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古典文学名著 > 《庄子讲读》在线阅读 > 正文 德 充 符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庄子讲读》 作者:佚名

德 充 符

    【题解】

    道德充实于内,万物应验于外,内外玄合无间,有如符契一般,这就叫做德充符。

    春秋战国之世,许多所谓修德之人,如发冢的儒者(见《外物》)等,仅仅在缘饰外表上下功夫,而在德行方面,则毫无可称之处。所以,庄子矫枉过正,特意凭空撰出几位体残形畸而德行超众之人,同形全德亏之士作一番对照。他指出,就人类的形体与德行来说,后者是占绝对重要位置的。因此,只要德行完美,一切形体上的残缺不全并不足以为累;如果德行败坏,即使体周形全,容貌姣好,也绝不会给人以美的感受,而适足以为德之累。

    文章前四段为一组镜头,借王骀、申徒嘉、叔山无趾、哀骀它四位刑余丑厉之人,反复论证德充自有外物前来应验的道理。第五段,以闉跂支离无脤结住前文残缺者粉墨登场的镜头,以形有所增的瓮盎大瘿导出下文的“益生”之辩,然后作者自发议论,总契首尾,点出全篇宗旨——“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末段借惠子“益生”而丧其德为例,反证修德关键在于忘身忘情。先后散散写来,似乎泛杂,其实通篇贯以“德”字,章法隐秘而严整,大有一线穿珠,繁而不乱之妙。

    鲁有兀者王骀[1],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2]。常季问于仲尼曰[3]:“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4]。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5]?是何人也?”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6]。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国[7],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

    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8],其与庸亦远矣[9]。若然者,其用心也独若之何[10]?”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11],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12]。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13],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14]。”常季曰:“何谓也?”仲尼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15],而游心乎德之和[16]。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也。”

    常季曰;“彼为己[17],以其知得其心[18],以其心得其常心[19],物何为最之哉[20]?”仲尼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21],唯止能止众止。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舜独也正。幸能正生[22],以正众生[23]。夫保始之征[24],不惧之实[25]。勇士一人,雄入于九军[26]。将求名而能自要者[27],而犹若是,而况官天地[28],府万物[29],直寓六骸[30],象耳目[31],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尝死者乎[32]!彼且择日而登假[33],人则从是也[34]。彼且何肎以物为事乎[35]!”

    【注释】

    [1]兀:断去一足。 王骀(tái台):虚构的人物。

    [2]游:游学,跟随老师学习。 相若:相等。

    [3]常季:虚构的人物。

    [4]中分鲁:谓平分鲁国的学生。

    [5]无形:不见形迹。

    [6]直:特,只。 后:落后。

    [7]奚假:岂止。

    [8]王:超过。 先生:指孔子。

    [9]庸:常人。

    [10]用心:运用心智。

    [11]之:指生死。

    [12]之:指天地。 遗:坠落。

    [13]无假:当为“无瑕”之误。

    [14]命:主宰。 宗:即大道的宗本。

    [15]宜:适宜。

    [16]德:指道德。 和:谓和谐玄同的境界。

    [17]彼:指王骀。 为己:修养自己。

    [18]知:通“智”。

    [19]常心:恒常不变之心,即死生不变,天地覆坠不遗之心。

    [20]物:指人,即“从之游者”。 最:尊崇。

    [21]鉴:镜子,这里用作动词,照。 止水:静止的水。

    [22]正生:自正心性。

    [23]正众生:引导众人自正心性。

    [24]保始:谓善保宗本。 征:征验。

    [25]实:盛气,气概。

    [26]雄入:勇敢地冲进。 九军:谓千军万马。

    [27]将:将士。 自要:犹言“自好”,这里指求取功名。

    [28]官:主宰。

    [29]府:包藏。

    [30]直:特,只。 寓:寄。 六骸:指头、身、四肢。代指整个身躯。

    [31]象:迹象。

    [32]心:指本真之心。 死:丧失。

    [33]择日:指日。 登假:登升,指乘云气而升天。

    [34]是:之,他。

    [35]彼:指王骀。 肎:也作“肯”。

    申徒嘉[1],兀者也,而与郑子产同师于伯昏无人[2]。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3],子先出则我止。”其明日,又与合堂同席而坐[4]。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今我将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5]?且子见执政而不违[6],子齐执政乎[7]?”申徒嘉曰:“先生之门[8],固有执政焉如此哉?子而说子之执政而后人者也[9]?闻之曰:‘鉴明则尘垢不止[10],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今子之所取大者[11],先生也,而犹出言若是,不亦过乎[12]!”

    子产曰:“子既若是矣[13],犹与尧争善。计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14]?”申徒嘉曰:“自状其过[15],以不当亡者众[16];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游于羿之彀中[17],中央者,中地也[18],然而不中者,命也。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多矣,我怫然而怒[19];而适先生之所[20],则废然而反[21]。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22]?吾与夫子游十九年矣,而未尝知吾兀者也。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23],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24],不亦过乎!”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25]:“子无乃称[26]!”

    【注释】

    [1]申徒嘉:姓申徒,名嘉,郑国贤人。

    [2]子产:姓公孙,名侨,字子产,郑国贤相。 伯昏无人:虚构的人物。

    [3]止:留步。

    [4]合堂:同室。

    [5]其:抑或。

    [6]执政:犹言“贵官”。这是子产的自称。 违:回避。

    [7]齐:等同。

    [8]先生:指伯昏无人。 门:门下。

    [9]说:通“悦”。 后:看不起人。

    [10]鉴:镜子。 不止:不存。

    [11]取大:谓求取于人以自广其德。

    [12]过:错误。

    [13]若是:指其形残而言。

    [14]自反:自我反省。

    [15]状:申辩。

    [16]以:认为。 亡:指遭受刖足之刑等。

    [17]羿:尧时的射箭能手。 彀(gòu构)中:箭矢所能达到的范围。比喻刑网。

    [18]中地:箭锋所及之地。比喻触及刑罚的禁区。

    [19]怫然:脸上变色的样子。怫,通“勃”。

    [20]适:来到。 所:处所。

    [21]废然:怒气消失的样子。 反:返于常性。

    [22]洗:洗涤,即教育。 善:善道。

    [23]形骸之内:指德。

    [24]索:取,求。 形骸之外:指形貌。

    [25]蹴(cù促)然:站立不安的样子。

    [26]乃:如此。 称:称说。

    鲁有兀者叔山无趾[1],踵见仲尼[2]。仲尼曰:“子不谨,前既犯患若是矣[3]。虽今来,何及矣!”无趾曰:“吾唯不知务而轻用吾身[4],吾是以亡足。今吾来也,犹有尊足者存[5],吾是以务全之也[6]。夫天无不覆,地无不载,吾以夫子为天地,安知夫子之犹若是也[7]!”孔子曰:“丘则陋矣[8]。夫子胡不入乎?请讲以所闻。”

    无趾出[9]。孔子曰:“弟子勉之[10]!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11]!”

