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文学 > 《10万个为什么大全集》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4章 动物(7)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10万个为什么大全集》 作者:雅瑟

第14章 动物(7)

  大多数毒蛇不同于无毒蛇,它们上颌有一对毒牙,口腔近上颌的两侧各有一个毒腺,腺管一直通到毒牙的基部。毒蛇咬人时,毒腺通过腺管到毒牙,再流进人体。既然毒蛇的毒液是由毒牙注入人体内的,把毒牙拔掉了,即使被毒蛇咬伤,也就没有中毒危险了。有些玩蛇者深知其中奥秘,所以事先已把毒牙拔掉了。

  再说,毒蛇分泌毒液也有一定的规律。根据科学家研究,毒腺分泌毒液的数量、所含毒素的浓度,往往随季节而有变化。冬眠醒来的毒蛇,毒腺分泌的毒液比较浓,含毒素较多,毒性就要大些。其他季节,毒蛇分泌的毒液比较稀薄,毒性就差。毒蛇排放过一次毒液后,毒腺要隔上一段较长时间才进行再分泌并积累毒液,所以连续咬人,毒液量少,毒性也小。捉来毒蛇先让它咬其他动物或柔软的东西,使毒液排尽,短期内虽被它咬伤,也就没有危险了。

  毒蛇还有一个习性,它只在极度饥饿或被踩痛时才咬人。喂饱它,不去踩痛它,就不会咬人;即使被咬着,毒液也不致太多,毒性不大。至于菜市场上卖蛇人手中摆弄的蛇,大都是无毒蛇,所以不怕咬伤。

  卖艺者或玩蛇者了解和掌握了这些规律,将采集到的毒蛇经过处理,就可在观众面前随心所欲地摆弄或进行“惊险”的表演了。

  知识点:毒牙、毒腺、习惯、规律

  箱子里的衣服为什么会生虫

  春深夏至,气温一天天升高,衣服就要换季,毛衣和呢绒要入箱“休息”了,直到秋末冬初,才重新发挥它们的作用。

  箱子里的衣服,如果收藏不好就会被虫子咬破,这些被咬的衣服总是毛织品、呢绒或者皮衣,而棉织品很少有这样的命运。这是因为有一类叫衣蛾的昆虫,它的幼虫有一种特殊的消化能力,能消化皮毛里的蛋白质(通常叫“角蛋白”),但不能消化植物纤维,所以受损害的衣服总是动物性纤维或皮毛,而不是棉织品。

  这些虫子是哪里来的呢?有一些是衣服没有收进箱子以前,蛾子已经在衣服上产了卵,还有一些是因为箱子盖得不严密蛾子钻进去的。

  箱子里放樟脑精,可以不生虫,其实这话只对了一半。樟脑精能挥发出特殊的气味,虫子闻到气味就躲避开了,但它不能杀死虫子。如果你在放衣服时,只要衣服本来不带虫,箱子里放了樟脑精就可以不生虫;如果衣服带虫子或虫卵收进去,那还是会受害的。所以皮、毛类衣服要尽量少在外面挂着。

  这样说来,为了防止被衣蛾产上虫卵,是不是夏天不能把毛衣拿出来晒呢?不是的。晒衣服的好处很多。首先,在太阳下晒衣服可以防潮,衣服不会发霉。同时,衣蛾类的昆虫不能吃很干燥的东西。还有,夏天太阳下很热,即使衣服中已经有虫子也经不住强烈阳光的暴晒,自然而然会逃走。可是,有时候虫子会躲到衣服的反面晒不到太阳的地方,所以晒衣服最好翻来覆去地晒。经太阳暴晒过的衣服,收到盖得严密的箱子里,再放进樟脑精,就可以不生虫了。

  知识点:衣蛾、樟脑精

  动物冬眠时,整整一冬不吃东西

  为什么不会饿死

  每当气候渐渐变冷,食物缺乏的时候,许多动物就进入冬眠。所以,冬眠现象是动物生存斗争中对不良环境适应的一种方法。

  动物在冬眠时,一冬不吃东西也不会饿死。为什么呢?因为冬眠以前,它们早就开始了冬眠的准备工作,用来度过这段困难时期。它们从夏季开始,便在自己的身体内部逐渐积累营养物质,特别是脂肪。等到冬眠期来临,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相当多了,于是就显得肥胖起来。所积累的这些营养物质,足够满足整个冬眠过程中身体的需要。

