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章 导论(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 作者:王万民

第3章 导论(1)

  二百多年前,法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拿破仑·波拿巴曾把中国比喻为“东方的睡狮”。他预言,这只睡狮一旦醒来,必将影响全球,震惊世界!

  今天,拿破仑的预言正在得到应验,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已经从沉睡中醒来,她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速度惊人,正在并将继续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这一切,得益于30多年前一位老人的卓越才智和胆识,得益于这位老人与众不同的思维模式。这位老人,就是被称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邓小平。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素质差异,本质上不在于他们的知识水平的差异,而在于他们的思维能力的差异。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之所以伟大,之所以与普通人不同,之所以能改变历史发展方向,决定特定社会发展模型、发展状况的关键性因素,就在于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与普通人不同。邓小平之所以能成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之所以能名扬四海五洲,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之所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能为我们指引方向,而且能长于实施,把远大理想有效地变为卓越现实,就在于他具有深邃的政治智慧,就在于他具有特有的思维方式。

  几十年来,这位伟人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并未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减少分毫。我们惊讶于在那个思想封闭的年代,为什么邓小平会石破天惊地提出一系列如此大胆的、创新的理论,并且让这些理论改变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他的思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这样的思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我们从中可以获得什么样的启示……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我们经过苦苦探寻,一个欣喜的答案逐渐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所有这一切都源自于邓小平的某种思维,都源自于邓小平思维模式中体现的那种挑战传统、超越自我的精神以及敢于突破前人的极大勇气和胆量。

  $第一节 关于批判性思维

  研究和探讨邓小平的批判性思维,首先就应该全面地了解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含义,了解批判性思维的特性以及批判性思维的技能和气质。

  一、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含义

  《礼记·中庸》讲了一个很好的为学之道,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广泛地学习,对学习的内容多发问,认真思考,弄清其中的道理,并把学习到的正确道理用于自己的行动中。这就是要求人们做事要广泛学习,仔细探究,谨慎思考,明辨是非,最后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上。《礼记·中庸》虽然没有明确说这样的做事方法是一种批判性思维,但已经和逻辑学中所说的批判性思维非常接近。

  在英语中,“批判性思维”被直译为Critical Thinking,意指在严格推断基础上,通过质疑辨析,抓住事物要领的一种清晰、敏捷的思维方式。“批判性”来自希腊文“kriticos”,意指提出质疑,弄清楚,进行分析,即“辩明或判断的能力”。《现代汉语词典》对“批判”的解释是:“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做系统的分析,加以否定。”可以从以下三点理解:第一,批判性思维是指一种思维活动,我们通常说“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我们要善于进行批判性思维”,就是要善于运用批判性思维这种思维活动。第二,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或思维方法,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等思维方式或方法一样,为我们的思维活动提供帮助,是思维的工具。第三,作为一门科学或学科,批判性思维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一门基础科学,目前是美国、加拿大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高等学校的逻辑学基础课之一。中国的少数高等学校近年来也陆续开设《批判性思维》这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作为一门课程,批判性思维是以逻辑学的原理和运用为学理基础,又与心理学、哲学、伦理学等学科广泛交叉融合的,属于广义逻辑学和以思维问题为核心的交叉思维科学方法论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情况下,本书对批判性思维的上述几种意义,不做严格区分。

  (一)国外学界对批判性思维的解读

  1978年6月,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温莎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indsor)举行了首届“国际非形式逻辑(Informal Logic)研讨会”。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批判性思维(非形式逻辑)作为一门哲学运用学科的正式诞生。自此以后,各路专家学者,都纷纷开始了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多种多样,批判性思维的界定或定义也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在国外,作为一个技能的概念,批判性思维可以追溯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年)的“反省性思维”,主要指某种能动、持续和细致地思考任何信念或被假定的知识形式,洞悉支持它的理由以及它进而指向的结论。

  恩尼斯(Robert Ennis)是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开拓者。他系统分析了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并将其表述为,“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目前,恩尼斯的这一界定在学界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较普遍的接受度。

