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你有能力就够了》 作者:徐慧丽
第19章 成功属于有强大控制力的人(3)
而女性刚好相反,她们对于过程和感觉的在意远远大于男性的想象,同时,思维的跳跃性也经常让男性吃不消。比如女性试穿一件衣服时问她的伴侣,这衣服是否合身。在男性的思维里,只要给出答案,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但事实上,无论是“好看”或者“不好看”的回答,在女性的评判里都不会是满分。最好的答案是带有感觉的表述,比如,很好看,和我当年认识你一样,身材保持得很好。或者是,我觉得可能你的皮肤更适合蓝色的衣服,能展示出你的皮肤白皙这个优点。所以,男性会觉得女性麻烦,女性会感觉男性敷衍,这真的不是对方的错,只不过,不同的星球,语言的表达差别巨大而已。
正因为有了这种迥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异性在对方眼中就是个令人爱恨交加的谜团,有点神秘可爱,又有点麻烦可恶。倘若我们能尝试拥有对方性别的特质中的一部分,或许那些可恶的地方也越来越被弱化,就能够增加自己的综合魅力了。
男性的思维里极具价值的部分是其冷静和理性,同时能够专注于有价值的结果。他们对于无关紧要的小问题都能够予以宽容。而女性能够带来启发的便是她们关心对方的感受,在细节方面可以做得精心而别致,而且很难解释但的确存在的就是,她们玄之又玄的“第六感”。
虽说这样的要求可能有点高,可是我们设想一下,当男性有了女性的细致和灵感,女性有了男性的大气和宽容,这该是多么趋近于完美的性格。但是这个“度”的把握非常重要。
或许就是因为具备些许异性的性格优势使得很多人在职场和社交场赢得更多机遇,导致现在“中性化”的现象日益严重。有句话说“职场无性别”,于是在商务场合里,女士身上固然有了霸气,温柔却被盔甲掩盖起来;男士绅士得近乎多情,决断和承担的时候,仿佛又太过多愁善感了。其实,除了学习对方的优点,我们还是应当适时利用自己性别的优势。
众所周知有这么一个故事: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平时忙于政事,而她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对应酬却不怎么感兴趣。一天,维多利亚参加宴会很晚才回家,发现卧室的门紧关着。女王站在门外敲门,丈夫问:“是谁?”女王回答:“我是女王。”丈夫没有开门。她再敲,丈夫又问,女王回答:“我是维多利亚。”丈夫还是没有开门。聪明的维多利亚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最后,她答道:“亲爱的,我是你的妻子啊。”听到这话,阿尔伯特迅速打开房门,给了她一个热烈的亲吻。
“女王”是一个政治或是社交身份,“维多利亚”是个名称代号而已,只有“妻子”是一个性别身份特别明确的词,也只有“妻子”才能得到“丈夫”的接受。有时我们会让女性客服人员处理男性的投诉,让男性推销女性的化妆品,也是因为这样的性别吸引。
很多时候,我们抛开性别的偏见去研究异性心理,会发现,即便再怎么努力,还是很难理解这个外星人的逻辑。男士们不明白为什么她们乐此不疲地花几个小时试穿衣服却不买,女士们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一旦沉浸世界杯赛事就再也听不见看不见球场以外的一切。男士们不明白为什么她们要问几百次“你爱不爱我”,女士们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不开心的时候不要人陪伴。不理解,没关系,接受这种不同就好。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很奇妙的组合,男人一半,女人一半;天一半,地一半;白天一半,黑夜一半;善一半,恶一半;快乐一半,痛苦一半……最超脱的造物主,把这些全部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宇宙,一个共赢的空间。凹凸是互相填补的,黑白是互相映衬的,只有抛开自己所在的那一半的局限,我们才能拥有全局的眼光。一个成功者,不在乎他到底做了些什么,而在于他能放眼看到多宽阔的空间。
聆听:挖掘更多信息,赢得更大胜利
想要成功赢得一场游戏,最关键的地方在哪里?是娴熟的技巧,是通关秘籍,是对手实力不济,还是运气?当你不知道游戏规则的时候,一切其他的因素,都没有意义。
追求成功的过程就是一场相当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想要不那么快地GAMEOVER,这个游戏规则你就必须知道——你对所有信息的判断越准确,你就越有机会赢得胜利。
