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与官员谈讲话与演讲艺术》在线阅读 > 正文 第4章 讲话艺术凸显领导者的语言智慧(4)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与官员谈讲话与演讲艺术》 作者:司江伟

第4章 讲话艺术凸显领导者的语言智慧(4)

  经济类流行语:大户、二手货、水货、买断、猎头、买单;商业类流行语:按揭、金领、传销、直销、持卡族、撮堆儿、鬼市、练摊儿、刷卡、条形码;文化类流行语:天王、假唱、甲A、甲B、世界杯、晚会歌手、自由撰稿人、炒作、封杀、黑哨、电影人、戏说;科技类流行语:病毒、黑客、克隆、功能饮料、数字化犯罪;生活类流行语:煲电话粥、便当、暴侃、隐私、找不着北。

  词语是社会生活最敏感的反应器,新词爆炸反映了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反映了我们当今社会在改革大潮中的迅猛发展,反映了我们当今生活在开放洪流中的日新月异,我们对这些新的词语应及时掌握,学会运用。

  (3)从名著中取经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经验之谈,是大家所熟悉的,它告诉人们要提高说话的技巧,就应多读名著。“穷书万卷常暗诵”,吟咏其中,则可心领神会,产生强烈的兴味。只要我们潜心苦读,勤记善想,揣摩寻味,持之以恒,就能尝到醇香厚味,如果反复地用,不断地学,久而久之就可以像郭沫若所说的那样:“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他”了。

  ###三、领导者要向伟人和名人学习讲话的艺术

  1.大凡杰出人士都拥有超凡的语言才能

  语言的力量能征服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人的心灵。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大凡杰出的人士,几乎都是能言善辩的语言艺术家。他们的出色口才,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并为现代领导者留下了良好的范例。

  我国战国时期,形成了群雄并峙、诸侯争霸、狼烟四起的复杂局面。

  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军事、外交斗争尤为突出。这种状况就为说客、辩士提供了用武之地。一时间,纵横家的杰出代表人物张仪、苏秦等,各凭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天下,周旋于诸侯之间,玩弄霸主于股掌之上,成为当时的风云人物。

  起先是苏秦以口才称雄一时。为使六国免受强秦的侵略,苏秦分别到六国游说,组织合纵联盟,共同对抗强秦。为说服各诸侯国王,苏秦分别采用了利诱、激将、威胁等谋略,运用比喻、寓言说理,凭口舌之利,藉言辞之巧,“合纵六国”最后成功,六国组成了合纵联盟,强秦15年不敢出函谷关入侵六国。苏秦当上了“合纵长”,总佩六国相印,总辖六国之民。他“付轼撙衔,横历天下,迁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抗”。于是,“天下之大,百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这是何等的力量,何等的权势,何等的威风。

  张仪凭借过人的胆略,高超的舌技,到六国游说,终于瓦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各国相继与秦建立了连横关系。秦国又逐个瓦解,最终消灭了六国,实现了统一,结束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秦统一六国,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张仪的谋略与口才功不可没。

  可见,巧舌能胜百万兵。杰出人士的说辩艺术,在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们曾把演说、原子弹、金钱当做三大战略武器。20世纪70年代后,又把口才、美元、电脑称为三大战略武器,可见讲话艺术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在1949年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艾奇逊,把中国革命的发生说成是因为中国人口太多,对土地造成不堪负担的压力,政府不能解决吃饭问题而造成的结果。对此,毛泽东同志以雄辩的第一章 讲话艺术凸显领导者的语言智慧事实和出色的辩术进行了有力的反驳:

  “革命的发生是由于人口太多的缘故吗?古今中外有过很多的革命,都是由于人口太多么?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很多次革命,也是由于人口太多么?美国174年以前的反英革命,也是由于人口太多么?艾奇逊的历史知识等于零,他连美国的《独立宣言》也没有读过。华盛顿、杰佛逊们之所以举行反英革命,是因为英国人压迫和剥削美国人,而不是什么美国人口过剩。中国人民历次推翻自己的封建朝廷,是因为这些封建朝廷压迫和剥削人民,而不是什么人口过剩。俄国人所以举行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是因为俄皇和俄国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而不是什么人口过剩,俄国至今还是土地多过人口很远的。蒙古土地那么广大,人口那么稀少,照艾奇逊的道理是不能设想会发生革命的,但是却早已发生了。”

  毛泽东列举了大量确凿无疑的历史事实,对艾奇逊的“中国革命的发生是由于人口太多”这个论题进行了彻底的、集中的、有力的反驳,在这些铁的事实面前,艾奇逊的那个虚假论题根本站不住脚,再怎么信口雌黄也毫无用处。

  今天,语言能力已渗透到领导工作的各个领域。从竞选演说到施政报告,从重大政治斗争到外交活动,从政治谈判到经济洽谈,无处不发挥重大作用。而数不胜数的以口才制胜的那些杰出人士,正是凭借语言艺术所产生无与伦比的巨大威力赢得了成功。