  德国批判学派的哈贝马斯(Habermas)将批判性思维等同于“解放性学习”,即学会从阻碍人们洞察新趋势,支配自己的生活、社会和世界的那些个人的、制度的或环境的强制力中解放出来。而按照霍尔普恩(D.F.Halpern)的观点,批判性思维是“对增加获得期望结果可能性的认知技能和策略的运用”。

  国际公认的批判性思维权威、美国批判性思维国家高层理事会主席、批判性思维中心研究主任理查德·保罗(Richard W.Paul)博士则指出:批判性思维是积极地、熟练地读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估支配信念和行为的那些信息的过程。这些信息通过观察、实验、反省、推理或交流而收集或产生。在其典范的形式里,批判性思维以超越主题内容的普遍智力价值为基础。这些普遍智力价值是清晰性、准确性、精确性、一致性、相关性、可靠证据、好理由、深度、广度和公正。

  加利福尼亚大学批判性思维研究小组则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有目的性的,对产生知识的过程、理论、方法、背景、证据和评价知识的标准等正确与否做出自我调节性判断的思维过程。

  斯柯雷文(M.Scriven)和玻尔(R.Paul)在他们的《批判性思维的定义》一文中是这样来描述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是智力的训练过程,这个过程积极地、灵巧地应用、分析、综合或评估由观察、实验、反省、推理、交流中所获得的信息,并用其指导信念和行动……由于要处理各种各样的论题和目标,批判性思维被纳入一个由不同的、交织在一起的思维模式组成的家族。它们中有科学思维、数学思维、历史思维、人类学思维、经济学思维、道德思维和哲学思维。他们认为,批判性思维包含两种成分:其一,一组产生信念和处理信息的技巧。其二,一种以智力活动为基础的、使用这些技巧来指导行动的习惯。

  20世纪90年代,鉴于批判性思维定义的严重分歧,美国哲学学会德尔菲(Delphi)项目组,从1988年开始,组织哲学、教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专家,运用德尔菲方法(即反复询问调查+专家意见+直观结果的方法),历时3年,经过6轮磋商,就批判性思维的研究结果达成一致意见,写成了《德尔菲报告》。该研究报告指出:我们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这种判断表现为解释、分析、评价、推断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论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探究工具。由于这个原因,批判性思维是教育的解放力量,是一个人私人生活和公众生活的强大资源。虽然批判性思维不等同于好思维,但批判性思维是人类普遍存在的、自我校准的现象。理想的批判性思维者通常应具备下列特质:勤学好问,信息灵通,信赖理智,胸怀宽广,适应性强,公正评价,诚实对待个人偏见,谨慎判断,乐于再三斟酌,头脑清醒,在复杂事物中有条不紊,不懈查找相关信息,理性选择判断标准,专注于探究,坚持不懈地寻求学科和探究所允许的精确结果。因此,培养好的批判者就是朝这个理想努力。批判性思维把技能的培养和以上提到的各种品质的培养结合起来,是理性社会和民主社会的基础。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萨姆纳(William Graham Sumner,1840-1910年)指出,思维的批判性习惯要成为社会的常规,必须遍及其所有风俗,因为它是对付生活难题的一个方法。批判性能力是教育和训练的产物,是一种智力习性和力量。它是人类福祉的一个根本条件,男女都应经受的训练。它是我们反对错觉、欺骗、迷信以及对我们自己和现世环境误解的唯一保证。批判性能力教育是唯一真正称得上培养好公民的教育。

  (二)国内学者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

  在中国,批判性思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近些年来,一些致力于批判性思维研究的专家学者,对批判性思维的特征、内容、运用以及开展批判性思维训练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取得了相应成果,尽管这仍然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纵观国内学者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以下几种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第一,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过程。河南大学马佩教授是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批判性思维,也可称之为论辩思维,是一种通过积极、严谨的分析、评价,以辨别、确定某一论题、论述的是非正误的思维过程。我们把它概括为“过程论”。

  第二,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工具。武汉大学张掌然教授的观点具有代表性,他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审所知、明是非、察秋毫的工具,它帮助我们破除迷信,廓清迷雾,发现真理,确立真理。它是科学真理的助产士,是新思想的催化剂。批判性思维帮助我们纠正错误,作出合理的决策和正确的选择。批判性思维使我们的思想严谨、缜密、清晰、明彻。我们把它概括为“工具论”。

