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卡耐基人际关系心理学》在线阅读 > 正文 第6章 用真情和爱心去诚待朋友和身边的人 (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卡耐基人际关系心理学》 作者:丁宁

第6章 用真情和爱心去诚待朋友和身边的人 (1)

  如果你要别人喜欢你,或是改善你的人际关系;如果你想帮助自己也帮助别人,请记住这个原则:真诚地关心别人。

  ——戴尔·卡耐基

  寻求快乐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是不要期望他人的感恩,付出是一种享受施与的快乐。

  ——戴尔·卡耐基

  在人际关系中,最能表现心理的语言是敬语。它是心理上的一种润滑剂。打动人心的最佳方式是:跟他谈论他最珍贵的事物。当你这么做时,不但会受到欢迎,也会使生命获得扩展……

  ——戴尔·卡耐基

  >>>真正关心和喜欢别人的人会无往不利

  作家荷马·克洛维,十分懂得交友之道。凡是碰到他的人,无论是清道夫、百万富翁、妇孺老幼,都会在与他相处十五分钟之内,对他产生好感。为什么呢?他既不年轻,又不英俊,更不是百万富翁,他有什么炫力可以吸引人呢?很简单,因为他一点也不矫揉造作,并且能让别人感受到他真的喜欢、关心他们。

  小孩会爬到他的膝上,朋友家的仆人会特别用心为他准备餐点。而且,假若有人宣布:“今晚荷马·克洛维会到这里来!”则当天的宴会一定没有人缺席。除了朋友间深厚的感情之外,荷马·克洛维的家人也都十分敬爱他。他的妻子、女儿,还有好几个孙女,全都对他称赞不已。

  究竟这位作家是如何赢得这种幸福的呢?说来也很简单——就是待人诚恳、热爱人类而已。对他来说,对方是什么人,或做什么事,他都不会在意。只要是身为一个人,对他便意义重大,值得付出关爱。每次他遇见陌生人,很快就能像老朋友一样交谈起来——并不是专谈自己的事,而是尽量谈对方的事。他借由问问题,可以知道对方是从哪里来,做什么事,家里有什么人,等等。他也不会里唆谈个不停,只是向对方表示自己的兴趣和关心,借以建立起友谊。这种做法,连最爱嘲笑人生的人,都会像阳光下的花朵一样吐露芬芳。正像一位资深外交家所说:“外交的秘诀仅在五个字:我要喜欢你。”

  卡耐基指出:待人诚恳、热爱人类的人将无往不利!觉得自己被人爱的感觉,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提高人的热情。

  在生活中缺乏热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感到自己不被人爱。一个人感到自己不被人爱有多种原因。他也许认为自己是个可怕的人,因而没有一个人会喜欢;他也许从孩提时代起便不得不习惯于得到比其他孩子更少的爱;或者事实上他就是一个谁也不爱的人。但是在最后这种情况下,其原因很可能在于早期不幸引起的自信心的缺乏。

  感到自己不被人爱的人会因此而采取不同的态度。为了赢得别人的喜爱,他也许会不遗余力,做出种种出人意料的亲昵举动。在这种情况下,他很可能不会成功,因为这种亲昵举动的动机很容易被对方识破,而人类天性却偏偏容易将爱给予那些对此要求最低的人。因此,那种试图通过乐善好施的行为追逐爱的人,最终会因人们的忘恩负义而生幻灭之感。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试图去购买的爱,其价值远远大于他给予的物质恩惠,因为实际上两者的价格是不平等的,他反而以这种错觉作为自己行动的基础。

  绝大多数的人,不论男女,如果感到自己不被人爱,只能陷入怯弱的失望之中,仅仅在偶然的一丝羡慕和怨恨之中叹吁一番,于是这些人的生活变得极端的自私自利,爱的缺失使他们缺乏一种安全感,而本能地回避这一感觉,结果造成了他们任凭习惯来左右自己的生活。对于那些使自己成为单调生活的奴隶的人来说,他们的行为大多由对冷酷的外在世界的恐惧所激起,他们以为如果他们沿着早已走过的路走下去,就能避免撞上这个世界。

