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文学 > 《成语故事大全》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1章 F(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成语故事大全》 作者:刘莹

第21章 F(1)

  方寸已乱

  这句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刘备因兵败暂时在荆州刘表处安身,刘表让他带兵驻扎在樊城。当时,有一个名叫单福的人,年轻时由于为人报仇而被官府逮捕,释放后,改名徐庶,勤奋学习,因而很有谋略,被刘备请在手下做事。不久,刘表逝世,曹操领兵来征,刘表的儿子刘琮投降。刘备势孤力单,领兵向南败走。乱军之中,徐庶的母亲失散,被曹操俘获。徐庶是一个十分孝敬母亲的人,听说母亲被曹操抓住,非常悲痛。他指着自己的心口对刘备说:“我本来想和将军你一起共同努力,建立王霸之业,这全仗我有这颗忠诚于你的心。现在,我的老母亲被曹操扣押,我的心混乱极了(原文是“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不能再为你的王霸之业作出什么贡献了,请你允许我现在就向你告辞吧。”

  后来,人们把“方寸乱矣”改为“方寸已乱”,比喻心里已经乱糟糟的,变得六神无主。

  反唇相讥

  “反唇相讥”原作“反唇相稽”,出自《汉书·贾谊传》。

  贾谊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年青有为,很有才华。二十岁时被汉文帝召为博士。由于他知识丰富,才能杰出,很受文帝的赏识,很快便提升他为太中大夫,并让他负责修改过去制定的法令、制度。由于在修改法令、制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得罪了一些握有大权的公卿、大臣,因此,当汉文帝提出要进一步提升贾谊为公卿时,受到这些人的诋毁。后来,汉文帝也渐渐地疏远了他,把他调离了京城。

  多年的实践使贾谊认识到,诸侯王的权势过大,各种制度还不够严密,加上外族的侵扰,都危及到中央王朝的统治。因此,于公元前174年向汉文帝上了一道奏疏,这就是著名的《陈政事疏》。在奏疏中,贾谊比较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建议汉文帝采取果断措施,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以求长治久安。这道奏疏言词恳切,说理性强,深深地打动了汉文帝的心,因此,很快便被汉文帝采纳,对巩固中央集权的西汉政权起了重大的作用。

  在奏疏中,贾谊谈到过去商鞅在秦国实行的变法,强调指出了新法中的口赋制度所带来的弊病。他认为,口赋制度虽然刺激了生产,但是却背离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一套风俗习惯,对家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造成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不和,引起婆媳,姑嫂关系紧张,常常为一些小的利害冲突而发生争吵,反过来责问、讽刺对方[原文是:“妇姑不相说(同“悦”),则反唇相稽”]。

  贾谊通过这一事件,劝说汉文帝要认真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人们用“反唇相讥”(“反唇相稽”)这个成语,指双方在发生争执时反过口来讽刺、责问对方。

  分道扬镳

  “分道扬镳(读biāo 标)“原作”分路扬镳”,出自唐朝李延寿所撰《北史·魏诸宗室·河间公齐传》。

  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元齐有大功于朝廷,被封为河间公。他有一个儿子名叫元志,字猛略。元志精明强干,很有文才,被任命为洛阳令。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元宏采纳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议,由山西平城迁都洛阳。按照当时的封建礼节,官职低的元志应该给官职高的李彪让路,但元志生性不肯避强。有一次,元志与李彪由于争路发生冲突,前去请魏孝文帝裁决。李彪说:“御史中尉是皇上的重臣,作为洛阳令的元志不应该与我抗衡。”元志说:“我是洛阳县的最高长官,凡是住在洛阳的人,不管是谁,统统都编在我的户籍本中,御史中尉在我的管界之内,我为什么要给李彪让路?”魏孝文帝见自己手下两个近臣发生争执,而且各有各的道理,便只好说:“洛阳是我国的都城,你们双方各有职责,自然应该把路分开来,各自驱车、马前进(原文是‘自应分路扬镳’)。从今以后,你们可以分路而行。”元志与李彪出来以后,马上用标尺量路划线,各走半边。

