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文学 > 《成语故事大全》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0章 H(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成语故事大全》 作者:刘莹

第30章 H(3)

  从前有个人名叫陈,为人风流潇洒,自称龙丘先生。此人极好宾客又爱歌舞,家中常常宾客满门,歌声悠扬,舞影翩翩。为此,陈慥花了很多钱财,养上许多别具才能的歌姬舞女,以供为舞作歌。陈常常沉醉于歌舞之中,有些忘乎所以。而陈慥的妻子柳氏却是性情凶悍、思想狭窄的妇女,对陈慥的作为十分嫉妒,极为不满。陈虽爱歌舞,但确也畏惧夫人的凶狠,因而常常提心吊胆,心神不安。见此,苏东坡为了打趣龙丘先生便赋诗一首。诗曰:“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后来人们用“河东狮吼”比喻妻子悍妒,嘲笑惧内的人。

  鹤立鸡群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中记述了这样一则故事:

  晋代中散大夫嵇康有个儿子名叫嵇绍,字延祖。此人身材魁梧,一表人材,风流倜傥,放荡不羁。有一次嵇延祖到洛阳去,凡看见他的人,无不啧啧赞赏。其中有个人对嵇延祖特别感兴趣,专程去向嵇康的朋友司徒王戎说:“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意思是:嵇延祖身体高大,相貌非凡,.他在人群之中,就象一只白鹤站在一群鸡当中一样。)王戎听罢笑了笑说:“你呀,你还没有见过他父亲呢!他父亲也长得很高大很漂亮!”

  后来人们把“野鹤之在鸡群”说成“鹤立鸡群”,用来比喻才学或人品出众。

  红叶题诗

  唐·范《云溪友议》卷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唐宣宗李忱时,有个文人名叫卢渥。有一次他去皇宫附近的林园游玩,但见芳草萋萋,落红满地。当他走到一条浓荫掩映下的御沟时,忽然看见一片别致的叶子,红艳艳的,美丽极了。卢渥急忙从沟中捞起叶子,一看,上面用工整清秀的笔迹题有绝句一首。卢渥反复吟咏,爱之极深。赶紧藏入衣袖之中。回家后,他生怕红叶丢失,便把它藏入箱中。

  后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前往择配,选中了一个宫女。成婚之后,宫女在箱中发现了红叶,惊喜不已。经宫女言明,卢渥这时方知红叶题诗人正是他今天的妻子。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红叶题诗?”用来比喻良缘巧合。

  后生可畏

  《论语·子罕》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孔子和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一起聊天。有人说:“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将来能不能赶上我们这些人呢?”孔子回答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意思是:年轻人是可爱的,你怎么能断定他们将来赶不上我们这些人呢?)孔子停了停,又接着说:“不过,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岁都还没有成就,那就可怕了。”在场的人听了孔子最后说的这句话都深有感触地说:“象我们这样的人,再不努力,就会老大徒伤悲了。”

  后来人们引用“后生可畏”表示青年人容易超过老的一代,他们是可敬服的。

  囫囵吞枣

  元·白琏《湛渊静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I

  从前有个医生喜欢给人介绍水果的吃法。有一次,他向别人讲生梨、生枣的吃法时说:“吃生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对人的脾脏却有害处。吃生枣则恰巧相反,对脾脏有好处,对人的牙齿有害处。”旁边有一个人听了这个介绍就自作聪明地说:“我有个好办法:吃生梨时就只用牙齿咀嚼,不吞下去,这就可使生梨对牙齿起好作用,而避免对脾脏起坏作用。”另一个人听了这话就问:“那么枣儿怎么吃才好呢?”他不以为然地回答说:“这还不简单么?吃枣时不用牙齿咬,囫囵吞下去就是了。这既可以使枣儿对脾脏起好作用,又不至于有害于牙齿。”

