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说话的艺术》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1章 怎样和人家辩难(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说话的艺术》 作者:林语堂

第11章 怎样和人家辩难(1)

  社会愈是进步,人事也就愈是繁复,真理的探求也愈是迫切。

  我国的读书人,大都有着几个很深的毛病:

  第一是思辨力不清楚。凡是碰到一件事,古人怎么说,他也就怎么相信。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他也说“敬鬼神而远之”,不管有没有鬼神,不管鬼神为什么要“敬”,而且也不管既是要“敬”,同时又为了什么要“远之”。别人所说的话,不知道拿来细细地分析一下,找出一个所以然来,只是囫囵吞枣、糊里糊涂的过去;因而有许多的问题,就不能有了一个彻底的解决。就是科学上也是这样,所以我国人对于科学上很少有大贡献。这种现象,纯粹是由于没有追根究底辨异析奇的习惯所致的。而造成这种习惯的原因,最大的是:一因我国的论理学不发达;二因我国的辩论术不讲究。

  第二是只会读书写文章而不会说话。这种弊病,有着三个重要的原因:一是旧时言文并不一致,读书是读书,说话是说话,学校里只知道嘴嚼古人的文字,没有人研究时人所说的话,所以“之”、“乎”、“者”、“也”虽然用得十分的好,可是“柴”、“米”、“油”、“盐”的家常话还是说不来,所说的“书痴”便是这种样子的;二是由于读书人对于辩论很是轻视,所谓“舌辩之士”、“苏张之徒”,那是孺雅的君子所不乐为的。孟子虽然常常和人家辩难,他还得要说:余亦不得已也。大家把这“辩”字看作好像是一“余岂好辩哉个不干净的东西一般的,非到万不得已,不敢沾染了的。这种风尚愈传愈甚,再加以错解了“巧言令色鲜矣仁”这类的话,对于辩论术不但不敢彻底地研究,并且竟提都不敢提及。三是社会孟子,名轲,字子舆。中国古代着名的上不需要口才,像春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秋战国的时候,一般游说之士,全靠了三寸不烂之舌去说合诸侯,所以那时的辩论术还算发达的;到了后世,只要文章诗赋做得好,就可以做官食禄,而且又没有什么集会、结社以及选举等事,无处用到口才,因此演说辩论,也就没有人去研究。因为有这三个原因,于是几千年来研究文学的书就汗牛充栋,研究讲话的书就不容易找到一本,说话的技术,也就日趋日下了。

  第三,我国人事事主张退让,终以少管闲事少惹是非为妙,因此真理泯没,是非颠倒,也就很少有人去管它了。有些人心里明明知道是应该怎样的,不过因为和人家去辩难,这是一件十分讨厌的事,因此退一步就算了,自己甘心屈服,让人家去占优胜;有些人心里也明明知道是应该怎样的,但是他以为真者自真,伪者自伪,尽管他人怎样的会说,尽管他人能够以辞乱理,但对真理是依然无损的,我何必要和他去争辩呢?这种没有争论的精神,使得国家的政治和学术上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第四,我国文人,向来只是读四书,什么国家社会,什么世界国际,一概置之不理,因此对于常识方面很是缺乏。因为缺乏常识的缘故,所以对人辩论就感到讨厌,就自己甘心退一步了。

  一不要使人家的心里先存一个“不”字

  “一滴蜜所能捉得的苍蝇,比一加仑毒汁所捉得的苍蝇还要多。”这是一句真切的义话。你和人家辩难,你要使你所说的话在人家的脑子里并不起一个“不”字的感想,那你就获得了胜利。因为,你是用蜜去捕捉苍蝇了。有很多的人,在和人辩难的时候,一开头便很鲁莽地发表了一些极易引起人家争吵的言论,一下便声明了他的主张,并说明他的主张是那样的坚决,没有一些可以改变的余地,要人家完全抛弃了自己的主张而来赞成他的意见;结果,这争辩常常会弄得不欢而散,没有一个人被他说服了。从前,在开会的时候,往往讨论问题,问题还不曾解决,砚台和墨盒就飞了起来;终于无法使意见和他相左的人对他有所同情,这便是在开头的时候使人心里先存下了一个“不”字的缘故。

