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站在巨人肩上——写给孩子的人生设计启蒙书》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6章 立志篇——重要的不是彼岸有多远(5)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站在巨人肩上——写给孩子的人生设计启蒙书》 作者:刘东伟

第26章 立志篇——重要的不是彼岸有多远(5)

  贝多芬深深地点点头,走下床来,抚摩着那把摔坏的小提琴。

  父亲以为是上帝开导了儿子,使他突然插上了梦想的翅膀,却不知道,其实,这几天他的伤已经好了。他曾经到屋后散步,听到了几个邻居的嘲笑。那几个邻居素不和他家来往,看到他时,瞥着嘴说:“听说这孩子差点被那三流的歌手踹死,一个歌手还期望儿子成为莫扎特,真是痴人。”他之所以发愤要在音乐界有所建树,正是为了这句话。由此,他才懂得了父亲为什么对他充满了渴望。

  从此,贝多芬每天都按照父亲所教的知识学习,不但不会偷懒,还会在父亲的任务上,再增加一倍的演练量。慢慢地,他的音乐技能上来了,而且开始尝试上台表演和作曲,但是,父亲的音乐知识是有限的,而且,很多演奏技能连父亲都不懂。父亲只是将自己接触的一些东西教给了他,这些东西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十二岁时,父亲将贝多芬送到管风琴师聂费的身边,正式学习音乐。聂费是个天才的音乐家,掌握着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熟练多种音乐教材,一些古典音乐在他的演奏下,像拥有了生命一样,让人浮想联翩,热心沸腾。从此,他才真正畅游在音乐的海洋里,短短几年时间,他的音乐才华已可以和聂费比肩了。1787年,聂费介绍他到维也纳,他终于见到了崇拜已久的音乐大师莫扎特。莫扎特是个爱才的人,并不因为他的冒失到来而拒绝,而是放下手头的创作,认真地听他演奏。一曲听过,又让他即兴谱曲。尽管当时他的音乐才华在莫扎特眼里,还显得稚嫩,但是,这已经使莫扎特惊喜不已。因为,莫扎特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一种广阔的音乐空间,那是连自己也未必有的。于是,莫扎特细心地传授了他一些演奏上的技能,并鼓励他将音乐当成生命,永远不要放弃。

  几年后,贝多芬终于赢得了维也纳最卓越的演奏家之称。他用音乐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抒发对封建专制和压迫的憎恨之情,创作了“月光”钢琴奏鸣曲、“悲怆”钢琴奏鸣曲”等震撼人心的作品。他的音乐像一声声呐喊,诉说着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激励着人民的斗志。他的第三、第四钢琴协奏曲、第五“命运”交响曲”和第六“田园”交响曲等成为音乐史上的几座高峰,被世人尊称为“乐圣”。

  阅读点睛:一次散步,听到了几个邻居的嘲笑,激发了贝多芬的志向,使他发愤要在音乐界有所建树,正是为了这句话。由此,他才懂得了父亲为什么对他充满了渴望。可见,成功往往属于那些树立了远大理想,并不懈追求的人。

  米芾:傲骨成就一代画家

  刘东伟

  米芾,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

  米芾祖籍安徽无为县,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米芾的五世祖是宋初勋臣米信,高祖、曾祖以上多为武职官吏,其父名佐,字光辅,官至武卫将年。其母阎氏,曾为宋英宗赵曙皇后高氏的乳娘。

  米芾自幼聪明好书,6岁吟诗,8岁写书,18岁就当上了秘书省校书郎。正是这段春风得意的日子,才使他逐渐形成了狂傲不可一世的性格。

  校书郎不过一小职,在一干重臣眼里,根本算不了什么。但是米芾我行我素,从不巴结权贵。因其母对当时的宋神宗有过一段乳育之恩,所以,朝中大臣对米芾也无可奈何。米芾初学颜真卿的书法,学过之后又大加批评。米芾书法得益于临摹,却又目无前辈,惹来书画界的一些非议。有一次,苏轼前来讨借书帖,见米芾正在一张柳公权的书帖上批注,所批之言固然大多中肯,但指责之意却让苏轼心寒。苏轼忍不住说:“你这样不尊师重长,如何能练成书法?”米芾说:“是前人的书法多有纰漏,怎怪我挑剔?”苏轼说:“那么,你自己的书法呢?本是临摹而来,不也存在很多纰漏吗?”那时,米芾的书法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运笔多见颜风柳韵。听了苏轼的话后,米芾默然。的确,批了前人,也等于贬低了自己。

