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做人做事做官:领导干部从政必读》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1章 领导干部立身之本,为官之道(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做人做事做官:领导干部从政必读》 作者:王贵水

第31章 领导干部立身之本,为官之道(3)

  第二,幸福是秉公用权心系百姓的责任情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党员干部幸福价值观的主要内涵。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我们生命之所系。手中的一切权利都是人民百姓赋予的,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应时刻铭记自己的人民的公仆身份。有些人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淡化、淡化、淡忘,大耍官老爷做派,饱食终日、尸位素餐、碌碌无为、无所事事,对群众颐指气使、盛气凌人、不尊不敬,对老百姓的合理诉求淡然乃至漠然,不理不睬,不闻不问,导致不讲党性甚至不讲人性的事情屡屡发生;有些人满足于玩弄权术,公权私用,操纵同志,操纵别人,追求玩弄权术的放纵快感。以为官大一级就可以在别人身上恣意妄为、胡作非为、为所欲为。殊不知“玩人丧德、玩物丧志”的道理。这些人严重削弱着党的执政根基和人民政府的威信,是党的肌体名副其实的“蛀虫”。必须进一步加大对权力的约束和监管,明确树立权利的价值取向,确保权利的公共性、公正性。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权力的使用对象和根本准则。不骄纵,不奢侈。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根理念时刻铭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转化在实效上。把为民做事当做权力运行的根本天职,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第三,幸福是知足常乐善于感恩的淡然心境。《老子》中有句话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常乐矣”。在努力倡导领导干部努力进取、开拓创新的基础上,需要正确的认识“知足常乐”的问题,它是一种珍惜自己已有的良好心态,是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是一种能够理性看待自己得失的价值观。懂得感恩、善于感恩是我们幸福的情感维系。“事到知足心常惬”,“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其实,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得到的已经很多。当然,要求进步是每个人的良好愿望,但是这种愿望必须建立在踏实工作务求实效的基础上,做好工作才是升迁进步的根基,而不是不务实际、不干实事、热衷跑要、得陇望蜀、得寸进尺。但是少数领导干部极度忽略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理念,背离了党的宗旨,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党和人民的利益之上,不念党和组织的培养关心,沉迷于物质利益当中,只关心自己的小利益、小圈子、小算盘,不讲大局、不讲原则、不讲党性甚至不讲人性;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贪心好比一个套结,把人的心越套越紧,结果把理智也闭塞了”。有些人毫不满足组织给予的现在的地位和职位。永远也不懂得知足,他们总是在满足了一个欲望的同时,又想得到更多,拥有更多,欲望也就继续无限制的膨胀。天若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这永无止境的贪欲,最终会彻底把人推进万劫不复的深渊。把人民赋予的公权力当做自家工具和资源,无限挥霍,任意驱使,大肆泛滥,吃拿卡要,收受钱财,把公权力当成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筹码。当然,工作无所用心,私欲却急剧膨胀,不想着克己奉公,戮力奉献,却蝇营狗苟,庸庸碌碌,食国家俸禄为苟且之事。其实,这种人从迈出腐败的那一刻起,就唯恐被党和人民发现劣迹,以至于整日心神不宁,惴惴不安,诚惶诚恐,在表面上装的是清正廉洁、光芒四射、悠闲淡雅、从容不迫。这种人即使靠着贪赃枉法而生活富足,内心深处承受着无比的煎熬,遑论幸福。

  领导干部须做到“九慎”

  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要求各部门各地区都要深入宣传,认真贯彻实施,进一步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正确行使权力,始终保持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既能干成事,又能不出事,笔者认为要做到“九慎”。

  第一,是慎始,谨防第一次。人生贵在善始,没有好的开始,很难会有好的终结。加强官德修养,保持自身廉洁,关键在于“第一次”。把好“第一次”这一关,就掌握了主动权,就能在各种腐败诱惑面前,立于不败之地。“第一次”这一关把不住,第一道防线冲破了,欲望的“洪水”就会一泻千里。特别是在“不义之财”面前,慎重对待“第一次”,果断拒绝“第一次”,对每一位领导干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现象虽难以避免,但对每个具体的人来说又是可以避免的,关键是把握自己,时刻警惕“第一次”,莫把自己拖进腐败的泥坑。

  第二,是“慎独”,谨防自我放纵。慎独,就是要表里如一,时刻做到独处时谨慎不苟,坚守道德准则。“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主要表现为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任何条件下,都能不懈其志、不失所为,始终不渝地自觉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近年来,从对一些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案件分析表明,几乎所有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的勾当都是在隐蔽的条件下进行的。“独处无人”时,这些领导干部并不以党纪国法为标尺,而是以“能不能被人发现”、“会不会被追究”作为自己行为的界线,放纵自己做出所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却违反纪律的事情,最终东窗事发。领导干部要做到慎独,必须不断增强自我反省意识,习惯于“吾日三省吾身”,经常扪心自问,是否带头实践了自己提倡的道德标准与价值准则,绝不能言行相悖、表里不一。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形成无需外来监督和任何强制而保持洁身自好的工作作风。