  尽管在身体内积累大量营养物质,可是冬眠期长达数月之久,怎么够用呢?原来动物在冬眠期间,伏在窝里不吃也不动,或者很少活动,呼吸次数减少,体温也降低,血液循环减慢,新陈代谢非常微弱,所消耗的营养物质也就相对减少了,所以体内贮藏的营养物质是足够供应的。等到身体内所贮藏的营养物质快要用光时,冬眠期也将结束了。冬眠过后的动物,身体显得非常瘦弱,醒来后要吞食大量食物来补充营养,以便尽快恢复身体常态。

  知识点:冬眠、准备工作、脂肪、新陈代谢

  许多动物都冬眠为什么海参要夏眠

  每到冬天,不少动物由于食源断绝,就钻到树洞、地下、岩洞等处冬眠。例如专吃植物绿色部分的黄鼠和旱獭,以及主要靠蠕虫和昆虫来生活的刺猬,甚至仅吃部分植物的狗熊。

  但奇怪的是,生活在浅海之中的海参却在夏季进行特殊的夏眠,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海参以食小生物为生,当海底生物多的时候,它过着吃饱喝足的日子。然而,海底里的生物,随着海水温度的变化,也在发生变化。白天海面水暖,它们就会上浮;入夜水冷,它们就退回海底。日升夜沉,就是海里小生物的生活习惯。

  入夏以后,上层海水由于太阳光强烈照射的结果,温度比较高。这时,海底的小生物都浮到海面,而海参却对温度很敏感,当水温超过20℃时,就向更深的海底迁移。由于在新的地方缺少食物,没有东西可吃的海参,只好进入夏眠状态,这是生物为适应环境而养成的习惯。

  知识点:海参、夏眠、生物、水温、适应环境

  为什么说珊瑚是动物

  人们通常把珊瑚当成宝石,仿佛它是矿物。由于许多未经加工的天然珊瑚呈树枝形,所以自古以来,很多人又认为珊瑚是植物。其实它属于只有内外两个胚层的腔肠动物,好像一个双层口袋。它有一个口,但没有肛门。食物由此进去,不消化的残渣也由此排出。口的周围生了许多触手,触手可以捕捉食物,或振动引起水流进入口及腔肠中,帮助消化水中的小生物,所以它是动物。

  珊瑚包含了很多种类,都是固着生活,而且有共同的特性:生活在浅海里,特别喜欢生长在水流快、温度高、比较洁净的暖海地区。由于大多数珊瑚都可以出芽生殖,而这些芽体并不离开母体,这样,最后就成为一个相互连结、共同生活的群体,这是珊瑚成为树枝形的主要原因。珊瑚的每一个单体,我们叫它“珊瑚虫”。我们通常所见的珊瑚,就是这些珊瑚虫的肉体烂掉后所剩下来的群体的骨骼。有的骨骼质地粗糙,可以用做烧石灰、制人造石的原料;质地好的可以做建筑材料。海里常见的珊瑚礁大多是由这些骨骼堆积成的。有些骨骼质地坚密,色泽鲜艳,特别是红色的,人们常常把它雕琢成种种装饰品。

  知识点:珊瑚、腔肠动物、触手、出芽生殖、特性

  乌贼为什么能喷出墨汁

  乌贼属于软体动物,它的最大特点是,肚子里有个“墨囊”,里面贮满了墨汁。当我们用刀剖开它时,墨汁会流出来,弄得一片墨黑,难怪许多人把它叫做墨鱼。

  乌贼肚子里的墨汁,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武器。平时,乌贼在大海中,专以小鱼虾为食,一旦有什么凶猛的敌害向它扑来,乌贼就立即从墨囊里喷出一股墨汁,把周围的海水染黑,它就在这黑色的烟幕里,溜之大吉,逃之夭夭,而且它的这种墨汁还含有毒素,可以用来麻痹敌害。因为乌贼墨囊里蓄积一囊墨汁,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乌贼不到万分危急时,是不肯轻易施放墨汁的。

