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做人做事做官:领导干部从政必读》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0章 领导干部修身养性之道(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做人做事做官:领导干部从政必读》 作者:王贵水

第10章 领导干部修身养性之道(1)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同志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个人的思想修养,加强对自己主观世界的改造,特别是弄懂“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官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的道理。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革命气节。

  领导干部要善于重组自我

  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党政机关的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如何根据岗位需求重组自我,是提高素质、增强能力、担当重任的重要举措。自从美国的迈克尔?哈默提出重组理论(业务流程的根本性的重新构思和重新设计,从而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这些当代至关重要的性能方面取得戏剧性的改进)以来,全球掀起了“重组”热,如企业重组、资产重组、业务流程重组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领导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其中虽有靠机制、机构、法规、政策等解决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靠各级领导干部的良好素质和过硬本领。因此,领导干部只有根据形势的需要不断对自我进行重组,确保自身素质良好、本领过硬,才能适应形势,迎接挑战,把本区域的各项工作做好。

  第一,重组自我,应着眼社会发展高标准打造自己。据有关资料称,近30年来,人类取得的科技成果,即科学新发现和科技新发明的数量,比过去两千年的总和还要多。当今社会,自然、社会科学知识在不断更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以及社会各种机构的职能也在相应地发生变化。领导干部身处各级领导岗位,工作的主要领域面对社会各界,如何将党的大政方针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如何针对现代社会的要求不断开辟新路子、创出新方法;如何使领导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大局,确实做到有作为。所有这些,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具备新观念、新知识、新思路。因此,领导干部应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立足本职,高标准打造自己,特别是要以批判的、逆向的、立体的、多维的、发散的、多层面的、易位的思维方式,认真分析自我,分析社会,扬长避短,驾驭事物,超前起步,不断创新,不断实现新超越。

  第二,重组自我,应重视心理素质的培育。一名领导干部心理素质的培育对自己、对工作都很重要。亨?奥斯汀说过:“这世界上除了心理上的失败,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失败”。在现实中,领导工作会遇到类似法规制度难落实、各种矛盾难处理、工作机制难理顺、人际关系难协调、区域经济难发展等重重困难,一名领导干部若不注意良好心理素质的培育,没有良好的心理抗逆能力,就会在挫折面前没了希望、没了憧憬、没了劲头。“心一松散,万事不可收拾;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心一僵死,万事必遭毁灭,党的各项事业必然受损。作为领导干部,要将党的事业作为神圣职责,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胜任。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培养高层次的需要。需要的层次越高,心理的作用越大,取得的成绩愈加显著;培养对本职工作的兴趣。兴趣能有效地发掘潜能,以提高学习效能、工作效能。培养良好的情感。养成乐观、热情、愉快等积极向上的健康情绪。不让痛苦、忧虑、焦急、恐惧、愤怒等消极情绪占据心理空间。在领导工作中,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提高与人共事的能力。注意自我意识,理智地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胜与败、得与失,搞好自我调节、自我组织、自我构建,让心中充满种种希望、自信、勇健和愉快,始终用积极的思考、乐观的精神支配和控制自己。

  第三,重组自我,应在工作中不断“充电”、“加氧”。当今的领导工作正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之中,社会发展可说是丰富多彩、风云变幻、扑朔迷离。新时代领导干部只有具备新思维、真本领、硬功夫,才能准确预见事物,把握规律、抓住机遇,顺应时代潮流,求得各项建设更迅速、更全面地发展。领导干部应清楚地看到,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社会各界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各个领域对人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一名领导干部如果自身知识落后,素质低下,能力不强,与工作对象就缺乏共同语言,工作就难以顺利开展。所有这些,给领导干部的知识结构、沟通能力、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领导岗位是一名干部拓宽视野、丰富阅历、增长才干的好环境,领导干部应珍惜环境、利用环境,以高度的责任感抓紧点滴时间,根据时代的发展、工作的需求和自身缺陷不断“充电”、“加氧”。要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和发展。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把学习延伸到工作和自己的人生全过程,不断接受、掌握和运用新知识,有力地回应时代的挑战,不断开拓领导工作的新天地。

