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文学 > 《成语故事大全》在线阅读 > 正文 第46章 M(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成语故事大全》 作者:刘莹

第46章 M(3)

  战国时代,有个纵横家名叫苏秦,他提倡合纵抗秦之说,主张联合齐、楚、燕、赵、韩、卫等六国共同抵抗秦国。

  有一次苏秦到楚国去,等了三天,楚王才接见他。苏秦见到楚王后,立刻就要告辞。楚王觉得奇怪,就问苏秦道:“先生不远千里而来,为什么不多留一下呢?”苏秦回答说:“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意思是:楚国的饮食比珠玉还贵,柴火比桂枝还贵。)他停了一下接着说:“谒者难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臣食玉饮桂,因鬼见帝。”(意思是:门官之难得会见,就象见鬼一样;大王之难于拜见,就象天帝一样。我现在吃了您用桂枝为薪煮出来的珍贵食物,要通过那些鬼来拜见您,真太不容易呀!)楚王听了就说:“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意思是:先生请回旅舍,我知道你说话的深意了。)

  后来人们把苏秦的话说成“米珠薪桂”(米贵如珠,柴贵如桂),用来形容旧时物价昂贵,生活困难。

  面壁九年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南北朝梁武帝时,天竺有一个很有学问的高僧名叫菩提达摩。他为了阐发他的禅宗教义,不惜远涉重洋,历时三载,来到中国讲学。

  菩提达摩到达中国广州后,梁武帝曾派人把他迎至金陵,同他谈论佛理。因梁武帝不懂佛教禅宗教义,菩提达摩便由南京到河南。最后他在河南嵩山少林寺住了下来。为了参透禅理。菩提达摩面壁而坐,共达九年,终于开创了我国佛教中的一大宗派,他成为禅宗的始祖。少林寺的教徒为了纪念这位禅师,表彰他的刻苦精神,在少林寺内为他建立了“面壁庵”。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面壁九年”,用来形容勤学苦练,专心致志。

  面面相觑

  《三国演义》第十一回里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三国时代,曹操率兵攻打徐州。吕布趁此机会攻占了曹操的兖州和濮阳。曹操闻讯,急收军返回以保其家。

  曹军日夜兼程来到濮阳,吕布引军与之大战。第一个回合,曹军大败,后退三四十里。部将于禁对曹操说:“吕布的西寨兵卒不多,今夜可引军去袭击;如若得了此寨,布军必然恐惧。”曹操认为于禁说得有理,于是在当日黄昏时引军攻击;布兵不能抵挡,四散奔逃。曹操夺了西寨后不久,吕布派出的援军便到了,于是三军混战;将到天明,吕布亲自引军来到。曹操势单,只得后退,但往北走,被张辽、臧霸杀了过来;往西走,又有郝萌、曹性、成廉、宋宪四将拦住去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众将死战,曹操当先冲杀,但箭如骤雨,无法前进。曹操无计可脱身,大叫:“谁人救我!”叫声刚落,马军队里一将踊出,此将乃典韦也。典韦飞身下马,插住两戟,取短戟数十枝在手,对从人说:“贼来十步乃呼我!”遂放开脚步,冒箭而行。当吕布的数十个骑兵追来,离典韦五步远时,典韦飞戟刺杀,一戟一人一马,无一虚发,立杀十数人,余众皆逃。典韦又飞身上马,挺一双大铁戟,冲杀前去。郝,曹、成、宋四将抵挡不住,各自逃去。典韦杀散敌军,救出曹操。正当他们寻路归寨时,背后喊声大作,吕布骤马提戟赶来;曹操“人困马乏,大家面面相觑。”曹操正慌乱的时候,夏侯惇引军来到,于是夏侯惇便截住吕布大战。两军斗到黄昏,大雨如注,乃各自收军。

  后来人们引用“面面相觑”(觑:看)形容做错了事或极惊慌时,不知如何是好的样子。

  妙笔生花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唐代诗人李白是继屈原之后的我国古代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芒。传说,他少年时代曾做过一梦,梦见他的笔头上生了花。后来便天才赡溢,文思敏捷,斗酒百篇,超群出众。

  在今天看来,李白在诗歌创作上的伟大贡献,绝非得力于梦,而是他丰富的经历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所铸成的。

  后来人们把“梦见笔头生花”说成“妙笔生花”,用来称赞别人杰出的写作天才。

  灭此朝食

  《左传·成公二年》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代,齐国逐渐强大起来,而鲁卫两国还很弱小,于是齐顷公带兵攻打鲁国和卫国。鲁卫两国向晋国求援,晋国派将军郤克带兵救援,齐晋双方在鞍这个地方发生了一场战斗,这就是历史上的“齐晋鞍之战”。齐顷公因取得了胜利而趾高气扬,根本不把晋军放在眼里,想来一个速战速决。开战那天,部下请他吃早饭,他骄傲地说:“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于是急忙出战。在战斗中,晋军勇敢沉着。晋军主帅郤克自擂战鼓,激励士气。他身中了箭,鲜血直流,仍然擂鼓不止,晋军听到鼓声,勇敢杀敌,把齐军打得大败,齐顷公也差点当了俘虏。这就是骄傲轻敌的结果。

