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送你一颗子弹》在线阅读 > 正文 第十四部分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送你一颗子弹》 作者:刘瑜

第十四部分

 匈牙利咖啡馆

 
 
我就坐在我们学校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里。这家咖啡馆叫匈牙利咖啡馆。匈牙利,这是一个多么神秘的国家啊,它地处东欧,1956年曾经有过一场不成功的革命,它还……好吧,其实关于匈牙利我一无所知。
 
 
 
匈牙利咖啡馆可不仅仅是一个咖啡馆,而且是一个政治阵营。宣称自己常去匈牙利咖啡馆,就等于宣称了自己的阶级成分,一个左派的进步知识分子,或至少也是一个文化嬉皮士。哥伦比亚大学附近的人,或进而整个世界的人,完全可以被区分成“去匈牙利咖啡馆的人”和“不去匈牙利咖啡馆的人”。一个小小咖啡馆,大大提高了划分敌友的效率。
 
 
 
咖啡馆看似一家乡间小学教室。昏暗的灯光,拥挤的桌椅,斑驳的墙壁,恶作剧地横亘在阳光明媚的阿姆斯特丹大街上,好像唇红齿白的笑容之间,一颗虫牙突兀在那里。令人费解的是,这里永远是人满为患。
 
 
 
人们摒弃了门外的灿烂阳光和星巴克里的资产阶级光明,趴在匈牙利咖啡馆昏暗的灯光下,如同捉虱子一样费劲地辨认自己书上的文字。
 
 
 
我曾经猜想,这里有一个秘密的马克思主义社团。那些从1960年代的左派政治运动中败下阵来的人们在这里招兵买马,商讨颠覆资本主义大计,咖啡和草莓小甜饼只是幌子而已。我这样说不是没有道理的。
 
 
 
证据之一就是那些奇形怪状的人们,比如那个头上扎着一个蝴蝶结的老太太,那个夏天还穿着皮衣服的长发青年……这些人成天驻扎在这里,哪里是喝咖啡,简直是每天在这个生产愤世嫉俗的作坊里值班。证据之二就是这家咖啡馆的厕所。我一生中从来没有上过这么“左”的厕所。小小两平方米的厕所墙上,写满了各种政治宣言——支持巴勒斯坦运动的,呼吁布什下台的,打倒美帝国主义的……其慷慨激烈程度,足以把一个右派吓成便秘。
 
 
 
我这个猜想虽然非常振奋人心,但并不能得到证明。能得到证明的,只是身边这些琐碎的聊天而已。比如那两个女孩,在讨论爱的暖昧与道德修养的关系:“三天都没有回信呢,这都不是爱不爱的问题,而事关基本的人品!”
 
 
 
一次次的窃取情报都是空手而归。我只好承认,人们喜欢光顾这个“左派”咖啡馆,并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左”的意识,而是因为他们喜欢“左”的下意识。意识太多,无意识太少,下意识则刚刚好。正如那些左派的标语,占领大街太多,销声匿迹太少,而匿名地幽闭在一间咖啡馆的厕所里则刚刚好。在意识的层面上,左派已经溃散,等它在下意识里卷土重来时,一个体系完整的意识形态已经分解为支离破碎的意象,比如这些昏暗的灯,这些破旧的桌子,这些失魂落魄的人。人们在这破碎的意象中寻找一种美学上的刺激,却早已无法将它拼凑一个政治野心。当历史变得像一个宿命,政治也从现实主义走向了印象主义。
 
 
 
“左”的幽灵就在这家匈牙利咖啡馆里来回穿梭,招揽生意。这幽灵已失去语言,只剩下身体。它勾引我们,但并不企图征服。人们坐在这里,消费着这妖娆的眼神,而它也萦绕着人们。医治他们下意识里的那一点炎症。
 
 
 
想清楚了这一点,我在匈牙利咖啡馆坐得心安理得起来。这哪是什么左翼咖啡馆,它就是看上去有点“波西米亚”而已。我对波西米亚风格的理解是:当小资厌倦了自己,他就需要时不时地冒充无产阶级。中国的知识分子由于原罪感而发动了一场浩大的革命,西方的知识分子由于原罪感而发明了一个时尚流派。他们的救赎真是比我们的有效率。
 
Life after People
 
 
昨天看了BBC纪录片Life ajter People,真好看。它回答了一个已经困惑了我很久的问题:人类如果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人类文明的遗迹还可以在地球上存在多久?
 
