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文学 > 《成语故事大全》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1章 C(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成语故事大全》 作者:刘莹

第11章 C(1)

  车水马龙

  “车水马龙”是“车如流水,马如游龙”的缩写,出自《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

  明德马皇后是东汉时期伏波将军马援的小女儿。十三岁被选入太子宫,先是侍候汉光武帝刘秀的皇后阴丽华,很受宠爱。明帝刘庄继位以后,被册封为贵人。苦于没有生养,只好收养了贾氏的一个儿子。公元60年(汉明帝永平三年)春天,由于皇太后的偏爱,马氏被立为明帝的皇后。明帝死后,马后的养子刘炟(读dá 达)继位(就是章帝)。马后便被尊为皇太后。

  公元76年(建初元年),章帝准备根据汉朝的旧制,对马太后的兄弟们加封进爵,马太后不同意。第二年夏天,发生特大旱灾,一些迷信的人就认为这是不封外戚的缘故。因此,有关官员再次提出对外戚封爵的事,太后仍然不同意。并为此专门发了诏书。诏书说:提出要对外戚封爵的人,都是想献媚我,以达到为自己捞取高官厚禄的目的。我身为太后,平时总是节衣缩食,我周围侍候我的人也尽量注意俭朴。我这样做,其目的是想以自己的行动为下面的人做出好样子。我以为我娘家的人知道后也能象我这样。但是,他们却一点也不以为然,甚至还嘲笑我。前几天,我路过我娘家住地——濯龙园的门前时,看到从外面到家里请安问好的人多得不得了,车马来往不断,十分热闹繁华。家里服侍的人,衣饰之讲究,连给我驾驭车子的人也远远不如。(原文是:“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我对他们实在知道得太清楚了。他们只知自己享乐,而根本不关心国家的忧愁,我怎么能同意给他们加官进爵呢?

  后来,人们常以“车水马龙”来形容繁华热闹的景象。

  车载斗量

  “车载斗量(读liánɡ 良)”出自《三国志·吴书·孙权传》裴松之注引《吴书》。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孙权,孤立刘备,以达到统一天下的目的,便写信封孙权为吴王。孙权虽然心中不想接受这个封号,但一时不敢得罪曹丕,同时,也由于刘备大兵压境,因此不得不派中大夫赵咨做特使,前往魏国作礼节上的回谢。赵咨来到魏国,凭着自己渊博的学识、能言善辩的本领,有条有理地回答了曹丕提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使曹丕对他非常欣赏。魏文帝问他:“在吴国,象你这样的人有多少?”赵咨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吴国文武双全、聪明绝顶的人,不下八丸十人,象我这样的人,更是车载斗量,数不胜数。”

  赵咨的口才,使魏国人非常敬佩和惊奇。孙权听到这个情况,也十分赞赏,把他提升为骑都尉。不久,孙权又听从赵咨等人的劝告,正式称帝。

  后来,人们常用“车载斗量”这句成语来形容数量极多。

  长驱直入

  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徐晃传》。

  公元219年,刘备夺取了汉中。随即命令驻扎在荆州一带的关羽攻打曹操部将曹仁占据的襄阳、樊城(今湖北省襄樊市)。关羽占据了有利地形,利用汉水猛涨之机,放水淹了曹仁率领的军队,杀了庞德,活捉了于禁。又将驻守在樊城的曹仁、襄阳的吕常团团围住,形势十分危急。曹操派徐晃率军前往增援曹仁,同时派人连结孙权夹击关羽。关羽在营寨四周挖壕堑、布鹿砦达十层之多,以阻徐晃。徐晃声东击西,带领军队越过重重障碍,直攻关羽大营,在重围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大败关羽。在曹操、孙权军队的夹击下,最后关羽败走麦城,为孙权所杀。

  徐晃解襄、樊之围,使曹军反败为胜,因而威名大震。曹操专门写了《劳徐晃令》,嘉奖徐晃。《劳徐晃令》中说:我带兵打仗三十多年,也听到不少古时候善于用兵的人,还没有象你这样跃马加鞭,长距离不停顿地快速前进,直冲入敌人重围而打败敌人的(原文是:‘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你的功劳比孙武、穰且还要大。”徐晃得胜回到曹操驻扎的地方——摩坡的那一天,曹操走出七里之外去迎接徐晃,并举办了大型的庆功宴会。

  后来,人们把“长驱径入”改成“长驱直入”,用以形容进军的顺利。

  出人头地

  这句成语出自北宋时期欧阳修《与梅圣俞书》,又见于《宋史·苏轼传》。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对于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十分不满。他所作的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所作诗、词,语言流畅自然,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团结和培养了许多著名的作者,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公元1057年,欧阳修以翰林学士的身份主持科举考试,他看到苏轼所写《刑赏忠厚之志论》一文,惊喜地说,“这是我们文坛中一个优秀的人才啊!”后来,欧阳修又读了苏轼送给他看的一些文章,更加佩服。在给当时颇负盛名的诗人梅尧臣(字圣俞)的信中,欧阳修写道:“读了苏轼写的文章,不知不觉汗都出来了,真是痛快呀!我应当给他让路。使他高出一头。”(原文是:“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之地也。”)后来,苏轼在欧阳修的鼓励和影响下,成了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死后,苏轼便继而成为文坛的领袖。