  2.周恩来:一位富有智慧的语言大师

  众所周知,周恩来总理主持新中国外交工作长达20多年,赢得了世界各国的交口称誉。周总理凭借丰富的经验,过人的才华、渊博的知识、超人的智慧、机敏的语言、严密的逻辑、灵活的策略、坚定的原则,以及善于求同存异的斗争艺术和天才的演讲技巧,为新中国争取了大量的朋友,打开了新中国的外交局面,在外交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美国国务卿、五星上将马歇尔不得不惊叹:“周恩来是我从未遇到过的对手。”

  1965年,美国作家路易斯?斯特朗80大寿,周恩来在上海展览馆的大厅为她举行祝寿活动,与会的有几百位中外人士。周总理在致词中说:“今天我们为我们的好朋友,美国女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庆贺40公岁诞辰。”大家听到总理用“40公岁”这个新名词都笑起来。斯特朗也哈哈大笑。总理接着说:“40公岁,这不是老年,而是中年。斯特朗女士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写了大量的文章,她的精神还很年轻。

  我们祝贺斯特朗女士继续为人民写出大量的文章,祝贺她永远年轻。”

  祝词中,周恩来特别使用了“40公岁”这一说法,它一方面暗寓着斯特朗女士的实际年龄;另一方面又寓示着斯特朗女士精神上的年轻。

  这种一语双关、新颖别致的说法是在“1公里=2里”、“1公斤=2斤”

  等基础上的新创造,它既令众人耳目一新,又贴近了斯特朗女士的心理需要,因而为喜庆的场合增添了热烈、轻快的气氛。

  在中关准备建交之际,美国时任国务卿基辛格对周恩来总理说:“我发现你们中国人走路都喜欢弓着背,而我们美国人走路大都是挺着胸!

  这是为什么?”只见周总理回答道:“这个好理解,我们中国人走上坡路,当然是弓着背的;你们美国人在走下坡路,当然是挺着胸的。”说完,周总理哈哈大笑。

  周总理的回答,是基于对基辛格这句话准确的判断,基辛格的话虽然不是十分友善,但也没有明显的恶意,说的情况也基本属实,话语本身更带着调侃的色彩。所以,周总理的回答也用了调侃的口吻,分寸掌握得十分恰当,既有反唇相讥的意味,又带着半开玩笑的情趣;既不影响谈话的友好气氛,又符合当时说话的场景和说话者的身份。

  3。基辛格:妙用语言化解危机的高手

  曾任美国尼克松政府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与国务卿的基辛格,也是一位语言高手。

  1975年5月20日,基辛格随尼克松总统动身前往前苏联莫斯科,途经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在维也纳,基辛格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主持人简单介绍了基辛格与尼克松前往苏联的原因及要举行的两国首脑的会谈。

  《纽约时报》记者马科斯?弗兰克尔问:“到时,你是打算点点滴滴地宣布呢,还是来个倾盆大雨,成批地发表协定呢?”

  基辛格对这家一向使他很恼火的报纸的记者答:“我明白了,你们看,马科斯同他们的报纸一样,多么公正啊,他要我们在倾盆大雨和点点滴滴之间任选一个,所以无论我们怎么办,总是坏透了……我们打算点点滴滴地发表成批声明。”

  全场哄堂大笑。

  在莫斯科,美苏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的4个协定刚签署,基辛格就在一家旅馆里向随行的美国记者介绍这方面的情况。

  基辛格微笑着说:“苏联生产导弹的速度每年大约250枚。先生们,如果在这里把我当间谍抓起来,我们知道该怪谁啊!”

  记者们开始接过话题,探问美国的秘密。一位记者问:“我们美国的情况呢?我们有多少潜艇导弹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有多少‘民兵’导弹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

  基辛格耸耸肩:“我不确切知道正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的‘民兵’导弹有多少。至于潜艇,我的苦处是,数目我是知道的,但我不知道是不是保密的。”

  记者立即说:“不是保密的。”

  基辛格反问道:“不是保密的吗?那你说是多少呢?”

  全场哄堂大笑。

  尼克松、基辛格离开前苏联,在德黑兰作短暂停留。当晚,伊朗首相邀请基辛格去看舞女帕莎表演。基辛格看得出了神,末了还与帕莎聊了一阵。

  第二天,在总统专机上,一位记者向基辛格打趣:“你喜欢她吗?”

  基辛格一本正经地回答:“她是个媚人的姑娘,而且对外交事务有着浓厚的兴趣。”

  “真的吗?”