  后来,人们引用“分路扬镳”或“分道扬镳”作为成语,比喻志趣、目标不同,各走各的道路,互不干涉。

  风马牛不相及

  这句成语出自《左传·鲁僖公四年》。

  春秋时期,诸侯并起,弱肉强食,战事不断。

  公元前656年春天,齐桓公率领中原部分诸侯的联合部队侵略蔡国,把蔡国打败了。接着,又前去攻打楚国。当时,齐国在黄河以北,楚国在长江以南,两国相距很远,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因此,楚成王派人对齐桓公说:你们住在北方,我们住在南方,两地的距离很远,即使马和牛走失,也不会走到对方的境内,两国从来没有发生过边境纠纷,想不到你带兵来攻打我,这到底是为什么?(原文是:“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后人便把“风马牛不相及”引为成语。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在引用这句成语时,有的人引为“风马牛不相关”,也有的人干脆简化为“风马牛”。

  风雨飘摇

  “风雨飘摇”和“未雨绸缪”都出自《诗经·豳(读bīn 宾)风鸱鸮(读chī xiāo 痴消)》,传为周朝姬旦所作。

  周武王灭商后二年病故,由他的儿子成王即位。但成王当时尚在襁褓之中,他的叔父周公(姬旦)怕因此而引起诸侯叛乱,便摄政当国。成王的其他叔父(管叔鲜、蔡叔度等)对此极为不满,怀疑周公要取而代之。因此与商纣王的儿子 ——武庚相勾结,叛国作乱。周公亲率大军东征,经两年的努力,终于诛杀了武庚、管叔鲜,放逐了蔡叔度,平定了叛乱。之后,周公写了一篇名为《鸱鸮》的寓言诗呈送成王。其中有这样几句诗:“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读yǒu 友]户。”(意思是在天还没有下雨的时候,剥取桑树根的皮把门窗绑牢。)“予宝翘翘,风雨所漂(今作“飘”)摇。”(意即所住的房子摇摇晃晃,在风雨中动荡不定。)成王收到这篇诗以后没有再说什么。后来事实证明周公并没有野心,他的忠心耿耿使成王非常感动。

  后来,人们把“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简化成“未雨绸缪”,把“风雨所漂摇”简化成“风雨飘摇”,以前者来比喻在事情发生之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以后者来比喻局势动荡不定。

  防微杜渐

  “防微杜渐”又作“杜渐防微”、“杜渐防萌”,出自《后汉书·丁鸿传》。

  东汉和帝时,窦太后掌握朝政,窦宪兄弟各掌大权,很多官吏只知道逢迎拍马,献媚取宠,政治混乱不堪。有一个名叫丁鸿的人,出身官宦之家。当时,他刚取代袁安为司徒。他眼看着窦氏专权,窦宪兄弟残害百姓,便借出现日蚀的机会,利用和帝的迷信心理,秘密地向和帝上了一份奏章。丁鸿在奏章中说:我听说太阳是君主的象征,月亮是臣下的象征。出现日蚀,是因为作臣子的侵夺了君主的权力。这一点,在周朝衰落的时候就已得到证明。在春秋时期,出现过三十六次日蚀,国君被手下的大臣杀死的有三十二人。其原因就是因为作臣子的权力太重。现在大将军窦宪权力太大,上损君威,下悖人道,骄横跋扈,独断专行,而陛下却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所以老天通过日蚀这种现象给予告戒,我们确实应该注意,以防止祸殃的发生。如果您能亲自处理政事,把坏人坏事消灭于萌芽状态,那么,凶恶的祸源就会消除,吉祥的事情就会不断出现。(原文是:“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希望陛下从细小的地方入手,堵塞漏洞,消灭隐患,改政匡失,以顺天意。

  和帝收到丁鸿的奏章,认为很有道理,过了十多天,便任命丁鸿为太尉兼管皇宫的警卫部队,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绶。窦宪兄弟被迫自杀。

  后来,人们便用“防微杜渐”(杜渐防微)或“杜渐防萌”,来形容在错误或坏事还未显著或刚刚发生时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负重致远

