵戚对他也有几分畏惧。义纵升任定襄太守后,他一到任,就把监狱中重罪轻判的二百多人严加管制。同时还把私自入狱探望犯人的二百多人,以“企图为犯人解脱刑具”的罪名,与犯人一起定了罪,判处了死罪。一天之内便把这四百多人全处死了。消息一传开,“其后郡中不寒而栗,猾民佐吏为治”。意思是说:定襄这个地区的老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个个胆战心惊,那些不法的豪绅和官吏也不敢相互勾结起来闹事了。

  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引出“不寒而栗”这个成语,比喻极为惊恐的神态;或对某些事物或现象,闻之见之心惊胆寒。

  不学无术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汉书·霍光传》。术:技艺,本事。

  霍光,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是西汉时候先后经历了三个皇帝的大臣。他的同父异母哥哥就是西汉著名的将军霍去病。汉武帝时,霍光曾被任为车都尉、光禄大夫;昭帝即位,年纪幼小,他与桑弘羊等人同受汉武帝遗诏辅政,任大司马大将军,封博陆侯。昭帝死后,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不久又废,再迎立宣帝。

  霍光,前后二十余年在汉王朝任要职,他在辅佐幼年的皇帝时,安定国家,特别是主张轻徭薄赋,对发展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安定,都起了好的作用。但是,他居功骄傲,抓权专利,引起了很多人的怨恨。他辅佐八岁的昭帝时,一人独揽大权,一切政令都由自己决定;宣帝即位的那天,前往拜谒祖庙,霍光同行,宣帝吓得就象芒刺在背。自昭帝以来,霍光的儿子霍禹、侄孙霍云、霍山,还有霍光的女婿、外孙这些亲戚都在朝廷里做了大官。大臣们有公事,先得请示霍光,然后才能奏明皇上。霍光每次上朝,皇帝也总得对他虚心得不能再虚心,恭敬得不能再恭敬,才算没有事。他位高权重,却又正象《汉书》的作者班固所说的。“不学亡术,暗于大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肯读书,没有真才实学,不明大义,缺乏深谋远虑。所以,他死后仅三年,宗族即被诛。

  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引出“不学无术”这个成语,原指不读书不学习,便没有知识和本领;现多用来形容既没有学问,又没有本事。

  不自量力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量:估计,估量。

  息国和郑国,是春秋肘候两个毗邻的国家,同在现在我国的河南省中部地区。相比之下,当时息国弱小,郑国比较强大。在公元前712年前后,两国发生了一些争执,息国的国君却不问青红皂白地硬要去攻打郑国。

  消息一传开,就有人断言:“息之将亡也。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意思是说:这样一来,息国要灭亡了。因为息国国君打这一仗有五个错误:一是没有考虑自己这样做究竟对不对;二是不掂量掂量自己的力量的大小;三是不同周围的邻国联合友好;四是没有讲明白自己要出师伐郑的道理;五是没有分辨清罪过在谁。有了这五条错误,要打败仗,完全是意料中的事。

  结果,息国确实被打得大败。没有过多久,便被楚国趁机灭亡了。

  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便引申出“不自量力”或“不自量”这个成语,比喻盲目自大,不能量力行事;或过高地估计了自己。

  不稼不穑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诗经·魏风·伐檀》。稼:播种;穑(音sè 色):收获。

  《伐檀》这首诗,是春秋初期魏国人的作品。

  魏国,是在西周初年分封的姬姓小国,故址在今山西芮城一带,公元前661年为晋献公所灭,以其地封给晋臣毕万。战国时魏国的统治者,便是毕万的后代。

  西周时候的魏国,北与晋国相邻,后来秦国向东扩张领土,占领了西周王畿故地,魏又西与秦国接壤。因此,魏国这样的小国,就常常受到晋、秦的侵夺。在这种情况下,魏国的统治者既要加强防务扩充军备,又不肯克制自己的奢侈生活,因而就日益加重对人民群众的经济剥削,奴隶们反对剥削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ww 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刘莹作品集
名人名言大全成语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