    无趾语老聃曰:“孔丘之于至人,其未邪?彼何宾宾以学子为[12]?彼且蕲以諔诡幻怪之名闻[13],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邪[14]?”老聃曰:“胡不直使彼以死生为一条[15],以可不可为一贯者[16],解其桎梏,其可乎?”无趾曰:“天刑之,安可解!”

    【注释】

    [1]叔山无趾:虚构的人物。

    [2]踵见:用脚跟行走去求见。踵,脚后跟。

    [3]犯患:犯法遭祸。

    [4]务:时务。

    [5]尊足者:即“尊于足者”,比足还要贵重的东西,指自然德性。

    [6]之:指自然德性。

    [7]若是:谓拘于形骸之见。

    [8]陋:见识浅陋。

    [9]出:从室内走出。

    [10]勉之:努力。

    [11]全德之人:谓形体完全的人。

    [12]彼:指孔子。 宾宾:频频。 子:指老聃。

    [13]蕲:求。 諔(chù畜)诡幻怪:奇异怪诞。

    [14]是:指“名闻”。 桎梏(gù固):镣铐。在脚上的叫桎,在手上的叫梏。

    [15]一条:指齐一,与“一贯”同义。

    [16]可不可:谓是非。

    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卫有恶人焉[1],曰哀骀它[2]。丈夫与之处者[3],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4],十数而未止也。未尝有闻其唱者也[5],常和人而已矣[6]。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7],无聚禄以望人之腹[8]。又以恶骇天下,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域[9],且而雌雄合乎前[10],是必有异乎人者也。寡人召而观之,果以恶骇天下。与寡人处,不至以月数,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不至乎期年[11],而寡人信之。国无宰[12],寡人传国焉[13]。闷然而后应[14],泛而若辞[15]。寡人丑乎[16],卒授之国。无几何也[17],去寡人而行[18]。寡人恤焉若有亡也[19],若无与乐是国也[20]。是何人者也[21]?”

    仲尼曰:“丘也尝使于楚矣,适见***子食于其死母者[22],少焉眴若[23],皆弃之而走。不见己焉尔[24],不得类焉尔[25]。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战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资[26];刖者之屦[27],无为爱之;皆无其本矣[28]。为天子之诸御[29],不爪翦[30],不穿耳[31];取妻者止于外[32],不得复使[33]。形全犹足以为尔[34],而况全德之人乎[35]!今哀骀它,未言而信,无功而亲,使人授己国,唯恐其不受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36]。”

    【注释】

    [1]恶人:指形貌丑陋的人。

    [2]哀骀它:虚构的人物。

    [3]丈夫:指男人。

    [4]夫子:指哀骀它。

    [5]唱:诱引倡导。

    [6]和人:随和他人。

    [7]济:拯救。

    [8]聚:积蓄。 禄:俸禄。 望:犹月望之“望”,引申为饱满。

    [9]四域:四方,或谓天下。

    [10]雌雄:指妇人、男人。

    [11]期年:周年。

    [12]宰:宰相。

    [13]传国:委以国政。

    [14]闷然:没有知觉的样子。

    [15]泛:通“泛”,无所系念的样子。 若辞:好象有所推辞。

    [16]丑:愧。

    [17]无几何:没有多久。

    [18]去:离开。 行:远去。

    [19]恤(xù叙)焉:忧虑的样子。 亡:失。

    [20]是国:此国,指鲁国。

    [21]是:此,指哀骀它。

    [22]***(tún屯)子:小猪。 食:吸奶。

    [23]眴(shùn顺)若:惊视的样子。

    [24]焉尔:才如此。

    [25]类:像。

    [26]翣(shà煞):棺材饰物。 资:给,送。

    [27]刖(yuè月):古代把脚砍掉的酷刑。 屦(jù巨):鞋。

    [28]本:指棺与足。

    [29]诸御:宫妃。

    [30]爪翦:剪指甲。翦,通“剪”。

    [31]穿耳:穿耳眼。

    [32]取:通“娶”。

    [33]复使:役使。

    [34]为尔:感人如此。

    [35]全德之人:德性完备的人。

    [36]才全:才性完备。 德不形:内德不外露。

    哀公曰:“何谓才全?”仲尼曰:“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不变[1],命之行也[2],日夜相代乎前[3],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4]。故不足以滑和[5],不可入于灵府[6]。使之和[7]、豫[8]、通而不失于兑[9],使日夜无郄而与物为春[10],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11]。是之谓才全。”

    “何谓德不形?”曰:“平者,水停之盛也[12]。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13]。德者,成和之修也[14]。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哀公异日以告闵子曰[15]:“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执民之纪而忧其死,吾自以为至通矣[16]。今吾闻至人之言[17],恐吾无其实[18],轻用吾身而亡其国。吾与孔丘,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19]。”

    【注释】

    [1]事:事物。

    [2]命:天命。

    [3]相代:循环轮转。

    [4]知:通“智”。 规:测度。

    [5]滑和:扰乱和顺的本性。

    [6]灵府:精神的府库,即心。

    [7]和:和顺。

    [8]豫:愉悦。

    [9]通:流通。 兑:愉悦。

    [10]郄:同“隙”,空隙,引申为间断。

    [11]接:指与物境接触。

    [12]盛:极,至。

    [13]荡:动荡。

    [14]成:保全。

    [15]异日:他日。 闵子:孔子弟子,姓闵名损,字子骞。

    [16]通:明于治道。

    [17]至人:指孔丘。

    [18]实:实德。

    [19]德友:以德相交的朋友。

    闉跂支离无脤说卫灵公[1],灵公说之[2];而视全人,其脰肩肩[3]。瓮盎大瘿说齐桓公[4],桓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

    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5]。故圣人有所游,而知为孽[6],约为胶[7],德为接[8],工为商[9]。圣人不谋,恶用知?不斫[10],恶用胶?无丧[11],恶用德?不货[12],恶用商?四者,天鬻也[13]。天鬻者,天食也。既受食于天,又恶用人!有人之形, 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14];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眇乎小哉[15],所以属于人也!謷乎大哉[16],独成其天!

