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古典文学名著 > 《庄子讲读》在线阅读 > 正文 骈 拇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庄子讲读》 作者:佚名

骈 拇

    【题解】

    此篇宗旨在痛斥仁义之弊,而归重于道德(即率真任性的自然之道)之途。

    道家认为,人类生存的最高目的,在于保全纯真本性。及至虞舜,却揭举仁义以诱惑天下,使“天下莫不奔命于仁义”而“失其性命之情”,直至身殉其中而仍自以为聪明。流弊所趋,至战国益甚。作者目睹现实,不免痛心疾首,于是先以骈拇、枝指等物为喻,后以伯夷、盗跖等人为例,反复痛驳仁义,全力引进道德,以便使人类的自然本性得到复归。文章写得痛快淋漓,具有极大的批判力量。

    骈拇枝指出乎性哉[1],而侈于德[2];附赘县疣出乎形哉[3],而侈于性;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4],列于五藏哉[5],而非道德之正也[6]。是故骈于足者,连无用之肉也;枝于手者,树无用之指也;骈枝于五藏之情者,淫僻于仁义之行[7],而多方于聪明之用也。

    是故骈于明者[8],乱五色[9],淫文章[10],青黄黼黻之煌煌非乎[11]?而离朱是已[12]。多于聪者,乱五声[13],淫六律[14],金石丝竹黄钟大吕之声非乎?而师旷是已[15]。枝于仁者,擢德塞性以收名声[16],使天下簧鼓以奉不及之法非乎[17]?而曾史是已[18]。骈于辩者累瓦结绳[19],窜句[20],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21],而敝跬誉无用之言非乎[22]?而杨墨是已[23]。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24]。

    【注释】

    [1]骈(pián)拇:谓脚的大拇指与第二指连生。骈,合、并。 枝指:谓手的大拇指旁边生出的一指,成为第六指。 性:指与生俱来的东西。

    [2]侈:过,多余。 德:指容德,容貌。

    [3]赘:横生出来的肉块。 县:通“悬”。 疣(yóu尤):瘤结。 形:形体。

    [4]多方:多端,多方面。

    [5]五藏:指心、肝、脾、肺、肾。藏,通“脏”。

    [6]正:本然。

    [7]淫僻:过分邪僻。

    [8]骈:过分。

    [9]五色:青、黄、赤、白、黑。

    [10]文章:青与赤交错谓之文,赤与白交错谓之章。

    [11]黼黻(fǔfú府弗):泛指一般的花纹。黼,黑白相次。黻,黑青相次。 煌煌:眩目的样子。

    [12]而:如,比如。 离朱:黄帝时人,以目力超人着称,能于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 已:犹“也”。

    [13]五声:指宫、商、角、征、羽。

    [14]六律:指黄钟、大吕、姑洗、蕤宾、夹钟六个谐音。

    [15]师旷:字子野,晋平公乐师,善审音律。

    [16]擢(zhuó卓)德:拔擢伪德。擢,拔。 塞性:蔽塞真性。

    [17]簧鼓:犹言“吹笙鼓簧”,即喧嚷之意。 法:礼法。

    [18]曾:曾参,字子舆,孔子弟子。 史:史鳅,字子鱼,卫灵公臣,与曾参并以仁孝着称。

    [19]累瓦:谓迭聚无用之词。 结绳:谓连贯荒诞之言。

    [20]窜句:穿凿古人的文句。

    [21]游心:驰骛心思。 坚白、同异:是战国名家的两个重要论题,详见《齐物论》。

    [22]敝跬:跛而用力之貌,谓竭尽心力。

    [23]扬:杨朱,字子居,宋人。 墨:墨翟,宋大夫。

    [24]至正:最纯真的道德。

    彼正正者[1],不失其性命之情[2]。故合者不为骈,而枝者不为跂[3];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4],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意仁义其非人情乎[5],彼仁人何其多忧也?

    且夫骈于拇者,决之则泣[6];枝于手者,龁之则啼[7]。二者或有余于数,或不足于数,其于忧一也。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8];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而饕贵富[9]。故意仁义其非人情乎[10]?自三代以下者,天下何其嚣嚣也[11]?

    且夫待钩绳规矩而正者[12],是削其性者也[13];待绳约胶漆而固者[14],是侵其德也;屈折礼乐[15],呴俞仁义[16],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17]。天下有常数。常然者,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附离不以胶漆[18],约束不以纆索[19]。故天下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20],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故古今不二,不可亏也。则仁义又奚连连如胶漆纆索而游乎道德之间为哉[21],使天下惑也!