  你要明白,你一开口就招恼了人家,这是一个绝大的错误。他们的眼睛虽然对你注视着,然而,他们的紧闭着的嘴,暗暗地已在牙齿后面说着“不!不!不!”这一个“不”字的反应,那是一种最难克服的障碍。因为当一个人说出“不”字的时候,所有他的自尊心都需要他坚持到底;也许后来他自觉那个“不”字是错误的,然而,他的自尊心却不允许他改变过来。他已经说出了,他就只好坚持到底了。

  我们开头和人家辩难,就得使人家对你往顺的方面去想,那是极端重要的。善于辩论的人,开头获得了人家许多“是”的反应,使对方的心理顺序,顺势地向前移动。到了后来,对方即使要说出“不”来也就无法可说了。

  在战国的时候,有一位好勇善斗的国君,有一天看见一位宣传仁义的说客走过来,那国君的心里早已存了不要听的念头,所以不待他开口便先说道:我不愿意听那孔墨的“我是主张强兵的,道理。”那位说客,“是的,立刻回答说:我今天来对你谈谈强兵的道理。现在我有一种方法,可以使你的邻国个个怕你而不敢来侵”国君说:他又说:

  犯你,你觉得怎样?“好的。”“但是,你要知道,邻国不过是怕你而不敢来侵犯你,他们并不是不想侵犯你。我有一种方法,不但可以使他们对你怕而不敢来侵犯,而且他们竟也不想来对你侵犯,这话你要听吗?”国君又说:他再说:

  “好的。”“可是,他们即使不想来侵犯你了,但他们并不来爱你。我有一种方法,能驱使他们个个来爱你,那么,你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这话你要听吗?”“好的。”“那么,大那位国君又说了一声:于是他又说道:王,请你还是行孔丘和墨翟的仁爱,因为你行了仁爱,人家受到了你的恩惠,人家自然会爱你了。人家对你有了爱,那还会对你发生战争吗?你到了那时,还不是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上面的故事中的说客,便是使对方的心里先存了一个“是”字,于是顺势下去,因此使他获得了胜利。所以,我们和人家辩难,开头的时候不要使人家的心里存了一个“不”字,这是十分重要的。

  在心理学上是十分明显的,当一个人说“不”字的时候,而且他的本意确实如此,在心理和生理上比讲其他的任何字所费的力都要大。他的全身组织都收缩在一起成为拒绝的状态。整个脑细胞的组织,都准备好了拒绝接受。反过来,当一个人在说“是”字的时候,他也是丝毫没有退守的作用的,身体上的组织是向前进的,是起了准备接受的开放状态的。因此,在开头的时候,如果我们能使人家在心里多多收获几个“是”字,我们的建议,便容易博得人家的注意,于是我们的辩难,便也容易得到胜利。

  这个“是”的反应,本来是一种极简单的技巧,可是,大多数的人都把它忽略了。一般的人,开头辩难的时候,总是要使自己的意见和别人相反,那才显出了他的主张的重要和高贵来。一位激烈分子和一位守旧派谈论一件事情,他立刻会使这位守旧的人发怒。事实上,他使人家发怒了,对他有了什么好处呢?如果他仅仅只想把人家惹急一下,他自己便可以觉得心上舒服的话,那就不必说了。但是,如果他要想完成一些什么的话,他这样干真是可以称之为笨蛋了。

  我们在开口的时候,先使人家的内心存了一个“不”字,那么,你将费尽了神仙的智慧和忍耐,那才能把人家否定的意见改变过来。我们为什么不当心一些从容易的方面着手,反而去走不容易走的路呢?

