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卡耐基人际关系心理学》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0章 豁达忍让,宽容地对待每个人 (4)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卡耐基人际关系心理学》 作者:丁宁

第20章 豁达忍让,宽容地对待每个人 (4)

  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与第二任总统亚当斯从断交到宽恕,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杰弗逊在就任前夕,到白宫去想告诉亚当斯,说他希望针锋相对的竞选活动并没有破坏他们之间的友情。但杰弗逊未来得及开口,亚当斯便又咆哮起来:“是你把我赶走的!”此后,两人中止交往达11年之久。直到后来杰弗逊的几个邻居去探访亚当斯,这个坚强的老人仍在诉说那件难堪的往事,但接着冲口而说出:“我一向都喜欢杰弗逊,现在仍然喜欢他。”邻居把这话传给了杰弗逊,杰弗逊便请了一位彼此皆熟的朋友传话,让亚当斯也知道他的深重友情。后来亚当斯回了一封信给他,两人从此便开始了美国历史上也许是最伟大的书信往来。

  宽恕是为那些曾经侵犯我们的人着想而做的,它的最高境界是心灵的净化和升华,它使我们从中看到了非常强大的力量,的确,宽恕可以帮助我们恢复友谊、爱情和事业。

  >>>宽恕和原谅那些曾经伤害你的人

  宽恕是一种圣洁的品质,遗憾的是我们中的许多人都不愿这么仁慈。但原谅那些曾经伤害你的人,会给你带来一种身心的平和。如果你拒绝忘记那些微不足道的陈年往事所引起的愤怒,你就不能体会到这种平静。此外,科学家的研究还表明:宽恕他人能让你更加健康。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最近做了一项行为学研究。他们发现,当人们设想向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报复时,血压会明显上升;当他们想象原谅那些背叛者时,血压则显着下降。斯坦福大学有一个“宽恕他人”的项目研究小组,他们也发现,那些尝试宽恕他人的人与没有这种愿望的人相比,愤怒和压力的身体表现显然少得多。

  假如对你来说,宽恕是件很困难的事,那么,卡耐基推荐的下面的这四个步骤将教会你如何学会宽恕他人。

  不要等着别人来道歉

  心理学家波顿·尼尔森说:“通常我们都非常自以为是,常见的想法是:‘除非他(她)来道歉,否则我才不会原谅他(她)呢。’”“但是,一旦我们坚持这么做,一般来说,就得花上很长时间来消除怒火,而付出代价的往往也是我们自己。这等于是把安宁交到了别人的手中,让别人来主宰自己的心情。”因为你只要一想到那件不愉快的事,你就会感到愤怒和受伤害。

  同情冒犯你的人

  他(她)这么做也许是出于无知、恐惧或者是痛苦。“有一句话我经常挂在嘴边,‘在每一次冒犯背后都有个伤心的故事。’”尼尔森博士建议,你可以试着扮演一下那个做错事的人,或者从他(她)的角度给自己写封信。

  纽约的心理学家罗伯特·克伦博士也支持这个观点:“我们忘记了,有时连非常爱我们的人都会伤害甚至背叛我们。有时候,因为人家伤害你,就中止你们的关系是没有必要的。”

  设想一下被自己所爱的人原谅后的轻松感

  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可能,“列举自己的缺点和失败,远比说别人的不是痛苦得多,”尼尔森博士说,“不过,这样做有利于心理平衡。”想象一下某一天你得罪了一个你很在乎的人,而他(她)大度地原谅了你,你的心情如何?