听起来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但事实上,人们的理解能力,很多时候不如自己想象中那么高。世界民航史上最惨痛的一次空难,用血的教训证明了这个事实。
1977年3月27日,非洲西北大西洋中西班牙加纳利群岛的特那里夫岛上的洛斯洛德斯机场跑道上,两架波音747客机相撞。一瞬间,旅客和机组人员死亡583人,幸免于难的仅61人,这是民航史上最大的空难事件。这是一个等待起飞的时刻,当时气候状况非常不好。塔台对其中一架飞机的指令是,滑行到第一个跑道前等待指令起飞,给另一架飞机的指令是直接滑入跑道。而事实上,第一架飞机不是在跑道口稍作等待,而是直接进入了第一个空的跑道,第二架飞机却按惯例由滑行道准备转入跑道。一念之差,两架飞机相撞,惨剧顿时酿成。
两名机长都是经验丰富的驾驶人员,如果不是因为对信息的理解出现了失误,如果不是因为他们以为听懂了塔台的指令,悲剧完全不会发生。或者,在感觉信息可能会出现误解的时候,他们与塔台再确认一下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挽救几百人的性命。可惜的是,他们都没有这么做。
故事太沉重了,是吗?我只是想请你牢记再牢记:你在任何时候,都要学会用心聆听和确认信息。否则,即使不是生命的代价,或许你会丢失一笔巨额的合同,或许你会丧失一个忠诚的爱人,或许你会错过一个至交的好友。
用心聆听,就是要在听的时候,听语境、语义和语调。同样的话,在不同的场合说,其意义也可能有微妙的变化,这就是语境和语义的多变性。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丰富,由下面这段话中可见一斑:
甲:这是一点小意思。怎么样,我够意思吧?乙:你这是什么意思?甲:没有其他意思,就是意思意思。乙:我不是这种人。
甲:我不是这个意思。乙:你这样真的没意思。
“意思”一词,在这段话里至少有四种不同的含义,每一种含义,都对应一种独特的语境。也就是说,换一个环境,对这句话,这个词的理解,就全然不同。
此外,语音语调也是聆听时的关键点。
女孩在娇嗔自己男友时候的“你怎么那么讨厌”,和她被推销人员惹恼了之后的“你怎么那么讨厌”,一模一样的话语,用不同的音调说出来,意义和情绪表达就全然不同。
正因为有那么多复杂的因素会影响信息的理解,我们在确认信息的时候,就要用到提问的技巧。问题提得好,我们能得到真实的回答;而如果提问不对,不但无法得到确切信息,也许会对进一步的交流有极大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提问可以用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可是,什么场合下用哪种问法更好呢?让我们先来解读一下两类提问法的目的。开放式的问题,可能会得到的答案是由对方给出的,可以是简单的几个字,也可能是滔滔不绝几小时。如果我们想得到更多的信息,或者想满足对方的表现欲,这种问法显然更科学一些。封闭式问题的答案是我们预先给出的,回答者只要做出选择就可以。回答这样的问题,明显需要动的脑筋、花费的时间比较少,用于启动一场对话,或者促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效率高得多。
要提醒大家的是,每当问一个问题出去,无论开放封闭,我们都要预先罗列对方可能的回答。如果你发现其中会有明显性的非期待答案,那么我们提问的方式可能就需要改变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资历较浅的营销人员很喜欢这样的开场白:“你有没有兴趣了解一下我们的产品?”这个封闭问题的答案,“没兴趣”的概率非常大,阻碍了对产品进一步介绍的可能性。但如果我们换个方式,问对方“你公司的打印机会不会经常出现卡纸的情况?”“你护肤时候比较注重美白还是保湿呢?”这样的问题,反而非常有助于后续销售。
主导一场谈话的人,往往不是说得最多的人。因为在阐述和说明的时候,人是处于被动的状态,对方可以选择不听、打断或者是提问来控制阐述者的节奏和思维。相反的,面对提问的时候,只要不是太难以回答的问题,人出于本能性的反应,都会去思考和尝试做出回答。这样,提问者就能够有技巧地引导谈话的走向,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们曾经在培训时做过一个实验,请一个人随机写出一个地方或者人名。另一人只能以封闭式的问题来引导前者回答,然后尝试猜出这个地方或者人名。最高纪录,一个人用了5个问题就得到了准确的答案,而问错了方向的人,二十多个问题下来,还是连个谱也没有。试想,如果这是一场招标,胜者将会是谁呢?
