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2050超级大国》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2章 印度:我们将复制中国的一切(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2050超级大国》 作者:袁岳

第12章 印度:我们将复制中国的一切(1)

  §§§第一节印度,飘在宇宙中的“大象”

  印度是一个追求艺术的国家,在其世界观中,宇宙这一“大干世界”充满了秩序的美。当我们说到舞蹈时,挂在嘴边上的总是芭蕾、伦巴、爵士、拉丁、国标等所谓最高雅的舞蹈,但是有一种舞蹈被我们漠视,那就是印度舞蹈。印度舞蹈是世界上文化含量最高的舞蹈,力拔头筹,盖世无双。印度舞蹈的舞者,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表达和诠释宇宙间的万事万物。虽然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舞蹈风靡世界,但以底蕴来说,与印度舞蹈相比,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在印度,其舞蹈虽然充满了人类美好之内涵,但现实中的世俗却飞出了美好之外。印度的“善”文化在政治上没有得到体现,就像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样,现实与愿景总是有差距的,充满了动乱。这种现象不只印度独有,在世界可以说是司空见惯。面对着让人失望的现实,许多人对“真善美”不再相信,连卖座的世界大片都充满了凄凉的悲壮。虽然如此,你可以不相信真、善、美的存在,但不可亵渎。

  我们对印度教了解不多,但对佛教应当比印度人更有发言权,因为佛教在印度已经衰落,只剩下一处由海外佛教徒们维持的那烂陀寺。佛教,经过无数代人的发展和完美,已经形成了完美的封闭体系,成为了中国国教之一。其实对佛教来说,更有发言权的是日本。在日本,佛教是唯一的国教,所以他们对佛教的虔诚程度是世界第一的。在东南亚地区,有许多思想,都是在潜移默化中从佛教中而来,佛教文化占据了半壁江山。佛教在东南亚势力之大,有人说如果印度恢复佛教的话,将会比现在强大。

  让人遗憾的是,印度作为一个怀揣大国梦想又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大国,却不知如何适应世界,总是在痛苦中自我折磨。在世界的眼中,印度和中国在亚洲都有巨大的版图,都有古老的文明,有诸多的可比性。但经过深入的研究之后,我们发现两者有许多根本不同之处。印度是开放的系统和封闭的心灵;中国正好相反,是封闭的系统和开放的心灵。

  世界对印度的误解极深,认为印度经过漫长的被殖民化的历史,已经被驯化得没有了任何野性。马克思在评价印度时说过:“全部印度历史就是一次又一次被征服的历史。这些征服者就在这样一无抵抗二无变化的社会消极基础上建立了他们的帝国。”于是,美国前总统布什给自己养的一只小猫取名为“印度”。印度人知道此后,伤疤被揭,举国震怒,不但口头抗议,甚至冲击美国驻孟买的领事馆。印度人对布什说:“总统先生,不要搞错了。印度人是狮子,而不是猫。”

  其实印度既不是“猫”,也不是“狮子”,而是一头飘荡在宇宙中的“大象”,印度并没有成为世界上的“食肉动物”。虽然印度在历史上一次又一次地被征服,但是印度的民族主义依然强烈。说起印度的历史,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我们只能用“古印度”这一词汇从头说起。在古代,古印度的地理范围并不是现在的印度版图,而是指整个次大陆,即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等国;其种族构成非常复杂,有矮黑人、原始澳大利亚人、达罗毗荼人、雅利安人、波斯人、希腊人、大月氏人、白匈奴人等,总之,囊括黄、黑、白三大人种应有尽有,光语种、方言就多达200种以上。在中国由秦始皇大一统时,古印度还在四分五裂之中。

  事实上,古印度直到公元前324年才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孔雀帝国,到了阿育王时期,古印度达到了强盛的顶峰。公元前30年,孔雀帝国灭亡,古印度再次处于多分裂、少统一的状态之中。因此,古印度除了历时137年的孔雀帝国和近100年的贵霜帝国是统一的国家之外,其余时段都处于诸国分裂的状态,有人说印度的历史是模糊不清的历史。

