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隋军兵不血刃占领了南阳郡和淅阳郡,这两个郡是联系长安和荆襄地区的走廊,对唐朝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由于李孝恭兵败颍川,已无力防护这两个郡,万般无奈之下,只得答应了杨元庆的要求,将这两个郡设为缓冲地带,双方皆不驻兵。
尽管此时又有五万蜀兵增援荆襄,但这些兵力还是显得捉肘见襟,东面要防御萧铣军队,北面要防御隋军南下,根本无力承受两线防御压力。
李孝恭只能寄希望于隋军守信,但隋军却让他失望了,在中原战役结束不到半个月,一万隋军便开进了南阳郡和淅阳郡,截断了上洛郡和襄阳郡的通道。
这个消息令李孝恭暴跳如雷,但同时他又焦虑万分,他担心隋军即将发动荆襄攻势,外患严峻之下,李孝恭立刻送鹰信前往长安。
长安城,李渊曾经信誓旦旦要严厉处罚中原之战中的乱象,也就是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权力斗争,但到最后,他却无法处置下去。
一方面固然是家丑不可外扬,另一方面是双方势力已深,处罚非但不会减缓矛盾,反而会加深矛盾,导致内部矛盾激化。
李渊投鼠忌器,一场中原之战的反思大会,变成了走形式,有人说是武器不精,有人说训练不足,有人说兵力不够,有人说后勤不力,但就没人敢说是战略布局有误,说战略布局有问题那就是李渊的责任。
更没有人敢说这是因为太齤子和秦王的内讧导致,尽管很多人心里都明白一二,但拿不出证据,随口妄言,那便会引来杀身之祸。
但还是有骨气的人,武德殿前的台阶上,谏臣赵黎明已经跪了一个上午,他声音已经嘶哑,但依然倔强地大喊:“陛下。中原兵败祸起天策上将之府,秦王可领兵但不可掌权,兵乃国之重器,非个人权柄,陛下,东宫天策两权并立之势一日不除,必将酿成大祸,危及涉及社稷。陛下。臣忠言逆耳,愿一死谏陛下醒悟。”
没有人管他,他就孤零零一人跪在台阶上。这时,当值撰旨的内史侍郎封德彝走出来,劝他道:“赵使君何必这样犟直。让陛下为难,陛下不忍责你,你就给陛下一个面子不行吗?”
赵黎明大怒,指着封德彝大骂:“你这个佞臣,只知道讨好圣上,全然不管国之将亡,圣上有过失,大臣将谏之,你却一味媚上。将来大唐必毁在你这等阿谀小人之手。”
封德彝脸色铁青,恨恨道:“我好意劝你,你却辱我,好!你就跪下去,看是谁不得好死。”
封德彝转身怒气冲冲回宫去了,他是奉李渊之命来劝赵黎明离去,但赵黎明的一番羞辱令他怒发冲冠。若不报复此人,他誓不姓封。
御书房内,李渊眉头皱成一团,这个赵黎明居然还在外面,他心中也极为厌烦这个赵黎明。只是碍于名声,他不得不摆出一个谦虚受谏的姿态。
封德彝心中怀恨赵黎明的羞辱。对李渊道:“陛下,这个赵黎明明显有私心,他知道陛下不会杀他,所以故作姿态拼死劝谏,劝谏成功是他的功劳,博得忠臣之名,劝谏不成他能谋取清誉,不畏圣怒,甚至他被杀了也能名垂青史,而把恶名留给陛下,这种沽名钓誉之辈最为可恨!”