  后来,人们把“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简化成“出人头地”,原意是让这个人高出一头。以后这个成语的词义有了新的变化,现在一般用来形容高人一等。

  出尔反尔

  这句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下》。由“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简化而来,原意是你怎样对待人家,人家也怎样对待你,含有自作自受的意思。后来,这句成语的意思发生了变化。现在,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前后矛盾,反复无常。

  战国时期,有一次,邹国和鲁国之间发生战争。邹国的士兵由于对邹国的统治者不满,不愿意为他们卖命,当邹国的官吏遭到鲁国军队的攻击时,邹国的士兵却袖手旁观,见死不救,结果,邹国被打败,邹国的官吏战死的有三十几人。邹穆公对此十分气愤,但却拿不出处理的办法。想把这些士兵都杀了,但他们人数众多,都杀了对邹国国力影响很大,不杀吧,又气恨不过。因此,他便找到孟轲,请孟轲帮他出出主意。

  孟轲听完了邹穆公的话,一针见血地指出:士兵们见这些官吏在战场上被杀而不去相救,完全是这些官吏自己的责任。他说:“在饥荒的年月里,你的百姓受到饥饿的威胁,老弱病残者被活活饿死,身强力壮一点的,则被迫四处逃荒。这时,在你的谷仓中,却堆满了粮食,在你的库房里,也装满了财宝,而你的官吏明明知道老百姓的疾苦,却不向你报告,对于老百姓的生死存亡,无动于衷,根本不去设法救济他们。只知道自己养尊处优,高高在上,不去利民,反而来害民。孔子的学生曾子(即曾参)曾经说过:‘你们千万要注意,你怎样对待人家,人家也将怎样回报你(原文是:“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过去,你的百姓无法进行报复,这一次邹国与鲁国发生战事,他们正好找到了报复的机会。依我看,你还是不要责备百姓,而应该改变一下对老百姓的态度。”

  邹穆公听了,默默无言。

  出言不逊

  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张郃传》。它的意思是指某人说话时态度傲慢,言语很不客气。

  张郃,原来是东汉末年大军阀袁绍手下的一个将领。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在官渡进行了一场争夺中原地区的决战。双方对阵,袁绍兵多粮足,曹操兵少粮缺。张郃想到,袁军的粮草屯积在乌巢,这个地方离袁军大本营有四十多里,只有淳于琼带着一万兵士守护,是袁军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便对袁绍说:“曹军虽然人少,但战斗力很强,不能轻视。曹操诡计很多,他深知粮草对大军的重要,因此,一定会派兵攻打我们的屯粮基地乌巢,淳于琼也肯定抵挡不住。如果乌巢失守,粮草失掉,我军就会不战自乱,我建议:现在立即多派一些部队增援乌巢。”袁绍的心腹谋士郭图反对张郃的意见,极力主张先进攻曹军的大本营。

  刚愎自用的袁绍没有采纳张郃的建议,只派了少量人马去增援乌巢,同时,派张郃和高览带兵攻打曹军大本营。结果乌巢被曹操攻破,粮草被曹军烧毁,张郃、高览的进攻也遭到挫折。郭图知道,这一失败,完全是由于自己的错误主张所引起的,害怕张郃回来争个谁是谁非,因此,便恶人先告状,在袁绍面前诬陷张郃说:“张郃幸灾乐祸,看到部队吃了败仗,说了很多难听的话,态度傲慢,毫无礼貌(原文是:‘郃快军败,出言不逊’)。”袁绍听了,非常生气,便派人去叫张郃、高览回来准备问罪。郭图乘袁绍派的人还未到张郃营中之机,让人告诉张郃:“袁绍要杀你们了!”张郃看到自己受到诬陷和猜疑,便和高览一起,带着部队投降了曹操。

  出奇制胜

  “出奇制胜”,意即出奇兵或用奇计取得胜利。这句成语出自《孙子·埶(读yì 义)篇》,原文是:“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在《史记·田单列传》中,司马迁记叙了田单出奇制胜的故事,并对田单用兵之奇妙大加称赞。

  田单,战国时齐国人,是齐国王室的一个远房亲族。齐湣王时,他只是当时齐国都城——临菑城一个很不出名的佐理人员。公元前285年,燕国派大将乐毅带兵攻破齐国。齐湣王逃到莒城自保,齐国大片土地被燕军占领。此时,田单和本族人均逃到了即墨。

  后来即墨的大夫战死,城里的人公推田单为将军,领着大家守城。由于田单懂兵法,有智谋,既具有军事才能,又深得军民的拥护,因此,乐毅围即墨三年,未能攻破这座小城。

  不久,燕昭王死了,燕惠王继位。田单探听到燕惠王与乐毅之间有裂痕,便派人到燕国的都城去散布乐毅的谣言,促使燕惠王对乐毅的猜疑,以致派骑劫去代替了乐毅。

  燕国的兵士对骑劫前来代替乐毅大为不平,加之骑劫愚蠢而又残暴,弄得燕军士气十分低落。田单则利用这个机会,组织人马,鼓舞士气,做好反攻的准备。接着,便派人以诈降的办法进一步麻痹燕将。然后,趁着黑夜,利用火牛阵大破燕兵。不到几个月的时间,便完全收复了失地。

