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别以为你有能力就够了》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1章 打造一个黄金人脉圈(4)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别以为你有能力就够了》 作者:徐慧丽

第11章 打造一个黄金人脉圈(4)

  其实,感恩不是对别人的认可,而是对自己的喜悦。想想吧,怎样的时候我们心存感激?一定是拥有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实现了长久以来的愿望的时候。因此,感恩是一种内心富足的感觉。这种富足感使得我们在别人眼中显得高尚而充满力量。很多时候,人们都愿意帮助那些比自己成功,或者拥有诸多资源的人。倒不见得就是图个日后能占个人情,而是因为,没有能力的人一旦习惯了被帮助,或许会变本加厉地依赖。中国有句古话“救急不救穷”,是这种心态最好的注解。

  所以,感恩你所拥有的,你才能获得更多。感恩与感激不同,后者是外向的一种行为,前者是由内而外的一种心态。感恩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感恩让你觉得幸福的人或者事,也就是感激的升华版。比如一个朋友帮你的孩子申请了国外大学的奖学金,你当然会打心眼儿里想要对他说声“谢谢”,到此为止,是感激。我想请你多做一步,去好好地体会这种喜悦感,然后把你的朋友和这种感觉联系在一起,是他的努力,才让你享受到这样的喜悦。这就叫感恩了。

  接下来进入第二层次,你需要感恩的是生活本身。有些人一直活得充实丰富,有财富、有朋友、有事业……对他们来说,生活是美好的。应了一句网络流行语:生活就像是一个洗碗机,虽然里面充满了杯具(悲剧)和餐具(惨剧),但本质上来说还是一个洗具(喜剧)。这些人所拥有的,不见得就比那些充满抱怨的人多多少,但感恩生活让他们发现每一个细节都值得快乐,每个朋友都值得交往。有这种心态的人,和他们接近,也会感染快乐的力量,人们自然愿意和他们多多相处。你要记住,你所拥有的,都是生活所赐予的,如果你想要更多,还得向生活要求。那就感恩生活吧。

  最后一个层次,请你感恩你自己。这个哲理故事大家都听过:两个女孩子走进玫瑰园,一个哭着回来了,对妈妈说,花的枝干上有刺;一个高兴地回来了,对妈妈说,每枝长满刺的枝干上头都开着美丽的花。当你赋予一件事情快乐的定义的时候,它便是幸福;当你赋予一件事情忧伤和失望时,它便是灾难。所以,当你感到快乐时,不是别人给你快乐,是你自己让自己过得快乐。你是那么可爱的一个人,为什么不好好地感恩一下自己呢?

  读到这里,或许你会承认,看起来感恩的感觉的确不错,如果我能够做到,我可能就会越来越受人欢迎。可是问题在于,我似乎已经不怎么懂得感恩了。

  没有关系,让我们一点一点积累这种感觉。我想请你准备一本笔记本,写下你的感恩日记。刚开始,你可以套用这样的格式:我感恩……因为他带给我……的感觉,我会向他表达我的感激和感动,并且持续这种幸福。是不是觉得有点别扭?没有关系,当你养成习惯的时候,你每天做感恩总结的时刻便是一天里最轻松的时刻。而且,你的这些小记录,在某个朋友生日或者你们的相识纪念日里,拿出来跟他分享一下,我想这应该是个最大的惊喜了吧。

  用感恩的心态面对身边的人和事,当你喜欢他们的时候,他们也会有同样的感觉。

  传递:轻松认识每一个人

  朋友圈子不会一成不变,在你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事业状态,都需要不断结识不一样的新朋友。但是如果仅仅靠环境的自动调整来“换血”一拨人脉,我们的人脉圈就太弱了。要想加强它的力量,请你想象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后一圈一圈漾开的波纹。对了!我们就是要通过人际关系的传递,来帮助自己积累更多人脉。

  推销大师乔·吉拉德的“250法则”说,每个人背后都有250个可供发掘的人脉资源。我们不必那么贪心,如果能做到“1+1”或者“1+3”,对于扩大人脉已经是很好的渠道了。

  但是,要怎么经由朋友去认识他们的朋友呢?总不能直接开口告诉他,我要扩展人脉,你介绍几个朋友给我认识一下。所以,我们来动动脑筋,将这个大家心知肚明的小企图稍稍包装一下。

