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上帝的指纹》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0章-第24章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上帝的指纹》 作者:葛瑞姆·汉卡克

第20章-第24章

 第21章 计算“世界末日”的电脑

 
 
 
 
  玛雅人知道,他们的先进知识源自何处。根据他们的说法,这些知识是“始祖”(the First Men)遗留下来交给他们继承的。始祖是奎札科特尔的门徒;他们的名字是巴兰姆一奎泽(Ba lam-Quitze,意为“笑面虎”)、巴兰姆一阿卡布(Balam Acab,“夜行虎”)、马乌库塔(Mahucutah,“大家杰”)和伊奎一巴兰姆(Iqui-Balam,“月光虎”)①。古代玛雅人的神圣典籍《波波武经》记述这几位祖先: 
   
  具有大智慧,能够洞察人世间的一切幽秘。他们的眼光是如此清澈深透,不须移动身子迈出步伐,他们就能看清隐藏在远处的事物……睿智的始祖,他们的视界十分辽阔;森林、石崖、湖泊、海洋、山脉和山谷,尽收眼底,一览无遗。他们值得子孙永远孺慕敬仰……他们通晓一切,无所不知;他们曾探测天空的四个角落和大地的整个形貌②。 
 
  这个族群的智慧和成就,惹恼了天上几位最有权势的神祗。它们聚集在一块商议:“让凡人懂得那么多事情是挺危险的。万一他们想跟我们——他们的创造者,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造物主——平起平坐,那该怎么办呢?……难道也让他们当神祗吗?”③ 
  显然,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经过一番会商,众神决定采取适当的行动。于是,它们降下谕旨: 
   
  让他们的眼光只及眼前的事物;让他们只看到地球的一小部分……于是,天心之神将雾气吹进他们的眼睛,遮蔽他们的视觉,就像在一面镜子上吹口气那样。他们的眼睛变得模糊起来,只能看到身边的事物,只能看清眼前的东西……就这样,始祖的智慧和所有知识全都被毁于一旦④。 
 
  读过《圣经·旧约》的人都知道,基于同样的理由,上帝把亚当和夏娃逐出伊甸园。人类的始祖吃了“智慧树”的果实之后: 
   
  神说:“那人已经与我们相似,能知道善恶。现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树的果子吃,就永远活着。(让我们)把他赶出伊甸园去吧……”⑤ 
 
  学界公认,《波波武经》保存的是最纯粹的、哥伦布之前的中美洲传说。因此,我们很惊讶地发现,这些传说和《圣经·旧约.创世纪》所记载的故事竟然这么相似。如同我们曾经提到的那些“东半球/西半球”文化关联,这两个故事之间的相似点,并不牵涉“谁影响谁”的问题;事实上,它们是同一事件的两种诠释。据此,我们可以推论: 
  ●作为一种隐喻,《圣经》伊甸园所呈现的,可说是《波波武经》人类祖先曾经享有过的那种极乐的、“神样”的知识。 
  ●这种知识的精髓是“洞察一切”和“知晓一切”的能力。亚当和夏娃尝过生长在“智慧树”上的禁果之后所取得的,正是这种能力。 
  ●最后,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正如《波波武经》四位人类始祖被剥夺“洞察一切”的能力。从此“他们的眼睛变得模糊起来,只能看到身边的事物……”。 
  这么看来,《圣经·旧约·创世纪》和《波波武经》讲的都是人类“丧失神的恩宠”的故事。在这两个传说中,恩宠的丧失跟“知识”有密切的关联,而这种知识非同小可——它能使拥有它的人具有神一般的力量。 
  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知识呢?《圣经》语焉不详,只说那是“分辨善恶的智慧”。《波波武经》的叙述就详尽得多。它告诉我们,人类始祖的知识包括“看清隐藏在远处的事物”的能力;它也提到,始祖通晓天文地理,“曾经探测过天空的四个角落和大地的整个形貌”。 
  地理学和地图有关。在本书第1部,我们曾罗列一些证据,显示在远古时代,一个神秘的文明曾派遣制图家,对整个地球进行彻底的勘探和测绘。《波波武经》提到的人类始祖和他们拥有的神奇地理知识,是不是跟这个古文明有关呢?这会不会是一种扭曲的记忆呢? 
  地理学和地图有关;天文学则牵涉到星星。通常,这两门学问焦不离孟,相辅相成,因为:在海上长时间航行必须靠星星指引,而绘制精确的地图,则必须派出勘探人员,航行到世界各个角落。 
  在玛雅人的《波波武经》中,人类始祖不但勘查过“大地的整个形貌”,而且观测过“天空的四个角落”,这难道是偶然的意外?学界公认,玛雅文明最杰出的成就是观测天文;通过先进的数学计算方法,他们在天文学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灵巧的、繁复的、极为精确的历法。这难道也是单纯的巧合? 
    