    【注释】

    [1]闉(yīn阴)跂支离无脤(chún淳):虚构的人物。闉跂,曲体而跂行。支离,肢体不全。脤,同“唇”。 说(shuì税):游说。

    [2]说(yuè悦):同“悦”,喜欢。

    [3]脰(dòu豆):颈。 肩肩:细长的样子。

    [4]瓮盎大瘿(yǐng影):虚构的人物。瓮、盎,都是瓦器。瘿,颈上的瘤子。

    [5]诚:真,确实。

    [6]知:同“智”,智能。

    [7]约:约束,这里指约束的礼义。

    [8]德:施德于人。 接:应接于人。

    [9]工:技巧。

    [10]不斫:不求雕斫。

    [11]无丧:没有丧失。

    [12]不货:不求货利。

    [13]鬻(yù育):养育。

    [14]群于人:能与常人共处。

    [15]眇:渺小。

    [16]謷(áo敖):高大的样子。

    惠子谓庄子曰:“人故无情乎[1]?”庄子曰:“然。”

    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庄子曰:“道与之貌[2],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

    惠子曰:“既谓之人,恶得无情?”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3]。”

    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4],据槁梧而瞑[5]。天选子之形[6],子以坚白鸣[7]。”

    【注释】

    [1]故:原来,原本。

    [2]与:赋予。

    [3]因:因任。 自然:指道、天所赋予的自然形貌和德性。 益:增益。

    [4]吟:谓惠子争辩失败后的叹息之状。

    [5]据:倚靠。 槁梧:干枯的梧桐树。 瞑:睡眠。

    [6]选:授予。

    [7]坚白:即坚白论,是战国时名家的著名论题。详见《齐物论》篇注。 鸣:争辩。

    【文化史拓展】

    《德充符》宗旨即庄子所说的“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庄子的心目中始终存在着一种理想人格,寄寓于实体上,便有了各式的至人、神人、圣人,这一点在《逍遥游》一篇中已得到阐述。但只停留于“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可能会使后人误入缘饰外表的歧途,或者仅仅将内心的修养沦为外在的求食服药。于是在《德充符》一篇中,庄子特意描绘出几位形残德全之士,以表达他对心灵完善、道德完美的极度重视。如从常季与仲尼对话中我们得以知晓一位“游心乎德之和”的至人王骀,他对于自身形体的残损,对于死生,都不以为意,无心为师而弟子满门。兀者申徒嘉“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使郑国贤相子产也在他面前显得黯然失色。哀骀它可谓丑陋无比,可他却赢得了君臣百姓的青睐,连所谓的儒家圣人“孔子”也非常佩服他。

    庄子这一贵在德行的审美观是建立在“忘形”、“无情”基础之上的,似乎对外形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太不够重视了,但它却揭示了在丑陋的外形之中完全可以包含有超越于丑陋形体的精神美的真理,这在美学史上无疑是一大贡献,对后来的影响也是深远而且多方面的。郭沫若说,由于庄子“绝对的精神超越乎相对的形体”这一幻想,“以后的神仙中人,便差不多都是奇形怪状的宝贝。民间的传说,绘画上的形象,两千多年来成为了极陈腐的俗套,然而这发明权原来是属于庄子的。”(《十批判书》)闻一多也认为:“如达摩是画中有诗,文中也常有一种‘清丑入图画,视之如古铜古玉’的人物,都代表中国艺术中极高古、极纯粹的境界。而文学中这种境界的开创者,则推庄子。”(《古典新义·庄子》)

    【文学史链接】

    1、相关文学典故

    肝胆楚越

    爰造异论,肝胆楚越。

    (卢谌《赠刘琨》)

    治天下之道,至公而已尔,公则胡越一家,私则肝胆楚越。

    (叶子奇《草木子·克谨》)

    2、 文学技法

    文之段段盘旋,段段换笔,神爽语隽,味永机新,雪藕冰桃,不许人间朵颐。

    (林云铭《庄子因·德充符》篇末总评)

    入手匹休仲尼,识力已踞绝顶。而文章起灭擒纵,步步精深,节节明快,语气似极轻此形,而意外见全形者不觉愈重。末接惠子一段,见轻此形者之大误也,以结通篇意中之言,并结通篇言外之意。极疑奥艰深之思,而能出以清亮爽俊之笔;转折极多,而不见其烦;层次极多,而不见其乱;字、句、章、段气骨无不炼,而无斧凿、结构、叙述、议论之痕迹。灵隽鲜芳,如游仙界,一草木一禽鱼,总非人间所有,千古文人有不拜下风者邪?

    (方人杰《庄子读本·德充符》篇末总评)

    盖深明德符全不是外边的事,先要抹去形骸一边,则德之所以为德不言自见,却撰出如许傀儡,劈面翻来,真是以文为戏也!只是一大翻空反衬之法。形与情,其为德之累一也。形有所忘,而情有所未忘,可乎?所以递出末二节,一切才能世法,俱非德符,使务外者无著脚处。

    (宣颖《南华经解·德充符》总论)

    凭空撰出几个形体不全之人,如傀儡登场,怪状错落,几于以文为戏,却都说得高不可攀,见解全超乎形骸之外。……通体照顾“德”字,却处处借形体有亏之人著笔,追进一层,为全形者加倍策励。前五段,逐段提出“德”字,抛砖落地,听之有声,扪之有棱。……一路草蛇灰线,若隐若潜,为“德”字遗貌取神,为“符”字立竿见影,摹写入微。末用反掉之笔,见益形者适足以累其德,形全而德亏,视兀者、恶人、无脣大瘿之独成其天者,大小迥殊矣。通结上文,文势如大海回澜,激得浪花无际。

    (刘凤苞《南华雪心编·德充符》总论)

    【集评】

    德充于内,应物于外,外内玄合,信若符命,而遗其形骸也。

    (郭象《庄子注·德充符》)

    符,验也。言德充于内而验于外,虽形质之不全,不足为累。

    (罗勉道《南华真经循本·德充符》题解)

    德充符者,言德充于内,自然征验于外,非形所能为损益,非智所能为隐显。

    (张四维《庄子口义糕点注》)

    有得于己之谓德,德积于中而验于外,若符契之自合,非形见者所得与也。有德之人,亦遗其体之可观,游其心于独尚,毋论为何许人,即刑余丑厉之徒,在世所羞称骇异者,无不可以为师,可以为友,可以为徒,使人乐于之处而忘其形全,或反以形全为不足与也。岂有他谬巧哉,亦其心有天游而不以人之情自累也!有德而无形者尚能如此,况有形乎?篇中曰无假,曰守宗,曰和,曰保始,曰形骸之内,曰尊足者存,曰成和之修,皆德之注脚,皆德充之实理。

    (林云铭《庄子因·德充符》篇末总评)

    【思考与讨论】

    1、 此篇阐释了作者什么样的德形观?我们今天进行两个文明建设应吸收其中哪些合理成分?

