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与官员谈讲话与演讲艺术》在线阅读 > 正文 第6章 领导者讲话如何体现出高水平(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与官员谈讲话与演讲艺术》 作者:司江伟

第6章 领导者讲话如何体现出高水平(2)

  驾驭语气最重要的一条是语气因人而异。语气能够影响听话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语气适应于听话者,才能同向引发,如:是喜悦的会引发出对方的喜悦之情,是愤怒的会引发出对方的愤怒之意;语气不适应于听话者,则会异向引发,如:生硬的语气会引发出对方的不悦之感,埋怨的语气会引发出对方的满腹牢骚,等等。

  语气是有声语言的最重要的表达技巧。作为领导者,掌握了丰富、贴切的语气,就能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不时地对人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赢得领导工作的成功。

  ###二、领导者讲话需要严谨、讲究分寸

  1.因人择言,讲话要先看对象

  言语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一个领导者的秉性、修养。作为一个领导者,首先应看对象,并注重技巧。也就是说,领导者讲话应适时、适情、适势、适机,一切以适度、恰当为原则。

  作为一名领导者,常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人,不同的对象对同一句话会产生不同的反应,甚至会导致截然相反的反应。

  (1)对不同年龄的人应说不同的话

  比如说,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这三个年龄层的人经历不同,志趣各异,跟他们说话也要从他们的心理状态出发。比如对健康的中青年,今天在他面前说张三死了,明天向他报告李四也死了,他跟张三、李四只有一面之交,听了也就听了,不会产生什么反感,因为他离死还早着呢。如果对老年人也这样说,他听了就觉得反感:“你为什么老在我面前说这些不吉利的话呀!我还要多活几年、享享清福呢!”

  (2)对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应说不同的话

  跟文化程度低的人说话应该用家常口语体,说大白话。如果用接近书面语的典雅口语体与他们交谈,那么,在语体上是不合得体性的要求的。

  有个人口普查员填写人口登记表时问一位没文化的老太太:“您有配偶吗?”

  老太太愣了半天也回答不上来。旁边有人解释说:“他是问您有老伴没有。”

  老太太这才恍然大悟。可是,对文化程度高的人说“配偶”就没有障碍。

  (3)对不同身份的人应说不同的话

  说话一定要注意对方的身份,对上级要尊敬,对同事要有礼貌,对下级要亲切,否则的话,会制造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有一则民间故事,说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从前在乡下一起干活玩乐的朋友来找他,一个人把朱元璋当九五之尊,把从前经历的事用隐喻说了一遍,朱元璋念起旧情,封他做了官;另外一个人,则仍把朱元璋当成穷朋友,把他们从前偷鸡摸狗的事儿又重复了一遍,结果被朱元璋推出去斩了。

  (4)对心境不同的人应说不同的话

  清代朱柏庐在《治家格言》里说:“莫对失意人,而谈得意事。”这是说,对一些人说来是最不得意的事,不愿意别人提起的事,有些人却提了,这等于戳人家的伤疤,其内心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同一个人,心境不同,对言语反应也不相同。情绪好的时候,别人即使对他说些不中听、不得体的话,他听了就听了,表现出随和性;情绪不好或心烦时,自己不愿意多说话,更不爱听别人唠唠叨叨,听到一句不顺心的话就会起急,甚至莫名其妙地冲人发火。

  (5)对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应说不同的话

  宗教信仰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比如一个英国作家拉什迪,因在作品中涉及伊斯兰教的宗教信仰问题,引起信奉该教人的不满而被追杀。领导者在与人谈话前,最好先弄清楚对方有没有宗教信仰,如有的话,要了解一下这一宗教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尽可能避免问题。

  2.适时适境,把握讲话的分寸

  领导者在任何场合讲话都要讲究策略。注意讲话的分寸,表达的内容及方式要适时、适情、适势、适度。否则,表达就难以达到目的。

  例如,在公开场合主动谈论自己的健康问题和自己的健康状况,一般没有人会对此感兴趣。这也是一种很煞风景的话题。谈论别人的健康状况就更不合适了。患病的人,如癌症、动脉硬化、关节炎,特别是一些顽固性疾病和传染病、病毒携带者等,通常不希望自己成为话题的中心对象。

  如果自己的朋友身患疾病,不要显得愁眉不展、摇头叹息,也不要过分地施加怜悯。最好的办法是好好问候、奉劝几句,诸如“平时要多注意,要坚持治疗,乐观点,一切都会好的”之类的话。之后最好把他看成像健康人一样,不要过多提及他的疾病。

  作为领导者,讲话一定要讲究策略,注意分寸,看对象、看身份、看场合。在交谈过程中,除非是亲密的朋友可以无所顾忌以外,一些品位层次特殊的话题要尽量避免,比如说黄色笑话,虽然这在很多白领阶层中也颇为流行,但是一个领导者说这样的东西,无疑会给别人留下品位低俗的印象。