奇特的科学知识
 
  1954年,中美洲考古学权威艾瑞克·汤普森(J.Eric Thompson)⑥坦言,当他发现玛雅文明中存在着一些显著的矛盾时,他感到大惑不解——一方面,玛雅文明的整体成就并不算突出;另一方面,他们却拥有先进的天文/历法知识。他问道:“是怎样的一种心灵怪癖,促使玛雅知识分子观测天象,却不去研究车轮的原理;他们比任何半开化民族都热衷于探索人类永恒的问题,却不肯花点工夫,把石柱支撑的拱门改进成真正的拱门;他们有能力以百万为单位,进行繁复的计算,却不懂得怎样称一袋玉蜀黍的重量。” 
  这些问题的答案,也许比汤普森想象的简单得多。玛雅人对天象的观测,对时间的深刻了解,对繁复的数学计算的掌握,也许根本就不是什么“心灵怪癖”。也许这是一项文化遗产,玛雅人继承自一个古老的、知识先进的文明,是一个完整而特殊的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如果我们能从这个角度来看问题,那么,汤普森观察到的那些矛盾就能够获得合理的解释,而我们也不必再花时间,在这方面进行无谓的争论。我们已经知道,玛雅人的历法继承自奥梅克人(一干年前,奥梅克人使用完全相同的历法)。因此,真正的问题应该是:奥梅克人从哪里取得这套历法?一个文明,如果想制定这么精确的历法,科技发展该达到哪一种程度呢? 
  以“太阳年”(sloar year)为例。在今天的西方社会,我们仍旧使用1582年创制于欧洲,建立在当时最先进的科学知识上的太阳历——鼎鼎有名的“格里高里历”(Gregorian calen dar)。它所取代的“罗马儒略历”(Julian calendar),把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计算为365.25天。教宗格里高里十三世(PoPe GregoryⅧ)修订的历法,提供更为精细、准确的计算:365.2425天。1582年以来的科技进展,使我们现在知道,太阳年的正确长度是365.2422天,格里高里历有一个小小的误差——多了0.O0033天。16世纪制订的历法能有这样的精确度,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 
  说也奇怪,玛雅历法的根源虽然比16世纪的格里高里历古老得多,但却更加精确。根据它的计算,太阳年的长度是365.2420天,比正确的数字只少0.0002天而已⑦。 
  同样地,玛雅人知道月亮绕地球运行所需的时间。根据他们估算,这个周期是29.528395天,极为接近使用最精确的现代方法计算出来的数字——29.530588天⑧。玛雅祭司也拥有非常精确的时间表,据以预测日蚀和月蚀;他们相信,这些现象只会发生在日月轨道交点(node)前后18天之内⑨。此外,玛雅人的数学成就也值得一提。他们利用一种棋盘式器具,从事精密的距离测量计算,而我们直到19世纪才发现(或重新发现?)这种方法⑩。他们充分理解和运用“零”的抽象观念;对于“位计数法”(place numerations),他们显然也相当熟悉。 
  这些都是深奥的知识。且让我们听听汤普森的解释: 
   
  “零”及“位计数法”现已成为人类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因此,我们实在很难理解,西方人竟然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把它创造出来。拥有伟大数学家的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对这两样东西都一无所知。用罗马数字书写“1848”需要及11个字母;MDCCCXLⅧ。当罗马人还在使用笨拙的计数方法时,玛雅人已经发展出先进的位值符号系统,足以媲美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套⑾。 
 
  这个中美洲部落民族,在别的方面表现不怎么突出,却在那么古远的时代,“偶然发现”这么新颖的计数方法——科学史专家奥图·纽格鲍尔(Otto Neugebauer)称之为人类最珍贵的发明之一⑿。这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呢? 
    
