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民主的细节》在线阅读 > 正文 公民社会篇 一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民主的细节》 作者:刘瑜

公民社会篇 一

 至少还有记忆 

 
------------------ 
 
前一段去伦敦旅行,看了一个据说“近来最轰动伦敦的”话剧,名字叫“弗罗斯特/尼克松”。 
 
该剧是对1977年一场电视访谈半写实半虚构的舞台重构,访谈者是英国脱口秀主持人弗罗 
斯特,被访谈者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虽然 1977 年水门事件已经过去了 5 年,尼克松也 
 
下台了 3 年,但是尼克松从来没有真正坦然承认过自己的错误。弗罗斯特,一个当时事业 
 
正在走下坡路的节目支持人,雄心勃勃地想迫使尼克松在该访谈中承认错误,从而实现他自 
 
己商业上的突破,尼克松自己当然步步为营,将弗罗斯特的提问转化为自我辩护的机会。但 
 
是最后,在智囊团的帮助下,弗罗斯特还是“战胜”了尼克松,使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总统在 
 
亿万电视观众面前缴械投降。 
 
这个话剧的主题,用最简洁的话来说就是:不忘记,不原谅。 
 
不但尼克松下台3年之后不能原谅他的过错,哪怕他下台30多年后的今天,这样一个戏剧 
的出台、上演和观众的热烈反应,重申了这种“不忘记、不原谅”。 
 
无独有仨。最近一年我就看了另外两个主题类似的电影,一个是2006年赢得多项奥斯卡提 
 
名的电影“晚安,好运”,另一个是03年底出品的记录片“战争的迷雾”。前者是通过一个新 
闻主播穆罗和麦卡锡的对峙,声讨50年代反共的麦卡锡主义,后者是通过对约翰逊政府的 
 
国防部长麦克那马拉的访谈,再次反思60年代的越战。 
 
令我震动的与其说是这些文艺作品本身,不如说是西方政治文化中公众对政治家过错“耿耿 
于怀”的态度。尼克松30年前的错误、约翰逊政府40年前的错误、麦卡锡50年前的错误, 
 
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公众的记忆中消失。虽然尼克松、麦克那马拉、麦卡锡在世时就 
 
都受到了政治的、舆论的惩罚,他们并没有因此得到救赎,几十年来人们从来没有忘记向已 
 
经落入“井底“的他们不断扔新的“石头”。 
 
就尼克松来说,水门事件之前,尼克松几乎可以被列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推行东西 
 
阵营之间的“缓和”外交,和苏联一同协商军备削减,推进和中国的外交,着手结束越南战争, 
 
国内政策上制定一系列有关环保、劳工保护、社会保障的开明政策,深得人心,这也是为什 
 
么1972年的总统选举中,尼克松能够在50州中的49个州赢得胜利,以罕见的绝对优势 
 
重新当选。 
 
然而水门丑闻将这一切粉碎。 
 
对许多习惯领导特权的人来说,美国总统――这个据说全世界最有权力的人――对竞选对手 
 
进行窃听,好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丑闻。在同一时代的中国文革里,还几亿人受到窃听、相 
 
互窃听、窃听完了如发现反动言论还劳动改造甚至人头落地呢。但是美国社会没有这种“宽 
容”,也懒得对尼克松来个“三七开”,支持率的自由落体、弹劾的压力、甚至入狱的威胁, 
 
 
 