    2、庄子以丑为美的思想对后世艺术有哪些积极影响?

    大 宗 师

    【题解】

    大宗师,即以道为宗为师。庄子认为,大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是产生宇宙的绝对本原,是天地之间的最高主宰,万物万众都必须绝对地以它为宗,以它为师。所以,庄子就凭空撰出博大真人,然后辅之以女偊、子舆、孟子反等人物形象,以前者为全面效法大道的理想化身,以后者为小范围内体认大道的榜样。但应当指出,本文中所竭力赞美的大道,总的说来却是一种精神实体,作者以它作为自己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就不免陷进了唯心主义的泥坑。

    此文先以盛赞“知”字起笔,虚将天、人分开。随之以“虽然,有患”一转,一齐将数“知”字推倒,而又捧出个博大真人,说明真知大备者,必以大道为宗为师,做到纯任天机,无为无作,浑同天、人而已。这就是所谓深悟“天与人不相胜”之理的得道者。在此基础上,文章又或喻或证,或论或议,进一步阐明大道可宗可师之旨,然后略作收束,结住总论。于是又设出“南伯子葵问乎女偊”等七大段文字,用生动的寓言故事,连证“大宗师”的旨意。

    知天之所为[1],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2],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3]。虽然,有患[4]。夫知有所待而后当[5],其所待者特未定也[6]。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7]?所谓人之非天乎?

    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8]。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9],不雄成[10],不谟士[11]。若然者,过而弗悔[12],当而不自得也[13];若然者,登高不栗[14],入水不濡[15],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16]。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17]。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18]。其耆欲深者[19],其天机浅[20]。

    【注释】

    [1]天:指天道。

    [2]知:智力。 所知:所知道的(养生道理)。

    [3]盛:至,极。

    [4]患:患累,问题。

    [5]有所待:有所依赖。

    [6]特:独。

    [7]庸讵:怎幺。

    [8]真人:全真之人。

    [9]逆:拒绝。 寡:少。

    [10]雄:夸耀。 成:成功。

    [11]谟(mó膜):谋。 士:同“事”,事情。

    [12]过:过失。

    [13]当:得当。

    [14]栗:害怕。

    [15]濡:沾湿。

    [16]知:见识。 登假:升到。

    [17]深深:幽深沉静的样子。

    [18]嗌(ài爱)言:窒塞在咽喉间的话。 哇:吐。

    [19]耆:通“嗜”,嗜好。

    [20]天机:天然的灵性。 浅:低下,迟钝。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1],不知恶死;其出不?[2],其入不距[3];翛然而往[4],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5],不求其所终[6];受而喜之[7],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8],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若然者,其心志[9],其容寂[10],其颡頯[11];凄然似秋[12],暖然似春[13],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14]。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15];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故乐通物[16],非圣人也;有亲[17],非仁也;天时,非贤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18]。若狐不偕[19]、务光[20]、伯夷、叔齐[21]、箕子[22]、胥余[23]、纪他[24]、申徒狄[25],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注释】

    [1]说:通“悦”。

    [2]出:谓生。 ?(xīn欣):欣喜。

    [3]入:谓死。 距:通“拒”,抗拒。

    [4]翛(xiāo消):往来自然而无拘束的样子。

    [5]始:谓生命之源。

    [6]终:谓生命之终结。

    [7]受:指接受大道所赋予的生命。

    [8]捐:当为“损”字之误。

    [9]志:专一。

    [10]寂:凝寂安闲。

    [11]颡(sǎng嗓):额。 頯(qiú球):广大宽平。

    [12]凄然:严冷的样子。

    [13]暖然:和熙的样子。

    [14]极:痕迹。

    [15]亡国:亡人之国。

    [16]乐:乐意于。

    [17]有亲:有意亲爱。

    [18]役人:役使世人。

    [19]狐不偕:姓狐,字不偕,古时贤人。因不肯接受尧的禅让,遂投河而死。

    [20]务光:夏末隐士,汤让天下而不受,遂负石投庐水而死。

    [21]伯夷、叔齐:孤竹君二子,武王伐纣,二人叩马而谏,武王不从,遂隐于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

    [22]箕子:纣王庶叔,因忠谏不从而佯狂,但终不免于杀戮。

    [23]胥余:不详。或谓箕子,或谓比干,或谓伍子胥。

    [24]纪他:姓纪名他,殷时逸人,恐汤让位于己,遂携弟子俱隐于窾水旁。

    [25]申徒狄:殷时人,因慕纪他高名,遂负石自沉于河。

    古之真人,其状羲而不朋[1],若不足而不承[2];与乎其觚而不坚也[3],张乎其虚而不华也[4];邴邴乎其似喜乎[5]!崔乎其不得已乎[6]!滀乎进我色也[7],与乎止我德也;厉乎其似世乎[8],謷乎其未可制也[9];连乎其似好闭也[10],悗乎忘其言也[11]。以刑为体[12],以礼为翼[13],以知为时,以德为循。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14];以礼为循者,所以行于世也;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15],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16],是之谓真人。

    【注释】

    [1]羲:通“峨”,高大的样子。 朋:通“崩”,崩坏。

    [2]承:承受。

    [3]与:容与。 觚(gū孤):谓特立不群。 坚:固执。

    [4]张:广大的样子。 华:浮华。

    [5]邴邴(bǐng饼):畅然和适的样子。

    [6]崔:动的样子。

    [7]滀(chù触):水蓄聚的样子。

    [8]厉:当为“广”字之误。 世:通“大”。

    [9]謷:通“傲”,高放傲视。

    [10]连:绵邈相连,不绝如缕。此指缄默不语而莫测高深。 闭:闭口缄默。

    [11]悗(mèn闷):无心的样子。

    [12]体:本。

    [13]翼:辅助。

    [14]绰:宽大。

    [15]丘:山丘。

    [16]胜:克,抵触。

    死生,命也[1]。其有夜旦之常[2],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3],皆物之情也[4]。彼特以天为父[5],而身犹爱之[6],而况其卓乎[7]!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8],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9]!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10],相濡以沫[11],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12]。

    夫大块载我以形[13],劳我以生,佚我以老[14],息我以死[15]。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夫藏舟于壑[16],藏山于泽,谓之固矣[17]。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18],昧者不知也[19]。藏小大有宜[20],犹有所遁[21]。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22]。特犯人之形[23],而犹喜之。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24],其为乐可胜计邪?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善妖善老[25],善始善终[26],人犹效之[27],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28]!