    【注释】

    [1]正正:当为“至正”之误。

    [2]情:实。

    [3]跂:当为“岐”字之误。

    [4]凫(fú扶)胫:野鸭的小腿。

    [5]意:料想。

    [6]决:剔开。

    [7]龁(hé禾):咬掉。

    [8]蒿(hāo好平声)目:目昏乱不明的样子。

    [9]决:溃乱。 饕(tāo涛):贪求。

    [10]意:料想。

    [11]嚣嚣:喧嚣竞逐。

    [12]钩:木工划曲线的工具。

    [13]削:戕害。

    [14]约:指绳索。

    [15]屈折:屈身折体。

    [16]呴(xū须)俞:和悦的样子。

    [17]常然:真常自然之性。

    [18]离:通“丽”,依附。

    [19]纆(mò墨):黑色的绳子。

    [20]诱然:犹“油然”。

    [21]奚:何。 连连:相续的样子。

    夫小惑易方[1],大惑易性[2]。何以知其然邪?自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也[3],天下莫不奔命于仁义,是非以仁义易其性也?故尝试论之,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4],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臧与谷[5],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6]。问臧奚事[7],则挟筴读书[8];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9]。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10]。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11],益跖死利于东陵之上[12]。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盗跖之非乎!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间哉[13]!

    【注释】

    [1]易方:谓迷失东西南北。

    [2]易性:谓丧失真常之性。

    [3]虞氏:有虞氏,即舜,姓姚,名重华。 招:举。 挠:扰乱。

    [4]小人:泛指农民、工匠、商人等靠职业收益谋生的人。

    [5]臧:奴隶。 谷:指童子。

    [6]亡:走失。

    [7]奚事:干什幺事去了。

    [8]筴:通“策”,驱羊鞭。

    [9]博塞:通“簙簺”,是下棋一类的游戏。

    [10]均:相同。

    [11]伯夷:殷末孤竹君之长子。 首阳:即首阳山,在今山西省永济市南。

    [12]盗跖:传说为古时的大盗。 东陵:山名。一说陵名。

    [13]恶:何。 取:分,分别。

    且夫属其性乎仁义者[1],虽通如曾史[2],非吾所谓臧也[3];属其性于五味[4],虽通如俞儿[5],非吾所谓臧也;属其性乎五声,虽通如师旷,非吾所谓聪也;属其性乎五色,虽通如离朱,非吾所谓明也。吾所谓臧者,非仁义之谓也,臧于其德而已矣[6];吾所谓臧者,非所谓仁义之谓也,任其性命之情而已矣[7];吾所谓聪者,非谓其闻彼也,自闻而已矣;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夫不自见而见彼,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8]。夫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虽盗跖与伯夷,是同为淫僻也。余愧乎道德,是以上不敢为仁义之操[9],而下不敢为淫僻之行也。

    【注释】

    [1]属:系,从属。

    [2]通:通达。

    [3]臧:善。

    [4]五味:指酸、甜、苦、辣、咸。

    [5]俞儿:齐桓公时善识味者。

    [6]德:指自然本性。

    [7]性命之情:自然本性之实。

    [8]适:安适。

    [9]操:节操。

    【文化史拓展】

    与《庄子》内七篇不同的是,外、杂篇一般被认为非庄子本人所作,但历来注家却也认为外、杂篇能“羽翼内篇而尽其未尽之蕴者”(陆长庚《南华真经副墨》)。根据实际的阅读经验,我们可以体会出内篇与外、杂篇之间的差异。从某种意义上,内七篇形成了一个独立而不可撼动的整体,是庄子本人超拔世俗的思想与诗意飞扬的文笔的综合体现,是圆融静定而又光华四射的千载不朽的心灵世界。而外、杂篇则更多纷繁面貌,时而如一激愤之士,慷慨陈词,时而如一纵横之家,说剑游谈;隐逸与观世之语,杂处其间,养生与安死之命,变幻莫测。

    正如外、杂篇中其他篇目一样,“骈拇”这一标题出自于文章首句,是一个比较切合主旨的题目,此篇谈的正是道德上的“骈拇枝指”和“附赘县疣”。所谓“骈拇”是指大脚趾与第二趾粘连,是比平常人少去一个脚趾。“枝指”是说一只手长出六个指头,那就比正常人又多出一个手指。所谓“附赘”讲的是身体上多生出来的肉,“县疣”指身上长出来的小瘤结。上天赋予人类优美清洁的形体,而这些“骈拇枝指”、“附赘县疣”却都是在正常范围之外的东西。这样的描述自然让我们联想起《人间世》、《德充符》中的诸多怪人,他们或是瘸腿、驼背、没有嘴唇,或是脖子上长着像盆一样大的肉瘤。但尽管他们形体上丑陋至极,却仍然使人们肃然起敬,钦佩他们的品行而忘却他们的外表。于是,就有人产生了疑惑,为什么在《人间世》、《德充符》中这些大瘤、小肉都无关紧要,到了《骈拇》处却成了“出乎性哉,而侈于德”,“出乎形哉,而涉于性”的恶物?其实,区别在于:《人间世》和《德充符》宣扬人的内在精神修养要高于外表;而《骈拇》强调这些东西的多馀,只是以此作比方来引出文章的批判中心,亦即“仁义”。就像骈拇枝指虽是与生俱来,对体貌来说只是无用,附赘悬疣虽是从形体上长出来,对本性而言却也只是多馀;同样,旁生枝节般地造作仁义而加以应用,把它与五脏相配合,也只是滥用聪明的淫僻之行,绝非任性率真的自然之道。