  我们怎样在开头的时候就去获得所希望的“是的反应”呢?这是十分简单的。林肯曾经说过:

  “我一开始就能获得辩论胜利的方法,就是首先找出一个对方所赞成的共同的立场。”前面所举的故事,我们可以证明林肯所说的这句话的价值。林肯甚至在讲那极易惹起人家愤怒的解放奴隶的问题的时候,他也是用着这一个诀窍的。那时有一份中立的《镜报》,记载着关于林肯演讲解放奴隶的事件,报中写道:林肯所讲的,“在前半个钟点之内,差不多每一字每一句对方是没有不同意的,到了后来,他慢慢地把他们引导着,一直到他完全把对方的心抓在自己的掌握之中。”真的,这是与人辩难而获取胜利的一个必要的条件。

  二不要攻击人家的短处

  说道人家的短处,这是最易惹起人家的恶感的,而且也越出了辩难的问题之外,使辩难不能得到结果,这是辩难中最最犯忌的。比方,对方所说,引证的书籍弄错了,明明这是载在《易经》上的,他却说是载在《孟子》上;明明这句话是托尔斯泰说的,他偏要说是希特勒所讲的。这种错误,在说者说的时候并不觉得,也许在说过以后,不待人家来指正,他自己就知道是说错了,这是常有的事。然而,辩难的对方,并不从事理方面去着想,他捉住了人家这一点的错误而向人家作严厉的攻击,使得人家异常的难过;他还要说“:因为对方的引证错误,足见对方的学问不足,认识浅陋,所以对于这一件事理,可以证明他是完全错误的。”这简直不是辩难,竟是在向人寻事了,结果人家为了自己的尊严,也要起来自卫,也要攻击对方,于是便成了人与人的攻击,越出了辩难的范围了。

  还有,为了一个问题的辩难,竟然涉及到对方的人格,这更是不对了。去年,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我国的新剧运动随着五四运动的潮流也蓬勃起来;上海的一位艺人汪优游,他首先起来响应,在新舞台开始排演《华伦夫人之职业》。因为这个剧本是外国剧本,内中的剧情,当然有许多不大适合我国国情的地方,所以他一面把剧本略略地修改了些,人名地名都我国化了,一面再把剧本的名字也改为《华奶奶的职业》。此剧演出之后,自然有了很多的批评,但是,批评剧本的情节,批评剧本改编的地方是否妥当,批评演员表演的是否恰到好处,这是合理的;当时有人曾批评到汪优游个人的人格,说他过去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错误的;因为剧的演出是一件事,汪优游的本人又是一件事,把这两件事并作一件事来讲,根本就是不适当的。而且,很容易转移了目标,把评剧的问题,搞得变成了评人的问题了,这样便把辩难的中心思想失去了。

  我国古代有两句格言,叫做“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人是每一个都有着他的尊严的,而且谁都对他的尊严要出全力来维护。你在闲谈的时候,私下论人长短,人不知道则已,如果知道了当然要对你大不满意。和人家辩难,越出了辩论的中心问题而去论到人家的短处,或者竟谈到人家的私德上去,这不是对人家当面予以极大的侮辱吗?这样,怎会不使人家和你发生冲突呢?有一种报纸,它极喜欢刊登要人或名人的私德的问题,在编者以为这种材料是极能引起读者的兴趣的;然而在识者总是认为不对的。所以,这种报纸到底不能成为一种有价值的报纸,到底是一种小报,只能供人无聊消遣而已。我们与人辩难,必须要保持我自己高尚的品格,我不去攻击人家的短处,人家当然也来尊重我的人格;,我当然先得对人家“敬人者人恒敬之”我要使人家对我尊敬,尊敬,这是我们在辩难的时候极须注意的。

  三语句要有力

  同样两个人在讲话,一个讲的可以使听众的情绪紧张起来,使一件不大被人注意的事说得大家都注意了;另一个则不然,本来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他未说之前,听众的情绪已经有了相当的紧张,可是被他一说,反而把紧张的情绪松弛了,或者竟把听众引进了睡乡。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这无非是一个所说,语句有力,另一个所说,语句无力而已。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林语堂作品集
生活的艺术林语堂文集人生不过如此人生的盛宴说话的艺术世相物语中国人(吾土吾民)京华烟云武则天正传风声鹤唳励志人生吾国吾民苏东坡传吾国与吾民中国传奇林语堂散文中国人朱门中国人的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