  一般来说,文化修养层次较高的人,不屑听肤浅、通俗的话,讲话者应多用抽象的推理;文化修养层次较低的人,则对高深的理论不以为然,讲话者应多用典型性的事例;喜欢自夸的人,讲话者就不必表里如一,应多多诱导;生性沉默的人,讲话者应击其要害,令其激动;而对于思想顽固的人,讲话者就要了解他的兴趣爱好,耐心交流,等等。俗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把握分寸上如何既言之入耳,又能达到效果呢?有这样三点要求:

  (1)言之有物,话语中肯

  言之有物,话语中肯,两者相辅相成,是好口才需要讲究的一大细节。

  《周易?家人》日:“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怕听到的演讲就是言之无物,不知所云。我们经常也能看到一些会议或讲座上,尽管上面讲得很热闹,但下面的听众却已困顿乏味,甚至有的昏昏欲睡。主要原因就是谈话者、演讲者没有很好地理解自己的演讲内容,使演讲显得假大空,虚无缥缈。因此,不管是做讲座,做报告,还是和周围的人聊天,都应避免言之无物、空洞乏味。当然,言之有物应与话语中肯相辅相成,才能达到吸引听众的好效果。古语所讲“至诚足以感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把话说到点子上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习惯于喋喋不休、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却又词不达意,语无伦次,让人听而生厌;有的人喜欢夸大其词,侃侃而谈,满嘴跑火车,话不留余地。这只能造成画蛇添足的恶果。如同“吹笛要按到眼儿上,敲鼓要敲到点儿上”,说话也必须说在点子上。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说话也是如此,并不在多,点到就行。尤其是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现代社会中,又有多少人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听长篇大论?

  因此,言简意赅,简洁明了,是高水平说话必须讲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3)讲话应区分场合

  一个人的话能否被别人所接受,主要取决于他的可信度,而要提高可信度,除了在形象上要做到服饰恰当、举止大方、谈吐自然得体、眼神专注、表情沉稳外,还必须注意观察对方,讲究谈话的场合和对象。

  3.注重严谨,切不可口不择言

  “你会说话吗?”如果这样问一个人,一定会觉得可笑。因为只要是正常人,说话谁不会?可实际上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

  先看下面的例子:

  一剃头师傅家被盗劫。第二天,剃头师傅到主顾家剃头,愁容满面。主顾问他为何发愁,师傅答道:“昨夜强盗将我一年积蓄劫去,仔细想来,只当替强盗剃了一年的头。”主人怒而逐之,另换一剃头师傅。这师傅问:“先前有一师傅服侍您,为何另换小人?”主人就把前面发生的事细说了一遍。这师傅听了,点头道:“像这样不会说话的剃头人,真是砸自己的饭碗。”

  有一人请客,四位客人有三位先到。这人等着焦急,自言自语道:

  “咳,该来的还没来。”一客人听到了,心中不快:“这么说,我就是不该来的来了?”告辞走了。主人着急,说:“不该走的又走了。”另一客人也不高兴了:“难道我就是那该走又赖着不走的?”一生气,站起身也走了。

  主人苦笑着对剩下的一位客人说: “他们误会了,其实我不是说他们……”话未完,最后一位客人也走了。

  可见,说话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尤其对于领导者来说,如果说话时不假思索,就可能伤人败兴,引起误解。所以,领导者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对象与气氛,不要随意地说话。

  明朝学者吕坤认为,说话是人生第一难事。

  春秋时,齐国的晏子经常劝谏齐景公。一次,齐景公的一匹爱马暴死,齐景公大怒,命令手下把养马人用刀肢解。这时,晏子刚好在齐景公身旁,见手下持刀斧而进,晏子说:“大王,先让我代您说说这养马人所犯之罪,然后再处死他,这样才能让他心服。”齐景公说:“可以。”晏子就开始历数养马人三大“罪状”:国君让你养马你却把马养死了,这是死罪之一;死的是国君最喜爱的马,这是死罪之二;你让国君因为一匹马而杀人,百姓闻知,必定怨恨国君,邻国闻之,必轻视我们的国家,这都是因为你使马死了造成的,你真是罪有应得呀!齐景公明白了道理,说:把养马人放了,不要因此伤害了我的仁政。

  如果晏子不绕着弯子让齐景公明白人比马更重要,而是直接指责齐景公做得不对,不应为一匹马而去杀人,那么,气头上的齐景公不仅不会听从,甚至连晏子自己也可能因直言而获罪。由此可见,讲究说话技巧的重要意义。

  领导者需要讲究说话的技巧,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弃原则,指鹿为马,曲意逢迎。如果违心地说话,那技巧就变成了恶行。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说得好:“也许有一天我们会讨论技巧,我们用酒精泡出了经验,我们得意地欣赏属于自己的一份老练时,发现我们丢了许多东西,那东西对我们很重要。”

  4.善用沉默,以无声之言胜有声

  沉默是金。对于领导者来说,沉默是一种智慧。适当地运用沉默,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从外表看是一名温文尔雅的学者。据说,郭树清每次开会总是喜欢坐在最后一排,安静地坐着、听着,别人根本无法从脸上感知他内心的喜怒哀乐。任何时候,他都是用眼睛静静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就是这样一位貌似温和、不动声色的领导者,却有着雷厉风行的领导作风,在整个建行系统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问责风暴”,首开国有银行领导人问责之先河。或许这样的人注定要成为领导者,因为他们时刻都在思考,懂得沉默的力量。