    【注释】

    [1]命:天地自然之理。与下文“天”字义同。

    [2]其:指死生。 有:通“犹”。 夜旦:昼夜。 常:运行不止。

    [3]与:通“预”,干预。

    [4]情:实理。

    [5]彼:指人。

    [6]之:指天。

    [7]卓:指卓然超绝的大道。

    [8]君:君王。 愈:胜过。

    [9]真:指纯真无伪的大道。

    [10]呴(xū虚):吐口水。

    [11]濡:沾湿。

    [12]化其道:与大道化而为一。

    [13]大块:指大地,也可指造物或自然之道。

    [14]佚:安逸。

    [15]息:安息。

    [16]壑:山谷。

    [17]固:牢固,可靠。

    [18]负:背。

    [19]昧者:愚昧的人。

    [20]小:指舟与山而言。 大:指壑与泽而言。

    [21]遁:逃,亡失。

    [22]大情:至理。

    [23]特:一旦。 犯:通“范”,铸造。

    [24]极:穷尽。

    [25]善:认为……是好的。 妖:通“夭”,少。

    [26]始、终:指生死。

    [27]效:效法。

    [28]系:归属。 待:依赖。

    夫道,有情有信[1],无为无形[2];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3];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4],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5],生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狶韦氏得之[6],以挈天地[7];伏戏氏得之[8],以袭气母[9];维斗得之[10],终古不忒[11];日月得之,终古不息[12];堪坏得之[13],以袭昆仑[14];冯夷得之[15],以游大川[16];肩吾得之[17],以处大山[18];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顼得之[19],以处玄宫[20];禺强得之[21],立乎北极[22];西王母得之[23],坐乎少广[24],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25],上及有虞[26],下及五伯[27];傅说得之[28],以相武丁,奄有天下[29],乘东维[30],骑箕尾[31],而比于列星。

    【注释】

    [1]情、信:实在。

    [2]无为:恬淡寂寞。 无形:没有形态,视之不见。

    [3]固存:本来就存在着。

    [4]太极:指天地未判之前的清虚浑沌之气。 先:上。

    [5]六极:指天、地与四方。

    [6]狶(xī希)韦氏:传说中的远古帝王。 之:指大道。

    [7]挈(qiè窃):担携,协助。

    [8]伏戏氏:即伏羲氏。

    [9]袭:合。 气母:元气的生育者。

    [10]维斗:即北斗星。

    [11]忒(tè特):差误。

    [12]不息:运行不停。

    [13]堪坏:昆仑山之神。

    [14]袭:入。 昆仑:神话中的山名。

    [15]冯夷:黄河之神,姓冯名夷,又名冰夷、无夷。

    [16]大川:指黄河。

    [17]肩吾:泰山之神。

    [18]大山:即泰山。

    [19]颛顼(zhuān yū专须):黄帝之孙,号高阳氏,得道为北方之帝。

    [20]玄宫:北方之宫。因玄为北方之色,故称。

    [21]禺(yù遇)强:传说为黄帝之孙,水神。

    [22]乎:于。 北极:北海。

    [23]西王母:传说中的神人。

    [24]少广:西极山名。

    [25]彭祖:传说为颛顼之元孙,善养生,是得道者。

    [26]有虞:即舜,姓姚,有虞氏,名重华。

    [27]五伯:即五霸,指夏朝的昆吾,殷朝的大彭、豕韦,周朝的齐桓公、晋文公。

    [28]傅说:殷商时代的名士。

    [29]奄有:包有。

    [30]东维:星名。

    [31]箕尾:星名。

    南伯子葵问乎女偊曰[1]:“子之年长矣[2],而色若***子,何也?”曰:“吾闻道矣[3]。”

    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曰:“恶!恶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4],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5]?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6];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7];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能外生[8];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9];朝彻,而后能见独[10];见独,而后能无古今[11];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12]。杀生者不死[13],生生者不生。其为物[14],无不将也[15],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16]。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南伯子葵曰:“子独恶乎闻之?”曰:“闻诸副墨之子[17],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18],洛诵之孙闻之瞻明[19],瞻明闻之聂许[20],聂许闻之需役[21],需役闻之于讴[22],于讴闻之玄冥[23],玄冥闻之参寥[24],参寥闻之疑始[25]。”

    【注释】

    [1]南伯子葵:即南郭子綦。见《齐物论》篇注。 女偊(yǔ羽):古时怀道者。一说是妇人。

    [2]年长:年已老。

    [3]闻道:谓得道。

    [4]卜梁倚:姓卜梁,名倚。 才:指聪明智能之能。 道:指虚淡凝寂之性。

    [5]庶几:或许,差不多。 果:果真。

    [6]参:同“三”。 外天下:把天下遗忘。

    [7]外物:遗忘人事。

    [8]外生:忘我。

    [9]朝彻:犹“彻悟”。

    [10]见独:谓窥见到卓然独立的至道。

    [11]无古今:谓破除古今的观念。

    [12]不死不生:谓无死生。

    [13]杀:灭。

    [14]其:指道。

    [15]将:送。

    [16]撄宁:谓外界的一切纷纭烦乱,都不能扰乱我心境的安宁。撄,扰乱。宁,宁静。

    [17]诸:之于。 副墨之子:指文字。因为文字是用墨书写,它仅为道理的副贰,所以叫做副墨;而且后来的文字都是由古文字所生,故名为副墨之子。

    [18]洛诵之孙:谓诵读者。对前辈诵读者而言,后世的诵读者即为其孙。洛诵,反复诵读。

    [19]瞻明:见解洞彻。

    [20]聂许:谓耳闻小语,心即许之。聂,附耳小语。

    [21]需役:谓待时行使以成实际。需,通“须”,等待。役,行使。

    [22]于讴:吟咏嗟叹之意。于,嗟叹。

    [23]玄冥:幽渺深远的样子。玄,深远。冥,幽寂。

    [24]参寥:参悟寥廓。参,参悟。寥,空虚。

    [25]疑始:谓大道自本自根,不能推测它的起始。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1]:“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2],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3]。”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4],遂相与为友。