  米芾收藏甚多,壁橱内陈列着不少古人书帖。苏轼讨借了一册,刚走到门口,米芾说:“你可否一年后再来?”苏轼轻轻摇头:“如是还书,半月后即可,如是欣赏你的书法,再来何益?”米芾见他对自己毫不看重,大怒:“你不来,怎知我不如你?”苏轼说:“好,一年后定来欣赏大作。”

  米芾虽然狂傲,对书法却是痴迷很深。为了不被苏轼小看,他日夜勤练,逐渐到了一如不书,便觉乏味的地步。

  一年后,苏轼果然到来。米芾将自己最近完成的一些小楷悬于四壁,苏轼逐一看完,未加评语。米芾问:“你可以公平地说了,我不喜欢拍马。”苏轼笑了,说:“你的书法还没有达到我拍马的地步。”米芾脸色一变:“什么?这些小楷难道不见功夫吗?”苏轼摇摇头:“小楷原本端正内敛,而你天性狂傲,每个字都收势不住,外延太大,失去了楷书的法则。”米芾听后一叹,说:“别人都说你是文、书、画三绝,我虽不信服你的书法,但对你的眼光还是认可的,这的确是我的缺点。”苏轼说:“其实,你的书法造诣已经很深,外面多有人提及,甚至将你、我、黄庭坚、蔡襄并称为四大家。”米芾苦笑:“那只是好事之人吹捧,听你刚才一说,我才知道自己的实力,与你还是差了许多。”苏轼突然一叹,说:“从你的个性上来,其实不适合练楷书,如果你改练行书,加上这挥洒自若的气势,恐怕造诣不输于王羲之,而我只擅长做文章,对于书法仅是爱好,别人给我一个书家的桂冠,那是抬举,你要超过我是很容易的。”米芾一听,信心大增,之后便四处收集王羲之父子的书法,专练行书。的确如苏轼所说,行书的气势正适合了他放荡不羁的个性,写起来洒脱张扬,气势如虹。

  之后,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用心体会,使它们达到“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的境界,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

  米芾用心揣摩笔法,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

  米芾一番苦练,多年临摹,终于在行书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米芾在五十岁左右时,将古人书帖尽数封存,形成了自己“崖异卓鸷,惊世骇俗”的风格。

  米芾的书法在宋四家中,列苏东坡和黄庭坚之后,蔡襄之前。然如果不论苏东坡一代文宗的地位和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的影响,但就书法一门艺术而言,米芾传统功力最为深厚,尤其是行书,实出二者之右。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吾尝评米字,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于东坡之上。即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奇。”皇帝的询问书法,米芾自称自己是“刷字”,明里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刷字”,体现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从现存的近六十幅米芾的手迹来看,“刷”这一个字正将米字的神采活脱脱地表现出来,无怪乎苏东坡说:“米书超逸入神。”又说“海岳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著痛快,当与钟(钟繇)、王(王羲之)并肩。”

  阅读点睛:因为追逐,所以成就了奔跑的双腿。人不可无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一个人如果没有超越前人的勇气,那么,他就无法激发出拼搏的力量。只有敢于向前人挑战,才能拥有和前人一样的成就。

  徐悲鸿:头上疤痕激励一生

  刘东伟

  徐悲鸿,江苏宜兴人,原名寿康。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代表作《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奔马》等。

  1895年7月19日,徐悲鸿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屺亭桥镇。父亲是位私塾先生,也是小有名气的画家。六岁时,便和父亲识文学画。他聪明好学,同龄人中少有人比,也正因此,他常常自满,不肯用功。

  13岁时,家乡发生水灾,徐悲鸿随父外出谋生,来到一个小镇上。父亲将他安放在茶楼上,自己去联系生意了。他坐了一会儿,有些困意,刚在桌子上趴了一会儿,突然听到一阵争吵声。他抬头一看,见一个年轻妇人被茶馆老板向外推搡着。那妇人坐在门口,掩面哭泣。他大感同情,走上前搀起妇人,问道,那老板为何如此待你。妇人见他不过是一个孩子,摇摇头,说,你快走吧,免得惹来祸端。他虽然年龄小,却胸怀正义,于是一拍胸脯,说,你告诉我,我定给你讨回公道。妇人见他追问,便说,我是个以靠卖茶水为生的人,由于我的存在影响了老板的生意所以,老板常常去收缴我卖茶水的钱,刚才我去讨要,老板不但不肯,还威吓我赶紧离开,不然砸烂我的摊儿。他听后勃然大怒,冲进茶馆,来到老板面前,喝道,把大娘的茶水钱还来。老板见他是个孩子,哪里放在眼里,鼻子里哼一声,没理他。他抓住老板的手腕,又喝一声,你应不应?老板正要去照顾客人,抽了几抽,居然没把手抽出来,不禁大怒,说,哪里来的臭小子,滚开。他紧紧地抱住老板的腰,说,你不还大娘的钱,我便不放开你。老板怒急,顺手拿过一个茶杯,狠狠地砸在他的头上。他顿时昏了过去。