  完成一个象征性的动作

  “当你决定宽恕他人时,如果没有公众行为来帮你完成这种表达,你可能也难以确信自己是否真的做到了宽恕。”因此,你可以自己找个方式,比如说,你可伸直手臂举起一块大石头,当你决定宽恕时就把它扔掉;或者是点亮一支蜡烛,想象自己的怒火已经同这蜡烛一起熔化了。

  记住:宽恕并不等于忘记;就算在你决定宽恕之后,受伤的感觉往往还会停留很长一段时间,有时甚至需要你再次去宽恕。不过,根据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已经宽恕了他人的人会觉得那些曾经让他们锥心疼痛的事情已不再痛苦了。宽恕他人有时就像镜子一样反射出你对自己的宽恕。

  >>>宽容地对待每个人,避免偏见

  在卡耐基的培训班上,马里杰·斯比勒·尼格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我年轻时自以为了不起。那时我打算写本书,为了在书中加进点‘地方色彩’,就利用假期出去寻找。我要去那些穷困潦倒、懒懒散散混日子的人们当中找一个主人公,我相信在那儿可以找到这种人。

  “一点不差,有一天我找到了这么个地方,那儿到处都是荒凉破落的庄园、衣衫褴褛的男人和面色憔悴的女人……最令人激动的是,我想象中的那种懒惰混日子的味也找到了——一个满脸乱胡须的老人,穿着一件褐色的工作服,坐在一把椅子上为一小块马铃薯地锄草,在他的身后是一间没有油漆的小木棚。

  “我转身回家,恨不得立刻就坐在打字机前。而当我绕过木棚在泥泞的路上拐弯时,又从另一个角度朝老人望了一眼,这时我下意识地突然停住了脚步。原来,从这一边看过去,我发现老人的椅边靠着一副残疾人的拐杖,有一条裤腿空荡荡地直垂到地面上。顿时,那位刚才我还认为是好吃懒做混日子的人物,一下变成为一个百折不挠的英雄形象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对一个只见过一面或聊上几句的人,轻易下判断和作结论了。感谢上帝让我回头又看了一眼。”

  卡耐基指出,急于下结论,怀有偏见是人际冲突的常见原因。我们为什么不能对别人多些了解、多些宽容呢?

  每个人都可能患上偏见的“疾病”,只不过程度轻重不一。偏见是根据自己所得到的一点点信息,凭主观的想象,甚至已有的经验和逻辑,编故事似的给对方编制了一个形象,甚至由此去推知他的过去和将来。

  和一个人初次见面,对方穿着随便、谈吐粗俗,你很可能会认为对方是一个没文化、缺教养的人。当然,你可以这么认为,但如果你进而认为他办事肯定不认真,而且自私,甚至可能有点邪恶,以至于以后不愿和他进行任何合作,那么就过分了,就变成了一种偏见。有这种思维方式的人,很容易失去很多机会。因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和人交往、合作,关键要充分利用别人的优势,充分发挥对方的优势,从而给自己提供方便。

  很多人会以第一印象轻易地判断一个人,通过第一印象中的一些信息来判断他的一切,这显然是一种以偏概全的错误。

  对人产生偏见,结果往往是对自己不利。因为对人有偏见,很容易被对方察觉,一旦别人感觉到你对他有偏见,很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如果你们是同事,那么麻烦就来了,合作是肯定不可能的了。所以,一次偏见就等于少了一个合作伙伴,甚至少了一个可能的朋友。

  要想消除偏见,我们就得设法改变自己的一些思维定式。首先要使自己坚信每个人都是有优点和缺点的,我们和人交往要尽可能地多看优点,少看缺点,能以这样一种态度去交际,我们就会感到这世界很美好,肯定能宽容地对待每个人。

  >>>不能只是去注意别人不好的一面

  卡耐基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他们的健康、财富以及生活上的各种享受大致相同,结果,一种人是幸福的,而另一种却得不到幸福。他们对物、对人和对事的观点不同,那些观点对于他们心灵上的影响因此也不同,苦乐的分界主要也就在于此。

  一个人无论处于什么地位,遭遇总是有顺利和不顺利;无论在什么交际场合,所接触到的人物和谈吐,总有讨人喜欢的和不讨人喜欢的;无论在什么地方的餐桌上,酒肉的味道总是有可口的和不可口的,菜肴也是煮得有好有坏;无论在什么地带,天气总是有晴有雨;无论什么政府,它的法律总是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而法律的施行也是有好有坏;天才所写的诗文有美点,但也总可以找到若干瑕疵;差不多每一个人的脸上,总可找到优点和缺陷;差不多每一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