    俄而子舆有病[5],子祀往问之。曰:“伟哉!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也[6]!”曲偻发背[7],上有五管[8],颐隐于齐[9],肩高于顶[10],句赘指天[11]。阴阳之气有脊沴[[12],其心闲而无事,跰***而鉴于井[13],曰:“嗟乎!夫造物者,又将以予为此拘拘也!”子祀曰:“汝恶之乎?”曰:“亡[14]。予何恶!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15],予因以求时夜[16];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为弹[17],予因以求鸮炙[18];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19],以神为马[20],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21]!且夫得者时也[22],失者顺也[23],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谓县解也[24];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结之。且夫物不胜天久矣[25],吾又何恶焉!”

    俄而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26],其妻子环而泣之[27]。子犁往问之,曰:“叱[28]!避[29]!无怛化[30]!”倚其户与之语[31],曰:“伟哉造化!又将奚以汝为?将奚以汝适?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子来曰:“父母于子[32],东西南北,唯命是从。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33]。彼近吾死而我不听[34],我则悍矣[35],彼何罪焉?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今之大治铸金[36],金踊跃曰[37]:‘我且和为镆铘[38]!’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今一犯人之形[39],而曰‘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为不祥之人。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成然寐[40],蘧然觉[41]。

    【注释】

    [1]子祀、子舆、子犁、子来:皆为虚构的人物。

    [2]尻:脊骨的末端。

    [3]与之:与他。

    [4]逆:违背。

    [5]俄而:不久。

    [6]拘拘:曲背的样子。

    [7]曲偻:伛偻曲腰。 发背:背骨发露,即背弯。

    [8]五管:五脏的穴位。与《人间世》篇“五管在上”意同。

    [9]颐:面颊。 齐:通“脐”,肚脐。

    [10]顶:头顶。

    [11]句赘:发髻。

    [12]沴(lì丽):凌乱。

    [13]跰***(pián xiān骈鲜):行步艰难的样子。 鉴:照。

    [14]亡(wú吾):犹“否”。

    [15]浸:渐渐地。 假:使。

    [16]时夜:通“司夜”,报晓。

    [17]弹:弹弓。

    [18]鸮(xiāo消)炙:鸱鸮的烤肉。

    [19]轮:车轮。

    [20]神:精神。

    [21]更驾:另找车驾。

    [22]得:生。

    [23]失:死。

    [24]县解:犹言“解人于倒悬”,即超乎死生。县,通“悬”。

    [25]物:指人力。 天:指天命。

    [26]喘喘然:气息争促的样子。

    [27]妻子:指妻子和儿女。 环:围。

    [28]叱:呵斥声。

    [29]避:令哭者退避到一边。

    [30]无怛(dá达)化:不要惊动正在变化的人。怛,惊。

    [31]之:指子来。

    [32]父母于子:是“子于父母”的倒装句。下文“阴阳于人”句用法与此同。

    [33]不翅:不啻。

    [34]彼:指造化。 近:迫。

    [35]悍:违逆。

    [36]大冶:冶金工匠。

    [37]踊跃:跳跃。

    [38]镆铘:古代的良剑名。

    [39]犯:通“范”,铸成。

    [40]成然:安然。

    [41]蘧然:忽然。

    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友[1],曰:“孰能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2]?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极[3],相忘以生,无所终穷?”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莫然[4]。

    有间而子桑户死[5],未葬。孔子闻之,使之贡往侍事焉[6]。或编曲[7],或鼓琴,相和而歌曰:“嗟来桑户乎[8]!嗟来桑户乎!而已反其真[9],而我犹为人猗[10]!”子贡趋而进曰[11]:“敢问临尸而歌,礼乎?”二人相视而笑曰:“是恶知礼意[12]!”

    子贡反,以告孔子,曰:“彼何人者耶?修行无有[13],而外其形骸,临尸而歌,颜色不变,无以命之[14]。彼何人者邪?”孔子曰:“彼游方之外者也[15],而丘游方之内者也。外内不相及,而丘使女往吊之[16],丘则陋矣[17]!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18],而游乎天地之一气。彼以生为附赘县疣[19],以死为决***溃痈[20]。夫若然者,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假于异物,托于同体;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复终始,不知端倪[21];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22],逍遥乎无为之业[23]。彼又恶能愦愦然为世俗之礼[24],以观众人之耳目哉[25]!”子贡曰:“然则夫子何方之依?”孔子曰:“丘,天之戮民也[26]。虽然,吾与汝共之。”子贡曰:“敢问其方[27]。”孔子曰:“鱼相造乎水[28],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29];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30]。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31]。”子贡曰:“敢问畸人[32]。”曰:“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33]。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

    【注释】

    [1]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皆为虚构人物。

    [2]相为:相助。

    [3]挠挑:宛转。 无极:谓太虚。

    [4]莫然:淡漠无心的样子。

    [5]有间:不久。

    [6]侍事:助办丧事。

    [7]编曲:编次歌曲。

    [8]来:语气助词。

    [9]而:通“尔”,你。 反:通“返”,返归。

    [10]猗(yī医):叹词,犹“啊”。

    [11]趋:小步疾行。

    [12]礼意:礼的真意。

    [13]修行无有:即“无有修行”,指不按礼仪修养德行。

    [14]命:名,称。

    [15]方:礼法。

    [16]女:通“汝”。

    [17]陋:鄙陋。

    [18]方且:正要。 为人:谓为偶,为友。

    [19]赘:多生的肉块。 县:通“悬”。 疣(yóu尤):瘤结。

    [20]决:破裂。 ***(huàn患):皮肤上的小肿块。 溃:溃烂。 痈:多生于颈、背部的脓疮。

    [21]端倪:头绪。

    [22]芒然:无所系累的样子。 彷徨:与“逍遥”同义,即自得逸乐。

    [23]业:事业。

    [24]愦愦(kuì愧)然:烦乱的样子。

    [25]观:给人看。

    [26]戮民:因受礼仪束缚,无异于受天之刑,故称。

    [27]方:方法。

    [28]造:至,到。

    [29]穿池:谓掘地成池。

    [30]无事:无为。 生定:心性安静。

    [31]道术:即大道。

    [32]畸:异。

    [33]侔(móu谋):合。

    颜回问仲尼曰:“孟孙才[1],其母死,哭泣无涕[2],中心不戚[3],居丧不哀[4]。无是三者,以善处丧盖鲁国[5],固有无其实而得其名者乎[6]?回壹怪之[7]。”