  1857年为反抗英国殖民者的压迫,在印度地区爆发了民族大起义,直到1947年8月15日印度正式宣布独立。由于印度特有的模糊不清的历史,产生了许多同样说不清的重大问题,即版图问题。这一问题,使现在印度与周围国家之间存在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边界纷争,由此造成印度与中国、巴基斯坦、尼泊尔在边界上的敌对状态。造成印度与中国、巴基斯坦和尼泊尔这种敌对状态的罪魁祸首是英国。在印度处于英国的殖民统治时期,英国按其势力所及,将印度和中国、巴基斯坦、尼泊尔的部分土地都划入了殖民地势力范围之内。印度独立后,欲把英国划定的殖民地范围全部作为自己的领土,纳入自。己的版图中。印度的这一行为,自然遭到中国、巴基斯坦和尼泊尔的反对。为此,印度与中国发生过军事冲突,而现在印度与巴基斯坦处于军事对峙状态,尼泊尔发动“大尼泊尔运动”,要求印度归还所占领的尼泊尔领土。

  印度是一个大国,但他处于在世界政治的边缘地带;印度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国家,但他置国内人民的贫困于不顾,花费巨资扩充军备。印度是有野心的,他谋求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在南亚推行其制定的政策。但是,印度在追求大国、强国地位的同时,既不参加由美国主导的安全同盟,也不参加东盟这样的亚洲区域组织,更没有和中国、东盟这些亚洲主体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印度的“大国欲望”与“行为孤独”并存,在这种不伦不类的矛盾中,世界各国很难摸清它的脉象。

  印度具有许多先天条件,能让其成为超级大国。如印度是环印度洋地区的第二大国,其市场规模仅次于中国,巨大的廉价劳动力可以让它在进出口贸易中占据有利位置。此外,印度还是亚洲的文化大国,与亚洲内的众多国家可以有更多沟通。可惜的是,印度有这样多的优越条件,但却弃之不用,或低效利用。

  不论印度的形象怎样的模糊,但有一点可以辨认出来的,那就是欲做世界强国的面孔,因为这个面孔太大了,想看不到都不行。20世纪90年代,印度在马六甲海峡与印度洋的连接处设立了一个海上司令部。印度的这一举动,实际上就等于在马六甲海峡和印度洋之间设立了一个关卡。马六甲海峡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航道,它几乎是整个东亚与欧洲、中东之间进行贸易的大动脉。虽然以印度现有的海军力量还不足以完全控制整个印度洋,但用意是明显的,就是要以这种虚幻的霸权,作为与其他国家进行博弈的筹码。

  印度固步死守于“不结盟”原则,不但使其强国之梦难以实现,而且会受到外来势力的威胁。如果印度与中国联手,凭借两国“世界工场”和“世界办公室”的独特优势,就可以像法国和德国那样,捐弃前嫌,全力合作,打破西方均衡政策对亚洲的控制,进行第二次合作。但是,印度心里的伤疤还在痛,“不结盟”国策还没有改变,要实现这一合作并不容易。其实,在亚洲有许多有重大意义的合作,都因相互的猜疑而不能实现。如俄罗斯倡导的中俄印三角联盟,在争风吃醋中不能实现;中国提出的“日一中一印”轴心经济模式,也因相互猜忌而不能建立。印度,总是有些让人琢磨不定。

  我们说了许多印度思想意识落后、心胸褊狭、没有大局观的诸多问题,但是瑕不掩瑜,印度还是一个优秀的、正在快速崛起的国家。目前,印度逐渐走向成熟,开始放弃让其孤立的“不结盟”国策,使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同时,印度放下文明古国的傲慢身份,认识到不能只靠古老的哲学和宗教来让世界认同印度的伟大,也不能靠印度的人口成为世界主要国家,从而开始接纳其他国家的文明,并认真地思考全方位的外交问题。

  印度的这些改变,使其在世界政治的边缘处,开始得到国际各国从另一角度的关注。印度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重消费而非投资,重内需而非出口,重服务业而非制造业,重高新技术产业而非劳动密集技术含量低的工业,因此,印度经济面对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和不景气,比中国更具抵抗力,其经济的增长更具韧劲,其经济增长更平衡,时间维持得更长。

  虽然印度的GDP以1.6万亿美元的规模,只排在世界第12位,但据国外媒体的预测,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在2011年超过中国,10年后经济规模将超过日本。