 
 
答案跟我以前和蚊米讨论的结论差不多:两三万年。两三万年以后,我们人类“璀璨的文明”就会了无踪迹了。
 
 
 
电视片说,现代钢筋建筑肯定不如古代石头建筑结实,石头建筑可能挺个上千年,钢筋建筑300年左右就基本玩完了——水会把钢重新腐蚀回铁,再把铁腐蚀回铁矿石。但是,石头建筑也难逃厄运,因为它们怕盐的腐蚀。
 
 
 
如果您想对下一拨进化成人的猴子聊表寸心的话,千万不要试图在地下深埋饭岛爱光盘,没有保温去湿环境,DVD最多一两百年左右就歇菜了。跑到一个干燥无光的山洞里凿一幅芙蓉姐姐的壁画,倒是具有更高的可行性。如果猴子们进化得及时,会眉头紧锁地指着壁画上的芙蓉姐姐说。这幅壁画说明,史前文明里的那种智能生物身体是S型的。
 
 
 
电视片还说,人类一消失,地球就会重新变成动物的天堂了,“你可以踏着海龟的背从大洋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
 
 
 
就是说,没有了我们,地球会变得更美好,就是再也没有李白给它写情诗了而已。
 
学术辩论
 
 
1 认同
 
 
 
开会时,大家说到全球化和本土认同的关系问题。照学术界的惯例,上来大家开始控诉“文化帝国主义”怎么样将全球化变成西化。然后,又有人跳出来反驳,说也不是所有的“本土意识”都值得保留,而且小国对大国也有文化输出,比如我们在美国四处可见的瑜珈、中国菜云云。
 
 
 
讨论所有这些问题时,突然想到闹同学以前说到的一个玩笑。一般美国女人嫁人之后都要随丈夫姓,但是一个女权主义者抗议说:我不跟你姓,我要捍卫自己的权利,姓原来的姓!但是丈夫回答道:可是你原来的姓,是你父亲的姓,跟他姓本身,不过是父权制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已!
 
 
 
这个笑话,用到全球化和本土化的辩论中,恰如其分。全球化还是本土化,说白了,不过是随夫姓还是随父姓。
 
 
 
2 历史
 
 
 
美国大学里革命小将非常多,昨天又碰上一个。
 
 
 
不知怎么就聊到中国的文革,他如所有的小将那样说:文革不能全盘否定啊,文革的时候经济还增长了呢。我说。文革的时候经济的增长,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因为有文革,所以经济增长”,另一种是“尽管有文革,但是经济还是增长”。如果没有文革,没准经济增长更快呢。
 
 
 
他说:你看,你这是在假设历史,而历史是不能假设的。
 
 
 
我说怎么不能假设,有个叫邹至庄的普林斯顿教授,就写了一篇文章,就是计算“假如没有政治运动,中国现在的经济水平如何”。
 
 
 
他:那都是想象,我坚持认为历史是不能假设的。
 
 
 
当然是不欢而散。
 
 
 
后来越想越不对。像他这样的美国左派,肯定是反伊战、反种族歧视的,如果他说“没有伊战,世界更美好”,那我也可以说“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如果他说“没有种族歧视,美国更美好”,我还是可以说“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依此类推,所谓历史不能假设,不过是混淆是非的一个说法。我假设一下历史怎么了,又不偷又不抢的。
 
 
 
我老觉得美国这个国家从来没有过革命的经历也不好,许多知识分子从来没有享受过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所以眼巴巴的,老惦记。对于渴望M的人,不S一下他,他就不消停。
 
制度主义
 
 
今天我觉得我解决了人类的一个重大难题。长期以来,我一直担心如果外星人来突袭地球人怎么办?今天边看着电视里关于发现新行星的报道边吃晚饭,打了两个苦闷的饱嗝之后,我突然豁然开朗。如果外星人的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可以飞到地球来的地步,他们一定也有着高度的政治文明。根据制度主义的说法,技术的革新不可能脱离制度的发展而出现。没有文明的政治制度,就不可能有产权和专利的观念,没有产权和专利的观念,技术就不大可能持续高速发展。总而言之,如果外星人非常野蛮,他们肯定没有技术能力飞到地球来,如果他们已经飞到了地球,肯定和和气气文质彬彬。
 
 
 
想到这里,我破涕为笑,放心地朝沙发后背上靠了过去。人类的未来又少了一个不安定因素,多么叫人欣慰啊。可是,然后,竟然,过了一小会儿,我又想到一个晴天霹雳的问题:如果外星人里面也有本拉登,也有希特勒,也有斯大林呢?
 
