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叔本华的顿悟口诀》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章 让智慧成为你的生命之光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叔本华的顿悟口诀》 作者:叔本华

第3章 让智慧成为你的生命之光

  只有深谙命运如何出尔反尔戏弄我们的人,才会最终摘取通往胜利之门的钥匙。

  生命之光

  生命,就是一个燃烧的过程,在燃烧的过程中产生的光就是智力。

  智力就是爪子和牙齿

  物种得以保存的前提条件是:动物的智力素质,或者机体素质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保存。这最后的一句话印证了我提出的原则:智力,如同爪子和牙齿一样,它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它是为意志服务的一个工具。

  怎样鉴定自己是不是天才

  首先,天才的优势在于其能更灵活、更准确地推论知识,而不是通过直觉获取直观知识。其次,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做出的思考比常人来得更加快捷和准确。相比之下,天才所看到的是一个其他人所看不到的世界,虽然这只是因为天才对这一世界比其他人看得更深而已。如果正常人具有三分之二的意志和三分之一的智力,那么,可以称之为天才的人则具有三分之二的智力和三分之一的意志。

  此外,人们需要借助想象力来捕捉、固定、补充、安排、描绘和随心所欲地重现实际生活中所有对我们有意义的画面。想象力是天才之所以为天才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其巨大价值正在于此。天才只有凭借想象力,才能根据盘旋于头脑中的连贯的画面、诗歌或者思想的需要,让每一件事物都呈现出活灵活现的样子,并从所有知识的源泉——直观认识中不断吸取养分。

  从直观认识中获得生命的火花

  直观认识是一个孕育的过程,每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每一个不朽的思想,都是首先在这一程序中获得其生命的火花,进而发展壮大的。形象的方式是一切原初和独创的思维得以进行的条件。相比之下,从概念出发,只能产生才华平平的作品、纯粹理智的想法、对别人的模仿和一切以现时需要和同时代的事件为服务对象的东西。

  看清事物本来的样子

  平常人沉溺在纷乱、骚动的生活里,由于他们的意志,他们被这种生活所奴役,他们的头脑被生活中的事物和事件充满,但他们却对这些事物视而不见,甚至连生活的客观含义都无法领会。这就像是在阿姆斯特丹交易所里面的一个商人,旁边的人说话他都能听到,但整个交易所发出的酷似大海的轰鸣、持续不断的嗡嗡声他却充耳不闻,而这种声音却让远观者感到十分惊讶。

  相形之下,智者的智力与自己的意志,也就是与自己的个人是处于分离状态的;各种相关的事情并没有掩盖这世界和事物本身的真实面目。相反,智者对这些事物有着十分清晰的意识,并且,能在这些事物的客观表象中发现和认识这些事物本来的样子。

  将自己的智力应用在实用的刀刃上

  美与实用结合在一起的情况是很少见的。高大、挺拔的树木是不结果的;水果树都是矮小且难看的;重瓣的花园玫瑰并不结果,但矮小、野生、几乎没有香味的玫瑰却有果可摘;最美丽的建筑物并不实用:一座庙宇并不适合人住。

  如果一个人——他具有相当稀有的才华被迫做一件只有实际用处的工作——而这工作连最普通的人都可以胜任,那就等于把一个装饰着最美丽的图案、价值连城的花瓶用作厨房用具。

  所以,纯粹实际的人把自己的智力全部用在大自然为它指定了的用途上,他们把握住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或者事物与认识者自身的意志关系。

  成为智者的根本条件

  成为智者的根本条件就是感觉能力(包括对印象的感受能力、对刺激的反应能力以及内在的神经活动能力)占据绝对优势——这是相对于生理意义上的肌肉活动及兴奋能力和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而言的,同样,大脑系统必须与神经节系统完全分离才可以达到完全对立的状态。

  只有这样,脑髓才可以依附机体而过上明确、独立、活泼的寄生生活,这种生活影响了机体的其余部分的正常活动,同时也提升了脑髓生活,其无休止的活动会使机体的活力提早消耗掉——除非机体也同样活力充沛,结构良好。后者同样是构成智者的必备条件之一。

  实际上,甚至一个健康的胃也是条件之一,因为胃部与脑髓处于特别的和紧密的协调一致的状态中。不过,要产生这样的情况,脑髓必须有超常的发育和超出一般的体积,宽度和高度都异于常规。

  对知识怀有深深的渴望

  总的来说,事物是以两种方式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

  (1)我们刻意的死记硬背;如果要记住的仅是一些字词或是数字,那我们就不妨暂时运用记忆术的技巧;(2)因事物对我们造成了印象,我们不用作任何努力就能自然而然地记住它们,这些事情确实可以称为“难忘”。

  正如创伤不是当下,而是在稍后才让我们感觉到痛楚,同样,很多读过、听过的思想都会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但这种深刻程度我们在当时不一定能马上意识到。但之后,这些东西一次又一次地重现脑海。结果就是我们已经对这些事情或思想达到了无法忘怀的地步;它们已经渐渐地融入到我们的思想体系之中,并能够适时地出现。