  知识点:乌贼、墨鱼、墨囊、墨汁、武器

  为什么有些动物喜欢成群生活

  有些动物具有独来独往的天性,比如有名的山林之王老虎,除了繁殖季节以外,从来不喜欢和同类做伴,甚至容不得同类的接近,所以,成语中有“一山难容二虎”的说法。但也有很多动物却耐不住孤独和寂寞,天生喜欢集群。例如企鹅、海象等等。那么,这些动物为什么要集群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反过来想一想,老虎为什么能独来独往?这当然涉及到老虎的本事。老虎有锐利的虎爪,有快速奔跑的能力,即使是捕食强悍的对手,它也能挥洒自如,当然,这样获取的食物,也无需和任何同类分享。猫科动物中的大部分动物如豹、猫、猞猁等,仗着自己的灵巧和凶悍,都不屑与同类为伍。

  有些动物,它们的本领不足以使自己与其他动物有一对一的抗争能力,只好借助于群体的力量,狼就是这样一种动物。单只的狼见到野猪恐怕连逃都来不及,哪里还会有什么非分之想,但群狼似乎什么都不怕,这就是集群捕食的好处。

  除此之外,集群也有其他作用,如极地生活的企鹅,常常是成千上万聚集在一起。因为它们身处的是冰天雪地的世界,虽然身上有着厚厚的脂肪,但集群无疑可以相互取暖,这种集群对御寒有好处。猴子也集群生活,虽然猴子的灵活和聪明有目共睹,但个体弱小联合起来对安全有利。

  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集群,它们的目的都是互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弱者更容易集群,不过,集群的规模还要依据生存的空间、食物的丰富与否以及捕食者的数量和强弱来决定。

  有时候,当集群动物的群体数量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就会出现分群的情况。我们大家熟知的蝗虫,在群内密度达到极限时,一部分个体的翅膀会变长,飞翔能力会提高,为了能更好地生存,这部分蝗虫就主动迁徙出去,去寻找新的生存空间。需要说明的是,有些不同种类的弱小个体,为了共同的利益,也会暂时聚集到一起,利用各自的听觉、视觉和嗅觉,来防范共同的敌人。

  知识点:集群、虎、狼、企鹅、猴、抗争能力、互利

  为什么鸟类的嘴形各式各样

  鸟类的嘴形,像其他动物一样,生得各式各样。例如,仙鹤的嘴细长而大,对于浅水涉食和夹紧滑溜溜的鱼虾,显得特别强而有力。鹦鹉特别硬厚的上嘴,很像剖开的半个牛角,这对压裂干果非常有利。交嘴雀交叉着的特殊嘴型,对于钳出球果里的松子十分有用。鹈鹕的下嘴,带着一个很宽大的兜子,当它捉到大鱼后,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容器。

  食虫鸟的嘴,一般细长而尖得像钢针,适合于吃幼小的虫子。例如,鹘钨、柳莺之类,它们生性特别活泼,专爱吃刚从卵里孵化出来的幼虫,或果实的虫眼里、叶腋里潜藏着的小幼虫,而且食量非常大,每天能吃掉比它们体重还多的昆虫幼虫,对菜园、果园的贡献很大,可说是消灭害虫的先锋了。

  如鸫、鸲这类鸟的嘴,不仅尖而细长,而且上嘴末端有点儿向下弯曲,能把树皮缝和土壤里的虫子掏出来。

  和鸫差不多大小的伯劳,嘴形显得比较粗短,而且上嘴的末端向下钩曲,适于撕裂动物的肉体,它不仅能消灭大甲虫、大毛虫,还能吃小型啮齿类动物和其他小鸟。

  还有一些大型的食肉鸟类,如鹗,它们的嘴非常强大,而且嘴端的钩很尖锐,以捕食各种老鼠和其他鸟类为主,甚至大型兽类的尸体也能撕碎。不过,它们的主要食物是田野里的老鼠。

  燕子的嘴扁而阔,呈三角形,张开以后,则成为平行四边形了。由于嘴张开以后的面积很大,所以当它们在空中疾飞的时候,空中的蚊虫之类,就会大量地落到它们的口中。因此,燕子成了消灭空中蚊虫的能手。

  最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小鸟,如麻雀、朱雀等,它们的嘴小而粗短,呈三角锥状,对于啄食谷物种子特别拿手。

  由此可见,鸟类各式各样的嘴形,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特别是所吃的东西密切相适应。所以,各种式样的嘴形,是动物求食活动长期发展的结果。

  知识点:嘴形、鸟类、食虫鸟、食肉鸟

  为什么动物会给我们善或恶的感觉

  童话中美丽善良的公主,总是有可爱的小动物陪伴着,这些小动物聪明活泼,仿佛天使一般;而许多小朋友,也对小狗小猫情有独钟。可是,也有一些动物,它们不仅在童话中扮演了恶魔的角色,而且历来受到人类的痛恨。那么,动物怎么会给我们这种善恶的感觉呢?