  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三国时期,在襄阳地区有一个叫庞统的人,字士元。此人博学多才,深通谋略,在当地声望极高,与诸葛孔明、司马德操齐名。最初他受荐投奔孙权,孙权见他相貌丑陋,不肯重用。后来,由于鲁肃和诸葛亮的推荐,庞统前去投奔刘备,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

  公元210年,东吴大都督周瑜病故(当时庞统尚未投刘备),庞统送丧到会稽。东吴很多人久慕其名,与其结交,当他吊唁完毕即将西归时,东吴名士陆勣(读jī 绩)、顾劭(读shào 绍)、全琮等人与他在昌门一起聚会话别。彼此赤诚相见,无话不谈。庞统乘着酒兴,对聚会的东吴人士一一加以品评,他说:“陆子(陆勣)好比一匹老马,有超逸的才能; 顾子(顾劭)好比一头老牛,能吃苦耐劳,背驮沉载而行远道(原文是‘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他又指着全琮说:“你好施慕名,虽然力差些,但也是当代难得的人才。”事后,有人问庞统;“在你的眼里,是不是认为陆勣的才能比顾劭强?”庞统说:“马儿虽好,但只能供一人乘坐,牛运载的岂止是一个人的重量?”顾劭听到这些话,与庞统的关系更密切了。

  后来,人们用“负重致远”比喻能够担负重任。

  负荆请罪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为赵国立下了很多战功,被拜为上卿。

  蔺相如本来出身低微,后来因为出使秦国,勇敢机智地挫败了秦王想霸占赵国的宝玉——“和氏璧”的阴谋,被封为上大夫。不久,又在渑(读miǎn 免)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的时候,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此,蔺相如也被赵王提升为上卿。

  对于蔺相如的被提升,廉颇心中很不服气,扬言说:“我当了多年的大将,出生入死,功勋卓著。蔺相如出身低贱,只凭着一张嘴巴,也当上上卿,而且位置比我还高。我要是见到他,一定要羞辱他一顿。”

  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上朝的时候,常常装病请假,不愿意与廉颇争排位的先后。甚至乘车外出时远远看到廉颇的车子,也连忙叫手下人把车避开。相如手下的人看到这种情况愤愤不平,对他说:“您和廉颇将军同为上卿,他公然恶言伤您,您却这样害怕他,即使普通的人都不能忍受他那样的侮辱,何况您这样的上卿呢?”蔺相如听了,笑着解释说:“我并不是怕廉将军。现在,秦国之所以不敢进攻我国,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两个人因为个人恩怨争斗起来,那就必然削弱了赵国的力量,那只会对秦国有好处。我之所以对廉将军一再退让,是把国家的利益放在个人恩怨之上啊!”

  这些话传到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中去请罪,他羞愧地对蔺相如说:“我真是一个没有见识的人,想不到您竟这样宽宏大量地对待我!”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后来,人们把廉颇登门向蔺相如请罪的行动概括为“负荆请罪”,用来比喻诚恳地认错和道歉。

  奉公守法

  “奉公守法”原作“奉公如法”,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关于赵奢的一个故事。

  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个名叫赵奢的人,善于用兵,屡建奇功于赵,被赵惠文王赐号马服君,位列上卿。

  赵奢原来只是赵国田部的官吏,他忠于赵王室,处理事情公正无私。有一次,他到平原君赵胜家去收田税。平原君家的管事仗着赵胜是赵国的相国,硬是不肯缴纳田税,表现得异常骄横。赵奢根据赵国当时的法律,严肃地处理了这件事,杀了平原君手下九个参与闹事的人。赵胜知道后,大发脾气,扬言要杀赵奢。

  赵奢为此找了平原君赵胜,对他说:“你是赵国王族的贵公子,现在却放纵您家管事人违反国家法令,如果大家都不遵守国家法律,国家必然衰弱。国家一衰弱,其他的国家就会来侵犯我们,甚至把我们赵国灭掉。到那个时候,您还能保持现在这样的富贵吗?象您这样尊贵的人,如果能够带头遵守国家的各项法令制度,那么,上上下下的事情就能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事情解决好了,国家也就强盛起来,赵家王朝就能稳若泰山。(原文是:“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你身为王族公子,怎么能看轻国家的法令呢?”赵胜听了,知道赵奢是一个十分贤能的人,就把他推荐给赵惠文王,赵惠文王任命他为统管全国赋税的官吏。从此,赵国的赋税便做到公平合理,老百姓逐渐富足,国库得到充实。