  比起那些在生活中总感到不安全的人来,那些带着安全感面对生活的人要幸福得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安全感本身有助于一个人逃脱危险。如果你要走过一块狭窄的木板,而底下是万丈深渊,如果你这时害怕了,反而比你不怕时更容易失足。生活之路也是如此。一个无所畏惧的人当然也会遭遇到突发的灾难,但在经过了一番艰苦的拼搏之后,他可能会安全无恙、毫毛未损,而另一个人则可能在荆棘之中暗自悲伤。不言而喻,这种有益的自信心具有无数的形式,有的人对高山充满信心,有的人对大海不屑一顾,也有人在蓝天上翱翔自如。然而对生活的一般自信,更多地来自人们需要多少爱就接受多少爱的习惯。

  是接受的爱,而不是给予的爱,才产生了这一安全感——虽然它主要来自于相互的爱。严格说来,不仅爱,而且敬仰也有同样的效果。一些职业本身就能够保证人们的敬仰,因而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如演员、牧师、演说家和政治家,越来越依赖于别人的喝彩。当他们从大众那儿获得了他们应得的那份赞誉,他们的生活便充满了热情,否则,他们便会感到不快,甚至独处一隅、自我封闭起来。大众的热情对于他们来说,犹如少数人的盛情厚意之于别人。父母喜欢孩子,而孩子则将他们的爱当做自然法则来接受。虽然这种爱对于孩子的幸福至关重要,但他并不看重它。他想象着大千世界,想象着他的历程中的冒险,想象着他长大后将碰上的奇遇。不过,总有这么一种感觉存在于所有这些对外界关注的背后,这种感觉是:一旦灾难临头,父母就会尽其爱心来保护他。不管出于何种原因,一个缺乏父母之爱的孩子,很可能胆小怯弱,不爱冒险,他总感到惧怕,不敢再以欢快的心情去探究外部世界。这样的孩子可能在令人吃惊的小小年纪里就开始了对生与死、人类的命运等问题沉思默想。他变得性格内向,郁郁寡欢,以至于最后便从一种哲学或神学中寻求虚假的慰藉。

  完美的爱给彼此以生命的活力。在爱中,每个人都愉快地接受爱,又自然而然地奉献爱;由于这种相互幸福的存在,每个人便会觉得世界其乐无穷。但在一种并不少见的爱中,一个人汲取着他人的生命之精华,接受别人奉献出的爱却毫无回报。有些生命力极强的人就属于这一类型,他们从一个又一个牺牲品那儿榨取生命,使自己壮实起来、得意非凡,而那些他们赖以生存的人则日见消瘦、颓废、意气沉沉。这类人把别人当做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而从不认为他们是目的本身。在某一时刻,或许他们认为自己是爱那些人的,但从根本上说,他们对那些人毫无兴致,而只关心能鼓动其活动的,也许是毫无人格的刺激物。不言而喻,这是由他们本性中的某种缺陷造成的。

  但要对此作出诊断或医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通常是与极大的野心相伴随的一种特征。我认为,这种特征源自于这么一种观点,这种观点对什么使人幸福具有极其片面的认识。彼此真正关怀的爱是真正的幸福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不仅是彼此幸福的手段,也是共同幸福的接合点。一个人,无论他在事业上的成就有多大,如果他把自己封闭在铁墙之内而无法扩展这种彼此关怀的爱,那么他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快乐。将爱排斥于自身之外的念头,一般来说是某种愤怒或对人类仇恨的结果,这种愤怒和仇恨产生的原因不外乎青年时代的不幸遭遇,或成年生活中的不公正待遇,或其他任何导致迫害狂的因素。过分膨胀的自我好比一座监狱,如果你想享受充分的生活乐趣,就必须从中逃脱出去。拥有真正的爱是逃脱自我樊篱的标志之一。

  仅仅接受别人的爱是不够的,还应该把这接受到的爱释放出去,给予别人以爱。只有当这二者平等时,爱才能发挥它最佳的作用。

  >>>用真情和爱心创造朋友之爱

  人际关系是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事,它可以成为我们一生的阻力或助力。因此,每一个人都在寻找和创造自己的最佳形象,希望成为一个魅力十足的人,受人欢迎,并令人信服。

