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站在巨人肩上——写给孩子的人生设计启蒙书》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3章 努力篇——博学多才是怎样炼成的(7)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站在巨人肩上——写给孩子的人生设计启蒙书》 作者:刘东伟

第13章 努力篇——博学多才是怎样炼成的(7)

  《寂寞城市》是韩晗高考结束当天开始创作的。可能是之前备考的压抑,韩晗刚从考场下来,就感觉平时束缚着的写作神经一下子被调动了,他开始对着电脑疯狂地敲击这部似乎早已存活在内心的青春爱情小说。随着情节的跌宕起伏,韩晗也深深地陷入了自己构思的小说里,并时刻为笔下的人物感动着。以致两次发烧,但病得头重脚轻的他也照写不误,有时候灵感来了,凌晨一两点钟他仍然奋笔疾书。

  19万字的小说写完后又几易其稿,但直到定稿时韩晗还没思考出该给小说起个什么书名。后来偶然听到一首叫做《寂寞城市》的歌,觉得这四个字与小说的主题十分吻合,于是就借用了这个名字。然而,这部小说,却没有过多渲染青春年少的压抑,其中透出的生生不息的力量,让人感到希望的存在,

  这不是刻意矫情。热爱文学的同时,韩晗是一个努力的好学生。这在“80后”善于标榜个性的写手中,难免显得另类。其实,韩晗还爱好收藏。8岁起便走进文物市场淘古币,寻古书,迄今已藏书数万册。2006年,他因此被湖北省黄石市授予“书香门第”称号。

  父亲对韩晗“约法三章”:第一,不能以退学的方式反抗教育制度;第二,人生必须读研究生、博士生、出国留学,从而获得最高智慧;第三,一定要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否则会被淘汰。韩晗一直谨记。对于自己被没收了的童年,韩晗现在谈起也满心感激。

  《寂寞城市》出版,韩晗一夜成名。他接受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专访,成为西南民族大学历史上第一个接受中央级媒体采访的在校生。

  然而,韩晗的选择又一次出乎人们的意料。他一边保持纯文学写作,一边将发展方向转向文学理论研究。这也是父亲面对大学生专业素质普遍滑坡现象而对韩晗提出的要求。他更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多读理论书籍,充实自己的大脑,并要求韩晗每个月写一篇学术论文,找专业老师、校外专家评点,并送到核心期刊发表。

  刚开始写论文时,韩晗很难摆脱作家那种天马行空的思维习惯,父亲总是用一种高标准要求韩晗。他的每一篇论文都要给父亲看,父亲看了之后总会用红笔批改,然后让他再写,写了再改。一篇论文常常要写十天半个月。

  功夫不负有心人,韩晗凭借自己本身的勤奋,和对老师们的谦虚求教,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就驾轻就熟地掌握了学术论文的写作立意方式。2006年元月,他的戏剧论文《从当下戏剧现状试论中国戏剧发展前景》发表于中国戏剧核心期刊《四川戏剧》之上;2006年2月,另一部文学史论文《上清旧文学之弊,下开新儒家之源——关于〈学衡〉杂志的再思考与再认识》发表于国家级核心期刊《船山学刊》上,并受到了著名文学评论家王达敏教授的点评;2006年6月,他的现当代文学论文《试论述我国近二十年文艺类图书出版趋势》发表于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国图书评论》上,一举获得中国图书评论界的高度关注……而这些,仅仅是他一年里面发表论文的一部分。

  韩晗的部分作品还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成为该资料50余年来最年轻的被转载者之一。其中两篇论文两夺中国戏剧文学奖理论一等奖,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

  2006年5月,韩晗的学术专著《文化的撒旦和上帝》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7年7月,韩晗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师从于著名学者周华斌教授。站在新起点之上的韩晗,现在仍然是一个在学术界与散文界非常活跃的“猛将”。进校半年,韩晗已经在《读者》杂志上发表了三篇散文,并在其他省部级期刊上发表了数十篇散文、论文。期间顺利地与郭敬明、张悦然等青年作家一道,破格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成为最年轻的会员之一。

