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恋爱时不折腾,结婚后不动摇》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7章 一个人自我价值的高低将决定他的幸福指数(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恋爱时不折腾,结婚后不动摇》 作者:曾子航

第27章 一个人自我价值的高低将决定他的幸福指数(1)

  对一个女人来讲,自爱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自己无论在何种心境下都依然保持一份美丽,不是为别人,是为自己,悦人者必先悦己。女人只有先对自己好,才会赢得男人的尊敬,才会获得男人的青睐和宠爱。

  一、自我价值是我们给自己的幸福大厦建造的第一块砖

  【一】自我价值不足的人会导致心理地震

  这些年,由于职业的原因,我接触了形形色色的情感困惑和婚姻问题,尽管个案迥异、情况不一,但只要深究下去,你会恍然大悟--很多当事人之所以在感情的迷局中兜兜转转无法自拔,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自我价值普遍不足。

  那么什么叫自我价值?它和爱情、婚姻又有怎样的必然联系呢?

  先说说两个真实案例,都是我在电视节目中遇到过的。

  由于性格不合,小杨早在三年前就跟女友小文提出了分手,没想到,一段恋情的结束却是他如噩梦般恐怖生活的开始,从那时起,他的手机就陷入了被前女友时时刻刻追踪锁定的状态。每天一大早,小杨的手机只要一打开,前女友的电话好像呼啸而来的子弹一样让他猝不及防,每天少则七八十个,多则上百个,这给他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情急之下,小杨只好更换电话号码,谁知新号码没换两天,前女友的骚扰电话再度响起,甚至都大半夜躺在床上了,电话还会跟聊斋里的女鬼似的不期而至,小杨跟我形容什么叫“午夜凶铃”,他现在真是深有体会。

  不间断的电话都是这位“执着”的前女友小文从外地老家打来的,而且已经坚持了三年之久。小杨无奈之余换了很多来电拒接软件,小文随之也安装了更先进的反拒接软件,真应了那句老话“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除了电话骚扰之外,更让小杨感到恐怖的是,电话那头的前女友尽管早已不在他身边,却依然时刻掌握着他的一切动向,包括他这三年在哪儿租房、换了几个工作,交了什么朋友全部一清二楚,有一段时间,小杨甚至怀疑小文是间谍出身,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就像一个犯人一样被完全监控了,他惶惶不可终日,最终只好到电视台求助。

  那天我是在电视台的演播室见到小杨的,小伙子瘦弱不堪,眼神里满是惊恐之色,宛若一只受惊的小鸟。坐在他不远处,站着一个戴墨镜的女孩,拎着行李箱,人不算漂亮,但也还算秀气,听编导说,这就是小文,她从老家江苏来的,刚下火车。小文的脸被大大的墨镜遮挡住了,表情看不真切,但依稀可以感觉到一种冷酷的寒气罩满全身。

  演播室现场,基本上都是小杨在倾诉,小文处于沉默状态中。我问小文,既然跟小杨都分手这么久了,为什么还每天不间断地打电话给他?小文面无表情,还是不说话,我只好把问题又重复了一遍,小文终于开口了,声音不大但语气坚定:“我不甘心!”

  “你不甘心什么呢”,我接着问。

  “我不甘心就这么被他给甩了。他当初说要对我负责到底的,他说话不算话,他是个不负责任的人,我要惩罚他,让他彻底认错!”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演播室现场,我们得知,四年前,23的小杨跟20岁的小文在网上相识了,一来二去,两人渐渐聊出了感情,小文为了跟小杨在一起,从老家江苏特地赶来北京相见,恋情也从网络走进了现实,很快两人住在了一起。但是没多久,小杨就感觉到小文这女孩疑心特重,占有欲强,小杨每天上班,几乎每隔一个小时小文就会来电话询问他在干什么,在家里他只要接一个电话旁边的小文就要问是谁,渐渐地,他的QQ、邮箱也成了女友定期检查的目标。有一次,他跟客户出去谈事,小文还在后面偷偷地跟踪,为此两人大吵了一架。还有一次正好赶上周末,因为要陪客户去登山,小杨怕小文瞎猜疑,就说要去单位加班,结果引起小文地强烈怀疑,于是一整天,电话一个接一个的打,惹得客户心生不满,一单本来唾手可得的生意瞬间“黄了”,小杨忍无可忍,提出分手。小文不同意,小杨为了躲避她,只好不回家不见她,没过两天女友发来短信说自己要自杀,还一条接一条地叙述自杀的进程,小杨吓坏了,慌忙赶回家,推门一看,女友好好的坐在床上看电视呢。

  就这样,一来二去,小杨只要一提分手,小文就一哭二叫三上吊,没办法,小杨只好谎称要到外地出差一段时间,趁她不注意偷偷收拾行李走了。当女友缓过味来,才发现男友人也走了、家也搬了、甚至连工作也悄悄地换了。小文不甘心被甩,于是一段长达三年的电话追踪行动拉开了帷幕……

  故事说到这里,也许很多读者都会忍不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文,为什么对爱如此执著和疯狂?她的这种近乎偏执的行为从何而来呢?

