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觉悟》在线阅读 > 正文 第7章 改变你的心,改变命运(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觉悟》 作者:倪伟

第7章 改变你的心,改变命运(2)

  如果你很狂妄,就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悬崖可能已在脚下了。当一切都很顺利的时候,也要谨慎。成功是不容易的,要想到万一有个闪失,应急措施是什么,否则就会被胜利冲昏头脑,导致一落千丈。所以要对现在、将来的形势作出预测,对可能会发生的事准备好对策。当你想完若干种可能性和应急计划后,你就没那么狂躁了,情绪就会稳定下来,因为至少你会觉得还是有未知的危险存在,还有很多东西要注意,要冷静、谨慎。

  要培养控制情绪的能力,在平时没有大事时慢慢训练,并养成习惯。

  要形成乐观的思维习惯,需要培养一个人独立控制情绪的能力。情绪波动会让你血压上升、头脑发热。那时脑子是不听使唤的,是不会理性思考的。要在平时没有太大事情冲击的时候慢慢训练,并养成习惯。一旦大波浪起来了,你就可以把握住一部分,慢慢提高理性思考的能力。等情绪上来时,你就可以应对,等它下来时,你继续保持平静。平时要谨言慎行,多考虑,多反思,保持稳重。人往往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而容易兴奋,所以要在平时训练,否则,当事情袭来时可能已经来不及了,于是遇到不同事情时就会乱了阵脚。这种经验需要靠平时慢慢熬出来。

  当兵的都是在战前训练的,上战场就都是临场发挥了。如果平时不训练,等到打仗时再训练就来不及了。当然,遇事则是可以让你更上一个层次的训练,但平时是基础,没有基础就不能领悟到高一层的特性。

  假设一件事情有十分的压力,你平时有七分的准备,遇到事情,你就有七分的把握。经过多次累积,你就能在实战中越来越有把握。正比如一根长线,在地上平稳地走了很长一段距离,即使突然将一头高高拉起,地上的那一长段还能保持平稳。如果线很短,突然拉高一头,全线就都被拉直了。

  佛的心理学:从第一识到第八识

  前文的治疗毕竟还在初级阶段,想要从根本上改变现状,还需跟随佛的指引一步步深入你的意识。关于人的意识,科学上已有过不少研究。其中,现代心理学通常将意识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显意识(上意识或主观意识,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前意识(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和无意识(即潜意识,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包括通过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另外,意识又可以分成主观意识和潜意识两部分。

  其实,佛家的唯识宗对意识研究得更细、更透。

  按照意识的功用,唯识宗将现代人所谓的意识分成八种:前五识分别是眼、耳、鼻、舌、身五种识,前五识是与外界关联的信息接收器。第六识是意识,负责对一切来自内、外的信息进行判断,是指挥员。第七识也叫末那识,即传导识,是主观意识与第八识之间的联络员,起到调用和反映第八识信息的传导作用(具有对数据进行转换、翻译的功能,就像将人的语言翻译成计算机能识别的语言,以便计算机存储、处理;或将计算机语言翻译成人能明白的语言,以便人决策、采取行动;两种模式所指向的含义是一致的)。第八识也叫阿赖耶识,即藏识,含藏一切信息的种子田,是储存我们多生多世信息的数据库。

  佛家有一首偈,很好地对八识作了简明扼要的归纳总结:

  弟兄八个一个痴,

  其中一个最伶俐,

  五个门前做买卖,

  一个往来传消息。

  “兄弟八个”就是指: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一个痴”就是阿赖耶识,它是含藏识,不管好与坏,只要由第七识传来,就都储藏在里面。“最伶俐”的就是第六识,即主观意识,其势力最强,所有事情都由它来分别取舍。“往来传消息”的是第七识,即末那识,它是传导识。“五个门前做买卖”的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这五个兄弟专门负责接收外界的一切信息。

  现代心理学将佛家的第六识称为主观意识,而将佛家的第七识和第八识合称为潜意识。

  与主观意识的信息库相比,潜意识的力量意外强大。

  潜意识里储存着我们多生多世以来所有外部的、内部的信息与经验。它不像主观意识那么容易被我们把握。未经训练的普通人,主观意识没有办法将潜意识的感觉或神经语言准确地翻译出来,以至于没办法调用潜意识中的巨大能量、智慧和丰富的信息资料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决策和达成目标。

  主观意识中只存有我们这一世从出生到现在的被处理过(主动与自身关联过)的信息,而且还会有很多损耗,这样的信息库是很有局限性的。当我们面对事情的时候,如果只靠主观意识中的记忆来把握,准确度会很低。如能调用潜意识的力量,会有更出色的表现。因为潜意识的信息量很大、很全,我们的头脑甚至不可想象。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形成的多种形态的复杂信息都存在里面,而且并非只是我们个人的,也不只是这一生的。潜意识甚至能像互联网一样,通过连接读取到自身以外的关联信息,由潜意识协助作出的判断比主观意识单独作出的判断要绝妙得多。当然,潜意识中同样储存着大量扭曲的、错误的信息,所以主观意识不能放弃判断、校验的权利。