  “我将已出版书所有版税的百分之十捐出来,进行目前国内物质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如果国家支持且条件准许,我还想在下一步设立‘中国古镇与文化遗址保护基金’。在此我承诺,无论今后出版多少作品,获得多少版税,我将会一直遵循这个承诺。”2006年10月,韩晗在人民网发表公开信,如是写道。

  这个承诺,源于他对中国大地上那些遍体鳞伤的遗风古镇的深情。

  著名社会学家、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吉曾勉励韩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眼光放远,做大师型作家”。2004年,带着这样的鼓励,韩晗在父亲的陪伴下上路了。与很多观光客不同,韩晗的目光从一开始就穿越年龄的界线,投向“遥远”的古镇。这种遥远,在于它们要么正在被人遗忘,要么在于它们的未来正断送在旅游者的脚下。而这些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物质类留存,应该被人们保护。中国古镇、古城区与古遗址的总面积为世界所有古镇古城区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但是目前国内古镇的维护却成为了大问题。西南地区古镇由于某些影视剧组的破坏,导致某些珍贵的古建筑遭受着不可恢复的毁坏;重庆兴隆古镇被居民楼包抄,已经出现了火灾隐患;同样,在四川临邛古镇与汉唐遗址,更出现了建筑物遭到毁灭性损害,文物惨遭盗窃的严重毁坏……

  “作家必须是具备人性良知与社会责任感的专业叙述者。”这是韩晗在博客中说道,并选择“义捐版税”首开行动先河。

  2006年,行走笔记《大国小城》在敦煌出版社出版。韩晗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知、自豪与忧虑,淋漓尽致地在书中展示出来。“有一部经典的电影,让人想起一句话:‘瓦尔特走了,谁来包围萨拉热窝?’而现在,我们要不停地拷问自己,‘张岱年、启功走了,谁来包围我们的思想?’”这样的文字,同样让读者反思。韩晗沉稳又不失新锐的大文化散文,使之在媚俗的风潮中树立了独特的人文气质。

  阅读点睛: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与远大的目标和执著地努力有关的。正如一个航海远行的人,必须明白自己的目的地,然后无论经历多少风浪,一路扬帆奋进,中途的指针,总是指着目的地的方向,否则,永无达到的日子。

  走上文坛象牙塔的辛克莱·路易士

  戴尔·卡耐基

  辛克莱·路易士,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辛克莱·路易士首次写出轰动世人的作品是在1920年。在这之前,他已写过6本小说,但始终未获大众的注意,直到第7部作品《大马路》出版之后,才在全国引起一阵旋风,各地妇女团体纷纷谴责,牧师也公开批评,连报章杂志也评论是有辱美国社会的作品。这股激烈的论战,不但遍及美国全土,甚至在3000英里远的欧洲也引起回响。辛克莱·路易士因为这部作品,而成为美国文坛的超级明星。

  有些评论家认为:“他这部小说的确相当不错,但可能是他仅有的一部佳作,将来不可能再有相同水准的作品了。”但路易士毫不灰心地继续写作,并又写出了五六本畅销小说。他的写作态度相当严谨,一部作品常经过多次的修改才告完成。

  他的长篇小说“亚罗史密斯”,是描写一位具仁心医生的奋斗历程,文中对美国医学界作了相当的批判。这部小说的底稿就有6万余字。也就是说,仅底稿就有一般长篇小说的一半之多。又有一次,他耗费12个月的时间,写一篇以劳资对立为题材的小说,但最后却把所有的底稿都扔进垃圾桶。

  他的成名作《大马路》,前后修改3次之多,从开始动笔,经过了17年才告定稿。此后他又连续写了《巴比特》、《亚罗史密斯》、《艾玛·杨朵》、《多吉欧斯》等畅销小说。

  有一次,记者问辛克莱·路易士:“就你自己而言,你认为什么事是最值得惊讶的?”他略为思索一会儿后才说:“若自己当不成作家,可能会到牛津大学担任希腊语或哲学教授,再不然就到山里和工人一起采伐木材。”——对于自己拥有的这种想法,连他都觉得相当讶异。一年之中,他有一半的时间住在曼哈顿的高级住宅区,另外的半年,则住在佛蒙特州巴林顿西南80英里的山中,他在那里拥有340英亩的农地,遍植了枫木,所以枫糖浆都是自制的,蔬菜等也都可以自给自足。他偶尔到镇上去,也只是为了到理发店理发而已。