  后来人们用“灭此朝食”(此:这,指这伙敌人。朝食:吃早饭。消灭了敌人后再吃早饭)来表示渴欲消灭敌人的急切心情和斗争意志。

  民不聊生

  《史记·春申君列传》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时代,楚怀王听信秦使张仪的游说,和秦交好,后被诱入秦国,死在异乡。春申君黄歇怕秦国出兵灭亡楚国,便致书秦昭王,劝他与楚国交好,消灭韩魏两国。他在信中说:“你占了韩魏两国的许多土地,烧毁了他们不少的宗庙,杀害了他们的不少人民,这两个国家已被破坏得不成样子了。就是幸存者,也是亲族离散,‘人民不聊生’,生活无着。他们同秦国的仇恨是不共戴天的,如果你不消灭他们,必有后患,因此,你应同楚国联合去消灭韩魏。”秦昭王听信黄歇的话,果然与楚国结成了盟国。

  后来人们用“民不聊生”(聊:依赖,凭借)来表示在剥削阶级的反动统治下,老百姓饱受压榨,生活痛苦不堪的景况。

  鸣鼓而攻之

  《论语·先进》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季孙氏实行社会改革之后,生产发展,经济繁荣,比周公更为富裕。季孙氏的臣子冉求(孔子的学生)仍觉不够,总想使季孙氏更加富裕。为此,他想方设法用田赋制以增加税收。孔子知道这事后,非常生气地向他的学生说:“冉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意思是:冉求不是我的学生,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攻击他。)

  后来人们引用“鸣鼓而攻之”或“鸣鼓攻之”表示公开宣布罪状,加以声讨,或对反动言行进行公开批判。

  磨杵成针

  《潜确类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传说李白小时在四川眉山县的象耳山一所村塾读书。他贪玩好耍,不肯学习。有一天,他趁老师不注意就偷偷溜出去游逛,不觉来到流水淙淙的小溪边。他顺着小溪走不多远,忽然发现有个老太婆正在石头上磨铁杵,磨得非常带劲儿。李白觉得奇怪,便问老太婆:“磨铁杵干啥?”老太婆说:“我要把这个铁杵磨成一根绣花针。”李白非常惊异。老太婆见李白有些疑惑,就解释说:“只要功夫深,铁杵(棒)也能磨成绣花针。”李白听了,非常感动。他想:“白发苍苍的老太婆还满怀信心地要把铁杵磨成绣花针,我年纪轻轻的为什么不能克服困难搞好学习呢?”于是,他马上回到村塾向老师表示今后一定要努力读书。由于他专心读书了,学业进步很快,终于成了一位伟大的诗人。

  现在四川眉山县象耳山还有李白的读书台,象耳山下的小溪后人称做磨针溪。溪旁还有一块石头,据说这就是从前李白遇到老太婆磨针的地方。

  后来人们用“磨杵成针”(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功夫,一定能克服困难,做出成绩来。

  莫须有

  《宋史·岳飞传》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宋代相州汤阴人岳飞,幼有大志,后为宋朝有名的大将。

  宋高宗时金兀术入侵,岳飞用少数兵力,击败了金兵之后,决定渡过黄河向前追击。有一天他慷慨激昂地对将士们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

  金兀术看到形势对金国大大不利,就秘密写信给宋朝的奸臣秦桧,要他设法害死岳飞,实行讲和。于是秦桧就利用宰相的职权,一连下了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撤兵回朝。岳飞迫不得已,只好放弃收复失地的计划,回到京城临安。

  秦桧为了要达到杀害岳飞的目的,竟无中生有地诬陷岳飞’阴谋造反,把岳飞及其子岳云关进监狱。这时大将韩世忠心里很不平,跑去当面质问秦桧:“你说岳飞父子造反,有何证据?”秦桧无耻地回答:“其事体莫须有。”(莫须有:恐怕有,也许有。)韩世忠十分气愤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在秦桧的阴谋诬陷之下,岳飞父子被加上“莫须有”的罪名而遭杀害,死时才三十九岁。

  后来人们引用“莫须有”来形容故意捏造的罪名。

  莫予毒也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初期,南方的楚国力量强大,向北扩张,威胁着北方诸侯各国的安全。后来北方的晋国也渐渐强盛起来。特别是晋文公重耳执政之后,国势更加强盛。由此,晋楚之间发生了争夺诸侯领导权的矛盾,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在战争中,由于晋文公重耳在政治上作了充分的动员,使楚国陷于孤立的地位;在.战略战术上,晋文公采取了许多变被动为主动的有利战法,因而大败楚军。楚国战败后,楚帅子玉回师走到连谷,因没得到楚王的赦令,便自杀了。晋文公得到孑玉自杀的消息,非常高兴地说:“莫予毒也已!”(意思是:再没有危害我的人了!)