“上帝”的计算机
 
  现在,我们不妨探讨一下“金星”的问题。对中美洲所有古代民族来说,这个星球具有格外重大的象征意义,因为他们把金星看成奎札科特尔的化身。(在玛雅方言中,“羽毛蛇神”奎札科特尔也被称为古库马兹或库库尔坎,如本书第14章所述:他们都踉金星有密切关系。) 
  和古代希腊人不同的是,玛雅人认为金星不但是“晨星”,同时也是“黄昏星”。在这方面,玛雅和古代埃及人看法一致。玛雅人对金星的观察相当精细。在天文学上,一个行星的“会合周期”(synodical revolution)指的是它运行一周,回到天空中某一个特定点所需的时间——从地球上观察。每224.7天,金星绕太阳运行一周,而地球则在比较宽广的轨道上运行。这两个星体的运行结合起来,所造成的效果是:大约每584天,金星就在地球天空的同一个地点升起。 
  不论是谁发明玛雅人继承的这个精巧、复杂的历法系统,他们一定察觉到上述的现象,而且,他们还找到一些灵巧的方法,将这个现象和其他连锁周期结合在一起。此外,从相关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历法师了解,584天只是一个近似值;他们也知道,金星的运行是不规则的。因此,他们为金星在漫长时期中的“平均”会合周期推算出一个精确的数字,而这个数字已经被现代科学家确认。这个数字是583.92天;玛雅人以无比繁复的方法,将它融进他们的历法体系⒀。例如,为了让它配合所谓的“圣年”(tzolkin,一共260天,分成13个月,每个月21天),历法师要求,每61个金星必须修正4天。此外,在每第5个循环期内,第57个会合周期结束时必须修正8天。经由这一类步骤,玛雅历法师将“圣年”和金星的会合周期紧密结合在一起,误差小到每6000年只有一天⒁。尤其令人赞叹的是,他们还拟出进一步的、计算极为精确的调整方案,让金星周期和“圣年”不但能够和谐相处,同时也跟太阳年保持正确的关系。玛雅人不惮其烦,苦心经营这套历法,为的是确保它在极为漫长的一段时期中能够运作无误。 
  “半开化”的玛雅人,怎么需要这样精确的高科技产品呢?有没有可能,这套历法的制订,原本是配合一个更古老、更先进的文明的需求,而玛雅人不过是捡现成的? 
  让我们看一看玛雅历法的最高成就,所谓的“长算”(Long Count)。这套计算日期的方法,具体表现出玛雅民族对人类以往历史的看法和信念;他们相信,“时间”是在“大周期”(Great Cycles)内进行的,而这些周期都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世界创造和毁灭(参阅本书第13章)。根据玛雅历法,目前这个大周期在黑暗混饨中开始于“亚号四孔姆库八”(4A hau 8Cumku),相当于西方历法的“公元前3114年8月13日”⒂。玛雅历法的“长算”,目的就是记录目前这个大周期内时间的流逝——一年一年地计算分配给目前这批人类的5125年⒃ 
  玛雅历法的“长算”当然不是用西方人的数字进行。玛雅人自有一套表示数字的符号,那是他们从奥梅克人手中取得的,而奥梅克人又是从……没有人知道是谁。这套数字符号包括:圆点(代表1或最小的整数或20的倍数)、横线(代表5或5乘20的倍数)以及一个代表零的象形文字。计算时间的单位是:钦(kin,即“天”)、乌伊纳尔(uinal,20天)、盾(tun,360天的“计算年”)、卡盾(Katun,等于20个盾)和巴克盾(bac tun,等于20个卡盾)。此外还有皮克盾(pictun,等于8000个盾)和卡拉布盾(calabtun,等于16万个盾),以用来处理范围更大的计算⒄ 
  这一切足以说明,尽管玛雅人相信,目前人类是活在一个必定会结束的“大周期”中,而世界也必将会“毁灭”,但是,他们也知道,时间是无穷无尽的——它无视于个别生命和文明的兴起和衰亡,继续以神秘的循环周期无休无止地进行。在探讨这个问题的一部重要著作中,考古学家汤普森指出: 
   
