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评论 > 《看破不说破》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章 禅海钩沉(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看破不说破》 作者:胡适

第3章 禅海钩沉(3)

  道生

  到5世纪前半期,慧远有一个弟子,同时并是鸠摩罗什的弟子,叫做道生(殁于434年)。现在苏州虎丘还有一个生公说法台,就是相传“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地方。道生很聪明,得南北两派之真传,以为佛教还要简单化,他相信庄子所说的,“得鱼可以忘筌,得意可以忘象”,以为只要得到真的意思,只要抓住佛教的要点,则几千万卷半通不通的翻译经典,都可以丢掉。印度佛教变成中国佛教,印度禅变成中国禅,非达摩,亦非慧能,乃是道生!他创了几种很重要的教义,如“顿悟成佛”“善不受报”“佛无净土”等。“善不受报”是反对那买卖式的功德说;“佛无净土”是推翻他老师慧远所提倡的净土教;至于顿悟说,更是他极重要的主张,与顿悟相反的是渐修。佛家从数息到四禅定,从四禅定到四念处,都是渐修。只抓住一个要点,“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便是顿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我们听惯了不觉得,其实在当时是一句大逆不道的话!因为如此,十二部大经典完全无用;所有一切仪式,如礼拜、忏悔、念经、念佛,以及寺观佛像,僧侣,戒律,都成废物;佛教起了大的革命!主顿悟的,叫做顿宗;主渐修的,叫做渐宗。那时《涅槃经》从印度输入,尚不完成,仅译成了一半;生公以为《涅槃经》小,说过“一阐提人(即不信佛教的)皆具佛性”,是更为极端的顿悟说。因此,旧日僧徒便说他“背经邪说,独见忤众”,把他驱逐出去。他临走时,于四众之中,正容起誓道:

  若我所说,反于经义者,请于现身,即表厉疾!若与实相不相违背者。愿舍身之时,据狮子座!

  后来《大般涅槃经》传入中国,全部译出,果然与生公之说相合。于是生公仍返江南。后来讲经于庐山,踞狮子座而逝,很光荣。刘宋太祖文帝对于顿悟说,也很赞叹提倡,从此顿宗渐盛。可见禅宗之顿悟说,实始于4世纪后的生公。

  菩提达摩

  现在要讲到菩提达摩的故事了。

  在5世纪(470年左右)刘宋将亡之时,广州来了一位印度和尚,叫做菩提达摩。因达摩由南天竺出发,所以从海道。宋亡于479年。他到宋,宋尚未亡(旧说520年始到,不确。按:520年为梁武帝普通元年。),他到过洛阳,曾瞻礼永宁寺,事见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因这书中尝说:“达摩到永宁寺(510年造,520年毁),自称百五十岁。”他来中国是470年左右,到永宁寺大约在520年左右,所以他在中国住了五十年。当时一个年少的印度和尚到中国来,道不易行,所以自称150岁,大概由于印度是热带,人多早熟,早生胡须,故自称150岁,以便受人尊敬吧。他到中国后,将中国话学好,四处传道,计在中国五十年,其道大行,尤其是北方。

  达摩的教义,有两条路:一是“理人”,一是“行人”。“理人”就是“深信含生同一真理,客尘障故,令舍伪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因人的本性相近,差别无多,只须面壁修行,所以“理人”又叫做“壁观”。所谓“壁观”,并非专门打坐,乃面壁之后,悟出一种道理来。至于“行人”,就是从实行人的,内中又分四项:

  (一)报怨行——就是“修行苦至,是我宿作,甘心受之”。意思是说,一切苦痛,都是过去积聚的,必须要“忍”,才算苦修。

  (二)随缘行——就是“苦乐随缘,得失随缘”。

  (三)无所求行——就是一切不求,只有苦修,因为“有求皆苦,无求乃乐”。

  (四)称法行——就是性净之理。

  达摩一派,实为虚无宗派,因为他以为一切经谕都靠不住,靠得住的,只有一部《大乘入楞伽经》,读此一经,即已具足。

  达摩一派,主张苦修,凡受教的,只准带两针一钵,修种种苦行,传种种苦行的教义。

  达摩一派,后来就成为楞伽宗,也叫做南天竺一乘宗(见《续高僧传》中的《法冲传》);因为楞伽就是锡兰岛,《楞伽经》所代表的,便是印度的南宗(参看唐僧净觉的《楞伽师资记》、民国二十年北平校刻敦煌写本)。