    孟子认为仁义是人内在本然就具有的,告子与之争辩,把仁义一切为二,一半“仁”归于人的本然之内,一半“义”归在人之外。庄子则彻底地一笔抹杀,痛贬仁义是人类本性之外的“淫僻”。他认为,要使自然本性得以彻底回归,就必须摆脱人为的、作为社会道德规范的“仁义”。人不是拯救世界光明普照的天使,也不是无恶不作自私自利的魔鬼,人只须做回他自己:一个有真情实感而无偏私的真正的“人”。所谓“大仁不仁”、“至仁无亲”,庄子理想中的社会,摒弃了“违失性命之情”的宗法礼制,卸下了桎梏人心的礼教规范,复归于一片“常然”的天下。

    在讲求“克己复礼”的儒家眼中,“仁义”是一种极高的、并非人人都能真正达到的道德境界,甚至连孔子自己也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论语·述而》)。但对于超越世俗之礼,“游乎尘垢之外”的庄子而言,人的最高精神追求,就是从“仁义”等观念中摆脱出来,心境返归于无是非、善恶、哀乐的本然状态。或许“仁义”本身是一种难得的宽容伟大的品行,可是庄子认为,自从仁义名号腾空出世,万丈红尘内便多有假造仁义或利用仁义沽名钓誉之徒。一时间,真仁义、假仁义喧嚣扰攘,反而搅乱了人世间本来的平静。一些人靠仁义获取名利,一些人放弃正途去追求变了质的仁义,终身役役而不可得。在这样的氛围中,更为根本的“道德”渐渐被人忽略和遗弃。在庄子看来,无论是离朱的视觉,师旷的听觉或杨墨的言说,都是脱离本然而生造出的旁门左道,既非大美,亦非纯真,而是一种损害了自然本性之美、扰乱了视听的事物。可惜人们往往被其华美表象所迷惑,虽识得大体,却拙于辨识,在名实之间难分泾渭。

    【文学史链接】

    1、相关文学典故

    附赘悬疣

    附赘悬肬,实侈于形。

    (刘勰《文心雕龙·鎔裁》)

    蒿目忧世

    蒿目黄尘忧世事,追思陈迹故难忘。

    (王安石《忆金陵》)

    蒿目为时忧,年未艾霜雪盈头。

    (李渔《玉搔头·分任》)

    2、文学技法

    语至刻急,每结皆缓,若深厚不可知者,优柔有馀,得雄辩守胜之道。自经而子,未有成片文字,枝叶横生,首尾救应,自为一家若此

    (刘辰翁《庄子南华真经点校·骈拇》批语)

    篇中将仁义与聪明口辩之用,声色臭味之欲,作一派铺写,其眼光直是最高,其笔力直是最辣。老庄之见,从来是尚道德而卑仁义,如此篇菲薄仁义,便特提“道德”二字为一篇之主。行文段落极整,而其每段中忽添忽减,随手错落。一线穿去,一段生一段,波澜滚滚,然至束笔处,皆故作悠扬蕴藉,另是一格。(宣颖《南华经解·骈拇》总论)

    篇中扫除仁义名色,而约之于道德之途,此《庄子》外篇托始之微意也。至其行文节节相生,层层变换,如万顷怒涛,忽起忽落,极汪洋恣肆之奇。尤妙在喻意层出叠见,映发无穷,使人目光霍霍,莫测其用意用笔之神。后来惟眉山苏氏得此灵境,故嬉笑怒骂,信手挥洒,可以横绝峨眉。其馀皆望洋而叹。

    (刘凤苞《南华雪心编·骈拇》总论)

    【集评】

    《骈拇》篇以“道德”为正宗,而以“仁义”为骈附,正好与《老子》“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参看。一部《庄子》宗旨,全在此篇末用一句叫出:“予愧于道德,是以上不敢为仁义之操,而下不敢为淫僻之行。”上下俱不为,则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而道德之正,性命之情,于是乎得之矣。

    (陆西星《南华真经副墨·骈拇》总论)

    此篇宗旨在任性命之情,而以仁义为赘,先以形喻,次以官喻,故曰不独手足以骈枝也,而聪明道德亦有之。凡此,皆失其性命之情者也。

    (严复《庄子评点·骈拇》总评)

    【思考与讨论】

    1、 此篇可与《马蹄》、《胠箧》、《盗跖》、《渔父》诸篇互为参看,谈谈全文是如何痛斥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的?

    2、此篇的行文风格,与《马蹄》、《胠箧》二篇相一致,而跟内篇颇为不同,请作具体分析。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佚名作品集
永庆升平前传管子平陈记孔子家语贤愚经大汉三合明珠宝剑全传明清十大才子佳人小说:花笺记希利尔讲世界史明珠缘秦律狄公案百家姓细说清宫十三朝春梦琐言东京爱情故事海游记黄帝内经灵枢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八美图史记讲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