  形象是表,实质内涵是里。人际关系也是一样,博取好感建立初步关系只是一个开始,而维持一项良好深刻的关系,则得靠爱心经营来做实质的运转了。

  在人际关系上,恐怕最大的障碍,就是每一个人都具有深重的内在恐惧。其实,这也很正常,所谓的防人之心不可无嘛!许多恐惧都是来自我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信念。可以说是对他人、对不完美和痛苦所产生的本能畏惧。

  但是,有时却也正是由于我们对他人的设防心理,使得我们对自己的保护行为阻碍了真实的交流。

  在我们的生活之中,非但说真情难,听真情也难。一个人总怕吐露真情会有风险,但是长期的掩藏自己却无异于囚禁,并会对自己产生厌恶。不但我们自己要说真话,同时也容许别人说实话,并且不会惩罚和审判别人。

  爱的行为,便是勇敢地面对他人。交往之中怀有戒惧,便会产生防御性的反应。如果能够采取诚实、温厚开放的态度与他人打交道,自然能够收到良好的回应。由于你的爱心,你可以期待你的生活和人际关系可以获得改善。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和处境都是一份礼物,都在帮助我们超越设限,让我们得以学习,并促进精神上更高自我的成长。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用真情化解疑惑、猜忌、冲突的话,人际关系便也畅顺,工作也就无碍了。卡耐基指出:如果你希望在人际关系上化除敌意和抵制,有以下几个准则可循。

  ①积极表达善意,语言和行为均要如此。不管别人的言语行为如何,都不受其影响。

  ②任何姻缘都是共修的机会,困难和痛苦都是我们增加爱心、增加智慧的机会。

  ③创造人际关系经历的是自己,不是别人,主动采取行动和反应。

  ④接受我们的生活伙伴,无论配偶、子女、父母、朋友、同事都有他们独特的行事方式和爱。

  ⑤以诚待人,随时随地都是我们体验和创造爱的善缘,将所有的际遇皆视为难能可贵的事。

  维持一项良好的人际关系,得靠爱心经营。

  >>>努力用行动去表达你的爱

  在生活中可以见到这样一种人,他们总是讲:“我心中充满了爱,我对爱笃信不移。”可是当他们问女服务员“哪儿有水”的时候,态度却是那样蛮横,毫不客气。这样的人怎么会让别人相信“充满爱”呢?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是充满爱的呢?卡耐基建议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热爱自己

  事实上,如果你不爱自己,你将永远不会去爱他人。一个人不可能完美无缺,但这并不等于说他无足轻重。每个人都有一些别人所不具备的东西。

  犹太作家爱拉·威索尔曾这样写道:当我们告别人世去见上帝时,他不会问:“你为什么没有成为救世主?你怎么没有发现解决某某难题的办法?”而他将会问:“你为什么没成为‘你’?”

  一天,一位姑娘说:“现在我知道了,自己为什么总是闷闷不乐,精神上感到很痛苦,因为我希望每个人都爱我,而这是不可能的。尽管我可以使自己成为世界上最鲜美的李子,可还是难免有对李子过敏的人!”这话讲得多么深刻!接下去她又说:“如果别人想要香蕉,我也可以使自己变成一个香蕉,但我将永远是个二等品,而事实上,我本来可以成为最出色的李子。如果我耐心地等待,那么喜欢李子的人就一定会出现。”这是因为,假如你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不做李子,而把自己变成香蕉,那么,他们又会说,应该把这个香蕉一掰两半。这时候,你就会进退两难,不知自己如何许人了。如果你面对你内心的“自我”,握握手说:“喂,这些年你究竟到哪儿去了?现在我们又来到一起了,让我们一块向前走吧。”那么,你将会发现你身上蕴藏的潜能是无限的。

  先施与,后收获

  受人欢迎往往是在一个慷慨施舍以后所必然会有的附带产物。那些肯大力布施、肯慷慨奉献、肯广结善缘的人物,往往会获益无穷、受益匪浅。

  有一位很成功的房地产商人就是这样做的,他同时拥有三幢办公大楼。

  一般的房地产商人都会在圣诞节即将来临时,送一些礼物给他们的房客,通常是五分之一或五分之二加仑的酒类,表示一点意思。

  这位商人却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做法。他认为每一位房客都是有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人物。他总会不时地送上一些极不寻常的礼物,这些礼物花费不多,可是却颇具功效。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丁宁作品集
卡耐基口才学全书卡耐基人际关系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