李渊虽然不喜欢听谏,但他并不糊涂,这个赵黎明为人刚正不阿,口碑极好,虽然得罪了很多人,但说他有私心,这就有点不靠谱。
“封爱卿,这个赵黎明不懂人情世故,不过还不错,不至于有私心。”
“陛下,知人知面就怕不知心,臣就不相信,难道大唐上下都是奸臣,都不来劝陛下,惟独他赵黎明一个人是忠臣,只有他一个人清醒吗?陛下,他口口声声说天策府是万恶之源,说什么兵权在秦王之手,简直就是混淆是非,一派胡言,天下之兵都在陛下手中,秦王之兵不过是替陛下代管,若陛下不给秦王领兵,秦王还敢抗旨不遵?其实满朝文武人人皆知,都不认为秦王掌兵和天策府有什么问题,惟独他赵黎明拿来说事,还说危及社稷,陛下,此人居心叵测啊!”
李渊心里也明白,赵黎明所言其实也并不差,秦王权力确实过大,但秦王是他用来平衡太齤子的手段,和危及社稷没有关系。
更重要是,这次中原之败,是战略决策失误,并非秦王权力过大,恰恰相反,就是因为秦王没有战略决策权,才导致最后失败,所以赵黎明的劝谏确实有点危言耸听。
李渊已隐隐猜到赵黎明此人是受太齤子的指派,是太齤子在幕后暗中操纵,所有的劝谏都是为了太齤子的利益.
李渊着实有些不满,虽然不至于杀他,但他也不能容忍赵黎明这样无休无止地闹下去。
李渊随即令道:“把赵黎明赶出宫去,不准他再进宫胡闹!”
侍卫们领令冲出武德殿,他们个个身材魁梧,膀大腰圆,将瘦小的赵黎明像拎小鸡一般架出了武德殿。
赵黎明被拖走,回头嘶声大喊:“陛下,臣一片忠心,天地可鉴,陛下不听臣谏,大唐危矣!”
赵黎明一直被拖出皇城朱雀门,扔了出去,这时,早有人奔去秦王府报告。
赵黎明跪了一个上午,李世民在府中也提心吊胆了一个上午,他就害怕父皇听从劝谏,削减自己兵权。
从潼关回来,李世民的心情一直不好,中原战役的失败,沉重打击了他的威望,尽管父皇并没有削减他的权力,但父皇却削减了李孝恭的权力,将巴蜀兵权夺走,交给了四弟元吉。
如果说他得到关东的兵权是一种胜利,但大哥建成也并没有因此利益受损,他得到了汉中之权,罗艺被封为汉中总管。
加上齐王元吉得到了巴蜀之权,实际上建成一系成为了这场中原之战的大赢家,而他李世民却成了最大的输家。
心中虽然不满,但他也无话可说,毕竟在自己在中原之战中大败,引来满朝文武的抨击。
李世民现在在考虑,怎样才能挽回他的声誉,他现在急需一场胜利,而在杨元庆身上捞不到什么便宜,只能打萧铣这个软柿子的主意,只要彻底剿灭萧铣,在南方开疆辟土,便可以挽回他的声望。
这时,李世民的幕僚张公谨匆匆走进房间,躬身道:“殿下,朱雀门那边传来消息,赵黎明已被圣上赶出皇城。”
张公谨原是王世充手下大将,文武双全,年初时逃到长安,投奔好友尉迟恭,被尉迟恭推荐给李世民,深得李世民的信赖,为天策府帐下幕僚。
这个消息令李世民大喜过望,父皇没有接受赵黎明劝谏,让他一颗心略略放下,但同时他眼中闪过一道杀机,他不会再容赵黎明于世。
“安排几个弟兄,把赵黎明处理了。”
张公谨沉思一下道:“赵黎明此时心情低落,不如等半夜翻进他府去,让他自缢而亡。”
李世民脸上没有半点表情,冷冷道:“可以,但要做得干净利落一点。”。”。”……
次日一早,李世民接到宫中紧急宣诏,宣他进宫面圣,李世民匆匆赶到武德殿御书房,只见五名相国和太齤子建成皆已经到了。
李渊面沉如水,眼中怒火隐约可见,李世民心中一紧,难道是赵黎明之事?
“秦王殿下觐见!”