  在这些情形之下,上面所说的两种人的注意目标恰好相反。乐观的人所注意的是顺利的际遇、谈话之中有趣的部分、精制的佳肴、美味的好酒、晴朗的天气等,同时尽情享乐;悲观的人所想的和所谈的却只是坏的一面,因此他们永远感到怏怏不乐。他们的言论在社交场所既大杀风景,个别的还得罪许多人,以致他们到处和别人格格不入。如果这种性情是天生的,对这些怏怏不乐的人倒是应该怜悯。但是那种吹毛求疵令人厌恶的脾气,也许根本从模仿而来,于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习惯。假如悲观的人能够知道他们的恶习对于他们一生幸福有如何不良的影响,那么即使恶习已经到了根深蒂固的程度,也还是可以矫正的。我们希望这一点忠告可能对悲观的人有所帮助,促使他们去除掉恶习。

  这种恶习实际上虽然只是一种态度,一种心理行为,但是它却能造成终生的严重后果,带来真正的悲哀与不幸。他们得罪了大家,大家谁也不喜欢他们,至多以极平常的礼貌和敬意跟他们敷衍,有时甚至连极平常的礼貌和敬意都谈不到。他们常常因此很气愤,引起种种争执。他们如果想将地位改变或将财富增加,别人谁也不会希望他们成功,没有人肯为成全他们的抱负而出力或出言。如果他们遭受到公众的责难或羞辱,也没有人肯为他们的过失辩护或予以原谅;许多人还要夸大其词地同声攻击,把他们骂得体无完肤。如果这些人不愿矫正恶习,不肯迁就,不喜欢一切别人认为可爱的东西,而总是怨天尤人,自寻烦恼,那么大家就会避免与其交往。因为这种人总是难以和人相处,一旦你发觉自己被牵扯在他们的争吵中时,你将会感到极大的烦恼与痛苦。

  有一位研究哲学的老人,由于饱经世故,时时谨慎、留神,避免和这种人亲近。正因为世界上还没有发明出使人一看便知什么人有这种坏脾气的仪器,因此他就利用了他的两条腿:一条腿长得非常好看,另一条却因意外事故而呈畸形。陌生人初次和他见面,如果对他的丑腿比对他的好腿更为注意,他就有所猜忌。如果此人只谈起那条丑腿,不注意那条好腿,这就足以使老人决定不再和他做进一步的交往。这样的“大腿仪器”并非人人都有,但是只要稍微留心,那些有吹毛求疵恶习行迹的人,大家都能看出来,从而可以决定避免和他们交往。因此,我们劝告那些性情苛酷、怨愤不平和抑郁寡欢的人,如果希望受人尊敬而自得其乐,那就不能只是去注意人家的丑腿了。

  >>>尽量从积极的方面去理解别人的批评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发生:有的人一听到别人对他的批评和劝告,就大发雷霆,他们不是去虚心听取,反省其身,却反唇相讥:“也不看看你自己是什么德行,却来教训我!”言外之意是对方也有缺点,不配来批评他。须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只允许没有过失的人批评自己,那么你终生都不会听到对你过失的批评意见了,一辈子也不会得到他人的帮助;久而久之,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既害了自己又损害了事业。所以,当别人批评时,应该本着感谢的心情接受他的批评,才有益于自己改正过失。

  只有长期保持高度的乐观和自信,才能使你不断地获得成功。但是在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与他人交往中,总不免被人批评,受人指责。越是有成绩、有名望,越容易受到别人的非议。

  海军军人伯利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探险家,他1909年4月6日乘雪橇到达北极。这次探险取得的圆满成功,使他占尽风流,名噪全球。这次纪录是几个世纪以来许许多多勇敢者不惜冒着生命危险、饱尝艰难险阻之苦也没能达到的。伯利的身体也患上了严重的冻疮,他不得不切除了八个脚指头。接二连三而来的苦难,使得他几乎要发疯了。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丁宁作品集
卡耐基人际关系心理学卡耐基口才学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