  其实,在小杨长篇累牍的讲述中,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猜想,小文,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是从未得到过父母足够的爱,足够的关怀,从而导致她自我价值严重不足。后来,在我跟她母亲的通话中我完全证实了这一点,8岁那年,小文的父母离异了,原因很简单,父亲长年在外做生意,母亲是个家庭妇女,聚少离多加上父母之间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终于让这段婚姻走到了尽头,母亲当时恨透了父亲,觉得孤儿寡母被抛弃了,于是,“我们都被你那没良心的爸给甩了!”成了母亲一不开心就会随口说出的“气话”,不知不觉,这种不安全感导致了小文性格逐渐变得偏执多疑起来,她渴望有人爱她,又担心这段爱不长久,她沉迷于网恋,又恐惧这种虚拟的爱稍纵即逝,她对男友严防死守甚至分手之后采取的电话追踪的极端行为都是这种心理作祟下的恶果。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悲剧产生的根源:那就是小文的自我价值严重不足,使得她根本就不懂得如何去珍惜感情、处理感情。

  在同样一个情感电视节目中,我还碰到过一个性格极度强势的妻子,别看下岗多年,但依然彪悍十足。坐在演播室,不仅嗓门大,语速还特快,听她说话感觉像机关枪在扫射,基本上她一说完,面前的人全都得倒下,太有压迫感了。那期节目,基本上成了她对丈夫的“控诉大会”,控诉的理由是结婚三十年的丈夫为了一个舞伴要跟她离婚。

  原来,作为工程师的丈夫业余时间爱跳交谊舞,经常参加单位组织的周末舞会。妻子不爱跳,但更受不了丈夫跟其他女人抱在一起跳,有一次居然跑到舞会上大吵大闹,还当着众人的面扇了他的舞伴一个耳光,回到家里又让丈夫老实交代生活作风问题,甚至逼着他去医院查艾滋,丈夫觉得人格受到极大的侮辱,一次激烈的冲突之后离家出走了,他宁可睡在单位的传达室,也绝不回家。这种情况一直维持了快两年。节目组的编导专门去打听了一下相关情况:她丈夫那个舞伴是单位另一个科室的,两人只是周末舞会上偶尔在一起跳跳舞,平日里根本没什么接触。但那位强势的妻子总是不相信她丈夫。据丈夫反映,自从十年前买了个手机,家里的日子就没一天安宁过,妻子每天的电话都是“老三篇”:头一句问:“你在哪里”,第二句就是“你干什么呢”,第三句必然是“你跟谁在一起呢”,天天如此,搞得他不厌其烦。每天一到下班时间,她就给他打电话催他回家,没回,就接着打,再没回,继续打,有时候没办法只好关机,她就给他所有的朋友、同事打电话。终于,借着舞会风波,丈夫来了个“火山爆发”,提出离婚。没想到,说到这,这个看上去非常强悍的女人突然间泪流满面,她哭得很伤心,很无助,她说她那么做都是为了爱,她太爱他了,她太在乎他了,她不想失去这份感情,更不想离婚。

  在上本书《女人不“狠”,地位不稳》一书中,我曾经提到过这个女人,简单地分析过这个案例。她的强势只是一个面具而已,骨子里她其实非常软弱,这种软弱源于早年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10岁那年,因为父亲外遇,母亲自杀了,从此,她的心也跟着碎了,破碎的心造就的是一个破碎的人格,换句话说,她也是一个自我价值严重不足的人,为了掩饰内心的恐慌,她用强势的外表来包装自己,为了不让自己重演母亲的悲剧,她对丈夫实行紧逼盯人的战术。然而,到了关键时刻,她的心理弱势还是彻底暴露了出来。

  从这两个案例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很重要,它直接影响他【她】的性格、他对感情的处理方式和他的婚姻、家庭生活。换句话说,自我价值,是一个人给自己建造幸福大厦的第一块砖。如果这块砖很瓷实,大厦的稳固建成将指日可待,如果砖有裂缝,甚至本身就是一块碎砖,大厦将岌岌可危,幸福也终将化成美丽的泡影。

  那么到底什么是“自我价值”呢?我们又该如何定义它呢?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维吉尼亚·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对他自己的感觉和想法,就是“自我价值。”

  美国职业催眠治疗师李中莹先生在他所著的《爱上双人舞》一书中,对什么是“自我价值”有过一个比较详尽的论述。他说:“自我价值包括了一个人所有的信念、价值观和规则。一个人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色里,都有符合该角色的信念、价值观和规则、因此在不同角色中一个人会有不同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出现,但是,总离不开这个人的自我价值范围。”

