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文学 > 《成语故事大全》在线阅读 > 正文 第58章 R(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成语故事大全》 作者:刘莹

第58章 R(1)

  入木三分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书断·王羲之》。

  东晋时候,我国出了一位大书法家,这就是被历代书法家、鉴赏家称为最高楷模的“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从小喜欢练字,七岁就能写出一手好字。十二岁那年,一天,他见到父亲枕头下有一本介绍写字方法的书——《笔论》,就兴冲冲地拿着它去找父亲教他练书法。父亲说他年岁小,没有应允,答应待他长大后,一定教他练书法。王羲之一听急得跪下来向父亲请求说:“现在就教我吧,如果等长大了再学,那就太晚了。”父亲看他决心大,便答应了。

  从那时起,王羲之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如痴如迷地苦练书法,即便在休息的时候,也在细心地揣摩着字体的间架结构和气势,心里想着,手指便在衣襟上画,时间一久,竟连衣襟都划破了。

  王羲之的字越写越好,字迹既秀丽又矫健,到青年时期他已经是有些名气的书法家了。但王羲之仍然不停地苦练,走路、吃饭、乃至睡觉都在揣摩各书法家的笔势,手指不停地划字影。有一天,上了床,他还用手凌空划字,一不留意,竟划到妻子身上,妻子笑着说:“你怎么在人家身上划?自己的呢?没啦!”

  没料到,就这句玩笑话,竟让王羲之悟及到应该创造自己的书体。从那以后,他翻读碑帖手迹,揉和百家之长,得千变万化之神,自成一体,他的字写得更加优美,苍劲了。据传说,有一次,王羲之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雕刻工匠照着刻下来,工匠刻木时,竟吃惊地发现墨迹已透入了木板三分深。

  当然,这种传说未必真有其事,人们只不过借此来形容王羲之所写的字笔力雄劲,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后来人们也根据这个传说,引申成“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多用来比喻说话、分析问题或写文章非常深刻。

  入室操戈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后汉书·郑玄传》。操:拿;戈:兵器。

  郑玄,字康成,是东汉时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人。他的祖先在汉哀帝刘欣时代做过尚书仆射。郑玄年轻的时候,就不愿做官,一心想研究学问。他的父亲多次责备他,但还是不愿改变自己的志向,只好送他进太学读书。后来他又四处投拜名师就学,共十余年。回到家乡后,又同当时研究经学的名士何休交上了朋友。何休把自己写的《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等三篇文章,送给郑玄看。郑玄看过后,不赞成他的观点,同样也写了《发“墨守”》、《“膏肓”》、《起“废疾”》三篇文章,针锋相对地逐一批驳何休学派R 论点。何休看了郑玄的文章后,感叹地说:“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意思是说:郑玄就象是进了我屋,拿起我的兵器,在向我进攻呀!

  后来人们就把这句话简化成“入室操戈”这个成语,比喻拿对方的论点来批驳对方。

  人自为战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公元前204年10月,汉大将军韩信率领数万之众,在井陉口背水列阵,打败了赵王歇和赵军主帅陈余亲自率领的二十万大军。在战斗中,陈余战死,赵王歇被生俘,一举灭掉了赵国。

  这次战斗刚一结束,汉军的将领们都呈献上自己缴获的战利品、敌军将领的首级和俘虏,并向韩信祝贺,然后又不解地问韩信说:“兵法上说,用兵打仗布列阵地要右后靠山、左前临水。这次将军反而命令我们背靠河水摆开阵势,还说打垮了赵军再会餐。当时我们并不信服。然而结果取得了胜利,这是什么战术啊?”

  韩信听了,笑了笑说:“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抚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

  兵法:指《孙子·九地篇》;抚循:抚慰,这里指教养,训练;士大夫:这里指一般将士;市人:比喻没有受过严格训练的士兵。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这也是出于兵法,只是你们没有留心罢了。孙武子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再由于我们没有时间来训练将士,军队就缺乏严格的训练,这就象是赶着街上的老百姓去打仗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就只有置之死地,让他们懂得要保全自己,就只有拼命去决战;如果留下退路,一和敌人交锋就都跑了,还怎么能取得胜利呢?

  众将领听了韩信的分析,都很佩服,说:“是这样的。将军的谋略我们是比不上。”

  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就引出“人自为战”这个成语,原指使人人能拼死作战。现在多指人人都能独立作战或能独当一面工作。

  人莫予毒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莫:没有;予:我;毒:危害。

  公元前632年,晋国和楚国发生了一场争夺霸权的战争。晋国军队在城濮(卫国地名,今山东鄄城西南)摆开阵势;楚国联合陈、蔡两国的军队,气势汹汹地攻打过来。

  楚军的统帅是令尹(宰相)子玉,他率领着同族的六百名亲兵坐镇中军,左军由楚国掌管军事的司马子西统帅,右军由大夫子上统领。就在这次出征的时候,楚成王就一再告诫子玉,千万不可轻敌,晋国的国君晋文公是一个在国外流亡多年,经受过很多磨练,经验丰富的人,跟他打仗不要轻率。

  可是总想打个胜仗好在楚王面前显示自己的子玉,一到阵前就把这些话全忘了,他看见自己的队伍旌旗森严、列队整齐,就夸耀地说:“今天一定可以消灭晋军了!”