  后来人们引用“莫予毒也”来形容没有人能威胁危害自己。

  墨守成规

  《墨子·公输》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末年,楚王想攻打宋国,命人叫公输般(即鲁班)设计制造了攻城的云梯。墨子是个反对战争的人,他知道这事后,马上从鲁国动身,昼夜兼程地走了十天十夜,好容易才到了楚国的都城。在楚王接见他的时候,他对楚王说:“你如果去打宋国,那是不会得到胜利的。”楚王十分骄傲地说:“公输般是天下手艺最精巧的木匠,他已替我造好了攻城的云梯,我一定能把宋国攻下来。”墨子说:“那么我就试作宋国守城的准备,你叫鲁班来攻,看他攻得进不?”于是公输般攻,墨子守,连攻九次,墨子皆胜。然后公输般又作守城的准备,墨子来攻,公输般又输了九次。但是公输般并不认输,他说:“我已知道对付你的办法了,只是我不想说出来。”墨子也说:“我也知道你将用什么办法来对付我,只是我不愿说罢了。”楚王故作不解地问墨子道:“先生理解公输般的意思吗?”墨子正气凛然地说:“我当然理解:那就是把我杀掉!他以为这样做宋国就无人守城了,就可一举攻下宋国,不过,我早已经叫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多人运载着我的守城器械到宋国去了。他们正在宋国的城上等待着你们呢!你就是把我杀了,也挽救不了你们的失败。”鲁班站在一旁,十分尴尬。接着,墨子又严肃而高声地说:“你们到底怎么办?”楚王叹了一口气道:“好吧,我们取消攻打宋国的计划。”这时墨子才带着胜利的微笑,辞别楚王而去。

  后来人们把墨子的守城规则称为“墨守城规”。人们又将“墨守城规”说成“墨守成规”或“墨守陈规”,用来表示思想保守,坚持按老规矩办事,不肯改变。

  目不见睫

  《韩非子·喻老》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楚庄王准备出兵去攻打越国,杜子知道后就去劝谏楚王。他问楚王道:“大王,听说您要去打越国,这是为什么呢?”楚王回答说:“越国的政治很腐败,兵力也不足。”杜子说:“不然,照我看来,一个人的聪明智慧,也和他的眼睛一样。眼睛能够看见百步以外的东西,‘而不能自见其睫’(意思是:而看不见自己的眼睫毛)。大王,请您想想,你的兵力到底如何呢?从前你和秦、晋两国打仗,不但打不赢,而且还丢失了几百里的土地,这不是兵力弱的结果么?庄是个大强盗,他在国内横行霸道,违犯法纪,而你的官吏却装聋作哑,不去制止,这难道不正是政治腐败的表现吗?比起越国来,楚国的政治还要腐败,兵力还要薄弱,而你还要去打越国,这不是跟眼睛看不到睫毛一样的道理么!”

  后来人们用“目不见睫”比喻没有自知之明.

  目不窥园

  《汉书·董仲舒传》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汉武帝时著名的学者董仲舒,建立了一套新的儒学体系,成了儒家学派的大师。董仲舒年轻的时候就致力于《春秋》的研究,后来成了太学中的博士。他写有《文举》、《玉杯》、《清明》、《竹林》等数十篇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著作。他之所以能在学术上取得成绩,是跟他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分不开的。他读书时,为了避免干扰,常常是“下帏讲诵,……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意思是:为了安心读书,经常放下窗帘,如此三年之久,没有看过一眼花园里的景色,他就是这样专心致志地学习。)

  后来人们把“三年不窥园”说成“目不窥园”,用来形容专心读书,不受外界的干扰。

  目不识丁

  《旧唐书·张弘靖传》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唐朝幽州节度使张宏靖部下有两个军官,一个叫韦雍。一个叫张宗厚。他们倚仗势力,欺压人民,虐待士兵,过着花天酒地的糜烂生活。他们两个常聚在一起喝酒,一直喝到深夜。当他们喝到酩酊大醉之后,就由卫士扶着回去。士兵稍有不如他们意之处,就破口大骂。有一次,他们对士兵吼骂道:“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意思是:“现在天下太平无事,你们能拉得开两石重的弓,还不如识一个“丁”字。)

  后来人们把“不如识一个丁字”说成“目不识丁”,用来形容人没有文化,一个字也认不得。

  苜蓿生涯

  唐·李颀《古今诗话》中有这样一段故事:

  唐代有个薛令之,他在做随侍太子的右庶子时,待遇十分菲薄,生活也很清苦,这使他心中非常不满。为了发泄他对生活的不满情绪,便在墙上题了一首诗。诗的前四句是:“朝日正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意思是:早晨的太阳是那样圆啊!它照着我饭桌上的盘子。盘子里装了些什么呢?乱七八糟地装了些苜蓿野菜。)

  后来人们把薛令之所过的教书生活称为“苜蓿生涯”,用来形容塾师生活的清苦,也把贫困生活称为“苜蓿生涯”。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刘莹作品集
名人名言大全成语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