  你可以——

  办一些小型PARTY,要求参加的人带朋友过来。借口想要学习某项专业,请你的朋友帮你网罗相关方面的专家。某次愉快的业务往来时,让你的客户推荐需要同样服务的朋友给你。

  这些借口只是开始,我们或许能和原本不太有机会见到的人成为点头之交,但是距离把别人的朋友变成自己的人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个过程中,只有我们自己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朋友帮忙介绍和制造更多相处的机会。

  每个人对于陌生人都会有所保留,而朋友的朋友,这个身份显然可以让信任感直线上升。要想让朋友愿意为我们进行转介绍,必须要解决两个问题:我为什么要把他介绍给你?你们认识了以后会不会对我有影响?

  将心比心,我们自己现在有的朋友都是苦心经营得来的,面对这些朋友,会有很微妙的心态。一方面,朋友多少有些像是“私人财产”,所以有时候看别人和自己的朋友太过要好,会有妒忌心;另一方面,又会有些小虚荣心,我结识的朋友能够招人喜欢,证明我的眼光和格调都是相当不错的。

  考虑到这样悖论的心情,当我们通过朋友结识一些人的时候,有一些关键点必须好好地处理。在和新朋友结识的初期,每一次联络,都要让你的介绍人知晓。如此知会一声,不但可以让他放心,还能给他以成就感。

  一般来说,前三次的联系,尤其要约见的时候,最好事先询问介绍人是否有兴趣参加这样的约会。如果他能来,能够看到你和新朋友的交往,就能打消其很多顾虑,也不用害怕冷场。渐渐地,可以单独约见,但是需要将情况告诉介绍人,同时表达对介绍人的感激。当新朋友对自己的熟识程度约等于旧友的时候,恭喜你,他正式进入了你的人脉圈,而介绍人与你的关系也会更加牢固。

  还有一种很好的方法就是参加相关的社团,同好、同乡、同学……通过一个切入点进入这样的团体,便能够快速积累许多人脉,比让朋友单独介绍几个人来认识效率更高,尴尬也相对较少。

  人脉圈里有个著名的说法,即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在1967年提出的“六度分隔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人际交往的脉络中,任意两个陌生人都可以通过“亲友的亲友”建立联系,这中间最多只要通过五个朋友就能达到目的。虽然我们没有真的去验证过这是不是必然成立,但是如果足够有心,你就能够认识你想要认识的每一个人。

  “六度分隔理论”不但给我们以拓宽人脉的信心,同时也是一个有趣的启发。

  当人脉圈越来越大,人际线条错综复杂,朋友与朋友之间又开始有着微妙的关系。我们利用人脉的时候,已经不是从果篮里拿出一个苹果那么独立简单,而是像从衣物箱中抽出一团毛线那么牵扯不断。

  人脉是需要梳理的,梳理原则可以参考“六度分隔理论”。如果把自己作为人际脉络的出发点,第一层的朋友,就应该是和我们关系最亲密的,自己通过各种途径认识的,即便算不上过命交情,也是知根知底的那些人。这是我们人脉圈的根基。

  第二层是第一层朋友的朋友。这些人和我们的关系,表面上看起来有时候区分不出他们究竟是不是我们的“原配”朋友。但是我们必须清楚,之所以能有这批朋友,全赖于转介绍的那个人,这是一种非常微妙的联系。即便我们和这些朋友的关系发展到后来比和介绍人的关系更亲密,但是当大家都在场的时候,有时还需要刻意表现出自己的不“逾矩”。

  三层以上的朋友,关系就不是特别亲密了,正因为如此,我们有时会遗忘。这样的一个梳理,不但让我们理清了朋友的熟知程度,还能罗列成一个人脉清单,在最外层的那些朋友,如果我们定期联络一下,想必会给他们以巨大的惊喜。

  人脉圈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积累和经营好它,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接下来,如何发挥它的作用,帮助我们获得更快的成长,就需要学着对里面每一个个体更深入地了解。有一个法宝,拥有的人可以将自己的人脉圈经营得风生水起,愈加稳固,愈加茁壮;但倘若没有了它,人脉圈也许就是罗马帝国,建之不易,毁灭起来却犹如多米诺骨牌的坍塌。这就是——情商。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徐慧丽作品集
别以为你有能力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