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2020,期盼中国》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4章 :中国调查报告 (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2020,期盼中国》 作者:陈斯文

第14章 :中国调查报告 (3)

  除此之外,广东科龙电器、春兰空调集团等一大批企业,也纷纷在政商博弈之中损失惨重,这些在市场竞争中辉煌一时的企业,却在错综复杂的体制纠缠中举步维艰,甚至于血流成河。

  这样的故事在过去的10年中不断发生,我们所知所言的只是冰山一角而已,而在多如牛毛的失败性案例中,关于政商博弈的现象实在过于频繁,从而留给我们无尽的唏嘘、感叹以及亟需我们思考的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何以有如此多的企业陷入新旧经济制度的纠缠中?以及,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的企业经营者,何以应对这一情况?

  4.3:政商博弈学

  在旷日持久的政商博弈之中,民营企业的弱势地位不言而喻,在两种制度的纠缠中,我们的民营企业为此付出了颇为沉重的代价。

  受制于我们悠久的国家商业主义传统,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政治与经济的界限并不会如某些专家预测的那样分离开来,必定会一如既往地持续下去。

  正是由于这种特征的存在,使得我们的企业家必须在经营之外,掌握一种政治上的敏锐洞察力与素养。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华西村的掌门人吴仁宝,在他担任村支书的48年时间里,他每天必做的功课是读报与看电视新闻,借此来把握政治形势的脉搏。于是我们看到,在长达48年的时间里,华西村几乎成为了每一个时期的先进典型,由此带来的是几何数级的财富增长。

  在许多关键的时刻,企业家的这种洞察力,是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我们看到,10年来许多引人注目的企业家,无不在商业上展现出惊人的才华,然而却在政商博弈之中处理失当,将企业拖入坠落的深渊。

  作为在错综复杂的体制纠缠中存活下来的企业家,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仑做出了这样的断言:

  “面对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只有始终坚持合作而不竞争、补充而不替代、附属而不僭越的立场,才能进退自如,持续发展。”

  当一个企业家做出这样的论断时,不能不令我们哑然,这既是杜鹃啼血般的无奈心声,也是夹缝求生的真实写照,从“国退民进”的政策实施以来,迄于今天为止,差不多十年有余时间,这十年,堪称中国企业家最惊险的十年。

  在下一个十年里,出于国家商业主义的进一步强化,市场经济制度将会很难脱离计划经济制度之外并存,由此,政策上的小小变化,对于民营经济的影响仍然举足轻重,无论是未来的创业者也好,现存的经营者也罢,都必须在纯粹的商业思维之外,学会分析商业环境的能力,领悟到“政商博弈学”的精髓所在。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数年里,以垄断性行业为中心,资本的重组活动必将屡次发生,当国家致力于国有资本的重组活动时,我们需要做的唯有慎之又慎。

  毕竟,除了商业挑战之外,我们需要面对的还有太多太多。

  (5)10大调查之三:观念在中国

  如果说十年前崛起的企业是“工业型企业”的话,那么在现在,以至未来十年中崛起的企业必然是“知识型企业”。在工业社会中,显性知识构成了创新与成长的源泉,而在正在到来的知识经济社会中,这一模式已经被悄悄取代,迎来的是一个隐性知识为王的时代。

  主题介绍:隐性知识时代的来临——最重要的产业

  4.1:隐性知识时代的来临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看到了无数企业一飞冲天的例子,然而这些崛起的企业中的绝大多数,都存在着一大共同的特性:即它们盈利的方式都是通过由资本带来的规模化经营。

  假如我们要为当下中国的企业分一分类的话,那么将会得到两个完全不同的类型。

  分类的依据只有一条:企业盈利的观念究竟在何处?

  在过去的十年里,企业能够盈利,主要靠的是规模化经营带来的低成本,而在未来的十年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盈利靠的是以技术、先进概念为核心的经营知识理念。

  按照这样的标准,如果说十年前崛起的企业是“工业型企业”的话,那么在现在,以至未来十年中崛起的企业必然是“知识型企业”。

  当我们的概念中出现这样的分野时,就必须要对知识的内涵进行一番了解。

  在人类的文明中,知识可以分成两种,能够通过书面记录、数字描述等方式明确表达的知识,被称为显性知识,反过来,那些无法形成文字,也没有明确程序,甚至于不能言传只能身教额度知识,被成为隐性知识。

  在旧工业时代中,所谓的创新,无一不是指科学技术的发明,专利的创造,而这些东西恰恰是显性知识的代表,相反,在过去的10年里,我们看到了许多另类的成功范例,有许多企业家凭借想象力、经验、智慧、直觉以及灵光一现的创意,在实干与资金的青睐下,将构想转化为现实。

  于是我们发现,在工业社会中,显性知识构成了创新与成长的源泉,而在正在到来的知识经济社会中,这一模式已经被悄悄取代,迎来的是一个隐性知识为王的时代。

  4.2:最重要的产业

  事实上,当我们还在这里为知识经济不遗余力地普及宣传时,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居于人后。反过来,这样的情势也标志着一点——越是落后,就越是需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当我们成为了世界上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时,却不得不为此承受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来自于世界发达国家的不断责难,来自发达国家的反倾销投诉和贸易报复。

  除此之外,有关环境的重度污染,资源的高消耗,也同样令我们难以忍受。

  在最近的20年来,“中国式成本”的实质,已经显示出我们强大竞争力背后的假象,那些曾经被视为独特的永久资源,其真实内容只是廉价的土地租用费与丰富的劳动力而已,事实上,我们从来未曾拥有过独特的企业资源与能力,更不具备在未来知识经济社会中最重要的资源。