  意识的决策机制:数据库较量

  主观意识和潜意识两者是相对的,它们有时相互统一,有时又相互背离。

  当一个外在事件发生的时候,主观意识就根据这一世的世间法和价值观先作出一个初步判断:这件事于我是好还是坏?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之后,潜意识调用更多的数据库信息,作一个判断:这件事于我是好还是坏?是喜欢还是不喜欢?潜意识的判断看上去也许没有任何理由,是纯感性的,若潜意识和主观意识的判断相一致,就会非常果断地作出判断,并马上行动。若两者不一致,当主观意识中信息的力量强过潜意识中的信息时,就会按主观意识作出的那个判断行动,否则就反之。若双方力量相当,无法得出结论性意见时,就会犹豫不定,反反复复。

  另外一种情况是,当一颗业力的种子从内心萌发时,潜意识就调用多生多世以来形成的数据库中的相关信息,供主观意识先作一个判断。之后,主观意识根据这一世的世间法和价值观又作出一个判断。若两者一致,就会非常果断地作出判断并马上行动。若两者不一致,当潜意识中信息的力量强过主观意识中的信息时,就会按潜意识作出的那个判断行动,否则就反之。若双方力量相当,无法得出结论性意见时,就会犹豫不定。

  如何知道何者是主观意识的信息,何者是潜意识的信息?

  主观意识通过逻辑判断的形式传递信息,潜意识通过感觉、直觉的形式传递信息。因此,如果是“理智”告诉你如何做,那就是主观意识的反映,它是概念性的;如果是“感觉”告诉你如何做,那就是潜意识的反映。

  这种两次判断模式,就好比是一种两权分立的监督机制,如果运用得好,可以有效减少我们犯错误的概率,提高预判能力。

  主观意识与潜意识之所以会产生不同的信息,是因为两者的数据库与使用的数据都不同。主观意识调用的是你此生从出生到现在的所有记忆的数据,而潜意识调用的是多生多世以来的数据库,会更宏观(像有过丰富人生阅历的老者在思考),但并非所有经验都正确。两者力量的大小实际上是源自于两者数据量的大小和决定性的数据。如果你需要对A作出判断,假设A在潜意识信息库中有1万条信息,而在主观意识的信息库中只有100条信息,那么潜意识的力量就比主观意识强100倍,反之亦然。

  通常潜意识数据库中的信息要远远多于主观意识数据库,但当某些事件只在今世出现而过去世中几乎没有时,主观意识的信息量就会多于潜意识。我们可以把潜意识看作是上了年纪的人,主观意识是年轻人。上了年纪的人通常会比年轻人固执,就是因为他们对生活阅历的信息积累比较多,所以在判断事物时就会比较决断和固执,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可靠。但有些新的知识,如电脑等新事物,上了年纪的人就无法与年轻人比,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两者综合一下。

  一般人通常根据主观意识与潜意识数据库中信息量的对比来作出决策并实施行为(多数情况是按强大的潜意识的力量行事)。但事实上,人的行为主要是受主观意识驱使的,所以最终的决策权可以掌握在主观意识手中。

  比如,如果你养成了抽烟的习惯,看到香烟后,虽然主观意识和潜意识中有99%的信息是喜欢的,而只有1%的信息是“吸烟有害健康”,但你依然有权作出不吸的决策,并可阻止吸烟行为的发生。可惜的是,一般人放弃了这个主观意识最后把关的权利,也就等于任由过去的业力做主了。

  这个自我监督机制还有另外一个功能,即无论在何种情形下,当你行恶时,总有一个善的声音在反对你,这就是所谓的良知(虽然有时这个声音极为微弱,或者在瞬间就消失了)。因为一些重要的道德标准在我们的两个数据库中基本都是有的,而且是一致的、大量存在的。比如关于偷盗,即便是多生多世以前也是认为偷盗是不应该的,在潜意识数据库中相关的信息一定会大量存在。因此,当你偷盗时,无论你当时的理由多么充分,自我监督机制中总有一个反对的信息存在。所以,在我们犯错时,要警觉和小心听取良知的声音(即便这个声音十分微弱),这也许是我们最后的一道防线。

  你的意识处在哪种境界:认识你的第六识

  意识的第四层境界:好比别人骂你一句,你听到了这句话,听得也很清楚,但没对心造成影响,心没有动,没有被打扰,作用过后事情就结束了。

  虽然潜意识拥有强大的信息和能量,但在八识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你的主观意识,即第六识。每个人的意识状态会有所不同,而不同的意识状态决定着我们能否作用好其他各识以及作用发挥的程度。所以,深入认识你的第六识,是继续前行的必要条件。

  第六识通常有五种不同的状态,这里按境界的高低排列出来:

