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中国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5章 来到摩尔根身边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中国著名科学家的故事》 作者:叶永烈

第15章 来到摩尔根身边

  2008年11月1日7时18分,一位百岁长者溘然长逝于上海华东医院。他便是我国著名遗传学家、我国现代遗传科学的奠基人谈家桢教授。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名誉主席。

  在我担任上海市科协常委的时候,跟谈家桢教授有过许多交往。我们曾经一起前往北京出席中国科协的会议,同住在北京京西宾馆。在那里,他接受我的采访,详细地谈及自己一生的经历和波折,他还送我在美国留学时的珍贵照片……

  1980年3月2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接见大厅里,出席中国科协第二次代表大会的1500多名代表与中央领导人合影。在合影时,谈家桢与一位白发苍苍的代表并肩坐在一起,他俩意味深长地说:“今天,也是我们50年师生之谊的纪念照!”

  谈家桢,中等个子,身体壮实,前额宽广,当时虽然年已七旬,仍然显得很精神。他祖籍浙江宁波,1909年9月15日(农历八月初二)生于浙江慈溪县邮政局楼上。他的父亲当时是邮政局局长。由于他父亲的工作常调动,所以谈家桢在少年时代到过浙江好多地方。他念过私塾。在宁波斐迪中学读完初中,在湖州东吴第三中学读完高中。

  那位皓首银发、高个子、脸膛黑里透红的代表,叫李汝祺。他当时已是86岁高龄,曾任中国遗传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生物系遗传室主任,天津人。

  1930年,李汝祺任燕京大学生物系教授。当时,谈家桢从苏州的东吴大学生物系毕业,出于景慕李汝祺教授之情,特地千里迢迢来到燕京大学生物系,在李汝祺门下当研究生。

  李汝祺是一个脾气和善、治学严谨的人,他主张对学生“教而不包”。他认为,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是最重要的。正因这样,他对年仅21岁的谈家桢只是在关键的地方给予指点,平时放手让他自己钻研。谈家桢非常勤奋,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内,写出好几篇遗传学论文,在学业上大有进步。其中,有一个研究题目是生物系主任胡经甫教授出的——《异色瓢虫色斑的变异遗传规律》。瓢虫,俗称“花姑娘”,谈家桢像着了迷似的,捕捉各种瓢虫,细心研究,写出了论文,受到老师们的好评。

  李汝祺是美国著名实验胚胎学家、遗传学家托马斯·亨特·摩尔根(1866—1945)的高足,在1919年至1926年留学美国,在摩尔根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李汝祺那套“教而不包”的培养学生的方法,便是从摩尔根那里学来的。李汝祺在言谈之中,非常推崇摩尔根,使谈家桢也非常向往这位太平洋彼岸的遗传学泰斗,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够亲耳聆听他的教诲。

  在李汝祺身边攻读了一年半之后,谈家桢回到了苏州东吴大学,在那里任教。李汝祺把谈家桢的论文《异色瓢虫色斑的变异遗传规律》转给了摩尔根,另外两篇在国外杂志发表。

  摩尔根看了谈家桢的论文,非常赞赏,希望谈家桢到他的实验室里当博士研究生。

  1934年,谈家桢的夙愿终于实现了。他来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成为摩尔根的研究生。

  摩尔根身材颀长,大胡子,前额微秃,双眼闪耀着聪颖而坚定的目光。他早年主要从事实验生物学的研究,进行性别决定、授精、再生、发育等方面实验。后来,他转入研究遗传学,在遗传学的奠基人——奥地利神父孟德尔的理论基础上,创立了著名的基因学说。他还曾从果蝇的实验遗传学研究中,论证了染色体遗传学说并进而提出基因理论。1933年,摩尔根荣获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

  谈家桢第一次见到摩尔根,显得十分拘谨。然而,摩尔根那谦逊的为人,很快就使谈家桢打消了顾虑。尽管当时摩尔根由于获得诺贝尔奖,社会活动异常繁忙,但他总是抽时间指导谈家桢,果真如李汝祺所说,摩尔根对学生热忱而尊重,充分发挥学生的独创精神。摩尔根从不把自己的看法强加于谈家桢,而是让他去独立思考、自由发展。

  不久,谈家桢还发现,摩尔根以自己为核心,以他的研究生、助手为成员,组成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进行各种研究。摩尔根对遗传学的重大贡献——发现“伴性遗传现象”,提出“遗传学第三定律”(连锁交换法则),建立染色体遗传学说和基因理论,便是摩尔根和他的几位学生共同研究取得的成果。摩尔根学识渊博,他采取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他的才智,在许多领域中进行探索;另一方面可以培养一代新人,使学生们得到锻炼。后来,摩尔根的学生斯多芬、穆勒和布里治,都成为国际上著名的遗传学家,其中斯多芬、布里治和摩尔根共享诺贝尔奖金,而穆勒曾独自获得诺贝尔奖。

  在摩尔根的实验室里,谈家桢从事果蝇进化遗传学的研究,利用当时刚发现的巨大唾腺染色体,进行种内和种间的染色体内部结构的演变规律的探索。在三年时间里,他发表了十余篇科学论文,登载在美、英、德等国的一些学术性刊物上,有些论文被国际上公认为经典著作,对现代进行综合学说作出了重大贡献。半个世纪之后,《科学美国人》等杂志,还引用、介绍了他的这些研究工作。

  谈家桢获博士学位后,于1937年回国,在浙江大学任教十多年之久,曾任浙江大学理学院院长。

  谈家桢刚回国,“七七事变”便爆发了。紧接着,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发生了“八一三”事变。不久,战火蔓延到杭州。浙江大学搬迁了,教师和学生过着动荡的生活。那时候,浙江大学曾搬到浙江建德,又搬到江西泰和,广西宜山,贵州遵义、湄潭,时而在破庙里上课,时而把山洞当课堂,头上有日军的飞机,地上有日军的追兵。在这兵荒马乱的战争年月,谈家桢与王淦昌、贝时璋、苏步青、钱人元、王葆仁、卢鹤绂等教授们一起坚持教学工作。稍有空余,谈家桢便研读摩尔根的著作《基因论》、《实验胚胎学》。在贵州湄潭,谈家桢捕捉了瓢虫、果蝇,在祠堂里进行研究,发现了“嵌镶显性现象”。这种现象是这样的:在瓢虫的鞘翅上,由黄色和黑色组成不同的斑纹。在第二代瓢虫的鞘翅上,父、母体的黑色斑纹都显示了出来,而黄色斑纹则被掩盖起来……后来,谈家桢进一步加以研究,把它发展成为一种新的遗传学理论。

  1945年,谈家桢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讲学。他根据在抗日战争期间所进行的关于瓢虫色斑遗传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嵌镶显性遗传理论”,深受当时国际遗传学界的重视。这一工作是他对遗传学的又一贡献。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叶永烈作品集
邓小平改变中国小灵通三游未来她,一个弱女子陈伯达传中学生必读名家:一百个问号之后30年文学典藏报告文学毛泽东与蒋介石钱学森传中国科幻小说经典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奇怪的“病号”白衣侦探出没风波里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建党始末哭鼻子大王江青传中国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钱学森传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蹦蹦跳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