  第三,是“慎微”,谨防积小成大。我国古代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名言警句,有唐朝宰相陆贽、宋朝宰相范质戒奢的历史佳话,也有“库吏被斩”的历史典故,更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廉洁自律的典范,我们当今的领导干部应该从中受到启迪,时时处处既重大节又注小节,以免误人误己误家庭误事业误党误国。就拿一些领导干部受贿犯罪来说,你“不以礼小(少)而收之”,慢慢就会就敢收大礼、常收礼,从“小贪”变成“中贪”、“大贪”、“巨贪”。何况“小礼”与“大礼”、“薄礼”与“重礼”,虽有数量之别,但没有十分明显的界限,而且性质是完全一样的。收“小礼”,必定慢慢收“大礼”;小贪不戒,终成大贪,这是千古不变的法则,更是历史为我们敲响的警钟。

  第四,是“慎友”,谨防滥交友。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可见,人生中的交友是十分重要的,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交友更应该慎重。从近几年查处的腐败案件看,不少人在走上领导岗位后,就是被所谓的朋友打倒的。一旦东窗事发,就是一串一窝,也说明一个道理:“吃喝朋友不长久,相互利用无真友”。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在结交朋友方面要慎之又慎。有些“朋友”就是瞄着你手中的权力而来的,他们千方百计和你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谋取非法利益。为达此目的,他们千方百计寻找借口,运用各种手段,甚至设置陷阱,迫使你成为其谋取私利的工具。我们平常下棋可以悔上个一步两步的,人生只一回,真正想后悔的时候,恐怕又会像胡长清那样,为时已晚兮。因此,对领导干部来说,对自己的社交圈决不能含糊,要时刻提防个别人的“感情投资”和不同形式的公关,要真正做到谨慎择友,从善交友。只要你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从政,那么,任何“朋友”的任何伎俩都奈何不了你。

  第五,是“慎好”,谨防嗜好误前程。嗜好人皆有之,领导干部并不例外。但是领导干部切不可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习惯恣情放纵,而应当把它与官德修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官德修养的扬之,不利于官德修养的弃之,介于中间的节之。如果领导干部对自己的爱好不善节制,就会被别人投其所好。厦门远华赖昌星就惯用这一手段,把众多的高级干部拉下水。赖昌星非常露骨地叫嚣,“不怕政府有法规,就怕领导没爱好”。我们从赖昌星一案中是可以汲取足够教训的。

  第六,是“慎欲”,谨防纵欲无度。有的领导干部之所以在权、钱、色等的诱惑下坠马落崖,究其原因,无不是为欲所困,为欲所害,都是官欲、权欲、色欲,利欲、占有欲、享受欲太盛。“无理则欲乱,无欲则理废”,“无欲则刚,欲盛方寸乱”。欲望是人生的一种动力,无欲不可,而纵欲又为害无穷。那么,如何把握自己的欲望,唯一的是以理导欲,以理制欲,就是要通过理性把欲望控制在“无过无不及”的程度,做到“非理之财莫取,非理之事莫为”,要认清正欲和邪欲,扬正制邪,择其善而行之。同时要把好节欲与制欲关。追求个人欲望的实现,千万任性不得,放纵不得,不能逾规越法,不择手段,谨防伤身败德。

  第七,是“慎权”,谨防滥用权力。领导干部的权力是党和人民所赋予的,是公权而不是私权,应当“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代表党和人民正确行使权力,振兴党的伟大事业,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权力又是一把“双刃剑”。“失去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绝对的权力,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这是一个社会、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出现腐败现象的最基本规律。不给权力“上铐”,很容易产生绝对权力,导致权力“横着使”,权大于法,权力就会成为个人炫耀的资本,进行权权交易、权色交易、权钱交易的工具和手段,极容易使人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给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造成极坏影响和巨大损失。