  司马迁在评论时说:攻战必须以正兵当敌,以奇兵制胜。善于用兵的人自能层出不穷地使用权诈,因奇生正,因正生奇,使敌人不可捉摸,象一个环那样让人寻找不到头尾。(原文是:“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和司马迁的评语,引申出了“出奇制胜”这个成语。

  出类拔萃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由“出于其类,拔乎其萃”简化来,意思是指超出了同类之上。现在多用来形容某人的品德、才能超越寻常。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当时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死后一百多年,邹国出了一个孟子,成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孟子虽然没有见过孔子,也没有受过孔子的教育,但却继承了孔子的一整套儒家学说。在孟子的心目中,孔子乃是一个超人的天才。

  有一次,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伯夷、伊尹与孔子相比,是不是差不多?”

  孟子回答说:伯夷、伊尹虽然很贤能,但比起孔子来可就差得多了。

  公孙丑又问:“孔子与伯夷、伊尹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没有?”孟子概括地说明了他们之间的相同之处。接着,公孙丑又要求孟子讲一讲孔子和别人所不同的地方。孟子借用孔子的学生宰我、子贡、有若三人的话,简明扼要地回答了公孙丑的提问。他在引用有若的一段话中说到:“圣人和老百姓都是人,他们是属于同一类。但圣人却是远远超出了那一类,大大高于那一类。自从有了人类以来,没有人比孔子再伟大的了。”(原文是:“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叱咤风云

  这个成语出自《晋书·乞伏炽磐传赞》。

  十六国时期,鲜卑族乞伏国仁脱离前秦苻坚,于公元385年在陇西建立了西秦,自称大单于。乞伏国仁死后,其弟乞伏乾(读qián 前)归继位。公元410年,乞伏乾归被杀身亡。他的长子乞伏炽磐领兵报仇,抓住了凶手,平定了内乱,并于公元412年袭位。

  乞伏炽磐很有军事才能。他勇猛、果敢、英武、刚毅,遇事能当机立断,权略过人。其父在位时,他官拜抚军大将,多次领兵出征,都取得了胜利。继西秦大单于之位以后,他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屡出奇兵,巩固了西秦政权。

  唐朝房玄龄等人编撰《晋书》时,专门为他立了传,并以史官评论的口气,称赞乞伏炽磐“叱咤风云,见机而动,牢笼俊杰,决胜多奇。”

  “叱咤风云”,原意是怒喝一声,就能使风云变化。后来人们用它来形容威力极大,可以左右整个局势。

  沧海桑田

  “沧海桑田”出自《神仙传·麻姑》。

  这是一个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相传在东汉桓帝时,麻姑应道士王方平之召显圣,降临蔡经家里。表面看上去,麻姑只有十八、九岁,可是,当王方平问她的年纪时,她却说:“自从我被人间供奉以来,已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了桑田(原文是‘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这次到这里来之前,我看见海水比过去又浅了一半,或许不久又将变成平地供人们耕种。”

  后来,人们把麻姑的话简化成“沧海桑田”成语,比喻社会和自然界变化之巨大。

  初出茅庐

  “初出茅庐”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讲的是三国时期诸葛亮的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袁绍、吕布、刘表、公孙瓒、刘备等大大小小的军阀各据一方,为了争夺天下,连年混战。

  这时候,博学多才的诸葛亮隐居在南阳隆中(今湖北省襄阳市西北部),住在简陋的茅草屋里,埋头读书,亲自耕作。公元二○七年,刘备因为自己力量太弱,连连失败,很想找一个有才能的人为自己出谋划策。因此,当他得知诸葛亮在隆中隐居的消息后,先后三次到隆中拜请,把诸葛亮请下了山并拜为军师。

  诸葛亮出山,来到刘备军中,首先帮助刘备扩充了军力。不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惇率领十万大军前来攻打刘备。在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下,诸葛亮利用曹军骄傲轻敌的弱点,在新野县城附近的博望坡设下了埋伏。然后,派赵云把曹军引到树木丛生的博望坡放起火来,曹军在火海之中,互相践踏,死伤惨重。埋伏的军队和诱敌的军队又乘势杀来,把曹军打得落花流水,死伤不计其数。

  诸葛亮第一次指挥作战就旗开得胜,扭转了刘军节节败退的严重局面。《三国演义》的作者在第三十九回,用四句诗来称赞诸葛亮初掌兵权就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说:“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谈笑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后来,人们就用“初出茅庐”来比喻初露头角。现在的意思已有所不同,多用来比喻刚刚出来工作,刚刚进入社会缺乏实践经验。

  城下之盟

  “城下之盟”,指敌国兵临城下,逼迫被侵略者与之签订屈辱性条约。故事出自《左传·桓公十二年》。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刘莹作品集
名人名言大全成语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