  印度现在既有成为超级强国的雄心,也有成为超级强国的条件,其他只是时间问题。只要印度认识到,要想构建强大的印度就必须拥有真正的实力,并通过合纵连横的外交手段广结联盟。任何国家都需要盟友,即使美国强大到“孤独求败”的程度,也没有强大到可以完全无视盟友、无视世界存在的程度。还有一点印度要注意,即使要与中国决战,那也不是现在该做的事,因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论印度和中国谁胜出,最后都会被美国吃掉。中国不是印度的敌人,印度的真正威胁是强大的美国。因此,印度应联合中国共同对抗美国;否则,中国要是真的被美国打垮,印度就只能单枪匹马地与美国决战。到那时,印度悔之晚矣。

  §§§第二节未来全球第一人口大国

  人口问题是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从经济学上来讲,人口是重要的资源;从政治上讲,人口是决定世界地位的一个指标;从军事上讲,人口是一国军力的基本保证。总之,人口问题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一件大事。比如日本,他在“二战”初期,为了保证军事扩张的需要,在1940年制定人口政策,提出到1960年总人口要达到1亿。如果日本的人口达不到一定的规模,它不敢轻易发动战争。中国也是如此。经过“二战”、内战及其他的天灾人祸后,中国人口的数量减少很多。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先要面对美国威胁,而后又增加了苏联的威胁,中国不得不实行增加人口的政策。

  人口的增长既有利,也有弊。其弊处就是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所占有的资源就会降低。中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在20世纪80年代实行了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但是,生育率的降低又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空巢”国家的出现,即老龄化社会。这个两难的问题,一直是一个解不开的矛盾。

  既然是解不开的矛盾,就只能根据一个国家的实际情况,在这一矛盾中进行灵活的取舍。经济水平低的国家,一般会偏向于人口的增长,以此防止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减少国家的负担;经济水平高的国家,则可以控制人口的增长,以其高水平的经济来解决老龄化问题。但是,在地球上适合于人类生存的土地面积总是有限的,所以控制人口的增长是一个大趋势。

  理想的人口状态,就是保持人口数量的不变,在正常情况下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最为合适。但是,在一些经济水平低的国家,则不会追求这种人口的理想状态,出现经济水平越低就越希望人口增加的反常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只要在资源可接受的范围内,人口越多,“人口红利”也就越大,经济规模也就越大。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使整个国家经济处于一种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也就是人口越多,经济总量只能增加,不会减少。“红利”在很多情况下和“债务”是相对应的,因此,当一个国家在享受“人口红利”丰厚回报的时候,还要面对以后可能出现的人口“负债”。人口“负债”是指由于人口数量不能无限制增长,当人口数量达到一个限度的时候,必然要对人口的增长进行限制,于是会逐渐出现社会老龄化问题。由于有“人口红利”的存在,造成国家越贫穷就越有增加人口的诉求的情况,此外增加人口,也是经济水平低的国家提高自己世界地位的一种手段。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2008年11月12日发布~2008世界人口状况》报告。

  在报告中,根据印度从2005年到2010年人口平均增加率1.5%的情况,经过计算,预测印度到2050年时人口数量将达到16.58亿,而同期的中国人口数量为14.8亿,印度将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印度和大多数国家的文化一样,具有“多子多福”的思想,虽然也和中国一样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但印度教徒们认为没有儿子,是一个家庭的最大不幸。传宗接代的家族观念在中国有,在印度也有,而且更根深蒂固。在过去,中国的一个家庭中,如果只有女孩没有男孩,那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会招“上门”女婿,让所生的孩子随女方家的姓氏。在印度,不但要考虑传宗接代的问题,同时儿子还有宗教上的特殊意义。在印度的宗教中,人死后必须火葬,而且必须由儿子举火焚尸,主持葬礼。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死者才能脱离地狱而升天。所以,在这些教徒中,不生儿子是誓不罢休的。除印度传统文化影响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外,印度的生育保健水平低也是原因之一。印度和中国一样,在整体上还是一个贫穷的国家,在农村人口中,有74%的人生活在交通不便的地方,生育保健水平很低,几乎成为计划生育政策的空白地带。另外,印度制定的人口政策是建立在自觉、自愿基础上的,不像中国将计划生育政策法律化,因此,对任何人都没有约束,这一情况的存在,等于把计划生育政策葬送。

www。xiaoshuotxt.Netxiaoshuotxt。com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袁岳作品集
谁说8090不靠谱2050超级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