  李中莹先生认为:“自我价值”包括三项因素:自信、自爱、自尊。

  自信就是信赖自己具备所需要的能力。一个人对自己没有信心,就不能对别人有信心,别人对他也不会有信心。

  自爱就是爱护自己。一个人不爱自己,就不能爱别人,别人也不会爱他。

  自尊就是尊重自己。一个人不尊重自己,就不能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

  相反,“自我价值不足”就是自信、自爱、自尊不足。

  我是基本认同李中莹先生的看法的。自我价值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太重要了。它是我们心理的根,它决定我们一生的成就,造就我们一生的幸福。我们在工作、恋爱、婚姻、家庭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最终都会正本清源,归结到自我价值这个最根本的症结上。而它的不足,就是今天社会里种种个人问题的根源。换句话说,自我价值不足的人会导致心理地震,震中是在童年,震源包括他的人际关系、感情关系甚至亲子关系。

  --每个人都需要自我价值、自爱、自我接纳,以及做一个独特个体的自由空间。然而,每个人也需要他人的关怀、爱护,需要性与爱,希望从他人眼中看到一个满意的自己。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每个人都那么渴望得到来自他人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赞美。

  【二】一个人自我价值的形成来自出生以后的最初三年

  那么接下来的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了,我们的自我价值是如何形成?又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

  美国心理学家纳森·阿克曼认为:我们的自我形象和家庭形象紧密相依。通俗地来讲,一个人自我价值的形成跟他的成长环境、家庭氛围和父母教养方式息息相关。其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尤为关键。美国家庭问题研究专家约翰·布雷萧认为:父母的教养方式形成孩子的自我概念。萨提亚在她经典的著作《新家庭如何塑造人》中也持类似的观点:“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或者一个面部表情都是一种信息,会影响孩子对自我价值的判断。”

  在西方,心理学家普遍达成这样一种共识:一个孩子是带着两个问题来到人间的,第一个问题是:我是谁?第二个问题是:我如何活下去?前者关乎孩子的身份认知,后者关乎孩子的基本需要及生存之道,头一个问题解决不好,就相当于一个人连自己姓甚名谁来自何方都搞不清楚,想想看,他会开心?他能快乐吗?而帮助这个孩子揭晓答案的,只能是他的父亲母亲,这其中,母亲更是责无旁贷。

  一个人最初的自我概念是来自母亲对他【或她】的感觉与期望。 一个人的自我形成,准确地说,乃始于母亲的子宫之中。--当我们在娘肚子里生根发芽之始,那个小小的自我就跟胚胎一样初具雏形了。换句话说,自我来自父母的塑造,家庭的熏陶。出生之后,自我概念更来自父母的眼睛。我们通过观察父母对自己的语调、眼神、口气以形成自我认识,我们对自己的感觉完全与抚育我们的人的观点一致--即在我早年时抚育我的人对我的感觉即是日后我对自己的感受。--一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形成来自出生以后的最初三年,主要来自父母【或监护人】的反映,宛如一朵花,长得是否好看和茁壮,主要取决于园丁的浇灌。

  --相反,如果父母从小给予一个孩子的关爱不够,他会觉得自己欠缺、不满, 长此以往,他的自我价值就会不足。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就被父母遗弃,自我就如同被扇了一记响亮的耳光一样饱受羞辱,从此他就会变得不自信,甚至会产生“我很差劲,一无是处”的强烈自卑感。在这种自卑情结的干扰下,他们常常会作出常人意想不到的出格举动,以抚慰内心的羞愧。前面提到的两个案例虽然不太一样,但两位女当事人的童年经历却有相似之处,她们很小就被父亲扔下不管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积攒着深深的怨恨,又平添着无比的忧伤,小文对男友的电话追踪,强势妻子大闹丈夫单位的舞会现场,都是自我价值不足导致的行为怪僻。

  每个孩子都有一种正常的自我需求:那就是自尊、自爱、需要被适度的肯定和赞扬。但在问题家庭中,他们这种正常的自我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轻者被忽略,被遗忘,重则经常被斥责,被虐待,他们只会通过不断地自贬和自责来压抑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愤怒,每个人内心世界都有一个情绪的垃圾桶,来处理负面情绪,当负面情绪过多得不到及时清理,就像家里的垃圾桶堆积如山就会泛滥成灾,到时候不仅污染环境,也会恶臭冲天,人的内心世界亦是如此。一旦人的内心负面垃圾过多,就会随时喷涌而出,给自己也给他人造成情绪污染。

  【三】我们的自我价值越高,在两性关系中越倾向于给予,而不是索取

  如果把自我价值感比喻成一支马上要投入作战的部队。自我价值高的人代表这支部队不仅兵强马壮,而且粮草充足,哪怕战争陷入僵局,也不会人心惶惶,因为有强大的后备军和足够的粮草供应,后备军就是他的父母,粮草代表着他内心的力量。反之,一个自我价值不高的人则是一支老弱病残的队伍,且后防空虚,粮草不足,即便部队刚一开拔声势浩大,但稍一遇到阻力,就惊惶失措阵脚大乱,倘若陷入重围,更是缺乏后应,这样的部队不打败仗才怪?

w w w. xiaos huotxt .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曾子航作品集
恋爱时不折腾,结婚后不动摇别指望男人给你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