  第三,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人生态度。北京大学陈波教授认为:“哲学首先是一种反思、批判的人生态度。它对一切问题都要追本溯源、寻根究底,做一番反省性或前瞻性的思考;它在别人从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对人们通常未加省察和批判就加以接受的一切成见、常识等进行批判性的省察,质疑它们的合理性根据和存在权利。”在这里,陈波所说的哲学的人生态度,我们理解更像是批判性思维的人生态度,所以,我们把它概括为“人生态度论”。

  第四,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考方法或途径。鲜为人知的是,清华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顾秉林先生对批判性思维有深刻的见解。他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我认为,所谓批判性思维,是面对认识的对象,做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或要有些什么新见解、新举措的一个系列的思考过程。”在他看来,要得出合理的结论必须有正确的思考方法或途径,而批判性思维就是这种正确的思考方法或途径。为此,我们把它概括为“方法论”。

  中国人民大学陈慕泽教授对批判性思维进行的描述则更加具体。他指出:批判性思维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一门基础科学,目前是美国高校的逻辑学基础课之一。它的主要目标是对学生进行日常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他的基本观点是:那种相对独立于各种专门知识,包括逻辑专门知识的逻辑思维能力,即批判性思维能力,第一是存在的,第二是有差异的,第三是可训练的,第四是可测试的。人的思维素质的差异,本质不在于对知识掌握多少的差异,而在于日常逻辑思维能力的差异,即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差异。

  综上所述,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有赖于各种知识(包括逻辑知识),但它源于知识,又超越一般知识。从本质上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驾驭和活用知识的思维能力,它内含逻辑推导、归纳类比、批判识别、综合分析和辩证推理等能力。

  批判性思维具有客观性、精确性、简约性、批判性、参与性或互动性、创新性、变通性、辩证性和前瞻性等诸多科学特征。探讨批判性思维的这些科学特征,对于更好地把握批判性思维方法的精髓,对于更好地将批判性思维运用于我们的日常社会生活(“笃行之”),都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通过以上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和阐释,我们总体上可以把批判性思维解读为:批判性思维就是对某观点、思想或某现象、制度进行分析,指出不正确、不符合事实或不合理的地方。它是求真过程中的证明行为,是自发、自由、探讨性的。它建立在言论自由、地位平等的基础之上。从广义上理解,批判性思维就是发展和完善人们的世界观并把它高质量地应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思维能力。

  反观人们对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认识,虽然批判性思考的本质非常简单,所有的人都是思考者,人们所做出的所有决定也都是基于人的思考。但是,一方面,“批判性思考的理念仍仅为世界上一小部分思考者所重视”。批判性思维的缺失遍及各个领域,正如理查德·保罗(Richard W.Paul)、琳达·埃尔德(Linda Elder)所指出的那样,“非批判性思考(指不按照批判性思维的原则进行的思考——引者注)正在全世界蔓延开来,且来势汹汹。而不幸的是,人类思维却是一种近乎完美的自欺工具。无论我们相信什么,无论我们如何相信,我们的非批判性思维(甚至其错误性显而易见)的真实存在都是不言而喻的”。他们还肯定地指出:“非批判性思考既真实,又具有破坏性,在中国如此,在其他国家亦如此。”另一方面,对批判性思维一知半解的也大有人在,并且还对批判性思维存在很多误解,其中,有两种观点具有代表性。其一,认为批判性思维只是简单否定,条件反射式地说“不”。其二,从创造性本质上是打破规则思维出发,认为批判性思维并不包括或鼓励创造性。

  总之,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独特的认知技能,是一种反思的能力。拥有批判性思维的人,不会盲从附和或盲目相信权威。他们对事件抱有怀疑、求真的态度;他们懂得发现和分析问题,能做出理性的批判和选择,并能得出经得起考验的结论。

  二、批判性思维的特征

  作为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的特征是十分明显的,理性、反省、辩证、开放、创新等都应该是它的特征所在,都是对它的特征的高度浓缩和概括。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王万民作品集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