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升迁就学曾国藩》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5章 出省作战 (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升迁就学曾国藩》 作者:南浦云

第15章 出省作战 (3)

  3.兵没练成,死不出征

  这一边,曾国藩待在衡阳练兵筹饷,渐渐搞出点名堂来了,而另一边,太平天国也已经发展到了如日中天的地步。

  此时太平军已经攻克金陵,改名天京,定都于此,拥兵百万,其后太平军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率军出扬州,开始北伐。另一路由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赖汉英以及名将曾天养、林启荣率军马数万战船千条开始西征。随着战局吃紧,这年十月,咸丰皇帝忽然下旨,让曾国藩率领他的湘军水陆齐进,去增援湖北武昌。

  奇怪,这时候曾国藩正猫在衡阳不声不响地练兵筹饷,督造战船。步兵刚开始正规训练,水师刚把人招齐,训练还没展开,动静也搞得不算大,湖北那边打仗又不关他这个“帮办湖南” 团练大臣的事,咸丰皇帝怎么从北京城里一眼就看见他了?

  原来是他的那位好学生江忠源一不留神“折腾”了一下。

  曾国藩在衡阳练兵练得很顺利,心里很高兴,闲着没事就给江忠源写了封信,告诉他,自己的水陆两军已经初步成型,准备练成精兵万人……注意,只是“初步”成型,“准备”练成精兵万人!

  曾国藩是这一年年初到的长沙,先搞“审案局”到处杀人,五月才开始征兵,边征边训练,不久又跟绿营军掐了起来,折腾了好久,到衡阳才正式开始练兵,水师建得更晚,这时候刚有个影儿。他跟江忠源说这些话,就是朋友间随便唠唠,想不到江忠源是个“小快嘴儿”,居然把他的建军“计划”当成“成果”上报给皇帝了。

  这么一来咸丰当然要调他的“精兵万人”出战了。

  可这时候湘军还远未练成,根本就“出”不了战。曾国藩心里很清楚这一点,准备找借口推托。想不到他的部将王珍不干了。

  这王珍是罗泽南的学生,这年还不到三十岁,也是湘军里最强悍的将才之一,有个外号叫“王老虎”。这年早些时候罗泽南去江西救援江忠源,打了个败仗,死了好几个军官,那都是王珍的同学、好朋友,所以他此次坚决要求带兵万人去湖北,给自己那几个同学报仇,为此跟曾国藩吵得不可开交。最后曾国藩没办法,只好答应“出兵”,其实却拖着不动,直到湖北战事告一段落,无须他出兵了,把这事拖了过去。

  其后,太平军的西征军直扑江西南昌,结果清军据城死守,援兵四集,太平军攻城不克,撤围而去。接着,太平天国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又率兵攻入安徽,连破桐城、舒城,大军直向庐州(今合肥)杀来。

  此时担任安徽巡抚的正是曾国藩那位著名的学生——湘军名将“拼命三郎”兼“小快嘴儿”江忠源。

  从咸丰二年四月蓑衣渡一战大破太平军之后,江忠源带领他麾下的一支湘军到处征战,屡建奇功,靠着战功已经当上了安徽巡抚,比曾国藩的官还大。当时天下人提起“湘军”两个字,只知道一个江忠源,根本不知道还有个叫曾国藩的。可这一次,江忠源的死期到了。

  按说江忠源本不该死,他是活活让满洲权臣给“毁”死的。

  太平军杀进安徽时,江忠源刚刚到任不久,手下只有两千七百人,而且老江因为长途奔波,人也累病了,可是这个“拼命三郎”还是抱病进庐州死守城池,同时向各处求援。

  眼看江忠源危急,咸丰皇帝赶紧四处调兵,以陕甘总督舒兴阿所部为主力,赶去解庐州之围,同时又一次命令曾国藩率军出湖南,增援江忠源。

  江忠源求救,曾国藩不会坐视不理。但要让他全军出发,他又觉得并不实际。

  毕竟自己的部队多是新兵,尤其水师刚有了眉目,还没正经训练过,就这么拉到前线跟太平军的精锐大军较量,估计是有去无回。再说,陕甘总督舒兴阿已经带着一万多人开上来了,其他各路绿营兵也纷纷赶到,料想庐州不会有失,所以只派了刘长佑、江忠浚两支人马赶去安徽。