  很显然是由于这些东西的某一方面引起了我们的兴趣,但我们的心灵对于客观的东西必须要有强烈的兴趣,对见解和知识必须抱有深深的渴望。

  借助兴趣来提升自己的记忆力

  很多年轻人不曾对其学习的东西怀有挚爱,他们只是被迫性地从事这些工作。如果一个人客观感兴趣的事情越多,那么自发地留在记忆中的事情也就会越多。

  因此,在年轻的时候,事物的新奇感提升了人们对这些事物的兴趣,年轻人能够记住的事情也是最多的。

  如何获得新看法和新见解

  我们情绪、心境的许多变化也时刻发挥着同样的作用。因为这些情绪变化的原因,我们所看到的事物每天都会处于不同的光线中。

  这种情形同样也会缓解意识、思想的单调状态,其作用方式就如同持续变换的日光照射在美丽的乡村:在那些层出不穷、变幻莫测的光线效应的帮助下,这风景让人百看不厌。

  所以,心境不同,平时我们熟悉的东西就会显现出其新奇的一面,由此引发出我们新的看法和见解。

  挖掘智力的深度

  智力是以其强度(或深度)见称的,而不是以其广度。正因为这样,在这一方面,一个人可以大胆地和一万个人去较量一番;就算一千个傻瓜凑在一起也变不成一个聪明、理智的人。

  以思考为乐

  真正具有卓越头脑的人不仅能产生和创作出一般人力不能及的思想和作品,他们还能随时以认知和思考为乐,因为他们觉得,认知和思考这项活动本身就是一件轻松和自然的事情。

  所以,比较简单的、在其他人的能力范围之内的事,他们也能更加轻松、迅速、准确地把握。难怪他们可以从获得点滴新的知识、解答每道难题中得到直接和强烈的快乐,为每个有着丰富含意的见解,为每个隽永、如珠的妙语去击节赞赏——无论这些出于自己抑或出于他人。

  这样,他们的头脑思想就会保持活泼、灵动却又不带有其他别的目的,并由此成为了他们快乐的源泉,而无聊——这一时刻都在折磨人的恶魔——将永远无法向他们靠近。

  只有经过深思熟虑,才能获得真知

  即使是藏书最为丰富的图书馆,如果里面的书籍胡乱摆放,那么它的实际用处还不如一个收藏不多、但却整理得井井有条的小图书室。

  同样道理,如果大量的知识没有经过自己细心地思考加工,那么它的价值也远远逊色于数量较少、但却经过大脑反复斟酌的知识。这是因为,只有将每一个真实的知识进行比较,并把我们所知的东西从各个角度和方面去融会贯通以后,才算是我们真正地掌握了这些知识,它们也才能真正地为我们所用。

  我们需要深思自己所知的东西——这样才会真正学到一些道理,也就是说,只有经过深思熟虑的东西才是我们的真知。

  做特立独行的思考者

  那些独立思考的人,只有在思考之后才能了解并赞同权威看法,而那些权威的看法也只是确认了他的见解,并使他增强了自信心。

  与之相比,那些书本哲学家往往是从权威的看法出发,将阅读后获得的别人的意见、看法综合成一个整体。

  这种经过东凑西拼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就像由一些陌生、奇特、怪异的零部件组合而成的机器人,但是独立、自行的思想整体却似一个活生生的人。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独立、自行的思想就是以活人诞生的相似方式产生的:思考的头脑接受了外在世界的播种,思想的果实也就随之生成了。

  和命运对决是不明智的

  我们要与之搏斗的那个对手根本就是一位隐蔽着,且戴着雾一般头罩的侠客;所以,我们所发出的每一击都会落入虚空;我们机关算尽地去躲开这一对手的攻击,但却偏偏一头扎到他的怀里。再者,命运原本是全能的,我们与之搏斗的做法简直就是一种可笑至极的大胆妄为。

  智者不走寻常路

  将人类知识的进步同一颗行星的轨迹进行对比,会发现,在每次取得显着进步以后,人类往往很容易就会踏上弯路——这点我们可以用托勒密周转线说明。在走完每一圈托勒密周转线以后,人类又会重新回到这一周转线的原点。但是那些智者却不会轻易地迈进这些周转线,即使他们曾经的确引领人类沿着行星的轨道前进。

  不独立思考,就会成为他人的影子

  一个人越缺乏判断力和知识,那么他就越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从而,这种做出榜样的人也就变成了大众的指路明星。多数人的行为,无论大小,都可以归结为对其他人的仿效;即使是处理最琐碎的事情,他们也不会根据自己的判断行事。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害怕思考、琢磨,并且不信任自己的判断力。