  “那还有假?!我们一起讨论了限制战略武器会谈,我费了些时间向她解释怎样把SS -7导弹改装在V型潜艇上发射。”

  旁人都在发笑。

  基辛格正是凭借高超的语言才能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而且留下了美名。

  所以,领导者只要下一番工夫,对语言加以锤炼,就可以使自己的工作获得巨大的收益。

  4.丘吉尔:颇具演说魔力的政治领袖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他曾作为世界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其实,丘吉尔还是一个伟大的作家、记者与演说家。他在1953年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他最著名的作品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六卷本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还创作了《英语民族史》等多部小说和回忆录。他一生中写出了26部共45卷(本)专著,几乎每部著作出版后都在英国乃至全世界引起轰动,获得如潮好评,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发行,以致《星期日泰晤士报》一度断言:“20世纪很少有人比丘吉尔拿的稿费还多。”此外他十分喜欢绘画,年轻时曾有多幅作品在拍卖会上被买走。

  瑞典文学院在授予丘吉尔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中说:“丘吉尔成熟的演说,目的敏捷准确,内容壮观动人,犹如一股铸造历史环节的力。

  ……丘吉尔在自由和人性尊重的关键时刻的滔滔不绝的演说,却另有一番动人心魄的魔力。也许他自己正是以这伟大的演说,建立了永垂不朽的丰碑。”

  丘吉尔曾多次竞选议员,在议会的辩论中,发表了许多富于技巧而且打动人心的演讲。丘吉尔于1940年通过竞选成为英国首相,当时正是残酷的二战硝烟初起。在通往胜利的漫长而又艰苦的岁月里,丘吉尔在其演讲中多次发出战斗到底的誓言,以其雄辩慷慨的演讲口才激励了广大军民的士气。他说:“我们将永不停止、永不疲倦、永不让步,全国人民已立誓要担负起这一任务:在欧洲扫清纳粹的毒害,把世界从新的黑暗时代中拯救出来。……我们想夺取的是希特勒和希特勒主义的生命和灵魂。仅此而已,别无其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丘吉尔在世人心目中已成为英国人民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的集中象征。

  丘吉尔一生中的数百篇演讲可谓篇篇出众。他曾被美国《展示》杂志列为近百年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就在德军于1941年6月22日大举入侵苏联的当晚,丘吉尔即发起了援助苏联抗击德国法西斯的演说。在丘吉尔的演讲稿上,后人发现有他的亲笔标示,如:“此处论据不足,应当提高嗓门”。可见丘吉尔对于演讲琢磨的工夫之深。

  鲜为人知的是,丘吉尔从来没有上过大学,他的渊博知识和多方面才能是经过刻苦自学得来的。年轻时,作为随军记者的丘吉尔驻军于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在那里有半年多的时间里他“每天阅读四小时或五小时的历史和哲学著作”。自那以后,丘吉尔从柏拉图、吉本、麦考利、叔本华、达尔文等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生物学家的著作中吸取了丰富的思想营养。这使他的思想更加深刻,人生信念更加坚定,也使他成长为“我们生活的时代里最杰出和多才多艺的人”。

  丘吉尔是个颇具演说魔力的政治领袖。他的人生历程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演讲高手,是需要相当的文化知识作为基石。只有将基础知识打牢固了,才能让演讲的大楼呈现辉煌之势。

  5.纪晓岚:卓尔不群的口才成就一代风流

  纪晓岚是清代才子,是众所周知的一代风流人物。虽然在宦海沉浮,却可保命全身,这全得益于他的口才。他能言善辩,机智敏捷,学识渊博,出口成章,观其一生,虽政绩平平,却才名远扬,为后人所传颂。

  有一天,乾隆皇帝问纪晓岚: “纪卿,你知道‘忠孝’二字如何解释吗?”

  纪晓岚答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此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此为‘孝’。”

  乾隆皇帝听后立刻说:

  “那好,朕现在就要你去死!”

  纪晓岚闻此也一点都不含糊,回答说:

  “臣领旨!”

  乾隆皇帝好奇地问:

  “那你打算怎么死法?”

  “跳河。”纪晓岚答道。

  乾隆皇帝当然知道纪晓岚不会去死,于是就坐在一边看他怎么应对。

  过了一会,乾隆见纪晓岚回到跟前,笑道:

  “纪卿何以来死呢?”

  纪晓岚答道:

  “我走到河边,正要往下跳时,屈原从水里向我走来。他说:‘纪晓岚,你此举大错矣!想当年楚王昏庸,我才不得不死。你在跳河之前应该先回去问问皇上是不是昏君,如果皇上不是昏君,你就不该投河而死;如果说皇上跟当年楚王一样的昏庸,你再死也不迟啊!”’

  乾隆听了这番话后,龙颜大悦,大笑着连声称赞道:

  “好一个如簧之舌,真不愧是雄辩之才,这下朕算是服了!”

  纪晓岚机智应对,话语幽默,一语双关,既说明自己是个忠臣,又称赞乾隆是个英明的君主。超凡的语言才能不仅使得他免于一死,而且成就了自己一世英名。

wWw。xiaoshuo 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司江伟作品集
与官员谈讲话与演讲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