  第四,重组自我,应注意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和再利用。领导干部知识结构的更新和调整非常关键。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把握新形势下领导工作规律,实现自身观念的更新和发展,必须排除长期积累的无用的知识,传统观念中积淀下来的套路、定势和心态的阻力,根据当代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与变化,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和再利用。在领导干部队伍中,有的虽长期在基层工作,但已形成固定的思维和工作模式。因此,要勇于否定原有不合时宜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打破封闭,消除惯性、将自己现有的资源和优势进行排列组合,在实践中实现创新。有的曾在机关工作,缺乏对基层工作的了解,应深入下去了解情况、捋清思路、抓住矛盾、研究对策。作为一个明智的领导干部应当看到,重组自我不仅是知识的吸收和记忆,同时也是对自身潜能的掌握,并使之充分释放,在不断改变中去寻找做好工作的最佳效应,给当地工作不断注入活力。

  领导干部要常怀公仆之心

  领导干部如何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可以有多个维度和视角来谈。从领导干部的内在精神层面、自律的角度看,培养和增强公仆意识,常怀公仆之心,乃是治本之策。

  把人民当成主人,把党的领导干部当成人民的公仆,这是党立党治国的根本。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毛泽东同志很早以前就说过,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刘少奇同志也说过,自己当国家主席,时传祥做清洁工,都是为人民服务,都是人民的勤务员。这一思想一直是我们党加强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的指导原则。这是党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党的宗旨所在。

  现在,我们有些党员领导干部,公仆意识慢慢地淡化了,成了忽视群众利益、没有公仆意识的“公仆”,不履行公仆义务的“公仆”,颠倒主仆位置的“公仆”,急功近利、居功自傲、脱离群众甚至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不惜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公仆”,这些人严重影响了我们党的干部形象。由于缺失了公仆意识,颠倒了主仆关系,一些本来可以做得好的事情没有做好,一些本来应该解决的问题久拖不决,一些本来可以缓解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这是我们应该深思和反省的。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比较复杂,其中有制度、体制、机制上的不容回避的问题,需要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来加以解决;但是,制度和人是互动的,人的问题不解决,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因此,从党员干部个人来讲,首先要自觉地摆正公仆位置,强化公仆意识,常怀公仆之心,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对每一名党员干部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题中应有之义。

  那么,如何才能常怀公仆之心呢?关键是领导干部要从认识、情感、行为上自觉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

  第一,要有公仆之识。这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认知;更要有观念、意识的自觉,就是要把公仆意识渗透到执政观、价值观、利益观、权力观之中。领导干部具有什么样的观念、动机和价值准则,决定着他能不能成为一个人民满意的公仆。焦裕禄“心里总是装着人民,惟独没有他自己”,郑培民始终把“万事民为先”作为行为准则,他们都是有着先进的理念、高尚的动机和正确的价值观的人民公仆。胡锦涛同志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新时期对公仆意识的最深刻、最全面的诠释。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公权”而不是“私权”,只能用于为人民谋利益,而不能为个人谋私利。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应该把党的规定、干部的职责,内化为自己的自觉的公仆意识,体贴民心、体察民情、关注民生,做人民的好公仆。

  第二,要怀公仆之情。这种情是真情流露,而不是做秀。理性上认识是第一步,要使理性自觉变成实际行动,还必须依赖于主体的情感自愿。有些干部不是在理性上没有认识到权力的道德正当性,也不是没有意识到作为公仆的基本身份,但他们却缺少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理解,不能与百姓荣辱与共,血脉相通,心气相连,没有达到道德情感的自觉自愿。西周初年杰出的政治家周公,十分崇尚廉政爱民,提出“怀保赤子”、“恫矜乃身”的亲民爱民思想。当然,在新的历史时期,“父母官”、“爱民如子”的称谓,并不恰当。视老百姓为“子民”是封建时代官尊民卑、以官为本的反映;在我们的人民共和国里,人民不是官的子民,而是国家的主人;官员不是人民的“父母”,而是人民的公仆。也许,与“父母官”相比,邓小平讲的“我是人民的儿子”更符合公仆的本意。当年焦裕禄顶风冒雪把救济粮款送到贫苦农民手中时称“我是您的儿子”;孔繁森看到藏族老阿妈挨冻,赶快把自己身上的毛衣脱下来给她穿,也称“我是您的儿子”。他们视人民如父母,用行动摆正了主人与公仆的关系。做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儿子,善解民意,善待百姓,以“公仆”之心鞠躬尽瘁,以赤子之心执政为民。这是公仆之情的生动体现。