宦官一声高喝,使御书房所有大臣都回头望来,李建成狠狠地盯着李世民,眼中充满了刻骨仇恨,毫不掩饰。
只有裴寂暗暗向他使了一个眼色,但李世民却不明白裴寂这眼色的含义。
李渊见李世民进来,不等他见礼,便立刻站起身道:“皇儿随朕到里屋去。”
李世民跟在李渊进了里屋,心中忐忑不安,这时,李渊停住了脚步,也不回头,冷冷问道:“你给父皇说实话,赵黎明之死和你有关吗?”
赵黎明自缢而亡,李世民得到的报告是天衣无缝,尽管李世民完全可以否认与己无关,但他心念一转,父皇可是把他叫进内室问话,他若否认会失去父皇的信任。
李世民双膝跪下,“父皇,赵黎明之死是儿臣所为。”
“果然是你干的!”
李渊蓦地转身,目光盯着李世民,但并不是恼怒,问道:“你为何要杀他?”
“回禀父皇,赵黎明以谏臣自居,搬弄是非,颠倒黑白,破坏父子兄弟之情,破坏大唐稳定局面,此人绝不能容他。”
李渊注视着李世民半晌,最后淡淡道:“朕只有一句话,以后要做这种事,必须先和朕商量。”
李世民暗暗松一口气,这场赌局他押对,其实他之所以敢杀赵黎明,就是他知道父皇也不容赵黎明,只是父皇碍于仁君的面子不好动手,由自己动手最合他的心意。
“儿臣知错,下次一定听从父皇的安排。”
李渊并不想责怪李世民杀人,在他看来,李世民若连这点魄力都没有,还做什么天策上将,他在意的是李世民有没有事先向自己报告,没有没隐瞒自己。
虽然李世民事先没有报告,不过还好,他没有隐瞒自己,这一点让李渊颇为满意,李渊喜欢这种能控制住儿子的感觉。
他点点头,“到外面去说吧!刚刚得到消息,南阳郡发生了大事。”
李世民这才知道,原来大臣聚集,父亲脸色铁青,和赵黎明之死无关。五 六-文学 网
天下枭雄皇族晚宋三国之兵临天下大唐万户侯大明官途江山战图名门大唐狂士由于李孝恭兵败颍川,已无力防护这两个郡,万般无奈之下,只得答应了杨元庆的要求,将这两个郡设为缓冲地带,双方皆不驻兵。
尽管此时又有五万蜀兵增援荆襄,但这些兵力还是显得捉肘见襟,东面要防御萧铣军队,北面要防御隋军南下,根本无力承受两线防御压力。
李孝恭只能寄希望于隋军守信,但隋军却让他失望了,在中原战役结束不到半个月,一万隋军便开进了南阳郡和淅阳郡,截断了上洛郡和襄阳郡的通道。
这个消息令李孝恭暴跳如雷,但同时他又焦虑万分,他担心隋军即将发动荆襄攻势,外患严峻之下,李孝恭立刻送鹰信前往长安。
长安城,李渊曾经信誓旦旦要严厉处罚中原之战中的乱象,也就是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权力斗争,但到最后,他却无法处置下去。
一方面固然是家丑不可外扬,另一方面是双方势力已深,处罚非但不会减缓矛盾,反而会加深矛盾,导致内部矛盾激化。
李渊投鼠忌器,一场中原之战的反思大会,变成了走形式,有人说是武器不精,有人说训练不足,有人说兵力不够,有人说后勤不力,但就没人敢说是战略布局有误,说战略布局有问题那就是李渊的责任。
更没有人敢说这是因为太齤子和秦王的内讧导致,尽管很多人心里都明白一二,但拿不出证据,随口妄言,那便会引来杀身之祸。
但还是有骨气的人,武德殿前的台阶上,谏臣赵黎明已经跪了一个上午,他声音已经嘶哑,但依然倔强地大喊:“陛下。中原兵败祸起天策上将之府,秦王可领兵但不可掌权,兵乃国之重器,非个人权柄,陛下,东宫天策两权并立之势一日不除,必将酿成大祸,危及涉及社稷。陛下。臣忠言逆耳,愿一死谏陛下醒悟。”
没有人管他,他就孤零零一人跪在台阶上。这时,当值撰旨的内史侍郎封德彝走出来,劝他道:“赵使君何必这样犟直。让陛下为难,陛下不忍责你,你就给陛下一个面子不行吗?”