  等徐悲鸿醒来,发现自己躺在一个小小的诊所里。父亲正关切地望着他,身边还坐着那位卖茶水的妇人。妇人见他醒来,喜道,终于醒了。他将目光望向父亲。父亲吐了口气,怨怪道,你为什么不听我的话?父亲经常嘱咐他,出外做事,人生地不熟,一定要少惹是非。他说,是那老板做的不对。父亲看一眼妇人,显然已经从妇人那里得知了一切,便说,你还是个孩子,又能做些什么?要是你胸怀大志,就好好用功,以后不愁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他深知父亲的话有理,便点点头,从此认真学习书画,每日挥毫涂画,时刻以头上的疤痕提醒自己,刻苦用功,从不间断。

  1914年,父亲病故。为养家糊口,徐悲鸿返回故乡并在彭城中学担任图画教员,同时在宜兴女子学校教习图画。两年后,考入法国天主教会主办的震旦大学。第二年赴日本东京研究美术。回国后,他应蔡元培之邀受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从此,声明远播,成就越来越大。他的《奔马图》、《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作品,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他本人也成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之一。

  24岁时,徐悲鸿到法国学习绘画。抵欧之初,他参观了英国的大英博物馆、国家画廊、皇家学院的展览会以及法国的卢佛宫美术馆,目睹了大量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优秀作品。徐悲鸿深深感到自己过去所作的中国画是“体物不精而手放佚,动不中绳,如无缰之马难以控制。”于是,他刻苦钻研画学,并考入巴黎美术学校,受教于弗拉芒格先生,开始接受正规的西方绘画教育。弗拉芒格擅长于历史题材的人物画,其画作不尚细节的刻画而注重色彩的和谐搭配与互衬,对徐悲鸿日后油画风格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

  徐悲鸿每日奔波联系西洋画基本功,上午在巴黎美术学校学习,下午去叙里昂研究所画模特儿,有时还抽空去观摩各种展览会。此期间他有幸结识了著名画家柯罗的弟子艺术大师达仰,每星期日携画到达仰画室求教。达仰“勿慕时尚,毋甘小就”及注重默画的艺术思想对他影响较大,使得他没有追随当时法国日渐兴盛的现代派画风,而是踏踏实实地钻研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学院派艺术,在继承古典艺术严谨完美的造型特点的同时,掌握了娴熟的绘画技巧。留学4年之后,徐悲鸿的绘画水平已达到可与欧洲同时期的艺术家相媲美的地步,其油画作品《老妇》入选法国国家美术展览会(沙龙)。

  由于北洋政府一度中断学费,徐悲鸿被迫转至消费水平较低的德国柏林。在那里,徐悲鸿仍然不放过每一个学习的机会。他求教于画家康普,到博物馆临摹著名画家伦勃朗的画作,并且常去动物园画狮子、老虎、马等各种动物,以提高自己的写生能力。

  当徐悲鸿重新获得留学经费后,便立即从德国返回法国继续学习。他抓紧每一寸时光,在名师们正规而系统的训练和他本人孜孜不倦的努力钻研下,绘画水平日渐提高,创作出一系列以肖像、人体、风景为主题的优秀素描、油画作品,如《抚猫人像》、《持棍老人》、《自画像》等。

  1927年,徐悲鸿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新中国建立后,任首届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

  阅读点睛:徐悲鸿先生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能够自拔,才不算懦弱!这句话,无疑是徐悲鸿一生苦难的动力所在。如果他意志不坚,恐怕早就被贫困击倒了,也不会成为一代艺术大师。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一个人只要不被贫困击倒,不断磨砺心志,不断追求理想,苦难便是成功的制造厂。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刘东伟作品集
站在巨人肩上——写给孩子的人生设计启蒙书感动学生的母爱故事史上最牛公务员1:美人美人激励学生的智慧故事站在巨人肩上成功的阶梯房产战争1:像狼一样思考感动学生的父爱故事感动学生的动物故事史上最牛公务员2:江山江山成功的阶梯(第6辑):青少年必读的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