 
 
悲哀啊。
 
 
 
我只好又从沙发靠背上坐了起来。
 
牛校牛在哪
 
 
我在哈佛做了一年博士后,这一年,除了领钱,基本也没有什么别的任务。为了防止自己整天缩在家里,把薄薄的那一沓钱翻来覆去地数,我决定去旁听几门课。
 
 
 
那天我去学校我所在的机构,跟机构里的秘书表达了此意。她非常干脆地说,没问题啊,只要教授同意,都可以呀。我问,有没有社科方面的课程清单,我看看有什么课可选。我问的时候,想象的是几页纸,可以站那顺手翻完。结果柔弱的女秘书掏出一个庞然大物,向我递过来,我伸手一接,胳膊差点因为不堪重负而当场脱臼。
 
 
 
定睛一看,这本1000多页的玩意儿的封面上,赫然印着几行字:
 
 
 
Courses of Instruction 2006 – 2007
 
 
 
Harvard University
 
 
 
Faculty of Arts and Sciences。
 
 
 
Harvard Collcge
 
 
 
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
 
 
 
就是说,仅仅就本科和文理学院的课程表及课程的简单介绍(一般3-5行的介绍),哈佛就一口气列了1000多页。我估计,把哈佛全校的课程名单一一排列出来,是不是得绕上赤道一周两周啊。
 
 
 
以前在哥大听课,我就觉得自己已经见过世面了。现在,捧着这个庞然大物,我有种慕容复突然路遇萧峰的悲凉感,过去六年建立起来的牛校感当即崩盘。
 
 
 
端着它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仔细研读起来。如同一个饥饿无比的人,捧着一个写满了各种山珍海味的菜单,边咽着口水边往下读。读到最后,就是《廊桥遗梦》里面女主角遇上男主角的感觉,之前和丈夫风平浪静的婚姻,原来不堪一击,这才是真正伟大的爱情。
 
 
 
当然,让我产生伟大爱情的,不仅仅是哈佛所提供的课程之多,更重要的,是它所提供的课程之人性化。国内的媒体,时不时地就会把“大学精神”这个话题拿出来讨论一下。基本上大家都会达成一个共识:大学不是职业培训机构,大学精神不应当仅仅是训练工作技能的精神。据说,大学应该熏陶的,是一种人文精神。虽然“人文”这两个字,因为靠“文人”两个字太近,已经臭大街了,我觉得,大家还是应该再给它一次机会。
 
 
 
哈佛大学之所以是一流的大学,当然是因为它最有钱,然后用这些钱买了最先进的设备和雇了最牛的教授。同时,也是因为它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而这一精神,最集中地体现在它的“核心课程”上(哥大也有,但是跟哈佛比,是小巫见大巫)。
 
 
 
所谓核心课程,就是学校提供给本科生的一系列基础课,学生必须从中选出几门作为必修课。这些基础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进入知识的细枝末节之前,能够对他所置身的世界有一个框架性的理解和探索。这样当他置身于自己的专业时,能够知道自己所学习的,不过是一个巨大有机体里面的一个毛细血管。
 
 
 
哈佛的核心课程分成七个板块:外国文化,历史,文学、道德判断、数理判断、科学、社会分析。拿道德判断这个板块作为例子,所给的课程包括:
 
 
 
1、民主与平等
 
 
 
2、正义
 
 
 
3、国际关系与伦理
 
 
 
4、伦理学中的基本问题
 
 
 
5、儒家人文主义
 
 
 
6、有神论与道德观念
 
 
 
7、自我,自由与存在
 
 
 
8、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奴隶制
 
 
 
9、社会反抗的道德基础
 
 
 
10、共和政府的理论与实战
 
 
 
11、比较宗教论理
 
 
 
12、传统中国的伦理和政治理论
 
 
 
13、古代与中世纪政治哲学吏
 
 
 
14、现代政治哲学史
 
 
 
拿科学这个板块来说,所给课程包括:
 
 
 
1、光与物质的性质
 
 
 
2、空气
 
 
 
3、宇宙中的物质
 
 
 
4、观察太阳与恒星
 
 
 
5、时间
 
 
 
6、爱因斯坦革命
 
 
 
7、环境的风险与灾难
 
 
 
8、现实中的物理
 
 
 
9、Cosmic connections
 
 
 