  第八,是“慎为”,谨防滥作为不作为。“为”即“行为”。领导干部往往是言出令随,行动风起,所以一定要顾及自己言行可能产生的后果。领导干部要慎为,主要表现在行、言两个方面,即慎行、慎言。慎行,它的基本要求是让干部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尤其要知道自己不该干什么。毋庸置疑,我们绝大多数干部是有责任感的,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才华。但也有极少数干部,在新的执政环境中找不到方位,显得浮躁、不安,他们或草率行事,或信口开河,或敷衍塞责,或只做表面文章,糊弄和应付上级。慎行是要求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政,特别要经得住诱惑,不该干的事,一点也不能干;不该伸的手,一寸也不能伸。慎言是历代圣哲先贤修身静心之本。不慎的语言,会在有意无意间伤人自尊、破坏团结。领导干部面对民众,要“言之有物”,体察民情,关注民生,反映民意;要“言之有理”,站在正确的政治立场上讲话,按照政策规定讲话,有根有据;要“言之有矩”,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和规范,不该说的绝对不能说;要“言之有情”,通情才能达理,说话上心平气和,语言上平等待人,方式上宽以待人,让民众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第九,是“慎终”,谨防晚节不保。这方面主要是老同志要注意,做到善始善终。现在流行一种说法叫“黄昏现象”,指的就是那些行将退休的领导干部丧失晚节。这些年来,所谓“59现象”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些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为党和人民作了大半辈子的领导干部,在即将退休安度晚年之时,却因私欲膨胀,走上了违法犯罪的不归路。对于广大领导干部来说,要做到慎终,关键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坚定理想信念,“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真正做到笃心志,坚毅力,警钟长鸣,自律不怠。《资治通鉴》上曰:“慎终者如始,则善矣。”也就是说,慎终,才能善终。广大领导干部一定要从王立信的人生悲剧中汲取教训,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始终严格自律,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蚀,切实做到胡锦涛总书记所要求的“真正经受住权力、金钱和美色的诱惑,永葆共产党人和人民公仆的本色”,保持革命晚节。要谨记:欲善终,须慎终。

  ※知识延伸

  “当代焦裕禄”牛玉儒

  牛玉儒的发病,其实早有征兆。一段日子以来他时常胃疼,有时喝杯茶水都觉得疼。他的爱人谢莉事后也回忆起丈夫好几次说过,怎么大便发黑呢?被工作占据了全部身心的牛玉儒,忽略了这些危险的信号。谁也没想到,这是癌症向他发出的最后通牒。

  每年都会有定期体检,牛玉儒很少去,说没有时间。2004年4月22日,正在参加呼和浩特市“两会”的牛玉儒“胃疼”难忍,秘书李理硬把他劝到了内蒙古医院。结果出乎意料:“结肠癌,已经扩散到肝部!”坚持到26日地方“两会”结束后,牛玉儒被送进北京协和医院。检查结果与内蒙古医院完全一样,专家们估计,病人的生命不会超过几个月了。

  谢莉说:“当玉儒的病情被确诊后,我惟一能做到的,就是好好陪他度过这最后的日子。可是,我竟连这个愿望也没能实现。4月26日决定手术的那天,玉儒就恳求大夫尽量在五一假期为他做完手术,争取3天下地,7天拆线,15天后就回去工作……”为此,北京协和医院被牛玉儒的执著打动,5月3日为他做了手术。当大夫端着托盘从手术室出来,指着刚截下的一截肠子对谢莉说:“你们看看这个洞,已经溃烂成这个样子了,他怎么能不疼呢?真没见过这样麻木的人。”手术后的第3天,牛玉儒就下地行走了。为了能恢复体力,早些回去工作,他以顽强的毅力抗争着。

  癌是很疼的,但牛玉儒到死都没有用过止疼针。李理说,整个生病期间,牛玉儒没有表达过痛苦或恐惧。牛玉儒生病的后期,长了褥疮,他没说。有一次身边人扶他起床时,不小心碰到他的臀部,他疼得直皱眉并冒汗。这时身边的人才知他生了褥疮。

  虽然所有人都瞒着牛玉儒的病情,但他们认为牛玉儒自己是知道的。有一次他们一起吃饭,无意中谈论起病的话题,牛玉儒说谁的病,谁自己清楚,大家不敢往下接话了。

  8月6日,距他去世的日子仅8天———就在这天,他在病榻上一字一句地修改将在10日举行的自治区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稿;他和副市长张伯旭(现为呼市市委副书记)讨论了如何让发展中的呼市信息产业走得更快更好;他嘱咐来看他的浙江华门房地产集团副总经理曹鸣,一定要把在呼市的项目做好,为呼市的城市建设作贡献;他还惦记着马上要完工开放的新华广场,打电话给建委主任孙建华,问灯光效果怎么样……“8月13日,玉儒已连续两天昏迷不醒。”谢莉说到这里眼圈发红:“我从一大早就在床边呼喊着他,他却浑然不知。我附在他耳边轻轻地说:‘玉儒,8点半了,要开会了,大家都等着你呢。’他紧闭的双眼竟然慢慢地睁开了,凝视着我好一会儿,又慢慢地闭上了。”

  2004年8月14日凌晨,牛玉儒陷入了重度昏迷,妻子预感到他的时间可能不多了。谢莉回忆时说:“走的头一天早晨,他嘴蠕动着,好像是想说什么,我看见了,我就把耳朵贴在他嘴边,他发不出一点声音来,他知道他自己也发不出声音,他又抬起眼睛看着我,我觉得他好像在跟我说,能不能留住我,我还有那么多事要做。”这天凌晨4时30分,年仅51岁的牛玉儒永远地离开了曾日夜牵挂的事业和心之所念、情之所系的市民……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王贵水作品集
做人做事做官:领导干部从政必读儒家的处世之道心宽是一种智慧,舍得是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