    仲尼曰:“夫孟孙氏尽之矣[8],进于知矣[9],唯简之而不得,夫已有所简矣。孟孙氏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后,若化为物[10],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11]!且方将化,恶知不化哉?方将不化,恶知已化哉?吾特与汝,其梦未始觉者邪[12]?且彼有骇形而无损心[13],有旦宅而无情死[14]。孟孙氏特觉[15],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16]。且也相与吾之耳矣[17],庸讵知吾所谓吾之乎[18]?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19],梦为鱼而没于渊。不识今之言者[20],其觉者乎,其梦者乎?造适不及笑[21],献笑不及排[22],安排而去化,乃入于寥天一[23]。”

    【注释】

    [1]孟孙才:姓孟孙,名才,鲁国人。

    [2]涕:泪水。

    [3]中心:心中。 戚:忧伤。

    [4]居丧:服丧,守丧期间。

    [5]盖:覆盖,即闻名。

    [6]固有:岂有。

    [7]壹:语气助词,表强调。

    [8]尽之:尽处丧之道。

    [9]进:超过。

    [10]若:顺。

    [11]已乎:如此而已。

    [12]其:恐怕。

    [13]彼:指孟孙才。 骇:惊。

    [14]旦宅:通“怛侘”,惊恐。 情:精神。

    [15]特:独自。

    [16]乃:如此。

    [17]吾之:这是我。

    [18]庸讵:怎幺。

    [19]厉:通“戾”,到达。

    [20]不识:不知道。

    [21]造:至。

    [22]献笑:突然发笑。 排:安排。

    [23]寥天:虚空寂寥的天道。

    意而子见许由[1],许由曰:“尧何以资汝[2]?”意而子曰:“尧谓我:‘汝必躬服仁义而明言是非[3]。’”

    许由曰:“而奚来为轵[4]?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5],而劓汝以是非矣[6],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途乎[7]?”意而子曰:“虽然,吾愿游于其藩[8]。”

    许由曰:“不然。夫盲者无以与乎眉目颜色之好[9],瞽者无以与乎青黄黼黻之观[10]。”意而子曰:“夫无庄之失其美[11],据梁之失其力[12],黄帝之亡其知,皆在炉捶之间耳[13],庸讵知夫造物者不息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14]?”

    许由曰:“噫!未可知也。我为汝言其大略[15]:吾师乎[[16]!吾师乎!齑万物而不为义[17],泽及万世而不为仁[18],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此所游已。”

    【注释】

    [1]意而子:虚构的人物。

    [2]资:教。

    [3]躬服:亲自实行。 明言:辨清。

    [4]而:通“尔”,你。 轵(zhǐ纸):通“只”,语助词。

    [5]黥(qíng擎):用刀在犯人面额上刻刺,然后涂上墨的一种刑罚,亦称墨刑。

    [6]劓(yì艺):割去鼻子的刑罚。

    [7]遥荡:逍遥放荡。 恣睢:从容自适。 转徙:变化。

    [8]藩:边缘地带。

    [9]与:参与欣赏。

    [10]黼黻(fǔfú府弗):古时礼服上所绣的斧形花纹。 观:华美。

    [11]无庄:虚构的美人。 失:忘记。

    [12]据梁:虚构的大力士。

    [13]捶:通“锤”,锤炼。

    [14]乘:载。 成:完整的身躯。

    [15]大略:大概。

    [16]师:指大道。

    [17]齑(jī机):碎粉,引申为调和。 不为:不自以为。

    [18]泽:恩泽。

    颜回曰:“回益矣[1]。”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2]。”仲尼蹴然曰[3]:“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4],黜聪明[5],离形去知,同于大通[6],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7],化则无常也[8]。而果其贤乎[9]!丘也请从而后也[10]。”

    【注释】

    [1]益:谓以损为益,即进入道境。

    [2]坐忘:端坐而忘一切。

    [3]蹴(cù促)然:惊而改容的样子。

    [4]堕(huī辉)肢体:谓忘其身。堕,通“隳”,毁坏。

    [5]黜(chù触)聪明:谓忘其智。

    [6]大通:大道。

    [7]无好:没有好恶之情。

    [8]常:谓滞执不变。

    [9]而:通“尔”,你。

    [10]从而后:跟在你的后面。

    子舆与子桑友[1],而霖雨十日[2],子舆曰:“子桑殆病矣[3]!”裹饭而往食之。至子桑之门,则若歌若哭,鼓琴曰:“父邪?母邪?天乎?人乎?”有不任其声而趋举其诗焉[4]。

    子舆入,曰:“子之歌诗,何故若是?”曰:“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弗得也[5]。父母岂欲吾贫哉?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私贫我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

    【注释】

    [1]子桑:即子桑户。

    [2]霖雨:连绵细雨。

    [3]病:谓因饥而病。

    [4]不任其声:谓其气力不足,而歌声微弱。 趋举其诗:谓其歌唱诗句急促,而不成调子。

    [5]极:绝境。

    【文化史拓展】

    老子《道德经》曰:“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大道是这样地玄虚,同为道家思想开山宗师的庄周在《大宗师》中也对“道”进行了深辟的阐述。

    《大宗师》中曾多次言称“造物者”,但这不同于西方宗教中的“上帝”。宗教故事里的上帝有具体形象,有自己的思想,有创造能力与判定是非的自我标准。而庄子笔下的“造物者”并没有具体的职责,它“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即是不能为人的感官所感知的超越时间空间的“道”。