迅速将尼克松抛入历史的垃圾堆,用“弗罗斯特/尼克松”这个话剧结尾的一句话来说:下台 
 
以后,尼克松一直极力扳回他的形象,但是没有用,到今天他唯一的遗产,就是让所有的政 
 
治丑闻后面多了“门”这个字眼。 
 
“不忘记、不原谅”的表现,是各类文化产品中反思主题反反复复的出现。拿水门事件来说, 
 
电影《尼克松》、《迪克》、《所有总统的人》、《我的美国同胞》都有对水门事件的再现 
 
和反思,电视片《辛普森》、《X档案》、《福图拉马》、《爱家男人》《什么都不信》《星 
 
期六现场秀》中也都有反映水门事件的剧情,至于歌曲《迪克完全是个屁眼》《美丽的可怜 
 
虫》,一看标题就知道有多么寒碜尼克松。当然,文化产业对政治错误最不依不饶的典型, 
 
还是越战的“文化工业”。且不说书籍、电视、歌曲、漫画等,就拿电影一项来说,作品就已 
 
经汗牛充栋。奥利弗斯通的越战三部曲《野战排》《生于七月四日》《天与地》是最信手沾 
 
来的例子,《现代启示录》、《逐鹿者》、《杀戮场》 同样经典,至于不太经典的,比如 
 
《越战突击队》《草莓宣言》《归乡》《越南血战史》《越战家书》《早安越南》《前进高 
 
棉》《汉堡高地》等等更是不计其数。 
 
可以看出,在人类天生的健忘倾向面前,西方的文化产业主动承担了守护记忆、背负记忆、 
 
传载记忆的责任。面对权力我们可能手无寸铁,但是至少还有记忆。相比之下,中国有多少 
 
文艺作品在守护我们的集体记忆呢?越战之中美国阵亡士兵不到六万,就引起了如此波澜壮 
 
阔的文化后果,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死亡成千上百万,我们有几个电影反映那些苦难?与 
麦卡锡主义时代接近的但迫害程度惨烈得多的中国“反右”,又引起了多少文化上的回音?面 
 
对血流成河的土改、镇反、文革、四清,我们的奥利弗斯通在哪里?我们的《晚安,好运》 
《战争的迷雾》《弗罗斯特/尼克松》在哪里?显然不在《上海宝贝》里,或者《大话西游》 
 
里,或者《无极》和《遍地尽是黄金甲》里。权力固然封锁了记忆,但是社会本身、公众本 
 
身又有多少回忆的冲动、诉说的冲动、用历史的火炬去照亮未来的黑暗的冲动? 
 
对于历史的伤痛,我们习惯于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何必揭历史的伤疤”;对于哪怕映射 
 
这一伤疤的文艺作品,我们涂抹着西方解构主义、荒诞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口红的嘴巴又说, 
 
“这种宏大叙事是多么的土气”。但是,但是,如果对生命和痛苦的漠视可以体现在我们对待 
 
历史的态度里,它同样可以体现到我们对现实的态度里――事实上,当我们的文艺作品用五 
 
光十色的豁达、诗意、颓废、华丽、放荡、恶搞,以及最重要的,沉默,去包裹怯懦时,它 
 
正在体现到我们对现实的态度里。 
 
《弗罗斯特》、《晚安》、《迷雾》这样的作品集中出现在这几年,绝非巧合。显然,这些 
 
作品的编剧导演都或多或少有影射当代政治、尤其是伊战的企图。《弗罗斯特》中对窃听的 
 
讽刺,暗合美国政府伊战以来的“反恐”窃听政策;《晚安好运》中对“恐共症”的批判,也可 
以被理解为对 911 以来“恐穆斯林症”的影射;而《迷雾》对战争的反思,几乎就是对伊战 
 
的直接批评。也许,历史的妙处正在于此:它不仅是关于过去的事件,还可以是关于现实和 
 
未来的寓言。 
 
 
 
 
 
就这样被你笑话 
 
--------------------- 
 
“为了解决非法移民问题,国会刚刚批准通过了一个法案,该法案提议在美墨的 2000 英里 
的边境修建一条长达700英里隔离墙。你看,这就是让布什总统做数学的后果……自从布什 
 
在八国首脑会谈中说脏话这个事情被抖露之后,很多人觉得受到了冒犯,说实话,你们觉得 
 
受到冒犯了吗?我倒觉得布什吃黄油卷饼的吃相才真正让人受到冒犯呢……” 
 
这是一个普通的夜晚,十一点半,美国NBC一个叫“深夜秀”的电视节目中,一个下巴很长 
 
的男人,又在对布什的嘲讽中,开始了他一天一次的脱口秀节目。 
 
这个几乎每天晚上总能整出几个“布什笑话”的节目主持人,叫Jay Leno。当然,他不是唯 
一一个讲“布什笑话”的电视主持人,其他几个最著名的脱口秀节目的主持人,比如,Daivd 
 
Letterman, Connon O'Brien, Jon Stewart,Stephen Colbert,Bill Maher,每天 
也在马不停蹄地调侃布什。在美国的“脱口秀”界混,不讲布什笑话,就跟去竞选世界小姐却 
 
不肯穿泳装一样,根本不可能赢得民心。 
 
如果我是美国总统,可能都不敢打开电视。这么多大大小小的节目,成天拿自己开涮。随便 
 
打开一个台,骂自己的。换一个台,又是骂自己的。再换一个台,还是骂自己的。 
 
不但不敢看电视,杂志、报纸也不敢随便翻。今天新闻发布会上犯了一个语法错误,三年后 
 
报纸上的漫画还在说这事。明天民意调查降了两个百分点了,后天整个媒体都在幸灾乐祸地 
 
瞎起哄。 
 
就是不看电视报纸,人家还可能跑到你家里来调侃你。今年 4 月份的白宫新闻记者招待会 
 
上,脱口秀主持人StephenColbert作为发言代表之一,干脆指着布什的鼻子嘲讽了近半 
个小时。他说,“据说最小的政府是管得最少的政府,按照这个说法,我们美国已经帮助伊 
 