  这个问题也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他们经过大量的调查统计,发现人类对动物善恶的反应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直觉、传统的习俗和长期以来形成的认识。

  直觉是人对动物的第一反应。那些与人的体形、脸型比较相似的动物总是给我们以好感,比如猴子,虽然它顽皮捣蛋,有时候还会弄一些恶作剧,但千百年来人类对它的喜爱一直未变。而蛇那扭曲的身子与人格格不入,即使是非常漂亮美丽的无毒蛇,大多数人还是避之惟恐不及。

  传统习俗也决定了人类对动物的好恶。比如喜鹊总是人们欢迎的对象,因为喜鹊象征着吉祥;而人们对乌鸦甚至连看都不想看一眼,因为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乌鸦是倒霉的代名词。当然,由于习惯上的关系,不同的人对同一种动物的好恶感也会有所不同,比如乌龟,在一些人的眼中是长寿健康的象征,而在另一些人的眼里,却是畏缩懦弱的标志。

  更多的情况下,人们对动物的好恶感来源于长期以来对它们的认识。比如苍蝇和蜜蜂,都是嗡嗡叫的一类昆虫,可是苍蝇传播病菌,滋生疾病,因此遭到人们的厌恶;而蜜蜂却传播花粉,成为受到人们尊敬的护花使者。

  由此可见,人们对动物产生好恶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长相当然越可爱越好,但是动物的习性和传统的习俗也是左右人们感觉的重要因素。

  知识点:直觉、传统习惯、长相

  为什么骡子不会生小骡子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植物界的遗传规律。动物界也是如此,谁都知道,大猪生小猪,大猫生小猫。然而,也有例外情况,骡子就不能生小骡子。

  那么骡子是从哪儿来的呢?

  原来,骡子是马和驴的“混血儿”。通常我们把母马和公驴交配所生的驹叫“骡”;而把母驴和公马交配产生的驹叫“驴骡”。

  那么,骡子为什么没有繁殖后代的能力呢?我们知道,高等动物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卵细胞产于雌性动物的卵巢,精子产于雄性动物的睾丸。而骡子这种“混血儿”,无论公骡和母骡,生殖系统虽然在构造上还较完善,然而,生理机能却不正常。动物工作者研究证明,骡子不能生殖是由于缺少某种激素。公骡的生殖器官不能产生成熟的精子,母骡的生殖器官虽能产生卵细胞,但由于缺乏助孕素,因而产生的卵细胞很衰弱,不久即死,也不能成熟。这就是骡子无法繁殖后代的道理。

  知识点:骡子、交配、混血儿、生殖系统、生殖机能

  为什么有些鱼会飞

  每年3月到5月,海南岛一带的海面上,常会出现一些亮晶晶的鱼的侧像。它们像一支支银箭似的从水里射出,以惊人的速度掠过人们的眼前。鱼多的时候,浪涛起伏的海面上,仿佛被罩上了一张银光闪闪的大网。

  这就是飞鱼。它们通常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洋里,我国的黄海、东海、南海都产飞鱼。每年3月至5月海南岛会出现飞鱼汛期,人们才能看到那么美丽而有趣的景象。

  飞鱼是怎样飞的呢?它们是不是真的会飞呢?

  飞鱼的飞行是从尾巴的运动最先开始的。鱼和水面之间的角度极小,所以飞鱼把尾巴猛然一摆,便从水里跳了出来。起初,尾巴的下半片还在水面上划着。以后,飞鱼就利用冲的力量,一直飞起来了。迎面吹来的风在它伸开的鳍下吹着、托着它,于是它得以继续向前飞。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雅瑟作品集
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民国枭雄杜月笙唐诗宋词元曲大全集(超值金版)乔布斯全传世界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感动小学生故事大全集曹操全传10万个为什么大全集中国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中国孩子最爱读的好故事大全集世界经典神话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