  他的朋友曾问他:“路易士,成为一个名人有什么感觉呢?”他回答说:“烦死了!”如果所有的来信都要回信的话,可能连写小说及睡觉的时间都没有,所以他将大部分的来信都扔进暖炉中,然后静静地看着熊熊燃烧的火焰。他非常讨厌别人找他签名,也很少参加形式化的晚餐会,即使是文学爱好者之间的聚餐也难得参加。

  朋友说:“你从前为了做早餐,提早两三小时起床到厨房的桌上写作;又因为负债150元,洗衣煮饭都得自己动手,但你从不曾停止过写作。而且那时候花6个月完成的作品,竟然只卖了两块钱而已。”

  他回答道:“那不算是什么辛苦的事,我不过是努力练习写作罢了,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满快乐哩!”

  朋友问他至目前为止作品一共卖了多少钱,他竟然完全不知道,再问大概的数字时,他居然说真的不知道,即使是大略的数字也不知道。

  那么,成名作品《大马路》的收入总该清楚吧?结果他还是不知道,而且他根本不关心这类事,完全交由律师、会计师处理。

  辛克莱·路易士有相当丰富的经历,他父亲是明尼苏达州的乡间医生,当他为患者施行手术时,辛克莱便在旁边为患者麻醉;他也当过家畜船的水手,曾经横越大西洋;后来又搭乘三等舱到遥远的巴拿马找工作,还写过童谣赚取稿费,也曾将短篇小说卖给杰克·伦敦,后来又到以聋者为阅读对象的杂志社担任助理编辑。

  “听说你以前曾被三家报社革职,这是真的吗?”

  “不,一共是四家。”他回答道。

  “对于立志成为作家的年轻人,你有没有什么建议?”对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是:“完全没有。”他认为不论做任何事,他人的建议都是无补于事的。

  有一天,辛克莱·路易士接到一通电话,对方以瑞典腔的英语告诉他已获得诺贝尔奖;路易士因在明尼苏达州有几位瑞典籍的朋友,所以认为这通电话是他们的恶作剧,于是也以开玩笑的口吻和对方胡扯一番。

  可是,经过两三分钟后,他终于了解这并不是一通恶作剧的电话,他吃惊地张大嘴巴,世界文学界最高荣誉的诺贝尔奖,就这样突然地降临到他头上。

  阅读点睛:其实不但辛克莱·路易士惊讶,连我们也会惊讶,因为诺贝尔文学奖象征着世界文坛的最高荣誉。但是在惊讶之余,我们会觉得,辛克莱·路易士获得这样的荣誉是很正常的,因为他在创作上付出了许多,只问埋头写作,不管书稿收入,并不像一般人那样,一旦获得成绩,就长久地沉浸在喜悦之中。也正是这种心态,使辛克莱·路易士获得了更多的创作精力和时间,从而最终走上了文坛的象牙塔。

  勤奋创作的巴尔扎克

  佚名

  巴尔扎克,著名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代表作《人间喜剧》等。

  1799年5月20日,巴尔扎克生于法国中部的图尔城。小时候,巴尔扎克生很爱好文学,父亲却硬要他学习法律。他就是不服从父亲的旨意,父子之间常为此事发生冲突。

  巴尔扎克虽然是长子,但很少得到家庭的温暖,他出生不久便被送到图尔近郊,由一个宪兵的妻子抚养,几乎被家人遗忘。巴尔扎克生稍大一些,又被送到旺多姆教会学校寄读,过着极其严格的幽禁生活。学习的制度古板而严肃,教师冷漠而残酷,巴尔扎克生回到家以后得不到母亲的宠爱,有的是接连不断的白眼和呵斥。巴尔扎克对母亲先是害怕,后是冷淡,最后甚至发展到憎恨。

  由于家庭环境和条件的关系,巴尔扎克生小时候成绩不好。在一次只有35名学生参加的会考中,他竟名列第32。父母和教师对他更加失望了。

  一天,父亲再也按捺不住气愤,质问巴尔扎克:“我让你学习法律,你为什么要学习文学?”