拉克建立了最好的政府”。他还说,“总统先生,现在报纸上说你的支持率才 32%,别理那 
些老说瓶子半空着的人,其实,瓶子哪里是半空的,三分之二都是空的”。 
 
布什能怎么办呢?既不能派人把他给抓起来,也不能说人家“太简单,有时候幼稚”,只有坐 
 
在台下跟着别人傻笑,被打碎了牙还得往肚子里吞。 
 
关于布什的笑话,可以分为几类,一类是嘲笑他的智商和文化水准的。比如,David 
Letterman 的笑话,“今天白宫传来了好消息,说布什总统已经通过了年度的身体检查。不 
 
过目前,大脑检查方面还没有消息”。一类是骂他的外交政策的,尤其伊战政策的。比如, 
还是David Letterman的笑话,“本周初,布什悄悄潜入伊拉克进行访问,不过我说,要 
 
不我们也悄悄潜出伊拉克怎么样?”还有一类是骂他的国内政策的,比如骂他面对卡特里娜 
飓风袭击,反应过于迟缓。ConanO'Brien的笑话,“今天是卡特里娜飓风一周年纪念,也 
 
是布什总统发现这个飓风半周年纪念”。甚至有一类笑话,完全是调侃他的私生活,“劳拉 
 
布什这个周末跟克林顿在一起开一个会。布什说,他对此没什么意见,那我们等着瞧吧,等 
 
她反穿着裙子、神色慌张地回来时,看布什还会不会这么想”。 
 
 
 
 
 
面对这种排山倒海的开涮,如果说布什有什么可以聊以自慰的,就是他不是唯一被调侃的政 
 
治家。克林顿,戈尔,切尼、克里……也都时不时被各类媒体拎出来,油煎煮炸。布什实在 
 
是气不过的时候,可以看看别人,尤其是他的竞争对手如何被调侃,也算是出一口恶气。 
 
要照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一个泱泱大国首脑,成天被一帮戏子当芙蓉姐姐拿来开涮,连 
 
老婆孩子都不放过,成何体统?这天下还不乱套了。其实,说这话的人扭头看看美国,戏子 
 
们成天拿政治家开涮,天也没有塌下来,地也没有陷进去,布什从 2000 到 2004 年被笑 
话了 4 年,到了总统大选的时候,还是照样给选上去。把牛鬼蛇神放出来,其实也不是那 
 
么可怕的事。观念的市场里,有各种各样极端的声音,但只要没有国家机器的压制或者煽动, 
 
老百姓的意见,总会通过一番摇摆,回归中庸之道。相反,把牛鬼蛇神死死关进盒子里不让 
 
透气,民意反而像个不断升温却没有出气口的高压锅一样,慢慢凝聚越来越危险的压力。 
 
从另一方面来说,“戏子们”对政治家们极尽打击调侃之能事,也未必就是在实话实说,也有 
 
商业上哗众取宠的需要。不笑话政治家笑话谁呀,老百姓就爱看这个。你权力比别人大,挣 
 
的比别人多,走到哪里都有人前呼后拥,还有无数的小实习生跟你献殷勤,不损你损谁。 
 
后来我就渐渐琢磨出一个道理,一个开放社会和不开放社会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政治家, 
 
乃至一般的公众人物,是不是足够“皮厚”。从普通民众的角度来说,我当然是希望政治家们 
 
很皮厚。有笑话听的好处就不说了,关键是,在一个指着总统的鼻子骂都不会关进监狱的社 
 
会里,普通人会有更大的安全感,而安全感,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我这两天读《大明王 
 
朝纪事》,里面有个细节,说是徐达的夫人张氏跟朱元璋的夫人马氏顺嘴说了一句话:“都 
是穷人过来的,我家现在可不如你家”。这话被朱元璋听到,气急败坏,派人把张氏给杀了。 
 
这事让我觉得,朱元璋这人,显然不够皮厚。被这么小小地酸一下,就把人给砍了。他要皮 
 
厚一点,就会少一个人头--事实上,依此类推,会少很多人头--落地。所以说,作为一 
 
个普通人,如果让我选择住在明朝还是今天,我会一个箭步冲向后者,并且死死把住门框不 
 
肯撒手。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刘瑜作品集
民主的细节送你一颗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