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普里什文1873年1月23日生于俄罗斯奥廖尔省叶列茨县。他的父亲出身商人家庭,但一生充满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最终一事无成,后因赌博倾家荡产,很早就去世了;母亲则是一个坚强、能干的女性,丈夫去世后,她守寡40年,为赎回自家的庄园、养活子女并为他们提供受教育的机会而含辛茹苦,终日操劳。普里什文的夫人后来在谈到双亲对普里什文的影响时这样写道:“如果说,未来的作家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对幻想的热衷,那么,他从母亲那里继承的则是对工作的责任感。”
1904年,普里什文开始文学创作,于1905年在《泉水》杂志上发表短篇处女作《小萨沙》,不久便全力投入文学创作。但直到30多岁才发表了自己真正有影响的作品,这在天才成群的俄罗斯文学史上算是大器晚成;而他一直不懈地写作到80余岁,在俄罗斯作家中又算是一个长寿者。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普里什文写道:“我将自己生命的前半段,即30岁之前,用在了对文化元素的外在把握上,或是用我如今的话来说,就是用在了对他人智慧的把握上。在我生命的后半段,从我拿起笔来写作的那个时刻开始,我就步入了与他人智慧的斗争,其目的就是在保持自我的前提下把他人的智慧转化为自己的财富。”
在“他人的智慧”和“自己的财富”之间,普里什文找到了一个过渡,在自己的创作和大自然之间发现了一种契合,并由此形成所谓的“普里什文风格”,这一被公认为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一大特色,一个成就。而由若干短小章节构成的灵活、有机的结构,日记体和格言式的文体,从容舒缓的节奏和亲切善良的语调,对自然充满诗意的描摹和富有哲理的沉思,这一切合成了“普里什文风格”的具体样式。这种文风影响到了普里什文同时代及其后的许多俄罗斯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索洛乌欣和阿斯塔菲耶夫等人,则更被视为他的散文风格的直接继承人。
普里什文的作品特色鲜明,放在任何一部合集中都可以轻易地被识别出来,除了其中显在的自然主题和亲近自然的主观态度外,它在文体上也有着清晰的识别符号。文学史家一般将普里什文的文字称为“哲理抒情散文”,通过这个定义不难揣摩出他的散文中所包含着的哲理和诗意。散文、哲理和诗意这三者的和谐统一,便构成了普里什文文本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普里什文是世界范围内生态文学的先驱作家之一,其作品中充满了善待自然、敬畏生物的思想和情感。而且,普里什文的生态和环保思想还不仅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他同时还是一位身体力行的自然保护活动家,特别强调保护自然的事业自身就是对青少年进行心灵教育的一种方式,就如他曾经指出:“儿童心灵的健康在很大程度就取决于孩子们与动物和植物的合理交往。孩子们自己去帮助动植物生长,这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此,尽管普里什文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系统的生态学著作,但在世界生态文学的历史中,却无疑应该占据重要的一席。
普里什文是以长篇随笔《鸟儿不惊的地方》和《跟随魔力面包》登上俄罗斯文坛的,而后来的《大自然的日历》更是其善待自然、敬畏生物的思想的体现。因此,我们便将这个能概括普里什文整个创作思想的标题借用过来,作为这本集子的书名。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篇幅的关系,《大自然的日历》《林中水滴》和《大地的眼睛》三部作品均系节选。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