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中国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在线阅读 > 正文 第48章 小小昆虫迷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中国著名科学家的故事》 作者:叶永烈

第48章 小小昆虫迷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你也许会感到惊讶:世界上有专门研究蜻蜓的博士?

  不仅有“蜻蜓博士”,还有“国际蜻蜓学会”呢!

  1973年,国际蜻蜓学会在荷兰召开第二届学术会议。会长是日本人,名叫朝比奈正二郎。他在作《亚洲蜻蜓研究》专题报告时说:“中国赵修复教授在1953年至1955年连续发表的5篇《中国棍腹蜻蜓分类的研究》,报告了中国棍腹蜻蜓100种(注:实际上是101种)、23个属,而日本只有25种、13个属。要研究亚洲的蜻蜓,中国的资料是绝对必不可少的。亚洲其他国家还没有自己成熟的蜻蜓分类学家。”

  朝比奈正二郎谈到的“中国赵修复教授”,就是这篇报告文学所描述的主人公。他,便是“蜻蜓博士”。那篇《中国棍腹蜻蜓分类的研究》,正是赵修复1951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论文。现在他把棍腹蜻蜓这个名称改为箭蜓。

  如今,这位“蜻蜓博士”是福建省科协副主席、福建农学院植保系主任、昆虫学教授,是中国蜻蜓分类的权威人士。

  在中国古代,很看不起“虫”,视“雕虫小技”为末流。蜻蜓是一种“虫”。赵博士为什么把毕生的精力,花费于“雕虫小技”?他是怎样爱上蜻蜓的?

  让我从赵博士的一篇文章说起……

  那是1979年,上海《文汇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蜻蜓标本引起的一场风波》。

  这篇文章说,有一个小孩子爱捉蜻蜓玩,被他妈妈打了一顿,说他贪玩,不好好念书。有一次,这个小孩子捉到一只蜻蜓,挺喜欢,就用大头针把蜻蜓钉在墙上做标本。谁知竟招来蚂蚁,把蜻蜓肚子里的东西全吃光了。孩子很生气,把蚂蚁一个个捏死,然后把吃空了的蜻蜓从窗口扔出去。嘿,蜻蜓轻飘飘的,在空中飘了好久,好久,才落到地上。这下子,使孩子浮想联翩,觉得如果照蜻蜓的样子,造一架飞机该多好!他跑下楼,又把蜻蜓拾起来。可是,给他的妈妈看到了,把他打了一顿……

  “蜻蜓博士”看罢,感慨万千!

  后来,他把自己的感觉倾泻在纸上,写出了《〈蜻蜓标本引起的一场风波〉续话》,发表在福建的《科学与文化》杂志上。

  赵教授在文章中呼吁:“不要打孩子们的屁股,揪他们的耳朵!”他以为,“帮助孩子们认识蜻蜓的种类和习性,诱导孩子们从小就养成爱好自然的习惯,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他指出,应当“像培养音乐和体育的人才一样,在青少年中培养生物学人才”。

  赵教授这么呼吁,除了因为他是一位“蜻蜓博士”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也像那个孩子一样,从小是一个昆虫迷……

  1917年,赵修复出生在福州三街附近的一个名叫高湖乡的小村庄里。那儿彩蝶飞舞,蜻蜓成群,蚂蚁结队,蟋蟀长鸣,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昆虫世界。

  还没念小学,赵修复就在小村里“出名”了:

  一天,他忽地和他的一位侄儿拆下了家里的蚊帐,挂到树下去。他们难道嫌房间里太热?不,他们躲在蚊帐里,手持竹竿,对准树上的胡蜂窝,狠狠地捅。当然,胡蜂“生气”了,成群结队向他们发起“猛烈进攻”。可是,他们躺在蚊帐里,哼,才不怕哩!

  尽管如此,他并没有被爸爸、妈妈打屁股。他,小小年纪,爱上了大自然,爱上了昆虫。他开始注意苍蝇怎样在厕所里“散步”,蚂蚁怎样交换“情报”,蜻蜓怎样“奇袭”小飞虫,知了怎样“歌唱”。他,成了小小昆虫迷,整天陶醉在昆虫世界中如痴如醉。他,就连做梦的时候,也梦见昆虫:他的身子忽然变小了,变小了,变得像虫子那么小,钻进了蚂蚁窝里,进行空前未有的“探险”……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叶永烈作品集
30年文学典藏报告文学陈伯达传奇怪的“病号”小灵通三游未来哭鼻子大王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建党始末中学生必读名家:一百个问号之后邓小平改变中国蹦蹦跳先生白衣侦探中国科幻小说经典中国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她,一个弱女子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钱学森传江青传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毛泽东与蒋介石出没风波里钱学森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