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站在巨人肩上——写给孩子的人生设计启蒙书》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5章 努力篇——博学多才是怎样炼成的(9)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站在巨人肩上——写给孩子的人生设计启蒙书》 作者:刘东伟

第15章 努力篇——博学多才是怎样炼成的(9)

  老师支唔了半天,最终也没有能给蒙代尔一个合理的解释。因为当时根本没有人能正确解释一种货币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规律。

  如果换成一般的年轻人,一件连老师都讲不出原因的事件,也许只会在他大脑中一闪而过,然后便被遗忘了。但蒙代尔并不死心,他阅读了大量的报刊和专业性的资料,想从中找出答案,可是,他失望了,没有一家报刊能给这个现象一个合理的解释。

  面对困难,蒙代尔没有退缩,反而增强了他对经济学日益浓厚的兴趣,他想,或许自己可以在这个还没有答案的领域做一些调查,这为他一生从事经济学研究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期间,蒙代尔开始涉猎经济学。

  第一学年,由于学习的泛围太广,经济学学习并没有对蒙代尔有任何的触动,到了第二年,当学到了比较深的理论之后,蒙代尔感觉到自己开始深深爱上了经济学这门学科,并下定决心把它作为一项毕生的职业。

  大学毕业后,蒙代尔去了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生院继续深造。

  那个时候,蒙代尔没有钱,华盛顿大学给他提供了相当于助教的奖学金,在那里,他一边教课,一边学习。

  在华盛顿大学,蒙代尔遇到了优秀的青年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道格拉斯当时是经济学史的助教,后来成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也是蒙代尔非常要好的朋友。

  完成了硕士学位之后,在蒙代尔看来,虽然华盛顿大学给他提供了相当于助教的奖学金,让他可以继续在那里完成博士学位,但令他犹豫的是,华盛顿大学的经济系并非当时最优秀的院系。他萌生了寻找一个更理想的学术基地攻读博士学位的渴望。考虑到自己没有很多的钱,在他进退两难的关键时刻,蒙代尔找到三个教授,征求他们的建议。这三位教授都是蒙代尔最喜欢的,他问了他们同一个问题,就是在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一个人究竟应该选择哪里完成自己的博士学业呢?

  蒙代尔问的第一位教授是一个年轻的数理经济学家,同样来自加拿大,他给蒙代尔的建议是到一个能够提供最高额奖学金的大学去;第二位是当时的系主任,也是个国际贸易专家,他建议蒙代尔说:“到你最想去的地方,需要多少钱,就去借多少钱”;第三位教授是个卓越的微观经济学家,他师从英国大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弟子劳里塔西思,他告诉蒙代尔,你应该找一个非常富有的女孩子然后跟她结婚,用她家的财富来帮助你完成你的学业。

  最终,蒙代尔听从了第二位教授的建议,去了一所他想去的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因为当时那里有一批世界顶尖的经济学教授。

  1956年,年仅24岁的蒙代尔以题为《论国际资金流向》的博士论文一举成名,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的学位。随后的几年间,蒙代尔先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部门工作,后又担任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和《政治经济学学报》杂志编辑。1970年,蒙代尔加入欧共体货币委员会。从1974年开始,他一直任教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至今。

  蒙代尔对经济学的贡献主要来自两个领域:一是经济稳定政策,二是最优货币区域理论。他在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上的研究,曾经影响了美国里根时代的供应经济学派,在研究国际资本流动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影响上,蒙代尔可以说是走在了同行们的前而。

  蒙代尔有一个经济界人士熟知的称号———“疯子经济学家”。之所以被称作“疯子经济学家”,是因为蒙代尔向一直被奉为金科玉律的“一个主权国家怎么可以没有独立的货币”观点提出了尖锐挑战。而这一思想,正是欧元最终诞生的基础。

  二十世纪的最后几年,因倡议并直接设计了区域货币———欧元,蒙代尔被誉为“欧元之父”。1999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该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众望所归的蒙代尔。

  在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新闻公报中,专家们这样写道:“蒙代尔进一步发展了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他建立的这一理论基础支配着开放经济下的实际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并且成为国际宏观经济学教学的基础课。”而新闻界则这样评价蒙代尔,一个靠借款完成学业的人,一个改变国际金融格局的人,一个被誉为经济预言家的人,一个对中国情有独钟的人。

  蒙代尔之所以成为改变欧洲、改变世界的经济学天才,是因为他从不知“循规蹈矩”为何物。他曾将自己与两岁小儿子的快乐合影放在原本很严肃的学术网站上;当他获得“美国计量经济学院士”这个美国计量经济学领域至高无上的荣誉时,却因为根本没拆那封通知他当选的信,而对此殊荣全然不知;当他选为美国经济学会主席后,竟然忘记了出席就职典礼,让等待听他就职演说的崇拜者们空欢喜一场。

  阅读点睛:浏览蒙代尔的成功之路,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位可以称得上是经济学界巨人的身上,竟然有着那么多对传统理论的批判精神。也正是带着这种不屈不挠的挑战精神,蒙代尔才力排众议,用欧元诞生的事实将“一个主权国家怎么可以没有独立货币”的百年经典理论打入历史的尘埃,成为有史以来首位区域货币的创始人,将“欧元之父”和自己的名字联在一起,永远载入了世界经济的史册。

