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文学 > 《10万个为什么大全集》在线阅读 > 正文 第65章 历史(6)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10万个为什么大全集》 作者:雅瑟

第65章 历史(6)

  明武宗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秋天,有个吏目(管理缉捕盗贼、看守狱囚的小官)带了一个儿子、一个仆人,从北京出发,路上秋雨绵绵,有一天黄昏时,他们来到贵州修文县的龙场驿,那里是苗族地区,他们在驿站住了一晚,第二天又上路,到中午时,这个吏目就死在蜈蚣坡驿路上,到傍晚时,儿子又死了,后来这仆人也倒卧而死,三具尸体就横在蜈蚣坡下。这时龙场驿的驿丞是明朝有名的学者王守仁,他本在京城做官,三年前因得罪了宦官刘瑾,被贬谪到龙场驿来当驿丞的。他得知这吏目三人惨死在路上,无人收尸,就到蜈蚣坡派人挖了三个坑埋葬。为这件事,王守仁写了一篇祭文,题目叫《瘗旅文》,哀掉这客死异乡的吏目,也写出了自己愤懑抑郁的情绪。

  一个吏目小官,月俸不过五斗米,竟为此而经历瘴疠浒的地区,攀越千山万峰,结果丧生在异乡客路上。说明古代的小官吏也是难以远离家乡的,也说明古代驿站管理不善,对人们的旅行生活造成多大的危害!

  知识点:荔枝、驿站、上等马、接力

  为什么要研究避讳

  避讳在各个朝代各个人都是不同的,因此,后人就可以利用避讳的字法去研究、审定古代文物,考查古书和刻印的时代,辨别古书、古物的真伪。于是,研究避讳成了校勘和考古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避讳的学问也就成为一门科学,叫做避讳学。

  古代避讳的方法有三种:最主要的方法——改字,此外,还有空字和缺笔两种。空字是指遇到需要避讳的字时空着不写,或者写个“某”字,或者写个“讳”字。如《史记·教文帝本纪》:“子某最长,请建以为太子”。“某”字的就是“启”字,指汉景亮刘启,因避讳而写“某”字。《宋书·武帝纪》在永初元年月下说:“荆州刺史宜都王讳进号镇西将军。”这里的“讳”就是指宋文帝刘义隆,因避讳而不写“义隆”,只写一个“讳”字。缺笔避讳大约从唐朝开始,如仪凤二年立的《李勣碑》中“世”字写成“廿”字,缺笔避讳李世民。

  懂得历代这三种避讳方法,就可以鉴定古代文物和典籍的时代了。例如传说为李陵、枚乘写的五言诗,其中有“盈”字,犯汉惠帝刘盈讳,因此学者们断定都是后人伪作。再加隋文帝名坚,其父名忠,其子名勇,隋炀帝名广,而传说为隋代王通所作的《元经》、《中说》却不避“忠”、“坚”、“勇”、“广”等字,而避唐朝讳,因此很多人认为是伪作。

  利用避讳学,可以断定古书的著作年代。如司马贞的《史记索隐》,没有写作年代,两《唐书》没有司马贞的传。清朝钱大昕根据《索隐序》中“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的题衔,利用避讳学,考出写于开元七年修文馆改为弘文馆以后,因为弘文馆在神龙初避孝敬皇帝李弘讳改为修文馆,开元七年才恢复称弘文馆。

  掌握避讳学,可以看出古书中的一些错误。例如《史记·楚世家》说:“灭楚,名为楚郡。”《通鉴·秦始皇二十四年》则说:“虏楚王负刍,以其地置楚郡。”这里有了问题:秦始皇的父亲名子楚,当时为了避讳,称“楚”为“荆”,怎么会反而用“楚”字为郡名呢?裴骃《史记集解》引孙检说:“灭去楚名,以楚地为三郡。”由此可以断定《史记》、《通鉴》中的“楚郡”乃“三郡”之误。

  利用避讳知识,还可以判断有些书中的文字或有后人增改,或有他书补入等。如《史记·高祖本纪》中为了避讳,不写惠帝名“盈”,《文帝本纪》中不写景帝名“启”,可是文帝的名“恒”,却二次出现在《高祖本纪》中,一次出现在《吕后本纪》中,不避讳,可以断定此必为后人所加。

  从上面举的一些事例可以看出,掌握避讳学知识,对阅读和研究古书大有好处。

  知识点:避讳、文物、古书、研究

  为什么杜甫诗中没有“闲”字

  在唐诗中,“闲”字可以说是用得最多的常用字之一。翻开《全唐诗》,什么“闲斋”、“闲立”、“闲步”、“闲云”、“闲处”、“闲看”、“闲适”、“闲居”、“闲人”、“闲日”、“闲思”、“闲情”、“闲谈”、“闲时”、“心闲”、“清闲”、“等闲”、“偷闲”、“秋闲”、“身闲”、“官闲”、“放闲”、“最闲”等等,俯拾即是。

  几乎所有大诗人的诗中都用过“闲”字。可是,号称诗圣的杜甫,在他现存的一千四百多首诗中,却找不到一个“闲”字,这是偶然的吗?不!这是因为杜甫的父亲名闲,为了避父亲名讳,所以他不用“闲”字,凡是说到“闲”的意思时,都用其他字代替了。