  医生听了反问他说:“把枣儿囫囵吞下去能消化吗?对人的脾脏会有好处吗?”那人无言以对。

  后来人们把这种将枣儿整个儿咽下去而不加咀嚼,不辨滋味的吃枣方法叫做“囫囵吞枣”,用来比喻在学习上不求甚解,不加分析研究,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作法。

  虎头蛇尾

  清·李伯元(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里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清代,官场极为混乱污浊,特别是捐例大开之后,官吏及候补官员中鱼龙混杂,良莠不分。做上司的人,专挑那些有来头,有交往的人充任官职,而一些有才干而无门路的人一辈子也弄不到差事。鉴于这种情况,京里有位都老爷便上了一个奏折,要求整顿吏治,甄别贤愚,好的留用当差,坏的遣回原籍或责令学习。奏折上去,皇上批示同意。

  不久,湖南巡抚接到皇上的指令,极为认真,立即要对各级官员进行考试。众官吏得知要普遍考试,很多人都慌了手脚,因为其中有十分之六七的人连字都不会写。为了保住官位,他们四处奔忙,想方设法请人代试。到了考试那天,巡抚大人亲临试场,严肃慎重,因而考场气氛十分紧张。试题发下之后,一时人头簇簇,言三语四,共同商量。正在紧张时刻,忽然听得一片喧闹之声,说抓住了一个冒名顶替考试的人。巡抚大人得知,忙说:“冒名顶替,照考试定章办起来自要斩立决的。……兄弟今天定要惩一儆百,让众人当面看看,好叫他们有个怕惧。”说着,即叫传令,说抚台大人今天要杀人。众官吏一听说要杀人,都跑来观看;谁知等了半天,一点响动也没有。后来一打听,才知道那个顶替者正是巡抚二少爷的妻舅请来的。因为巡抚大人二少爷的妻舅用钱买到个知府的官职,他本人却一窍不通,逢着巡抚考官,只得请人代替。湖南抚台本想借这事大作一番文章,“谁知闹来闹去仍旧闹到自己亲戚头上,做声不得,只落得个虎头蛇尾。”后来抚台又怕人说话,便装腔作势地叫手下人去斟酌办理。

  后来人们引用“虎头蛇尾”比喻作事前紧后松,有始无终。

  患得患失

  《论语·阳货》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次,孔子给他的学生讲应该和什么样的人共事时说:“不要同品质低劣、庸俗鄙陋的人共事,因为这种人利欲熏心,贪得无厌,成天打个人的小算盘,为个人的得失绞尽脑汁。‘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意思是:当他没有得到职位的时候,担心自己得不到;得到了职位后,又怕失掉;如果他怕失掉,就会无所不用其极,想方设法来保住既得的职位。)孔子说完之后,稍停了一下,然后告诫学生们:“象这种得失心很重的人,千万不能和他共事。”

  后来人们把“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压缩成“患得患失”,用来指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思想行为。

  黄犬音乖

  梁·仁《述异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西晋时代有个著名文人名叫陆机,字士衡。祖籍吴郡华亭。太康末年,他去洛阳做官,许久不得家信,甚为担忧。

  他家养有一犬,名叫黄耳,甚为乖觉。陆机把黄耳唤至跟前,对它说:“你能跟我送信回家吗?”黄耳听了,摇着尾巴,朝着主人汪汪直叫,以示能替主人送信回家。陆机领会其意,便写了一封家信,放入筒内,系在狗的脖颈上,令它回家。黄耳果然把信送回家去了。家人看信后,黄耳又汪汪作声,以示需带信回去。于是家人又写了一封回信,放入筒内,让黄耳带回洛阳。陆机读了家里来信,高兴极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把音信难通,联系困难,叫做“黄犬音乖”(乖:不顺利)。

  挥汗如雨

  《晏子春秋·杂下》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代有个人名叫晏子,是齐国的相国。他很有才干,能言善辩,聪敏过人。

