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文学 > 《成语故事大全》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8章 K (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成语故事大全》 作者:刘莹

第38章 K (2)

  东汉时有个隐士名叫严光,他少年时代曾与光武帝同学,又是司徒侯霸的老朋友。有一次,侯霸派人去请严光来家作客,并附书信一封。严光不去,也不写回信,只是口头告诉来人说:“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意思是:君房先生,你的官位已经够高了,这很好。如果你事君以仁义,这是天下人所高兴的。如果你事君一味阿谀奉承,将来一定要遭杀身之祸。)

  后来侯霸将严光带口信的事给光武帝说了,光武帝笑道:“狂奴故态也。”(意思是:纵情任性、不受拘束的人从来就是这个样子。)光武帝嘴上虽这么说,但却马上坐车去见严光。光武帝到严光住宅,严佯睡不起。光武帝坐在严光身旁,用手拍拍严光的肩膀说:“你为什么不出来做官,帮我理理政事哩!”严光仍然睡着不应。过了很久,他才睁开眼睛看着光武帝说: “过去,唐尧等贤君,著有功德,所以有志之士都愿出山,为国出力,可是而今不是这样,你何必一定要逼着我出来呢?”光武帝无法请严光出来做官,只得叹息而归。

  后来人们引用“狂奴故态”表示狂士的老脾气。

  旷日持久

  《战国策·赵策四》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燕国要派名将荣蚡[fén ]为将率兵攻打赵国。赵王得知此事,非常恐慌,于是就同宰相赵胜商讨对付的计策。

  赵胜主张割济东三个城池与齐国,请齐国名将田单率领赵军抗燕。赵国大将军赵奢坚决反对赵胜的主张。他对赵胜说:“难道我国连一个带兵打仗的人都找不到吗?仗尚未打,先失三城,这不是剜肉补疮吗?”赵胜却生气地回答说:“将军不用再说了,这事赵王已经同意了,不能更改!”

  赵奢还是耐心而诚恳地对赵胜说:“你不想想,田单是齐国人,他能为赵国出力么?我们赵国强大起来了,齐国还能称霸吗?”赵奢又进一步劝诫道:“打起仗来,田单会把我们强大的赵军拴在战场上,‘旷日持久’(意思是:荒废时间,拖延很久),拖上几年,我们将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后果将不堪设想。”

  赵王、赵胜不听赵奢的意见,仍然以田单为将。战争的结果,正如赵奢所料,弄得赵国府库空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而其所得,不过是三个不过百雉的小城而已。

  后来人们引用“旷日持久”来表示荒废时间,拖延很久。

  困兽犹斗

  《左传·宣公十二年》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代,晋楚两国在邲打了一仗,晋军大败,晋军的统帅荀林父(桓子)自请处他死罪。但晋景公的谋士劝晋景公说:“当年城濮之战,晋军也曾大败楚军,把楚军遗弃下来的粮食弄来吃了三天,当时大家都很高兴,但晋文公却很忧虑。他忧虑什么呢?他认为楚军的将领子玉还活着,将来还会报仇。‘困兽犹斗,况国相乎?’(意思是:被围困的野兽都还要作垂死挣扎,何况他是一国的执政者呢?)而今,如果杀了荀林父,岂不是再给楚国一次胜利吗?留下荀林父,还可让他改过自新嘛。”晋景公认为他说得有理,便打消了杀掉荀林父的念头,并恢复了荀林父的职位。

  后来人们引用“困兽犹斗”表示被围困了的野兽还要作垂死的挣扎,用来比喻已经陷入绝境的敌人,还要顽抗。

  开诚布公

  “开诚心,布公道”简化为成语“开诚布公”,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比喻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极得皇帝刘备的信用。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请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并且诚恳地表示,你能辅佐他就辅佐他,如果他不好好听你话,干出危害国家的事来,你就取而代之。

  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全力帮助平庸的后主刘禅治理国家。有人劝他进爵称王,他严词拒绝,并认为自己受先帝委托,已经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没见什么成效,却要加官进爵,这样做是不义的。

  诸葛亮待人处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马谡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当前锋。因为违反节制,失守街亭,诸葛亮严守军令状规定,忍痛杀了他。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诸葛亮自己也为失守街亭等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罕见的。

  公元二三四年,诸葛亮病死于军中。他一生清贫,并无什么产业留给后代。

  开门揖盗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引进坏人。

  公元二二一年,吴郡太守许贡因见孙策在江东的势力日大,便写信给汉献帝,请求将孙策调走。不料,信被截获,许贡被杀。许贡的三个门客,决心为许贡报仇。他们利用孙策打猎的机会,用箭射伤了他。