  在封建社会里,避皇帝的讳,叫做国讳。避祖父母、父母的名讳,叫做家讳。这种避家讳的风气早在汉代就开始了。如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因父亲名正,所以他每次写正“正月”时都改写成“初月”。这都是为了避家讳而改字。

  知识点:避讳、国讳、家讳

  为什么三教都奉关羽为神

  现在中国的民间,对关羽的崇拜十分盛行。不管是在儒家的文庙里,或者是在佛教的寺院、道教的宫观里,经常都能看到那位关老爷的神位。然而专门祀祭关公的关帝庙、武庙,那更是遍布在了全国各地。它和儒家里的文庙、佛教的禅院、道教的仙观,多多少少,装扮粉饰着京都里的大邑、青山秀水,飘动的香烟,有着神秘的韵味,伴随着关公,已经度过了几千年的岁月。可是关老爷的香火为何这样兴盛?关羽怎么自将军而升到“帝君”、“大帝”的?这儿是有着深刻的历史与社会原因的。

  历史上的确有关羽这个人物。他字云长,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解虞县)。陈寿《三国志》给关羽一生作了一番详细的介绍:东汉末年,关羽亡命奔到涿郡。那时刘备正在乡里招兵买马,他和张飞往投,发誓共生死患难,三人寝便同床,亲如兄弟。后代传为佳话:“桃园三结义”。到后来刘备兵败,关羽被曹操所俘。曹操封他偏将军,汉寿亭侯,赐重金,希望为他效劳。可关羽挂印封金,还是投奔刘备。刘备作汉中王,拜关羽作前将军,率众再次攻打曹军。关羽水淹了七军,活擒于禁,刀杀庞德,威震华夏。后来由于骄傲轻敌,麦城兵败,让部将给杀了。死后追封作“壮缪侯”。

  自三国至唐时,那时关公在民间的影响力并不算太大。到宋以后,关公开始大走好运,青云直上,到北宋真宗皇帝时,诏令修建关圣庙。等到了哲宗皇帝时,封为“显烈王”。这之后宋皇再次加封叫“忠惠公”、“义勇武安王”、“壮缪义勇王”、“英济王”。这样一来,关于关羽的神化便首先自道教、佛教中开始了。

  宋朝道士祀关羽叫“馘魔大将”,声称他具有强大的法力,主持“地祗馘魔关元帅秘法”、“丰都郎灵关元帅秘法”,可以呼风唤雨,能够伏魔降妖,显出很多灵迹。所以说:“各著史册,功存生民,一方所依,千载如在。”到明代,关公再次被封作“三界伏魔大帝”,他的地位随之达到顶峰。更有趣的是,藏蒙地区所盛行的喇嘛教对他同样蛮有感情,像北京雍和宫中便专设有一座关帝殿,殿内的正中供奉着一尊精致的关羽铜铸坐像。这样以来,关公便成了儒、释、道三教共同受至的偶像,它在我国民间信仰中是十分独特的。

  民间信仰中关羽特别显灵,他被人说成是具有司禄命,能佑科举,可以治病除灾,能够驱邪避恶,能够诛罚叛逆,能够巡察冥府,乃至招财进宝,庇护商贾等类似无边法力,同时统治者还拿集忠、孝、仁、义、节在一身的关羽,用以“教化”亿万臣民,维护他们的封建秩序,这是再好不过的“灵丹妙药”了。上面所说,这是为何儒、释、道三教都信奉关公,关公庙遍布天下的主要原因。

  知识点:关羽、香火、道教、佛教

  为什么四大名山成了佛教圣地

  中国有名的山中除了优美的风光之外,还具有更加丰富的人文景观与诱人的历史和传说。四大名山的名称分别与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萨直接挂上了钩,传说非常丰富,殿堂建筑等好多人文景观亦不断出现,又因为名山原有的美景,便使得登山朝拜的佛教教徒不断。自明代起,民间便有了“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等说法。五台山在山西省五台县东北方向,方圆250公里内,由望海峰、锦绣峰、挂月峰、月斗峰与翠岩峰五座山峰所环抱而形成的,峰顶都很平坦宽广,好像五座土垒的高台,因此称为“五台”。拿五台山与佛教的文殊菩萨共同联系起来是根据两部佛经之中的记载。《大方广佛华严经》卷27中有文殊菩萨的确居住在清凉山这一说法。《佛说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说,文殊却是居住在五顶山。至于五台山的那五个像垒土之台的山峰,不仅是佛教五方如来之座,而且是文殊菩萨顶面有五髻来表示智慧圆满的象征。自此之后,五台山便成了佛教徒心目中的文殊菩萨之说法的道场,来者日众,于是便逐渐成为佛教中的一大名山。

WwW/xiaoshuotxt.N 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雅瑟作品集
乔布斯全传民国枭雄杜月笙唐诗宋词元曲大全集(超值金版)世界经典神话大全集曹操全传10万个为什么大全集中国孩子最爱读的好故事大全集世界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中国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感动小学生故事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