  比这一点更令人心焦的是,在绝大多数国人心目中,甚至于还未能建立起“知识为王”的新观念,停留在过往的荣光中,迟迟不远走出。

  事实上,在当下的国际商业格局中,停留很可能意味着就此被淘汰出局。

  就目前来看,作为纯粹低成本生产基地的中国,在世界工业分工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小,根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几乎超过一般的在华独资经营外商都认为,比起越南、柬埔寨等一些拥有更低廉劳动力、更低廉成本的国家,中国正在逐步丧失其作为制造业基地的竞争优势。在这些受访的企业中,甚至有超过两成的企业正在考虑,将其在华生产基地迁移到那些更低成本的国家去。

  尽管对于我们而言,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将继续享受所谓的“人口红利”,然而可以预见的是,当我们在这方面的优势不再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一个“中国制造”时代的终结,而在这个过程中,所有规模化生产、所有的产业链建设,都将成为我们未来失败的注脚。

  正因为如此,当我们着眼于长远的时候,“知识型工业”的价值,才愈发显示出其宝贵性,对于这一点,《华尔街日报》的评论可谓一语中的——究竟什么才是最大、最重要的产业?钢铁业、石油业、化工业还是汽车业?上述哪个产业都不算。知识产业才算是所有产业中首屈一指的。

  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探寻没有白费工夫,在未来的十年中,假如我们得以实现观念上的转变,在这一层面上有所突破,那么也就意味着一直困扰我们的产业升级找到了最直接的出路,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或许就代表着中国产业结构的前行之路。

  (6)10大调查之四:资本在中国

  无论我们秉承哪一派的经济学观点,却都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一个事实,在日益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资本业已成为所有经济体争夺的唯一目标,谁掌握的资本越多,谁的话语权也就越大,谁就会在未来活得更好,反过来,资本短缺就意味全面的劣势,不惟难于成长发展,甚至连生存都会成为问题。

  主题介绍:资本市场的恶性喷发——资本的争夺——民间力量的自我救赎

  6.1:资本市场的恶性喷发

  假如我们对经济学稍有认识,就会知道资本市场的谲诈与难测,而通过我们在前面的分析,也了解到资本市场对于经济的负面作用。

  然而任何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就在10年的中国,最迅猛、最景气、最令人刮目相看的经济增长,竟然是由股票开始的。

  1999年的5月19日是一个既普通又不寻常的日子,说它普通,是因为这一天和所有的暮春一样,没有任何区别;说它不寻常,则是因为这一天注定要写进中国当代经济史的教科书中。

  就在这一天里,已经沉寂了达两年之久的中国股市,在毫无征兆的情形下突然发生了井喷。

  在那一天的收盘时刻,沪深两市的股指分别上涨了51与129点,继而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凌厉涨势,在长达三十二天的持续大阳线中,上证指数以凶悍的势头节节攀升,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竟然由1109点直冲1700点,这样超过50%的涨幅堪称世上罕见。

  为了纪念这个令许多人一夜暴富的日子,中国的股民按照传统,自发地将这一股市井喷奇观命名为——5?19行情。

  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这波行情始终持续不倒,直到2001年的6月14日,沪市大盘一举冲上2245点为止。

  资本市场是宏观经济的风向标,当中国的股市在鲜花与掌声之中不断上涨的时候,以互联网为龙头的新经济形态,也在沉寂之中打造出全新的泡沫。

  6.2:资本的争夺

  当我们为股市的疯狂所震撼时,有一个非说不可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这就是商业社会对于资本的争夺,从人类踏入商业社会的那一天起,这个问题就始终尖锐地存在着。

  关于资本的争夺,指的其实是商业市场中需要投入的领域,总是超过能够用于投资的资本。于是,这里就引发出了两个相对矛盾的概念,其一我们称之为竞争,其二称之为合作。

  所谓的竞争,指的就是争夺对资本的控制权,即决定谁掌握资本投入方向的权力,在正常的情况下,这种对资本的控制,是通过妥协、博弈的方式来达成的,而这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分配。

  无论是竞争也好,分配也罢,其过程必然是激烈而充满血腥气息的。正如我们在前面所看到的那样,中国股市中所出现的疯狂,从表面上看来自于制度的缺憾,少数庄家的恶意操控,实际上却反映出一个实质性的问题——中国的企业无不处于资本荒。

  因为资本短缺,所以才会投身于证券市场,借此融到更多的资本,因为资本短缺,才会在不断看涨的行情中推波助澜,以其从中获得更大的好处。

  正因为如此,无论我们秉承哪一派的经济学观点,却都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一个事实,在日益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资本业已成为所有经济体争夺的唯一目标,谁掌握的资本越多,谁的话语权也就越大,谁就会在未来活得更好,反过来,资本短缺就意味全面的劣势,不惟难于成长发展,甚至连生存都会成为问题。

  在这一激烈的争夺过程中,所有的经济体都会被卷入其中,这其中包括了所有的个人、所有的企业、行业,甚至还有国家。

  6.3:民间力量的自我救赎

  国家之所以加入对资本的争夺行列,其原因就在于其同样具有经济主体的职能,也就同样存在着对资本的需求。

  事实上,从2008年以来,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加之国内的股票市场、房地产业竞相出现暴跌的局面,使得掌握了大量资本的国有银行自顾不暇,纷纷开始了紧缩银根的“保护钱袋子”行为。

  然而,出于对国有大型企业的保护性扶植,所有银行无论大小,都坚持对其继续过去宽松的信贷政策,转而从民营企业那里大量抽取资金,由此带来的是大批中小民营企业的关停并转,其状况几乎可用一个“惨烈”来形容。

WWw。xiaoshuotxt.neTTxt。小_说_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陈斯文作品集
2020,期盼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