赵黎明大怒,指着封德彝大骂:“你这个佞臣,只知道讨好圣上,全然不管国之将亡,圣上有过失,大臣将谏之,你却一味媚上。将来大唐必毁在你这等阿谀小人之手。”
封德彝脸色铁青,恨恨道:“我好意劝你,你却辱我,好!你就跪下去,看是谁不得好死。”
封德彝转身怒气冲冲回宫去了,他是奉李渊之命来劝赵黎明离去,但赵黎明的一番羞辱令他怒发冲冠。若不报复此人,他誓不姓封。
御书房内,李渊眉头皱成一团,这个赵黎明居然还在外面,他心中也极为厌烦这个赵黎明。只是碍于名声,他不得不摆出一个谦虚受谏的姿态。
封德彝心中怀恨赵黎明的羞辱。对李渊道:“陛下,这个赵黎明明显有私心,他知道陛下不会杀他,所以故作姿态拼死劝谏,劝谏成功是他的功劳,博得忠臣之名,劝谏不成他能谋取清誉,不畏圣怒,甚至他被杀了也能名垂青史,而把恶名留给陛下,这种沽名钓誉之辈最为可恨!”
李渊虽然不喜欢听谏,但他并不糊涂,这个赵黎明为人刚正不阿,口碑极好,虽然得罪了很多人,但说他有私心,这就有点不靠谱。
“封爱卿,这个赵黎明不懂人情世故,不过还不错,不至于有私心。”
“陛下,知人知面就怕不知心,臣就不相信,难道大唐上下都是奸臣,都不来劝陛下,惟独他赵黎明一个人是忠臣,只有他一个人清醒吗?陛下,他口口声声说天策府是万恶之源,说什么兵权在秦王之手,简直就是混淆是非,一派胡言,天下之兵都在陛下手中,秦王之兵不过是替陛下代管,若陛下不给秦王领兵,秦王还敢抗旨不遵?其实满朝文武人人皆知,都不认为秦王掌兵和天策府有什么问题,惟独他赵黎明拿来说事,还说危及社稷,陛下,此人居心叵测啊!”
李渊心里也明白,赵黎明所言其实也并不差,秦王权力确实过大,但秦王是他用来平衡太齤子的手段,和危及社稷没有关系。
更重要是,这次中原之败,是战略决策失误,并非秦王权力过大,恰恰相反,就是因为秦王没有战略决策权,才导致最后失败,所以赵黎明的劝谏确实有点危言耸听。
李渊已隐隐猜到赵黎明此人是受太齤子的指派,是太齤子在幕后暗中操纵,所有的劝谏都是为了太齤子的利益.
李渊着实有些不满,虽然不至于杀他,但他也不能容忍赵黎明这样无休无止地闹下去。
李渊随即令道:“把赵黎明赶出宫去,不准他再进宫胡闹!”
侍卫们领令冲出武德殿,他们个个身材魁梧,膀大腰圆,将瘦小的赵黎明像拎小鸡一般架出了武德殿。
赵黎明被拖走,回头嘶声大喊:“陛下,臣一片忠心,天地可鉴,陛下不听臣谏,大唐危矣!”