  转眼间,太平军已经杀到庐州城下,四面合围。江忠源率领部下死战。太平军屡次挖地道攻城,江忠源也从城内挖地道反制,连破了太平军的九条地道,甚至从地道里反冲锋,杀出城去斩杀了太平军的大将。太平军在地底埋放炸药炸倒了城墙,病得半死的江忠源亲自举着大旗冲上来堵口,他部下的湘军硬是用血肉之躯填满了突破口。就这样来回拉锯,一支仅有两千七百人的残破之师居然固守庐州城长达三十六天。

  城内湘军拼命死战,可城外的清军各路援兵却活像一帮龟孙子,只有总兵玉山所部和太平军交了一下手,结果被歼大半,仓皇退去,陕甘总督舒兴阿率军一万五千人赶到,进驻冈子集,却见围城的太平军势大兵强,把个舒兴阿吓破了胆,驻足观望,不敢出战,眼瞅着太平军于咸丰三年(1853)十二月十六日攻破了庐州,江忠源投水自杀。

  江忠源的部队虽然和曾国藩所部并没有什么瓜葛,但老江是所有湘军的“招牌”,他这一倒,对曾国藩来说实在是个很大的打击。正在大营里独自垂泪,忽然收到一封急信,“业师”吴文镕请他率所部湘军出阵。

  吴文镕,是曾国藩考进士那年的考官之一,所以被曾国藩尊为“业师”,两人关系很好。现在吴文镕正担任湖广总督,坐镇武昌,眼看太平军精兵猛将潮水般杀进湖北,吴文镕知道自己手里这点儿破人马根本不是个儿,本想待在武昌,据城死守待援,想不到在他身边却有一根臭烘烘的搅屎棍子,闹得吴文镕不得不出城去死。

  这个“搅屎棍”就是湖北巡抚崇纶。

  这个姓崇的小子是满洲正黄旗出身,胆小如鼠,奸诈过人,打仗的事一律不懂,算计同僚是他的强项。自从当了湖北巡抚,进了武昌城,他是逮谁收拾谁,收拾来收拾去,就收拾到湖广总督吴文镕身上了。硬说武汉三镇经过战火,老百姓都跑光了,市面惨淡,无兵无饷,难以支撑战争的需要,“请”吴文镕率军主动出击,主动去和太平军交手。

  按说吴文镕是总督,官比崇纶大,崇纶应该斗不过他才对。可这个小子是满洲正黄旗,跟皇上很熟,背后有靠山,见吴文镕不听他的,赖在武昌不走,就给皇帝上折子告刁状,结果糊涂的咸丰皇帝什么也不想,就下了圣旨,非逼着吴文镕出战不可。吴文镕没办法,只好尽可能调集能找到的人手,这么一来,自然就想到了曾国藩的湘军,赶紧给他写信求援。

  吴文镕的信刚到,咸丰皇帝的圣旨紧接着就到了,也是逼着曾国藩率兵随吴文镕出战。

  自从建军计划被“小快嘴儿”江忠源捅出去,两个月里曾国藩已经接到三道调他出省作战的圣旨。第一次是去湖北帮着守城,第二次是去安徽帮着破围,第三次是去打野战,迎击太平军,三次任务一次比一次重。可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曾国藩的兵马还是原来那个破样子,以他们现在的状态,如果跟着吴文镕出战,估计很可能一触即溃。

  于是曾国藩一连给吴文镕写了几封信,反复说明自己的人马都是新兵,水师刚搞起来,还不会打仗,现在上战场也顶不了事,请求拖一段时间再说。

  曾国藩所说的,吴文镕能理解吗?