  可晋军呢?经过周密筹划,晋文公亲率中军指挥战斗。他派大夫胥臣,用奇计,把虎皮蒙在马身上,首先进攻陈蔡两国的军队。陈蔡两军,还没有弄清是咋回事,就被打得四散奔逃。接着,晋将狐毛又把自己率领的左军装扮为中军,开战不久,就接连往后败退,诱敌深入;晋军还在战车的后面拖着树枝子,弄得路上尘土飞扬,假装着逃跑很狼狈的样子。楚军果然中计,子西当即紧跟追击。这时,晋文公率中军从中间出其不意地截击楚军,狐毛也回转身来夹攻子西,于是楚国的左军又被击败了。紧跟着楚军就被打得大败。

  子玉打了大败仗,楚成王非常生气,便派使臣对他说:你带兵打了败仗,身边的同族亲兵都战死了。你如果回国,对他们的父母怎样交代呢?”子玉自己也早已料到,打了败仗,楚成王是不会饶恕自己的,于是便在回国途中自杀了。

  晋文公听说子玉自杀的消息后,非常高兴,觉得这一下子可除掉心腹之患了。他情不自禁地对身边的将士说:“莫予毒也已!”意思是说:从今以后没有谁能危害我争霸中原了。

  后来人们就把这句话引申成“人莫予毒”或“莫予毒也”这个成语,原指没有人再能危害我了,现在多用来比喻目空一切,狂妄自大。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刀俎(音zǔ 祖):剁肉的刀和案板,指宰割的工具。

  公元前206年,楚汉相争的初期,项羽势力强大,刘邦相对弱小。项羽见刘邦先攻进关中,进了秦国的都城咸阳,很不满意,带领众路诸侯进兵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准备攻打刘邦。那时候,项羽有兵马四十万,刘邦有兵马十万,一个驻在鸿门,一个扎在霸上,相距只有四十里。这一下可把刘邦吓坏了,他便带着谋臣张良,武将樊哙(音kuài 快)到鸿门去向项羽请罪。项羽留刘邦饮酒。项羽、项伯(项羽的叔父,与张良要好,并与刘邦约为儿女亲家)向东而坐,范增向南坐;刘邦向北坐,张良向西陪坐。席间,范增数次给项羽使眼色,并再三举起自己佩带的玉块,示意项羽动手杀掉刘邦,而项羽却默然不应。于是,范增起身出去找项羽的堂弟项庄,来席间舞剑,让其趁机击杀刘邦。

  这时,张良连忙来到军门找着樊哙,樊哙忙问:“现在情况怎么样?”张良说:“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思是说:危急得很。此刻项庄正在舞剑,用意是要刺杀沛公。樊哙立即带剑持盾闯了进去,向西而立,怒目看着项王。项羽按剑起身,问:“这位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这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称他是壮士,赐他酒肉,并坐在刘邦旁边。樊哙护卫着刘邦,项庄下不了手,也就只好作罢。过了一会,沛公起身上厕所,招呼张良与樊哙一道出去。张良和樊哙都劝刘邦赶快逃走。刘邦为难地说:“没有向项羽告辞,怎么好走呢?”樊哙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意思是说:大丈夫做事应当着眼于大处,不必讲究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是刀案,我们是鱼肉,还告什么辞。刘邦就带着樊哙悄悄地逃走了。留下张良向项王辞谢,并要张良把一双白璧送给项羽,一双玉斗送给范增。张良回到席间,向项羽辞谢后,项羽拿着刘邦送的白璧,放在席上。范增接过玉斗,却拔剑把它敲破了,气愤地说:“将来夺取项王天下的,必然是刘邦,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

  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就引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个成语,比喻人家是宰割者,自己任人宰割。

  这个故事同时又是“项庄舞剑”或“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个成语的来源。沛公:刘邦。它用来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装作和平无事,实则想乘机害人。

  任人唯贤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任:任用;唯:只;贤:指有德有才。

  公元前686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齐襄公被杀。次年,齐襄公在国外的两个弟弟——一个是在鲁国的公子纠,一个是在莒(音jǔ 举)国(在今山东省莒县一带)的公子小白,分别从鲁、莒二国奔回齐国争夺王位。

  有一个名叫管仲的人,一向追随公子纠,这时就带兵到半路上去伏击公子小白,用箭射他,中了他的带钩。争位的结果,公子小白获得胜利,当了国君。这就是齐桓公。桓公即位后,迫使鲁国杀死了公子纠,又用囚车将管仲押回齐国处治。

  一路上,管仲被捆绑着,又饥又渴,在路过绮(音qǐ 启)乌这个地方时,向一个守边的齐国官员讨饭吃。那个官员素来敬慕管仲的才能,也深知桓公爱才,以为管仲将来很可能被重用,便亲自把饭菜送去,乘机悄悄地对他说:“您到齐国之后,要是幸而不被杀头而得到了重用,您将怎样报答我呢?”管仲说:“要是真象你所说的那样,得到了重用,我将任用贤者,使用能者,评赏有功者。除此之外,是没有什么可以报答您的。”

  后来,管仲果然被齐桓公任用为相国。他大力进行改革,在用人上,一如他所说的那样,选贤任能,结果,国力大振,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直至今天,齐桓公和管仲这种不计个人恩怨,任人唯贤的精神仍然为人们所传诵。

  根据这个故事,人们便引出“任人唯贤”这个成语,比喻任用人只选择那些德才兼备的人。

  任劳任怨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汉书·石显传》。任:担当;劳:劳苦;怨:埋怨,怨恨。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刘莹作品集
成语故事大全名人名言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