  “爸爸,您知道,我对法律是毫无兴趣的.”巴尔扎克说。

  “毫无兴趣!”父亲暴怒地快要跳起來,“你有兴趣的是什么?是文学!搞文学谈何容易,我看你根本不是搞文学的料!”

  “那不一定!”巴尔扎克摇摇头,非常自信地说,“一个人的成功,往往取决于他的信心和努力。”

  “信心和努力?那好,从今天起,给你两年的期限,搞不成,就得学习法律,你敢答应吗?”

  “敢。”"巴尔扎克斩钉截铁地说。

  从此,巴尔扎克被父亲关在房子里,整天埋头写作。这期间,他写了一个历史剧,由于阅历有限,他对剧本的特点了解不够,没有成功。但巴尔扎克并没有丧失信心,他坚信,只要有决心、肯努力,一定能在文学上取得成绩。

  在家里,巴尔扎克写起文章来就闭门谢客,甚至家里人也不让进他的书房。有一次,他把屋门锁了,从窗户跳进屋里,再的把窗紧闭上。来访问的人见门上落了锁就自动回去了。

  一段时间的写作实践,使巴尔扎克感到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都很浅薄。

  巴尔扎克决意到书籍的王国里去寻找他的乐趣。他说:“只有读书才能维持我的头脑活着。”1814年,他随父母迁往巴黎。在巴黎,巴尔扎克以超人的忍耐力想尽一切办法完成了学业,并顺利进入大学学习法律。

  从此,巴尔扎克拼命地阅读世界文学名著,广泛地接触社会和了解人生。他天天出入于图书馆和书店,总是来得最早,离开很迟。有一次,他在图书馆里翻阅资料,边看边记,忘记了时间的早晚。图书馆的人员下班了,也忘记招呼他一声。第二天早晨,图书馆的人员来上班了,发现巴尔扎克还在边看边记。为了读书,巴尔扎克真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大学毕业后,巴尔扎克进了律师事务所,如父母所希望的,这是个“铁饭碗”。但不久,年轻的巴尔扎克不顾家庭反对,辞去职位专心写作。

  在巴黎的圣安东郊区,莱特居耶尔街9号五层楼的一间阁楼是巴尔扎克献身文学的起点。第一部作品悲剧《克伦威尔》未获成功,尔后,他与人合作从事滑稽小说和神怪小说的创作也未引起注意。《克伦威尔》创作的失败,使他的生计受到了影响,父母也向他发出最后的通牒。为了生存,他决定与“魔鬼”订立契约,“卖文”为生,发表了许多“日常消费”的浪漫小说,这些小说光怪陆离,杂乱无章,粗制滥造,平庸无奇,但发表时用了笔名。

  但是,这并不是巴尔扎克的理想。他知道自己不能靠写一些粗制滥造的庸俗作品活着。后来,巴尔扎克又筹资做出版商,经营印刷厂和铸字厂,均以赔本告终,甚至负债累累。这巨额债务像恶梦一样缠绕着巴尔扎克。但他并未意志消沉,而是在书房中布置了一座拿破仑的小像,并写下了激励自己一生的座右铭:“我要用笔完成他用剑所未能完成的事业。”

  巴尔扎克在生活中跌跌撞撞地前行,但就在这些碰撞中,他逐渐认识了生活,而且比别人认识得更深刻。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刘东伟作品集
成功的阶梯(第6辑):青少年必读的人生故事感动学生的父爱故事房产战争1:像狼一样思考感动学生的动物故事史上最牛公务员2:江山江山站在巨人肩上——写给孩子的人生设计启蒙书成功的阶梯激励学生的智慧故事史上最牛公务员1:美人美人站在巨人肩上感动学生的母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