  从打猎场回来,孙策伤势加重,临死之前他把长史张昭和弟弟孙权找来,嘱托后事,将印绶授给孙权。

  孙策死后,孙权十分伤心,悲痛不止。张昭劝他说:“现今奸邪作乱,互相争夺,豺狼当道,如果只顾悲哀,而不去考虑大事,这就好像开着门请强盗进来一样,岂不自招祸患。”

  听了张昭的劝说,孙权止住悲伤。张昭请孙权换上衣服,扶他上马视察军队。东吴有了新主,人心稳定。后来与蜀、魏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侃侃而谈

  侃侃:刚直而从容的样子。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说话时,不慌不忙,从容不迫的样子。

  在周朝的等级制度中,大夫是诸侯下面的一个等级。其中又分为两等,最高一级称为卿,即上大夫,其余称为下大夫。

  孔丘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又是个儒家学派的创始者。但他在当时的地位仅相当于下大夫。

  孔子大力宣传“仁”的学说,并提出“仁”的执行要以“礼”为规范,极力维护贵族等级秩序,所以他是一个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在家乡,在朝廷上;和上大夫说话,和下大夫说话,他都有不同的举止和言语。

  平时,在家乡与乡亲们谈话,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善辞令的样子;但在祭祀和朝见的场合,他却十分善言,只是比较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当国君不在场时,与下大夫说话,他言谈毫无顾忌,侃侃而谈,显得从容不迫;但和上大夫说话,他和颜悦色,十分谦恭;如果国君临朝,在国君面前,他一切都按朝仪去做,小心谨慎,还怕有不妥之处。

  应该说,孔子提倡的礼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即使从现在来说,也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克己奉公

  “克己奉公”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克己:克制、约束自己。奉公:以公事为重。约束自己的私欲,以公事为重。比喻一个人对己要求严格,一心为公。

  祭遵,字弟孙,东汉初年颍阳人。祭遵从小喜欢读书,知书达理,虽然出身豪门,但生活非常俭朴。

  公元二十四年,刘秀攻打颍阳一带,祭遵去投奔他,被刘秀收为门下吏。后随军转战河北,当了军中的执法官,负责军营的法令。任职中,他执法严明,不循私情,为大家所称道。

  有一次,刘秀身边的一个小侍从犯了罪,祭遵查明真情后,依法把这小侍从处以死刑。刘秀知道后,十分生气,想祭遵竟敢处罚他身边的人,欲降罪于祭遵。但马上有人来劝谏刘秀说:“严明军令,本来就是大王的要求。如今祭遵坚守法令,上下一致做得很对。只有像他这样言行一致,号令三军才有威信啊。”

  刘秀听了觉得有理,后来非但没有治罪于祭遵,还封他为征虏将军、颍阳侯。祭遵为人廉洁,为官清正,处事谨慎,克己奉公,常受到刘秀的赏赐,但他将这些赏赐都拿出来分给手下的人。他生活十分俭朴,家中也没有多少私人财产,即使在安排后事时,他仍嘱咐手下的人,不许铺张浪费,只要用牛车装载自己的尸体和棺木,拉到洛阳草草下葬就可以了。

  祭遵死后多年。汉光武帝刘秀仍对他的克己奉公精神十分怀念。

  空洞无物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空空洞洞,没有内容,没有东西。比喻文章没有什么内容或不切实际。

  周,字伯仁,是东晋的一位大臣。他少年时就长于谈吐,成人后颇有名望,谈吐幽默诙谐,为人宽宏大量,不拘小节,性格开朗,从不为一点小事而耿耿于怀。当时的人们都称赞他“有雅量,友爱过人”。

  由于他的才识和品德他的名望很高,官居尚书左仆射之职,引起弟弟周嵩的不满和妒忌。一次,兄弟俩一起喝酒,周嵩酒醉,竟拿起燃着的蜡烛朝周投了过去。而周只稍一射闪,脸色依旧十分平静,一点也没有生气,只缓缓地说道:“阿奴,你用蜡烛丢我,实是下策。”

  东晋时期,在一些名士之中盛行着一种“清谈”的风气。那些名士们一边饮酒、一边发议论。他们只注重自己的个性品格,而不在乎礼节。

  周的家里,也常常有人来喝酒闲谈,其中一位就是辅助司马睿建立东晋王朝的丞相王导。周家和王家都是中原的名门望族,所以周頭和王导之间的私交十分深厚。一次,王导和周頭谈得十分投机,越谈越高兴。谈着谈着,王导高兴之余,竟得意忘形地侧卧身子,把头枕在周頭的膝上,用手指着周凸起的肚子问道:“你这肚子里面有些什么东西呢?”