  第三,要尽公仆之责。这是公仆之心(公仆意识、公仆精神、公仆感情)的现实体现。公仆之心何以体现?当然不只停留在认识的自觉和情感的自愿上,要表现于现实的行为。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公仆之责就是对公仆之心的体现和外化。邓小平关于“领导就是服务”的名言,鲜明而准确地概括了领导者作为人民公仆的使命和职责。领导干部作为“人民公仆”,只能为人民服务,而不应谋取任何违背人民利益和社会需要的特殊利益、特殊需要。服务人民而不谋取个人私利,就是在领导工作实践中既要勤政为民,又要廉政为民。尽公仆之责,具体来讲,一是要有职业责任感。据报载,河北省赞皇县县委书记王俊英为山区组织投资修公路,面对村民们为他建的“功德碑”说:“我是党培养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帮助群众修路不是‘功德’,而是责任和义务。”焦裕禄为改变兰考的落后面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繁森不惜卖血抚养3个藏族孤儿,为阿里献出生命。他们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干部应有的公仆意识和职业责任感。二是要有所敬畏,要有所顾忌。权力既是一种责任,又是一种义务。人民给予的权力越多,职位越高,对人民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有了这样的认识,才能增强为人民用好权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才能谨慎使用权力,正确使用权力,不滥用权力。三是要诚信坦白,老老实实。我们共产党人不是圣人,会犯错误,关键是我们如何对待错误。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讲得很清楚:“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如果领导干部都有这种老老实实的自责精神,形成一种诚恳地承认错误,讲真话、讲自我批评的话的良好氛围和有效机制,保持公仆本色就有希望。四是要公道正派,干干净净。领导干部的角色,是社会资源的管理者和分配者,公道正派是社会和人民的起码要求,领导干部要当好人民公仆,必须把公道正派作为公仆行为的道德追求。

  领导干部贵有“理想人格”

  领导干部是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定性力量,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关键性力量。领导干部能否发挥好这两方面作用,重要的一点,就是是否能够始终注意塑造好自己的“理想人格”。

  领导干部的力量在哪里?一靠依法行使职权,二靠塑造人格魅力。在现实生活中,“形象值百万”。后者对于一位领导干部来说,更有价值,在推动工作方面往往更具决定性意义。因此,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就必须始终坚持塑造好自己的“理想人格”。

  所谓“理想人格”,就是“最优人格”、“形象人格”、“终极人格”。简单地说,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要考虑做一个什么样的干部、怎样当好干部的问题。在学习和实践中,我们认为,我们党的领导干部的“理想人格”一般由以下元素构成:

  上下不欺。这一点之所以最重要,就因为基层的员工、群众最反感一部分领导干部的“横”,也就是利用手中的职权“欺上瞒下”!领导干部依法行使职权,必须把对“上”负责和对“下”两个方面充分结合起来,善于把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广大基层群众的要求、愿望、利益有机结合在一起,追求科学政绩。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做到“上下不欺”,也就是“对党忠诚、执政为民”。

  冷热不松。所谓“冷”,就是鲁迅先生曾经讲过的“横眉冷对千夫指”;所谓“热”,就是鲁迅先生曾经讲过的“俯首甘为孺之牛”。在和平建设年代,在我们党执政条件下,领导干部固然不能片面强调“阶级性”的坚持,但爱憎分明的优良传统不能丢。“憎”,就是憎恶一切腐败现象,就是冷对一切与我们党的原则和广大人民群众格格不入的现象;“爱”,就是满腔热诚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冷”,体现了一名领导的纪律性、原则性;“热”,体现了一名领导干部的群众性、服务性。这两个方面都体现了一名领导干部的党性。领导干部要做“冷热均衡”的表率,坚决反对热衷于“迎上瞒下”纪律松懈、松松跨跨的现象。

  言行不虚。就是言之有物、行之有道。言,不言假大空,不做无病呻吟;行,不强行,不乱行。不强行,就是不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愿望和利益相违背的事情;不乱行,就是不折腾,不做与客观规律相违背的事情,不做与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相违背的事情。“言行不虚”还有另外一个方面的要求,就是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该言则言,该行则行,要坚决反对党的领导干部不宣讲、不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不作为现象。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王贵水作品集
心宽是一种智慧,舍得是一种境界做人做事做官:领导干部从政必读儒家的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