  相当理解。

  其实吴文镕在出征之前,已经知道自己必败了。

  以他手里的这支破烂绿营兵却和太平军精锐打野战,根本就不是人家的对手,拉上曾国藩是败,不带曾国藩,也是败。而且曾国藩远在湖南,又是个界定模糊的“团练大臣”,所练的人马不能算是“军队”,实际上不受老吴这个湖广总督控制,现在人家又摆明了不想来,吴文镕知道硬拉也没用,干脆回了封信,说:我本来也想坚守武昌,等你练成兵马,再来湖北帮我的忙。可现在被人(暗指崇纶和他背后那个不着调的咸丰皇帝)所逼,只有以死报国,没有别的想法了。你所练的水陆各军应该等到有了把握再出战,不能因为我的缘故而轻率出战。我和你所处的地位、环境不同,我出战是因为没有办法(只好去死喽)。

  这封信写得挺有意思。

  曾同学,你不来救我也对,你说的理由我也能理解。反正我这儿已经快死了,你来也行,不来也行,自己看着办吧。

  看了信,曾国藩当然明白吴文镕的意思。不过这时候他是真的不想去也不能去,去了帮不了吴老师,反而自己也要倒霉。干脆把脸一捂,装糊涂不吭声了。

  不久,吴文镕所部在黄州被太平军击败,吴文镕自杀。紧接着,湖北省府武昌又一次被太平军攻占。

  吴文镕死了,死了当然也就完事了,可咸丰皇帝这边还盯着老曾呢。

  为了应付咸丰皇帝,在回绝了吴文镕之后,曾国藩在十一月二十六日专门给皇帝上了一道奏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臣以为各省分别布防,花费的粮饷多而各处的兵力薄弱,不如搞一个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省合防,同时筹划以剿灭代替堵截的新战法。臣上次奏折曾经说我这儿的水师办得有了头绪,准备由我亲自统带驰赴下游,到湖北去作战。在皇上给我这道(出兵湖北的)圣旨以前,我已经有了率师东下的打算,况且皇上对我这么重视,皇恩这么浩大,更让微臣觉得应该竭诚效命,急着报答您对我的大恩。”哦,看来曾国藩这是准备带兵出征了?

  别急,别急……“可是我计算了一下,水师的战船、火炮、水勇三件事,都不是一个月内就能办好的,必须明年春天才能出发。而且广东新买的大炮和最近新招的兵勇也是为了这次作战而作的准备,不把他们一起带着出战,好像与皇上统筹全局的意思不合,也与我心中的四省联合防剿的计划不合。”你看,曾国藩这一招儿多高,一竿子把出征时间支到第二年春天去了。到那时候也许大战已经结束,就不用湘军急着出战了。就算战争还没结束,到时候再找借口拖延时间也还来得及。

  可后面发生的事实在出乎曾国藩意料。因为他真的没想到这位咸丰皇帝竟然如此之不着调,居然把他奏折的意思理解错了!

  老曾的这份奏折,其意思只是想拖延出兵的时间。可咸丰皇帝却误读成曾国藩管着湖南一省的防务守备还不够,打算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个省的防务全接下来!

  这么一想,不着调的咸丰皇帝可生气了。

  你曾国藩到湖南一年了,什么成绩都没有,好容易办了一万团练,还拖拖拉拉不肯上战场,现在居然敢跟我“要”权!真是个不知死活的东西。

  于是咸丰皇帝提起朱笔,在曾国藩的奏折上批示:“现在战场急需增援,如果你非要固执己见,只怕太迟缓了!我知道你还算有点良心,所以特意命你赴援,以解燃眉之急。现在看了你的奏折,居然想把四个省的军务揽在你一个人身上!试问你有这个才能吗?有没有!平时胡乱吹牛,以为你自己比谁都强,真要事到临头,真能把你平时吹的那些牛都做到才好!如果到时候做不到,岂不是贻笑天下?现在你赶紧去支援前线,能早一步就有早一步的好处。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南浦云作品集
升迁就学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