  有一次,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因他是一个矮个儿,楚人想戏弄他,便在大门旁边另开了一个小门,让晏子从小门里进出。晏子见状偏不进去。他说:“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出;今天,我是到你们楚国来,不应该从这道门进出。”楚国人无话可说,只好让他从大门进去。

  晏子见到了楚王,楚王又想戏弄他,因问:“齐国没有人吗?”晏子回答说:“临淄三百闾那里的人们‘张袂成荫,挥汗成雨,比肩继踵’(意思是:他们挥一下衣袖,就会使大地成荫;他们挥一下额上的汗,就象天下雨一样;一到街上,人们就肩碰着肩,脚跟着脚),为什么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派你来当使者呢?”晏子严肃地回答说:“我们齐国派使者的原则是:按其好坏,各有所用。好的使者就派往好的国家,不好的使者就派往不好的国家。我是最不好的使者,就派到你们楚国来了。”楚王听了感到哭笑不得。尽管如此,他还是想再戏弄晏子一次。

  有一天,楚王大办筵席,招待晏子。等他喝酒喝得快醉了的时候,有两个差役绑着一个人从楚王面前走过。楚王故意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那差役故意大声说:“齐国人,做贼的。”楚王乜斜着眼睛看了晏子一眼说:“齐国人原来惯于偷东西吗?”晏子严肃而郑重地说:“我曾经听说:‘橘子生在淮南是橘子,生在淮北就变为枳了。叶子虽很相似,但味道却很不相同。其所以如此,那是因为水土不同的缘故。’这个人生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这正是楚国的水土使他偷东西的嘛。”楚王听了晏子的回答,不知如何对待才是,只得苦笑着自言自语地低声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算自讨没趣了。”

  后来人们用“挥汗如雨”来形容天气太热,流汗甚多。

  回光返照

  《红楼梦》第九十七回里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黛玉听得宝玉宝钗的婚事后,数年的心病,一时急发,以致迷惑了本性。她回到房中,吐了一口血,心中便渐渐地明白过来。此时她反而不伤心,惟求速死,以了此债。

  在贾家的策划下,以偷梁换柱的方式使宝玉宝钗成了夫妻。宝玉成亲的那天,黛玉已经昏晕过去,但口中的一丝微气不断,把个李纨和紫鹃哭得死去活来。到了晚间,黛玉却又缓过来了,微微睁开眼睛,好象要汤要水的样子。紫鹃赶忙端了一盏桂圆汤和的梨汁,用小银匙灌了黛玉两三匙。此时李纨见黛玉略缓,明知是回光返照的光景,却料着还有一半天耐头。

  过了半天,黛玉对紫鹃说:“妹妹!我这里没有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说到这里,她闭上眼不说话了,探春来摸摸黛玉的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探春紫鹃哭着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刚擦洗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刚说到“好”字,便不作声了。只见黛玉两眼一翻,便呜呼了。真是:“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回光返照”本指太阳落到地平线下时由于反射作用天空中出现短时发亮的现象。故事中的“回光返照”是比喻黛玉临死前精神突然兴奋的现象,这种现象常常是将死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回光返照”比喻旧事物灭亡之前暂时兴旺的现象。

  魂飞魄散

  《元曲选·百花亭》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北宋时河南洛阳有个贺妈妈,她生了个女儿名叫贺怜怜。怜怜成人之后,人品俊秀,聪敏过人。