  后人将“奉公如法”改为“奉公守法”,指某人奉守国家的法令制度,也指处身行事规规矩矩。

  非驴非马

  这个成语见于《汉书·西域传下》。

  汉朝时,在我国玉门关以西一带有很多小国和部落,当时称为西域。汉武帝派张骞为使,联络这些小国和部落,共同抵御匈奴的侵扰,使西域和汉朝的关系得到了加强。

  在这些小国和部落中,有一个龟兹国,与汉朝的关系尤为密切。其国王绛宾多次到汉都长安朝贺,都得到汉朝很好的接待。绛宾看到汉朝的宫殿十分雄伟,汉朝的仪仗制度使得君王显得更有威严。因此,回去以后,他便仿照长安的皇宫在龟兹国建了一座宏大的宫殿。并且象汉宫一样把宫内划分禁区,派出警卫日夜巡逻,出入传呼,撞击钟鼓。

  龟兹国王的这些做法,与西域各国的传统习惯很不一样。因此,西域其它一些国家的人很看不惯,便在背后议论说,绛宾搞的这一套,说象驴又不象驴,说象马又不象马,就好象是驴和马杂交出来的骡子。

  后来,人们常用“非驴非马”这个成语,来比喻一件东西的不伦不类。

  覆水难收

  “覆水难收”,本意是水泼于地,无法再收回。出自《后汉书·何进传》。

  何进为东汉末期人,因其异母女弟(妹妹)得宠于汉灵帝,被立为皇后,而飞黄腾达,官至为大将军。灵帝死,何进立少帝刘辩,专断朝政。但因何太后临朝称制,他(她)们之间便产生了矛盾。何太后干预朝政,造成宦官当权。袁绍劝何进“为天下除患”,以“名垂后世”。但何进有些犹豫。后袁绍又劝他引兵进京,以逼迫何太后放弃干预朝政。何进遂以诛宦官名义,西召前将军董卓带兵屯扎关中上林苑(京师长安附近)。对此,何进的弟弟车骑将军何苗表示反对。何苗对何进说道:“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且与省内和也。”意思是;国家的大事,谈何容易!泼在地上的水,是不可能再收拾起来的。事已成定局,还是深思熟虑的好,不要与太后及宦官们闹僵了。后来宦官张让、段珪等定计,将何进诓进宫内,杀死于嘉德殿下。

  “覆水难收”即由“覆水不可收”变化而来,比喻事成定局,难以挽回。

  发奸伏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揭发奸邪,使其无法隐藏,形容吏治精明。

  汉宣帝时,有个执法不避权贵的官员,名叫赵广汉。他在任颖川太守期间,曾经秉公办案,诛杀许多残害百姓的豪强。后来调到都城长安任京兆尹,经常亲自办案,捉拿坏人。在办案中,他仔细分析案情,寻找线索,并到现场勘察。有时发现可疑情况,亲自出马,制止尚未发生的案件,往往当场抓住案犯。

  有个名叫苏回的人,在宫中当侍卫,两个坏人了解到他很有钱,便在路上将他劫走,随即向家属勒索赎金。

  案子报到京兆尹的衙门,赵广汉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线索,最后终于发现了劫人者的住处,于是他立即带了官兵赶到那里。

  到了那人住处,赵广汉考虑到硬冲进去抓人可能伤及人质苏回,便想出一个办法:叫副手前去喊话。那副手敲敲门对里面的人说:“里面的人听着,京兆尹赵某要我传话,劝你们千万不要杀被劫持的人质。他是皇帝的侍卫,杀了他你们也就完了。要是放了他,自已投降,侥幸逢朝廷发出赦赤,还可以获得宽大!”

www。xiaoshuotxt.Netxiaoshuotxt。com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刘莹作品集
成语故事大全名人名言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