赵黎明一直被拖出皇城朱雀门,扔了出去,这时,早有人奔去秦王府报告。
赵黎明跪了一个上午,李世民在府中也提心吊胆了一个上午,他就害怕父皇听从劝谏,削减自己兵权。
从潼关回来,李世民的心情一直不好,中原战役的失败,沉重打击了他的威望,尽管父皇并没有削减他的权力,但父皇却削减了李孝恭的权力,将巴蜀兵权夺走,交给了四弟元吉。
如果说他得到关东的兵权是一种胜利,但大哥建成也并没有因此利益受损,他得到了汉中之权,罗艺被封为汉中总管。
加上齐王元吉得到了巴蜀之权,实际上建成一系成为了这场中原之战的大赢家,而他李世民却成了最大的输家。
心中虽然不满,但他也无话可说,毕竟在自己在中原之战中大败,引来满朝文武的抨击。
李世民现在在考虑,怎样才能挽回他的声誉,他现在急需一场胜利,而在杨元庆身上捞不到什么便宜,只能打萧铣这个软柿子的主意,只要彻底剿灭萧铣,在南方开疆辟土,便可以挽回他的声望。
这时,李世民的幕僚张公谨匆匆走进房间,躬身道:“殿下,朱雀门那边传来消息,赵黎明已被圣上赶出皇城。”
张公谨原是王世充手下大将,文武双全,年初时逃到长安,投奔好友尉迟恭,被尉迟恭推荐给李世民,深得李世民的信赖,为天策府帐下幕僚。
这个消息令李世民大喜过望,父皇没有接受赵黎明劝谏,让他一颗心略略放下,但同时他眼中闪过一道杀机,他不会再容赵黎明于世。
“安排几个弟兄,把赵黎明处理了。”
张公谨沉思一下道:“赵黎明此时心情低落,不如等半夜翻进他府去,让他自缢而亡。”
李世民脸上没有半点表情,冷冷道:“可以,但要做得干净利落一点。”。”。”……
次日一早,李世民接到宫中紧急宣诏,宣他进宫面圣,李世民匆匆赶到武德殿御书房,只见五名相国和太齤子建成皆已经到了。
李渊面沉如水,眼中怒火隐约可见,李世民心中一紧,难道是赵黎明之事?
“秦王殿下觐见!”
宦官一声高喝,使御书房所有大臣都回头望来,李建成狠狠地盯着李世民,眼中充满了刻骨仇恨,毫不掩饰。
只有裴寂暗暗向他使了一个眼色,但李世民却不明白裴寂这眼色的含义。
李渊见李世民进来,不等他见礼,便立刻站起身道:“皇儿随朕到里屋去。”
李世民跟在李渊进了里屋,心中忐忑不安,这时,李渊停住了脚步,也不回头,冷冷问道:“你给父皇说实话,赵黎明之死和你有关吗?”
赵黎明自缢而亡,李世民得到的报告是天衣无缝,尽管李世民完全可以否认与己无关,但他心念一转,父皇可是把他叫进内室问话,他若否认会失去父皇的信任。
李世民双膝跪下,“父皇,赵黎明之死是儿臣所为。”
“果然是你干的!”
李渊蓦地转身,目光盯着李世民,但并不是恼怒,问道:“你为何要杀他?”
“回禀父皇,赵黎明以谏臣自居,搬弄是非,颠倒黑白,破坏父子兄弟之情,破坏大唐稳定局面,此人绝不能容他。”
李渊注视着李世民半晌,最后淡淡道:“朕只有一句话,以后要做这种事,必须先和朕商量。”
李世民暗暗松一口气,这场赌局他押对,其实他之所以敢杀赵黎明,就是他知道父皇也不容赵黎明,只是父皇碍于仁君的面子不好动手,由自己动手最合他的心意。
“儿臣知错,下次一定听从父皇的安排。”
李渊并不想责怪李世民杀人,在他看来,李世民若连这点魄力都没有,还做什么天策上将,他在意的是李世民有没有事先向自己报告,没有没隐瞒自己。
虽然李世民事先没有报告,不过还好,他没有隐瞒自己,这一点让李渊颇为满意,李渊喜欢这种能控制住儿子的感觉。
他点点头,“到外面去说吧!刚刚得到消息,南阳郡发生了大事。”
李世民这才知道,原来大臣聚集,父亲脸色铁青,和赵黎明之死无关。五 六-文学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