  陈安之:学最好的,做第一名

  李永林

  陈安之,中国激励教育学大师。

  1967年12月28日,陈安之生于中国福建。陈安之14岁那年,望子成龙的父母通过姑姑把他送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市留学。那时美国电视台流行名人访谈节目,屏幕上名人们近乎天方夜谭的创业传奇,总是让陈安之热血沸腾。16岁那年,陈安之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他要在生活中实现“从底层创造奇迹”的梦想。

  在美国开电脑公司的姑姑为了鼓励陈安之,便聘请他去自己的公司做推销员。这一天,陈安之接待了他进公司以来的第一位顾客,他向顾客推荐公司的电脑和售后服务,顾客很满意,决定购买电脑。来到软件柜台边时,顾客拿起一张软件问陈安之:“这个软件有哪些主要功能?使用起来方不方便?要不你给我演示演示?”陈安之一听,蒙了,在做这份工作前他对电脑一窍不通,软件更是碰都没碰过。陈安之尴尬地对顾客说:“对不起,我也不懂。要不等我请教技术人员后再告诉你?”顾客用一种让陈安之无地自容的眼神看着他:“这都不懂你还做什么推销员?我很怀疑你们公司的品质。”第一笔生意就这样泡汤了。

  姑姑没有责怪陈安之,鼓励他转行做会计,负责核算工资。姑姑公司的规模不大,就几十个员工,会计的工作并不算难。然而,一次在造工资册的时候,陈安之错加了一个零,致使工资一下子多发出了十倍!无奈,姑姑只好又安排陈安之去做没有技术含量的送货员。可是,多数时间沉浸在书堆中的陈安之是一个“路盲”,送货时经常搞错线路,甚至张冠李戴。最后,姑姑不得不“大义灭亲”,炒了他的鱿鱼。

  无论是在加利福尼亚州读中学还是大学,半工半读的陈安之屡战屡败,但他始终不放弃。到21岁时,陈安之已经打了18份工,也失败了18次。

  一天,已经穷得快揭不开锅的陈安之,从朋友处得到一张《激发心灵潜力》作者安东尼·罗宾的演讲入场券。

  安东尼·罗宾写这本书时才23岁,他曾经一贫如洗,然而24岁时却成为百万富翁,27岁时成为世界超级潜能激励大师!

  演讲现场,身高两米的安东尼·罗宾神采飞扬、魅力四射。到个人提问时间了,陈安之那张东方人的面孔引起了安东尼·罗宾的注意,特意给了他提问的机会。陈安之把自己几年来屡战屡败的“悲惨”经历说了出来,请安东尼·罗宾指点迷津。安东尼·罗宾笑了,大声告诉他同时也是告诉在场的所有人:第一,过去不等于未来,过去失败了并不代表你下一次不能成功。所以,你要立刻把你过去的历史抛得一干二净,今天就是新的开始。第二,你没有失败,只是现在还没有成功。第三,所有的成功都是采取大量行动的结果,一般人害怕行动,害怕万一失败了被朋友笑话,而你要成功,就必须克服这些障碍。

  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安东尼·罗宾的鼓励让陈安之恢复了自信,更教会了他怎样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成败得失。

  在演讲的最后,安东尼·罗宾说:“世界上赚钱的行业很多,但是没有哪一个行业可以比得上帮助别人成功和帮助别人改变命运更加有价值、更有意义。”这一句话改变了陈安之的命运。大三那年,陈安之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转而研究成功学、潜能开发、目标设定、时间管理、人际关系、领导力。“以最短的时间帮助最多的人成功”成了陈安之新的奋斗目标。

  1988年夏天,陈安之参加了安东尼·罗宾公司的讲师招聘会。面试当天,负责招聘的总经理并没有打算录取陈安之。“目中无人”的陈安之对座椅上的总经理说:“我已经决定来你们公司上班了,你一定要录取我,我一定要成为你们公司的讲师。”陈安之的狂妄让总经理瞪大了眼睛:“那你明天再来,明天再说吧。”陈安之咄咄逼人:“我离你的公司很近,可以天天到公司烦你,直到你录取我为止!为了减少你的麻烦,你还是现在就录取我吧!”总经理笑了,说:“你这个人很有趣,我已经说了,你明天再来。”陈安之见对方仍没有录取自己的意思,就问:“这次面试,谁是第一名?”“就是刚好从旁边走过去的那位,那个人很年轻,今年22岁。”陈安之马上反驳:“我今年才21岁!”话刚说完,总经理站起来大声说:“Steve(陈安之的英文名字),恭喜你,你被录取了。”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刘东伟作品集
史上最牛公务员1:美人美人激励学生的智慧故事史上最牛公务员2:江山江山站在巨人肩上——写给孩子的人生设计启蒙书感动学生的父爱故事成功的阶梯成功的阶梯(第6辑):青少年必读的人生故事房产战争1:像狼一样思考站在巨人肩上感动学生的动物故事感动学生的母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