  有年清明时节,母女俩出外踏青,在百花亭与汴梁才子王涣邂逅相逢。两人相遇,一见倾心,就订为婚姻。

  不久,王涣来到贺家与贺怜怜结为亲眷。常言道:久住令人贱,贫来亲也疏。贺妈妈见王涣久住家中,又是一个穷秀才,便把王涣驱逐出门,并将其女怜怜另嫁给种师道手下一个军需官高常彬。从此,贺怜怜被高常彬关在承天寺内,不得与王涣相见。王涣与怜怜情意缠绵,怎忍分离!王涣为了见到怜怜,只得扮做卖查梨的混进承天寺。两人相见,倾诉衷肠,谈得格外亲热。正在这时,高常彬回来了,丫环连忙报知怜怜。王涣听说高常彬回来了,不觉大吃一惊道:“吓得手忙脚乱紧收拾,意急心慌没整理。”高常彬闻声则问:“谁人在此,好无礼呀!”王涣心想:“可正是船到江心补漏迟,只看我魄散魂飞。我则索向前来陪着笑颜卖查梨。”他打定主意,连忙高声叫道:“卖查梨啊!”高常彬醉意蒙眬地吆喝道:“滚出去!老子不买查梨条。”

  高常彬因喝醉了酒,没有注意到王涣便休息去了。怜怜趁机给了王涣盘缠,叫他往延安府投托经略麾下,建立功勋,以遂平生之志。王涣连忙向怜怜道谢,并说:“决不辜负所望。”

  王涣到了延安,受到了征马步禁军都元帅种师道的赏识,并立了战功。他依照怜怜的临别之言,上告高常彬盗用官钱,强娶民妻。种师道立即把高常彬捉拿归案;把怜怜判归了王涣,使其夫妇团圆。

  后来人们把“魄散魂飞”说成“魂飞魄散”,用来形容惊恐万状,不知如何是好。

  混淆黑白

  《后汉书·杨震传》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东汉时有个著名的文人名叫杨震,为人比较正直、廉洁。他在汉安帝手下当大官时,由于处理政事较为公正,很有威望。一次,有人夜里送给他黄金十斤,他不肯收。那人说:“深更半夜,没人知道,你收下吧!”杨震坚辞不收,并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那人觉得没趣,只得羞愧地溜走了。又有一次,汉安帝发布命令,要大兴土木,给他乳母修建豪华的房舍。安帝身边的宦官樊丰、宠臣周广等乘机讨好皇帝,极力支持。杨震认为这样做不利于东汉王朝,劳民伤财,便上书汉安帝劝止这件事。他在书中写道:“樊丰、周广,非皇帝亲属,不是正派人物。这些人专权谋利,结党营私。他们到处接受贿赂,重用坏人。现在朝中的情况是白黑溷淆,是非颠倒,坏人当道,好人受压,人心惶惶,朝内朝外都不安宁。”

  后来人们把‘白黑溷淆’稍加变易而为“混淆黑白”,用以比喻好坏不分,是非颠倒。

  豁然开朗

  晋·陶潜《桃花源记》中记有这样一个故事:

  晋朝孝武太原年间,武陵地方,有个打鱼的人。有一天,他顺着小溪捕鱼,忘了路程的远近,一直往前走,走进了一片桃花林。此处风景十分优美,为世上所罕见。渔人觉得奇怪,总想看看这座桃林到底有多远多宽。当他把桃林走完时,便发现山旁有一个洞,里面似乎还有光亮。他便走进洞去,初时道路狭窄,再走几十步,“豁然开朗”,简直是一片平原。平原上桃红柳绿,房舍俨然,男耕女织,“怡然自得”,人人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他们看见渔人进来,家家都设酒杀鸡,招待渔人。在言谈中,渔人才知道里面的人是他们的祖先为避秦代的祸乱,才逃进这个洞里来的。他们与世外隔绝多年,也不想再出去了。外面是个什么世道,他们也不知道。渔人在这洞中的平原里耍了几天,受到各家各户的热情招待。当他辞别这些好客的主人们时,大家都告诉他:“洞中情况,‘不足为外人道也’(意思是:不要给外边的人说)。”

  渔人出来后沿着原来的路往回走,还处处做了标记。到武陵后,渔人就把这事告诉了太守。太守马上派人去找那个世外的桃源,找来找去,毫无结果。

  后来人们引用“豁然开朗”形容顿时领悟某种道理,使自己心明眼亮。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刘莹作品集
成语故事大全名人名言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