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在线阅读 > 正文 第40章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实践(10)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 作者:王万民

第40章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实践(10)

  实现香港回归六年后,当布莱尔再次来到香港的时候,感慨万分。他说:六年来,“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执行的效果很好,令人欣慰。“一国两制”是新鲜事物,在实施过程中完全有可能出现大的问题,但实际上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英方赞赏中方对香港最近出现的有关问题采取的处理方式,希望找到保持香港稳定的办法,英国愿为此做出努力。

  曾经担任俄罗斯驻港总领事将近四年的伍康宁先生在接受《大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香港回归五年的发展充分证明,“一国两制”这个构思得到了成功实践,这不但保证了香港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繁荣,同时还为中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邻近的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促进了中国开放的进程。

  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欧盟委员会对香港回归中国几年来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局势进行了评估,并发表报告认为,“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方针在香港得到了“有效”和“出色”的实行。

  全英华人中国统一促进会会长单声先生1997年同时受到中国驻英使馆、香港当局和英国外交部的邀请前往香港参加政权交接仪式。香港回归10年以后,单声先生发表讲话称:香港回归祖国后的实践表明,凝聚邓小平智慧的“一国两制”方针政策使香港比10年前更加繁荣和进步。

  对于“一国两制”在香港实施10年来的状况,来自香港的英国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会长李文兴先生指出:香港回归10年的实践证明,中央政府对香港实行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方针政策十分成功。香港在10年中发生了很大变化,尽管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疫情等突发事件,但由于中央政府的支持,香港人充满信心地克服了重重困难。他说:现在中国快速发展,香港和内地将共同富裕,我对香港很有信心。

  的确,如今香港遵循中央政府“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方针政策,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各方面都比以前有了进步。回归后的香港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不但打消了一些人的疑虑,而且证明中央政府承诺香港的事情件件都落到了实处。概括起来一句话——香港的明天更美好!

  $第五节 运用批判性思维指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977年,正式复出的邓小平,自告奋勇主管科技和教育,直截了当地开始了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实践。之后不久,邓小平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需要恢复和发扬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在邓小平所倡导的这五大优良传统和作风当中,“群众路线”“实事求是”“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四大作风都和批判性思维的科学特征息息相关,他们是批判性思维的客观性、参与性和批判性的具体体现。

  1979年,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中说:“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邓小平第一次使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概念,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后来,邓小平又多次强调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由此拉开了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践的序幕。

  一、对不良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批判

  要“立”必须先“破”,要“建构”必然先“解构”。一个理论或观点的形成和建立,往往是从批判错误的东西开始的。这是符合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特征的。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创立,正是从对不良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批判开始的。

  10年“文化大革命”使人民的道德观念和社会风气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一方面,一些党的领导干部不严格要求自己,不遵守党纪国法,甚至违反党的原则,闹派性、搞特殊化、走后门、损公肥私,败坏了党风,损坏了党的形象。另一方面,整个社会风气也遭到极大的破坏。主要表现在:“大公无私、舍己为公、艰苦奋斗等道德观念都遭到了破坏……动不动就打、砸、抢,年轻的娃娃甚至动刀子。不讲礼貌了,也不照顾别人的利益、集体的利益、国家的利益。”

  与此同时,改革开放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也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邓小平指出:“一些青年男女盲目地羡慕资本主义国家,有些人在同外国人交往中甚至不顾自己的国格和人格。”他还说:“现在有些青年,有些干部子女,甚至有些干部本人,为了出国,为了搞钱,违法乱纪,走私受贿,投机倒把不惜丧失人格,丧失国格,丧失民族自尊心,这是非常可耻的。”邓小平还指出:“近一两年内(指1979—1980年——引者注)通过不同渠道运进了一些黄色下流、淫秽、丑恶的照片、影片、书刊等,败坏我们社会的风气,腐蚀我们的一些青年和干部。如果听任这种瘟疫传布,将诱使许多意志不坚定的人道德败坏,精神堕落。”此外,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包括黄、赌、毒等在内的社会丑陋现象,在一些地方死灰复燃,这也严重地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

  对于所有这些不良的党风和败坏的社会风气,邓小平予以了严厉的批判,并号召大家一定要从各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要树立好的风气,树立好的党风、军风、民风、学风,最重要的是党风,打击那些严重败坏社会风气的恶劣行为。邓小平提出,要继续批判和反对封建主义在党内外思想政治方面的种种残余影响,并建立和完善各种符合社会主义原则的制度和法律来清除这些影响。同时,要批判和反对崇拜资本主义、主张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批判和反对资产阶级损人利己、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批判和反对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并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二、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辩证统一体现了批判性思维的辩证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存在着若干矛盾和矛盾的方面,能否正确地处理这些矛盾和矛盾的方面,直接关系到整个理论创建和实践的成败。批判性思维的辩证性再次发挥了它的作用。

  首先,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充分体现了批判性思维的辩证性。

  中共十二大报告指出:“两种文明的建设,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二者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物质文明建设可以促进或阻碍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反过来也会促进或阻碍物质文明建设;二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任何一项物质文明的发展,任何一项精神文明的发展,都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物质文明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物质文明建设也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这就是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小说-t x t-天堂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王万民作品集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