  节制欲望

  要想获得独立自主和闲暇,人必须自愿地节制欲望,随时修身养性。更要有不受世俗喜好及外界影响的定力,唯其如此,人就不致为了功名利禄,或是为了博取同胞们的喜爱和欢呼而牺牲自己,使自己屈就于品位低下的趣味和欲望。

  不要从外在寻找事物的本质

  想从外在来找寻事物的本质,根本行不通。不管如何探求,除了作为比喻的形象、空洞的名称外,人们什么都得不到,仿佛一个枉自绕着王宫走而找不到入口的人,最后只得把各面宫墙摘述一番。

  不要把书本看成知识的源头

  不可以把书本看成是知识的源头,书本不过是辅助工具而已。

  这是因为那些从书本获取的知识不过是经过他人之手的二手货,并且,这些知识某种程度存在着失真、歪曲的现象。它们只是事物原型——这一世界的反射或是影像;并且,反射事物的镜子通常来说很少是完全干净、无尘的。

  如何提高自己的记忆力

  我们对待记忆力,应该严厉、苛刻一点儿,这样,记忆力才不至于忘记服从我们。例如,在我们想不起来某一事实、某一诗句或某一字词的时候,不要去翻书找它们,而应该将回忆的任务交由记忆力来完成;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监督它、定期催促它,直到它完成任务为止。

  我们为回忆起这些东西花费的时间越长,那些回忆起来的东西在将来就越会牢牢地黏附于我们的记忆中。为了将那些东西从记忆深处找回,我们花费的精力越多,在以后需要的时候,它们就会更容易听我们的吩咐。

  培养自己下意识思考的能力

  很多人连续几天努力去回忆某一忘记的名字,却偏偏在自己完全没在想这件事情的时候,突然回忆起这个名字,就好像是有人在我耳边悄悄告诉了我一样。

  事实上,我们那些最富内涵、最有价值、最深刻的思想会突然出现在意识中,就好像灵光在那一刻闪现;并且,这些思想经常会立刻就以连珠的妙句表达出来。很明显,这些全都是长时间的无意识思考的结果,以及经常在过去无数次直观领悟的结果。

  让思考像呼吸一样自然

  我们的思考活动必须能使我们对思考对象产生兴趣、激发情感。当然这种兴趣可以是纯客观的,也可以是出于主体的利益。

  只有当涉及个人事务时,人们才会感受到这种由于主体因素而产生的兴趣;而对事物产生客观的兴趣则仅仅是本质上喜欢思考的人的事情——大自然赋予他们喜欢思考的头脑,对于他们来说,思考仿佛像呼吸一样自然。

  静候思想的光临

  思想就像一个客人: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地传唤他们,只能静静地等候他们的光临。当外在的机会与内在的情绪以及精神的集中程度巧妙、准确、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时,对某一事情的思考才会自动展开。

  一件事物只满足一个愿望

  一件事物只能满足一个希望与一个需求。

  食物当然是好东西,但只有在饥饿时才是如此。倘若懂得享受美酒的话,酒也是如此;有病时,药就是好的;冬天时,火炉就是好的;年轻时,爱情是好的。

  当思维枯竭时再进行阅读

  那些听从自己守护神的指引,懂得自发、独立、正确思考的人,能够牢牢地掌握着能够找到正确方向的罗盘。

  因此,我们最好在自己的思想源泉出现干枯时再进行阅读——而这种思想干枯,对于那些头脑思想优秀的人来说,也是稀松平常的。而将自己最原始的思想赶走和消除的目的,只是为了阅读随手翻开的一本书——这样做就好比为了察看植物标本,或者欣赏铜刻的大自然而回避真实的、一望无际的大自然。

  摘取通往胜利之门的钥匙

  只有深谙命运如何出尔反尔戏弄我们的人,才会最终摘取通往胜利之门的钥匙。

  用智力来看守心中的猛兽

  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确实存在着某种野蛮的兽性——一旦机会来了它就肆意咆哮、张牙舞爪,就会伤及无辜,甚至毁灭那些阻止自己发威作恶的人。

  其实,这种野蛮兽性便是人类打斗欲与战争欲的根源所在。也正是这一原因——人们的智力——这是类兽性的看护者——担当着如此繁重而巨大的任务,尽其最大所能地抑制着这种兽性的爆发,把它控制在一定程度、范围之内。

  过睿智的生活

  睿智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而私人生活不过是达到睿智生活的一种手段而已。

  但是一般人遇到的只是肤浅、空洞而又多烦扰的日子,无法变换为另一种模样的存在状态。然而心智强大的人,却始终坚守着睿智的生活胜于其他行业这一看法;随着学问和见识的日益增长,这种睿智生活好像一个渐渐成形的艺术品,日臻坚实,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固定性,生命的内在调和也更趋于一体。

  睿智的生活不但可以防御“厌倦”的侵袭,还可以避免厌倦的各种恶果的产生;它使我们远离不幸、危险、恶友、损失与浪费。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叔本华作品集
叔本华谈人生得失悲观论集卷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的顿悟口诀论充足根据律的四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