  组织内部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或者因为报酬,或者因为人事,或者其他种种原因,这些矛盾积蓄到一定阶段便会爆发。作为领导者,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这种情形,毕竟内讧很容易削弱组织的实力,矛盾的结果只能是将和谐的人际关系搞得一团糟,让人无法安心工作。但是此时,作为领导者最好保持沉默,因为人在头脑发热时,是不会再去接受别人的善言切语的。等矛盾的双方精神上的亢奋消失了,精疲力竭之后,再发表意见,效果会更好。领导者的沉默能使矛盾冲突趋于缓和。想一想,当人们争执得不可开交时,看到身边的领导者一直在静静地旁观,他们能不后悔那丑态百出的激烈交锋吗?

  当然,领导者沉默只是缓兵之计,领导者在沉默的过程中,要对事态的发展有所把握,而不能让其失控。

  沉默不仅在处理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时作用巨大,而且在各种社交场合的力量也是不可小觑的。

  在朝鲜战争期间,中朝的并肩作战,终于迫使美国坐下来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当时坐镇板门店的中方代表领队的是毛泽东钦点的有“隐蔽战线的英雄”之美誉的李克农。在这次与美方的谈判中,李克农就熟练地运用沉默的战术,战胜了针锋相对的美方代表。

  谈判的过程中,当谈到交换战俘时,美方代表提出了许多无理的要求,并且故意拖延时间,想把中朝一方拖垮。双方都保持沉默,相互对峙、怒视。这种对抗需要的是意志力与忍耐性,双方代表的眼神都透露出了焦虑。面对这种形势,中方代表悄悄地离开会场,请示李克农该怎么办。李克农头也没抬,只是写下3个字:坐下去。中朝一方代表看到这张纸条,就挺直腰板,以冷峻的目光逼视着关方代表。面对这咄咄逼人的目光,美方代表实在招架不住了,宣布休会。这次会议中的沉默,持续了132分钟,或许是谈判史上沉默时间最长的一次。休息过后,中朝代表开始主持会议。双方刚坐下,不到25秒钟的时间,中朝代表就宣布休会。美国人惊惶失措,连声叫道:“No!NO!”美方终于妥协,按照中朝代表的要求签了字。

  长时间的沉默必然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沉默使人有如陷入万丈深渊,感到深不可测的茫然。李克农在这次谈判中将沉默的战术运用得出神入化,其所达到的效果远远超过了唇枪舌剑的争论。

  领导者在批评别人时,适当的沉默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通常来讲,在这种情况下,对方的情绪一定相当激动。他也许不但不会虚心接受意见,而且还可能反唇相讥,使出浑身解数为自己开脱。这时,作为领导者,最好的策略就是保持沉默。这既显示出了领导者宽广的胸怀与大度的品格,又使对方觉得自己是一个扰乱宁静的破坏者。同时,领导者保持沉默,不出招,被批评者也就摸不清其真实意图,无招可拆,他的态度也会改变,从而乖乖就范。

  在洛克菲勒一生中有这样一则轶事:

  一位不速之客突然闯入洛克菲勒的办公室,直奔他的写字台,并用拳头猛击台面,大声咆哮:“洛克菲勒,我恨你!我有绝对的理由恨你!”

  接着便恣意谩骂他达几分钟之久。办公室所有的职员都感到愤怒无比,以为洛克菲勒一定会拿起墨水瓶扔向那位无礼的不速之客,或是吩咐保安员将他赶出去。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洛克菲勒并没有这样做。他停下手中的活,和善地注视着这位攻击者,那人越是暴躁,他就显得越是和善!那位无礼的不速之客被弄得莫名其妙,怒气渐渐平息下来。毕竟一个人发怒时,如果没有对手,遭不到反击,是坚持不了多久的。于是,他咽了一口气。本来他是准备来此与洛克菲勒争论的,并想好了洛克菲勒要怎样回击他,他再用怎样的话去反驳。但是,洛克菲勒就是不开口,所以他也不知如何是好了。最后,他又在洛克菲勒的桌子上敲了几下,仍然得不到回应,只得悻悻地离去。洛克菲勒呢,就像根本没发生这件事一样,重新拿起笔,继续他的工作。

  作为领导者,请记住:无论是在处理人际关系还是在各种社交场合,适当沉默都是无声的武器,拥有不可想象的力量。

  ###三、领导者讲话要具有幽默感

  1.幽默的语言闪现着领导者的智慧

  幽默是学识和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是闪现智慧的天使。幽默是自觉地应用表面和形式上的滑稽与逗笑,也是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对象,揭示实质。幽默是具有智慧和教养的表现,是人的高尚气质和文明的体现。一位学者说过:“讲话的幽默风趣使我们的社会广泛地通过一种笑的能力而被熟知,当每一位公民业已被笑所征服,他就置身在一种和睦的气氛中。”

w w w. xiao shuotxt. n 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司江伟作品集
与官员谈讲话与演讲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