  达摩一派,既为一苦修的秘密宗派,故当时很少有人知道,但为什么后来竟成为一大禅宗呢?说来话长,且听下回分解。

  三、中国禅宗的发展与演变

  我们已经讲了两次:第一次讲《印度禅》;第二次讲的是《中国禅宗的起来》,这两种禅法的区别,简单说,印度禅法是渐修,中国禅法重顿悟,二者恰恰相反:前者是从静坐,调息以至于四禅定,五神通,最合魏晋时清谈虚无而梦想走到神仙境界的心理;后者不然,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办法,这是中国的佛学者力求简单化的结果。

  原来在3世纪到4世纪时,中国佛学者对印度禅法已表示不满;到5世纪前半期,出了革命的道生和尚,上次讲过:他是慧远的弟子,又曾从罗什受业,肯作深思,把当时输入的佛教思想,综合之,且加以考校,他有几句很重要的宣言:

  夫象以尽意,得意则象忘,言以诠理,入理则言息,自经典东流,译人重阻,多守滞义,鲜见圆义,若忘筌取鱼,始可与言道矣。

  这就是说,到这时候我们中国人可以跳过这些拘滞的文字,可以自己创造了,经论文字,不过是一些达意的符号(象),意义既已得到,那些符号便可扔到茅坑里去了,道生于是创造“顿悟生佛论”,说“善不受报”“佛无净土”“一阐提人皆具佛性”,这是革命的教义,一切布施,修功德,念佛求生净土,坐禅人定求得六神通,都经不起“顿悟”二字的威风。这么一来,当时的旧派遂起而攻击道生的邪说,把他赶出建业,于是他只得退居苏州虎丘山,后来大本《涅槃经》全部到了,果然说“一阐提人皆有佛性”。因此,生公的“顿悟成佛论”得着凭证而惹人信赖了,生公这种思想,是反抗印度禅的第一声,后来遂开南方“顿宗”的革命宗派。

  达摩禅法

  当宋齐之际(约470年),从南印度来了一个和尚菩提达摩,先到广州,后又转到北方,在中国约有四五十年。上次也讲过:他受空宗的影响很大,所以抛弃一切经典,只用南印度的一部小经典《楞伽经》四卷来教人,这是一个苦修的宗派,主张别人打我骂我,我都不要怨恨,所谓“逆来顺受”,认为自己前世造下冤孽。他的禅法也很简单,说一切有情都有佛性,只为客尘所障,故须面壁坐禅,认得凡圣等一,便是得道。故他们在行为方面是“忍”,在理智方面是“悟”。这就是“楞伽宗”,又名南天竺一乘宗,是印度传来的叫花子教,过着极刻苦的生活,如达摩弟子慧可所传的那禅师,“唯服一衣,一钵,一食”,再传的满禅师“一衣,一食,但蓄二针,冬则乞补,夏便通舍,覆赤而已。往无再宿,到寺则破柴,造覆,常行乞食”,在贞观十六年(642年)满禅师于洛州南会善寺倒宿墓中,遇雪深三尺,有请宿斋者,告曰:“天下无人,方可受尔请!”这个苦行的宗派,不求人知,不出风头,所以不惹人注意,知道的很少。道宣在他的《续高僧传》里对这派曾这样说过:“人非世远,碑记罕闻,微言不传,清德谁序?深为痛矣。”

  但到7世纪时,此宗风气渐变,刻苦独行的人不多,渐趋于讲诵注疏之学,故道宣又说他们“诵语难穷,励精益少”。他们为一部《楞伽经》做疏或钞(钞即疏的注解),共有12家,70卷之多(也见道宣的《法冲传》),可见这时的楞伽宗,已非往昔苦行头陀的风味了。

  到8世纪初,正当慧能在南方独唱顿悟教义的时候,湖北荆州府玉泉寺有个神秀老禅师,声誉甚隆。武后派人请他到长安(约701年,武后晚年)。既来之后,便往来于两京(长安和洛阳)之间,备受朝野尊崇,号称“两京法王,三帝(按:谓则天帝,中宗,睿宗。)国师”。他自称为菩提达摩建立的楞伽宗的嫡派,他死在纪元706年(武后死的次年),谥大通禅师,当代大手笔张燕公为之作碑。今日我们知道他的传法世系为:

  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神秀第一次便发现于这个碑文里,但与道宣在《法冲传》内所记不同,不过因为神秀地位极高,人都信此法系是正确的了。神秀的二大弟子义福和普寂,也被朝廷尊为国师,气焰熏天。义福死于736年(开元廿四年),谥大智禅师,普寂死于739年(开元廿七年),谥大照禅师。严挺之作《大智禅师碑》,李邕作《大照禅师碑》,都用了上列的传法世系,所以从701到739这四十年中,可以说是楞伽宗神秀一派势力的全盛时代。

  据最可靠的材料,神秀并未著书,现在伦敦及巴黎所藏敦煌发现的写本中,有《五方便》一种,但非神秀作,乃是神秀一派人所作。其教义仍接近印度禅的渐修。如玄颐《楞伽人法志》上说:“禅灯默照,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出文记。”神秀临死时的遗嘱是“屈,曲,直”三字。又如张说所作碑文说:“其开法大略,则慧念以息想。极力以摄心,其入也,品均凡圣,其到也,行无后。趣定之前,万缘尽闭;发慧之后,一切皆知。持奉楞迦,递为心要。”这可证明他的禅法仍是近于印度禅。普寂的禅法,据《神会语录》及《坛经》上说:“凝神人定(止),住心看净(观),起心外照,摄心内证。”也可证明神秀教义之一部。当普寂、义福的气焰方张的时候,开元廿二年(734年)河南滑台(即今滑县)的大云寺来了一个神会和尚,他居然大声疾呼要打倒伪法统,在大会上宣言:弘忍并不曾传法与神秀,真正的第六代祖师是他的老师岭南慧能。

  六祖慧能

  原来在7世纪末8世纪初,中国另起了一个浪漫的大运动,使中国佛教起一个大革命,革命的首领就是一个不识字的广东佬,神会口中所说的慧能和尚。自从7世纪晚年,弘忍死后,他的两大弟子,神秀就称为北宗的大师,慧能也成为南宗的大师。慧能是广东新州人(现在新兴县,在高要的西南),他住过广州,后来住在韶州的曹溪山,故后人皆称为“曹溪派”。又因为他在最南方,就称为“南宗”。他所提倡的一种革命的教义,就是“顿悟”。他是个不大识字的人,靠着砍柴过日子,他的成功全靠自己大胆的努力。他死于713年(开元元年),留传下来的只有《坛经》一书。但这书也经过了许多变迁:民国十五年(1926年)我在伦敦看见的敦煌唐写本,约12000字,可说是最早的一个本子;去年(1933年)在日本看见的北宋初(970年,宋太祖开宝间)的《坛经》,分两卷,已加多了2000字;明本又加多了9000字,共计约24000字。但这部法宝《六祖坛经》,除《忏悔品》外,其余的恐就是神会所造的主人赝鼎。慧能的教义可分几点说:

  1.自性三身佛他说:向来劝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劝你归依自性三宝,三宝都在你心里——归依觉(佛),归依正(法),归依净(僧)这是自性的三宝。他又说:向来人说三身佛;我今告诉你,三身佛却在你自己色身中——见自性净,即是清净法身佛;一念思量,化生万法,即是自性千万亿化身佛;念念善,即是自性圆满报身佛。他又说:我本性元来清涉,识心见性,自成佛道。——慧能教人,大旨如此。后人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即是此意。此意还是源于“凡圣等一”,故人人都可以顿悟成佛的。

  2.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自性自度;烦恼无边誓愿断——自心除;法门无边誓愿学——自心学无上正法;无上佛道誓愿成——自悟即佛道成。

  3.无相忏悔永断不作,名为忏悔。

  4.摩诃般若波罗密法“摩诃”之意即是大,所谓“性含万法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般若”之意即智慧,所谓“一切时中,念念不忘,常行智慧”;“波罗密”之意是到彼岸,所谓“离境无生灭,如水永长流,即名到彼岸”。

www/xiaoshuotxt/n e tT xt ~小 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胡适作品集
胡适说:哲学与理想胡适论人生:立场胡适说:读书与做人胡适文集(选)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禅学指归自由人生胡适留学日记不受人惑:胡适谈人生问题胡适说:社会与文明胡适诗存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白话文学史胡适:做最好的学问胡适日记:离开大陆这些年人生大策略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贰说儒中国古代哲学史看破不说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