无论是商务谈判、追求心仪对象,还是争取加薪升职……你想要获得成功,达到目的,有许多的信息需要掌握,有许多的对手需要打败。这场游戏中,胜出者不见得有多得天独厚的条件,关键是,要拥有最真实的信息。
姿态:像一个大师那样生活
当一个人情商越高的时候,周围的人和事对他的影响就越低,也就更能够由自己来创造和操控成功。这就是为何,大师们永远能够保持淡然从容的姿态,宠辱不惊。出世之人不是无欲无求,只不过,将心放在哪里,成功之路就能走到哪里。
一老一小两个和尚结伴回寺院。通往寺院的山路上本来坑坑洼洼,再加上白天下过雨,路面未干,晚上走起来当然艰难。为了照顾小和尚,老和尚把灯笼让给了他。师徒俩回到禅房,脱鞋准备睡觉的时候,小和尚发现自己的鞋又脏又湿,而师傅的鞋则一尘不染。小和尚十分惊讶,好奇地问老和尚说:“师傅,我打着灯笼都把鞋趟脏了,你没打灯笼,鞋子为什么一尘不染呢?难道你真练有轻功吗?”老和尚听罢,微微一笑,双手合十道:“鞋子脏不脏与灯笼关系不大,主要看你的心在不在。”小和尚没听懂,但下意识地摸了摸胸口。老和尚接着解释:“你拎着灯笼的时候,眼睛只注视灯笼,怕风把它吹灭,脚下自然不管,所以,即使鞋踩到泥坑你也未觉察。我虽然没有打灯笼照明,但我的心和眼睛都注意脚下,借着你的余光,鞋自然会避过坑坑洼洼,不让泥沙给弄脏。”
人心可以很大,装下整个世界万物;人心其实很小,每次只能专注于一事一物。情商高下的判断,在于对世情的洞察有多深。有些人的眼界放不宽,纠结于这个人那个人的得志得意;有些人的眼光放不远,执著于这些那些的蝇头小利。于是,我们对高情商的要求他们都达不到。而所谓大师,不是他们追求有多高多远,只要放十二个字在心里,足矣。
慧黠,看透权术的门道。王守仁的“心学”里最出名同时也最难以做到的“知行合一”,之所以那么受到推崇,全因为这是一种元神已入世,但是身心出世的极致学说。大师之姿态,就如同一名导演,可以全然在局外旁观,也可以颇有幽默感地客串一把。面对小人和诈术,真正的高人不是不懂,而是不屑。不懂而佯装淡然,是愚笨;看穿而处之泰然,是慧黠。
淡然,只求自己的美满。人之所以有很多欲望满足不了而招致痛苦,其实有时只不过因为一个愚蠢的习惯,就是见不得别人的好。有人说人的本性是自私,事实上,若所有的人能全然自私,世界倒也美满了。自私,就是只关注于自己的私欲。也就是说,自己所求的倘能得到,便是圆满了。问题在于很多人一点儿也没有做到“自私”,心不在自己身上,在别人那里。别人有的,你既没有得到的机会,也腾不出空间来占有。可你却偏偏想要抢占,不然就会生出妒忌,折腾到心都疼了。这样非但得不了别人的好,连手头所拥有的也握不住了。多么吃力不讨好的无聊行为!
开放,理解事物的不同。正如人的大脑只开发了极小的一部分,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或许也只是整个宇宙的沧海一粟。爱吃面食的人或许不明白米饭的好,食肉的人或许不明白素食的妙,好静的人或许不明白运动时的畅快……没有关系,不明白,理解就好。闭关的国门甫开之时,金发碧眼的女人露点儿胳膊即被视为伤风败俗,而今优雅的旗袍却代表中国成为世界时尚界的一道美丽风景,女人们大大方方展现优美的线条,自信而高傲。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事物的不同,不会有什么损失。丰富的是我们的内心,丰盈的是我们的生命。
宽容,接受别人的不足。人的劣根性之一就是,当别人多一点点的时候,会嫉妒,但别人多很多的时候,就开始羡慕至膜拜;当别人差一点点的时候,会同情,但别人差很多的时候,就开始优越至鄙夷。事实上,人所不想要的,或是没有的东西,他是看不到的。我们在别人身上看到的好,就是我们所期盼的,而我们在别人身上看到的恶,是自己身上极为想要摆脱的。你不喜欢人家啰啰唆唆,其实,是不是你说话的时候总也抓不到重点呢?你讨厌别人的不守时,而你是不是也经常让别人等待呢?因此,对别人的接受事实上是对自己最大的宽容。
诚实,做到自己的所想。我们可以瞒骗所有人,但却欺骗不了自己。因为思想是无法掩饰,也极难停止的。当你有一个念想的时候,那就做到吧。或许我没有答应过陪孩子过儿童节,但是内心的确想过,这个“六一”请一天假又何妨?或许我没有说起过想去非洲徒步旅行,这却是我人生的一个梦想,那就不要让它溜走。对别人诚实赢得的不过是口碑,对自己诚实,完美的才是人生。
信实,做到自己的承诺。一个人的定义是贯穿其一生,用他的言行来一点一滴写就的。因此,对别人和对自己的承诺,是证实“自我”存在最真实的载体,只有全然认真地去做到了,才是成就自我。一个信实的人,才有资格成为一个真实的人。曾子杀猪的故事,历来称为教子育人的经典,而事实上,言必信,行必果,不是做给任何人看的,也不是为了教育任何人,那是对“我”所说过的事情的证明。
大师是修炼出来的,情商是培养出来的,其难不在复杂,在坚持。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