10、音乐和声音的物理学
 
 
 
11、看不见的世界:科技与公共政策
 
 
 
12、能源、环境与工业发展
 
 
 
13、Life as a Planetary Pbenomcnon
 
 
 
其他板块,就不列了,太长。基本上,核心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在开始研究树木之前,能够先看一眼森林。最好能够把这个森林地图印在大脑上,以后走到再细小的道路上,也不会迷路。
 
 
 
我再列一些“本科新生研讨会”的课程(freshman seminar)。这个freshman seminar的宗旨我不大清楚,但是有些课程名称非常诱人。名单太长,我只列上那些我感兴趣的课程,也就是如果我有三头六臂会去旁听的课程。
wWw.xiaoshuotxt.coM  txt小说天堂
 
 
1、人的进化
 
 
 
2、翅膀的进化
 
 
 
3、细菌的历史
 
 
 
4、银河与宇宙
 
 
 
5、象棋与数学
 
 
 
6、疾病的话语
 
 
 
7、DNA简史
 
 
 
8、美国的儿童医疗卫生政策
 
 
 
9、道德判断的本质
 
 
 
10、火星上的水
 
 
 
11、医药公司与全球健康
 
 
 
12。传染病对历史的影响
 
 
 
13、非洲的艾滋病
 
 
 
14、关于意识的科学研究
 
 
 
15、什么是大学,它的目的是什么?
 
 
 
16、俄罗斯小说中的爱情
 
 
 
17、怀疑主义与知识
 
 
 
18、一个社区的研究
 
 
 
19、基督教与美
 
 
 
20、怎样欣赏画
 
 
 
21、浮士德
 
 
 
22、黑人作家笔下的白人
 
 
 
23、香蕉的文化历史
 
 
 
24、鸟托邦与反鸟托邦
 
 
 
25、苏格拉底及其批评者
 
 
 
26、怎样读中国的诗歌
 
 
 
27、互联网与法律
 
 
 
28、美国的1970年代
 
 
 
29、美国的信条:特殊主义与民族主义
 
 
 
30、语言与政治
 
 
 
31、信任与民主
 
 
 
32、美国的总统选举
 
 
 
33、1960年代的青春文化
 
 
 
34、盗版
 
 
 
35、全球变暖与公共政策
 
 
 
36、当代印度
 
 
 
37、公共健康与不平等
 
 
 
38、公墓的历史
 
 
 
39、人权
 
 
 
40、政治演讲与美国的民主
 
 
 
41、犯罪的概念
 
 
 
42、现代欧洲国家的民族主义
 
 
 
43、烟草的历史
 
 
 
44、酷刑与现代法律
 
 
 
45、大脑的测量:心理学实验的兴起
 
 
 
你看,随便这么一列,就有45个。对于一个求知欲很强的人来说,这些课程简直就是天上下起了珠宝的倾盆大雨。不知道国内的名校,能给那些刚刚背井离乡的18岁孩子,开出上述45门课中的几门?
 
 
 
我想大学精神的本质,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深奥,而恰恰是恢复人类的天真。天真的人,才会无穷无尽地追问关于这个世界的道理。大学要造就的,正是这种追问的精神,也就是那些“成熟的人”不屑一顾的“呆子气”。
 
 
 
“成熟的人”永远是在告诉你,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而合理的就是不必追究的,不必改变的。“成熟的人”还告诉你:这个世界,无商不奸无官不贪,所以战胜坏人的唯一方式就是成为更坏的人。
 
 
 
真正的人文教育,是引领一群孩童,突破由事务主义引起的短视,来到星空之下,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数学、物理、生物、心理,像星星一样在深蓝的天空中闪耀,大人们手把手地告诉儿童,那个星叫什么星,它离我们有多远,它又为什么在那里。
 
 
 
前两天读一个朋友的文章,其中有句话说得挺好玩,说到国内某现象,他说:两个连大学都算不上的机构,竟然为自己还算不算一流大学而争辩得脸红脖子粗。这事我没怎么跟踪,所以也不太清楚。好像是香港几个大学挖了几个高考状元走,国内某些高校就开始捶胸顿足,觉得自己不再“一流”。这似乎的确有点滑稽,仿佛宋祖德为自己不再是一线男星而痛心疾首。其实,这些著名高校的确应该捶胸顿足,但不该是为了几个高考状元,而应当是为自己与天真的距离。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刘瑜作品集
民主的细节送你一颗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