  混沌:跟着感觉走

  也许你认为是否吸烟是由你自己决定的,其实非也。

  处于混沌无知状态的第六识,会使你昏昏沉沉,思想无法集中,无法思考,无法正确接收和处理前五识和第七、第八识(即来自身心)的信息。这种状态是麻木的,需要一定的刺激才能改变。

  很多人的意识通常就处于这种状态。有时我们似乎觉得自己是清醒的,其实不然。很有可能是完全被潜意识中过去的信息所操控,而我们却浑然不知。比如,有吸烟习惯的人,是否吸烟似乎是由其自己决定的,其实不是。在吸烟时,主观意识完全放弃了决策权,任由潜意识去做主。否则主观意识完全知道吸烟是有害健康的行为,完全可以不理会第七、第八识的吸烟要求,完全可以做主不去伤害自己的身体。之所以人们还去吸烟,就是完全被潜意识中的“吸烟快乐”的信息种子操纵的缘故。

  感知:身体的痛,带来心里的苦

  第六识处于清醒的状态,能较完整准确地接收到身心传来的信息,并对信息产生相应反应。此时感觉清晰,但会产生附加的概念和情绪等意识产物。比如在感受到痛时,除感受到生理因外界等刺激而产生的痛的感觉外,还产生了痛的概念及痛苦、难过等情绪。即在感觉外还产生了衍生的概念和情绪等,其实这些衍生物是多余的。

  觉知:痛只是痛,而没有其他

  第六识对身心的信息产生直接的反应,只有这个作用当下的觉受,没有作用以外的概念和情绪,没有附加产物。比如痛,只有痛当下的觉受,没有给这种觉受附加任何概念性的标签,更没有延伸出痛苦、难过等情绪。

  观照:痛还是痛,但与自己无关

  第六识如旁观者般观照当下的作用,但不受其影响。一切滋味很清楚,但如同发生在他人身上般,知晓但好像并不受其直接的作用,不把某种反应和自我联系起来,没有要追究和计较的念头。好比别人骂你一句,你听到了这句话,听得也很清楚,但没对心造成影响,心没有动,没有被打扰,作用过后事情就结束了。没有后续因被骂而生起任何概念和情绪。

  空:痛不再是痛,而是空

  第六识看清了一切作用的本质(无常),身心能完全脱离,第六识完全不受身心的束缚和影响。

  无常变化的作用一直在发生和改变,但一切存在和作用本来就是性空的、虚幻不实的,没有必要再附加上情绪和痛苦。对一切存在的现象不再有什么烦恼和痛苦,看清了一切的本质,并以此原则处理和对待一切,没有任何例外。如痛,这种存在本质是无常,是一种不会永恒不变的暂时作用,你计较它没有用,计较它也不能消除,不去理睬它反而不受其束缚和影响。

  以上第六识的五种不同状态,是从低到高,有次第的,通过一定的修炼可以达到较高层次,甚至可以达到空的状态。

  可能你会说,能做到空当然好,但痛就是痛,怎么可能假装与己无关呢?

  同样是吃川菜,有些人很喜欢,辣得过瘾,有些人却根本无法忍受。

  这种差别该如何解释?

  当痛发生时,绝大部分的人是处于第二种感知的状态,即除感受到生理因外界等刺激而产生的痛的感觉外,还产生了痛的概念及痛苦、难过等情绪。而第三种觉知的状态与第二种状态比,就是少了“痛的概念及痛苦、难过等情绪”这些衍生产品而已。而这只要稍作训练是可以做到的。就像同样是打一针,婴儿可能会哭得很伤心,儿童可能稍微掉点眼泪,而成年人就会完全无动于衷。这不是因为打针时痛的大小完全不一样,而是我们的意识所作的延伸作用完全不同造成的。

  当痛发生时,到底是身体受不了痛,还是心受不了痛呢?

  有些人很喜欢吃川菜,喜欢辣的感觉,而有的人却觉得辣会令他痛苦不堪。为何会不同?其实辣就是舌头上的细胞死亡时的一种疼痛感,并不是什么真正的味觉。舌头的味觉只有甜、酸、咸、苦四种。所以很多人怕辣,就是因为受不了那种疼痛感。而有些人却相反,越辣(其实是疼痛)越喜欢。那是因为经过多次熏习后,心里喜欢了这种感觉,所以意识将痛苦转移了或改变了。同样道理,有些人喜欢做按摩,如果做得重一点也会很痛,但他们还是很喜欢。这都是第六识的作用所导致的结果,要知道,是意识在指挥我们的身体,而不是身体在指挥我们的意识。

  第六识的以上几种不同的状态对生命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和结果。我们自己创造了烦恼和痛苦,我们也可以将它们放下,放下就没了,这只取决于我们用什么样的意识来应对。

  发挥潜力,先认识你的第七、第八识

wWw。xiaoshuo 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倪伟作品集
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