  周挺了挺身子,摸着自己的肚子,诙谐地说:“这里面吗?什么也没有, ‘空洞无物’。不过,像阁下这种人,倒也能容得下几百位咧。”

  空前绝后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以前不曾有过,今后不会再有。形容超绝古今,独一无二。也作“光前绝后”。

  晋朝顾恺之,才华出众,学识渊博,他的绘画才能更是出色,闻名于世。顾恺之画人物,神态逼真,形象生动。与众不同的是,他画人物,从来不先点眼珠。有人问其原因,他说:人物传神之处,正在这个地方。一语道出了其中的诀窍,使人叹服。当时被人称为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南北朝时的梁朝,又出了一个叫张僧繇的大画家。他善画山水、人物、佛像,在当时名气很响。梁武帝建了很多寺庙佛塔,都命他作画。据说,有一次他在一个寺庙的墙上画了四条龙,却没有给龙点眼珠。旁人问他为什么不点上眼珠,他说:“恐怕点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去。众人不信,坚持要他试一试,他便点了两条,果然破壁飞去。这一传说虽夸张得近于荒诞,但说明了他作画技艺是很高超的。

  到了唐朝,又出了个更有成就的画家吴道子,集绘画、书法大成于一身,他的山水、佛像画闻名当时,且写得一手好字,有书圣之称。据传说,他曾为唐玄宗画巨幅嘉陵江图,几百里山水竟在一天内画好了。他在景玄寺中画了地狱变相图,不画鬼怪而阴森逼人,相传看过这幅画后改过自新、弃恶从善的大有人在。

  所以,后来有人评价这三个画家时,认为顾恺之的画成就超越前人,张僧繇的画成就后人莫及,而吴道子则兼两人的长处。

  口蜜腹剑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口头上说话好听,像蜜一样甜,肚子里却怀着暗害人的阴谋。

  李林甫,唐玄宗时官居“兵部尚书”兼“中书令”,这是宰相的职位。此人若论才艺倒也不错,能书善画。但若论品德,那是坏透了。他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强、声望比他高的人,权势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择手段地想方设法给以排斥打击。对唐玄宗,他有一套谄媚逢承的本领。他竭力迁就玄宗,并且采用种种手法,讨好玄宗宠信的妃嫔以及心腹太监,取得他们的欢心和支持,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

  李林甫和人接触时,外貌上总是露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嘴里尽说些动听的“善意”话。但实际上,他的性格非常阴险狡猾,常常暗中害人。例如:有一次,他装做诚恳的样子对同僚李适之说:“华山出产大量黄金,如果能够开采出来,就可大大增加国家的财富。可惜皇上还不知道。”

  李适之以为这是真话,连忙跑去建议玄宗快点开采。玄宗一听很高兴,立刻把李林甫找来商议,李林甫却说:“这件事我早知道了。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怎么可以随便开采呢?别人劝您开采,恐怕是不怀好意。我几次想把这件事告诉您,只是不敢开口。”

  玄宗被他这番话所打动,认为他真是一位忠君爱国的臣子,反而对适之大不满意,逐渐对他疏远了。

  就这样,李林甫凭借这套特殊“本领”,他一直做了十九年宰相。

  后来,宋朝司马光在编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时评价李林甫,指出他是个口蜜腹剑的人,这是很符合实际的。

  脍炙人口

  脍:细切的肉。炙:烤肉。这则成语的原意指人人爱吃的美食,常用来比喻人人赞美的事物和传诵的诗文。

  春秋时,有父子两人,他们同是孔子的弟子。父亲曾晢爱吃羊枣(一种野生果子,俗名叫牛奶柿);儿子曾参是个孝子,父亲死后,竟不忍心吃羊枣。这件事情在当时曾被儒家子弟大为传颂。

  到了战国时,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对这件事不能理解,于是就去向老师孟子请教。公孙丑问:“老师,脍炙和羊枣,哪一样好吃?”

  公孙丑又问:“当然是脍炙好吃,没有哪个不爱吃脍炙的!”

  “既然脍炙好吃,那么曾参和他父亲也都爱吃脍炙的了?那为什么曾参不戒吃脍炙,只戒吃羊枣呢?”

  孟子回答说:“脍炙,是大家都爱吃的;羊枣的滋味虽比不上脍炙,但却是曾晢特别爱吃的东西。所以曾参只戒吃羊枣。好比对长辈只忌讳叫名字,不忌讳称姓一样,姓有相同的,名字却是自己所独有的。”

  孟子的一席话,使公孙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后来人们从孟子所说的“脍炙,所同也”里引伸出“脍炙人口”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人人赞美的事物和传诵的诗文。

WwW/xiaoshuotxt.N 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刘莹作品集
名人名言大全成语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