    文中所说的“坐忘”,指的是一种“损之又损之”的悟道方法,目的是要人们做到内心虚静,甚至忘掉自己,最后与大道混同为一。唐代道教学者把庄子的这一悟道方法进一步发展成了具有宗教色彩的“坐忘修道”理论,诸如赵坚《坐忘论》七篇、吴筠《坐忘论》一卷、无名氏《天隐子·坐忘》等,当即属于这方面的理论著作,可惜多已亡佚。但司马承祯的《坐忘论》却保存到了现在,其所论“安心坐忘之法”,“略成七条修道阶次”,即依次为信敬、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司马承祯在《坐忘论》中论述“七条修道阶次”时,援引了《庄子》内、外、杂篇中的大量思想资料来充实和阐述自己的理论,从而打破了庄子“坐忘”悟道方法与他的政治论、养生论、缮性论、齐物论等思想理论之间的界限,使庄子“坐忘”之法的思想内涵大大地丰富了起来。同时,由于庄子所倡导的“坐忘”之法本与佛教由定发慧、由慧照定、定慧双修的止观学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而司马承祯又正是一位曾深受佛教天台宗止观学说影响的道教学者,因此他在《坐忘论》中便每每以天台佛学所提倡的止观并重、定慧双修和反照心源、体证中道的修行理论去接通庄子的“坐忘”之法,从而更使庄子的“坐忘”之法与佛教学说融合了起来。当然,司马承祯作为一位著名的道教学者,他在《坐忘论》中所阐述的修道理论,却仍是以追求长生成仙为最终目的的。

    【文学史链接】

    1、相关文学典故

    相濡以沫

    嘘枯养瘠,相濡以泽。

    (曾国藩《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

    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

    (鲁迅《题〈芥子园画谱〉三集赠广平》)

    坐忘

    渐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

    (孟浩然《游精思提观主山房》)

    不违仁者三月也,不违如愚者终身也。忘仁义,忘礼乐,而至于坐忘也。(钱谦益《〈颜子疏解〉叙》)

    2、后世有关诗赋文

    司马承祯《坐忘论》

    无名氏《天隐子·坐忘》

    李士表《庄子九论·藏舟》、《庄子九论·坐忘》

    3、文学技法

    庄子先为致赞,劈手即与捩转,见他分天分人,乃正是梦梦多事。……从“死生,命也”以下,咏叹大宗师之妙,叠叠用譬喻夹发振跌,只是不曾明明指出。至数层咏叹之下,接出“夫道”二字,大宗师才一现身。点出“道”字,便极力形容“道”字之妙,便历历指点,古来神圣无不宗师此道,是前半篇正文收束处。下面七大段文字,止是为前半篇作引证发明耳。其前四段,直明生死当顺乎宗师;五、六二段,辨明道体,以世人误认宗师故也。末段收出”命“字。命,乃大宗师之赋物者也。人生惟当受命,是一篇扼要归宿处。

    (宣颖《南华经解·大宗师》总论)

    细按此篇文法,首段已尽其妙。以下逐层逐段,分应上文,神龙嘘气成云,伸缩变化,全在首尾,若隐若显,令人不可捉摸。此外东云见鳞,西云见爪,作其之而,盘空挐攫,此其所以为灵也。……其中俊语奥词,分呈互见,剖之为荆山之玉,屑之为丽水之金,缀之为长吉之囊,割之为丘迟之锦。沾其剩馥残膏,皆可湔肠换骨,化为脉望之仙。自有文章以来,空前绝后,无古无今,殆推庄生为独步矣。

    (刘凤苞《南华雪心编·大宗师》总论)

    【集评】

    大宗师,言道也。道者,自然而已。……篇中义谛,随人根器大小各有受用。熟读此者,不惟可消贪鄙之私,而所谓性命之宗、上乘之学,亦不外是而得之矣。

    (陆西星《南华真经副墨·大宗师》总论)

    大宗师者,道也,莫大惟道也。道者,自然而已,所谓至真至卓者也。知自然者,能登假于道,故不悦生恶死。其与物也有宜而莫知其极,其状也不可以比象形容,知死生为命而与天为徒,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然是大宗师也,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知之者其惟真人乎?

    (胡文豹《南华经合注吹影·大宗师》总论)

    《大宗师》一篇,说理深邃宏博,然浅人恒做不到。庄子似亦知其过于高远,故以子桑安命一节为结穴,大要教人安命而已。此由博反约,切近人情之言也。

    (林纾《庄子浅说·大宗师》篇末附见)

    【思考与讨论】

    1、 “道”被道家看成是产生世界万物的最后本体,是道家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请结合阅读下面几段文字,认真体会庄子所谓“道”的本质特征:

    (1)、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生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狶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戏氏得之,以袭气母;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堪坏得之,以袭昆仑;冯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大山;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顼得之,以处玄宫;禺强得之,立乎北极;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

    (选自《大宗师》)

    (2)、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

    (选自《知北游》)

    (3)、知北游于元水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而睹狂屈焉。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狂屈曰:“唉!予知之,将语若,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知不得问,反于帝宫,见黄帝而问焉。黄帝曰:“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知问黄帝曰:“我与若知之,彼与彼不知也,其孰是邪?”黄帝曰:“彼无为谓真是也,狂屈似之;我与汝终不近也。……”知谓黄帝曰:“吾问无为谓,无为谓不应我,非不我应,不知应我也。吾问狂屈,狂屈中欲告我而不我告,非不我告,中欲告而忘之也。今予问乎若,若知之,奚故不近?”黄帝曰:“彼其真是也,以其不知也;此其似之也,以其忘之也;予与若终不近也,以其知之也。”狂屈闻之,以黄帝为知言。

    (选自《知北游》)

    (4)、于是泰清问乎无穷曰:“子知道乎?”无穷曰:“吾不知。”又问乎无为,无为曰:“吾知道。”曰:“子之知道,亦有数乎?”曰:“有。”曰:“其数若何?”无为曰:“吾知道之可以贵,可以贱,可以约,可以散,此吾所以知道之数也。”泰清以之言也问乎无始曰:“若是,则无穷之弗知与无为之知,孰是而孰非乎?”无始曰:“不知深矣,知之浅矣;弗知内矣,知之外矣。”于是泰清中而叹曰:“弗知乃知乎,知乃不知乎!孰知不知之知?”无始曰:“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可名。”无始曰:“有问道而应之者,不知道也;虽问道者,亦未闻道。道无问,问无应。无问问之,是问穷也;无应应之,是无内也。以无内待问穷,若是者,外不观乎宇宙,内不知乎大初,是以不过乎昆仑,不游乎太虚。”

    (选自《知北游》)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佚名作品集
东京爱情故事锋剑春秋武王伐纣平话毛公案山海经(原文+白话文译文)*****牛虻和他的父亲、情人和她的情人五美缘定鼎奇闻后西游记罗斯福传六韬七十二朝人物演义贤愚经西施艳史演义说呼全传郭公案太上感应篇后宋慈云走国全传民间偏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