  在玛雅人的思维中,时间进行的路线一直延伸到古远的时代——古远到人类的心灵无法想象和理解。然而,玛雅人却鼓起勇气,沿着这条路线追溯时间的起点。这些孜孜不倦的探险家,一步一步走进永恒深处;每往时间的根源跨近一步,他们眼前就出现一幅崭新的景象:世纪融入千年期,千年期融入万年世。在危地马拉奎里格(Quiriga)废墟出土的一块石碑上,玛雅历法家计算9000多万年前的一个日期;在另一块碑铭上,我们发现4亿年前的一个日子。这些都是实际的演算,精确地标明日月的位置,就像我们在西方历法上标明复活节降临的月分。面对玛雅历法的天文数字,我们西方人都会感到目眩神迷……⒅ 
 
  对一个在别的方面表现并不怎么突出的文明而言,玛雅人对时间根源的追溯,是不是太“前卫”一点呢?玛雅建筑有其局限,但大体来说还算杰出。然而,除此之外,实在很少东西可以证明,这个居住在丛林的印第安民族有能力(或需求)追溯时间的地点。 
  直到一百多年前,大多数西方知识分子才扬弃乌舍尔主教(Bishop Usher)的看法——世界是在公元前4004年创造的。他们现在承认,世界比基督教主张的要古老得多⒆。换言之,在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之前,古代玛雅人对地质时间的久远和地球的古老,了解得比英国、欧洲和北美洲任何人都精确。 
  因此,我们不得不问:玛雅人怎会去探索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问题?难道这只是文化发展的一个畸形现象?使玛雅人得以探索、理解这种复杂问题的历法和数学知识,可不可能是他们从某一个民族手中继承来的?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不得不进一步追问:这种如同电脑电路平面图一般精密的历法,究竟是谁发明的?意图何在?只是为了——正如一位权威学者声称的——“磨练脑筋,增长智力,就像玩字谜游戏一样”⒇?难道没有更实际和更重大的目的吗? 
  上文提到,如同中美洲其他古老文化,玛雅人最关切的。一再探索的问题是“世界末日”。他们试图计算——如果可能的话,尽量拖延——“世界末日”来临的一天。创制玛雅神秘历法的人,就是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吗?它的功能,就是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一场宇宙或地质大灾难吗? 
   
  注释: 
  ①《波波武经》,167页。 
  ②同上,168~169页。 
  ③同上,169页。 
  ④同上。 
  ⑤《圣经.旧约.创世纪》第3章第22~24节。 
  ⑥艾瑞克·汤普森《玛雅文明的崛起与衰亡》,13页。J.Eric Thompson,The Rise and fall of Maya Ciuilization,Pimlico,London,1993,P.13. 
  ⑦见威廉·盖茨(William Gates)为狄亚哥·迪兰达《西班牙人入侵前后的犹加敦半岛》所做的注释,81页。 
  ⑧《玛雅象形文字研究导论》,32页。 
  ⑨《玛雅人》,176页;《墨西哥金字塔的奥秘》,291页;《玛雅文明的崛起与衰亡》,173页。 
  ⑩《墨西哥金字塔的奥秘》,287页。 
  ⑾《玛雅文明的崛起与衰亡》,178~179页。 
  ⑿引述自《玛雅人》,173页。 
  ⒀《玛雅文明的崛起与衰亡》,170页。 
  ⒁同上,170~171页。 
  ⒂《破解玛雅密码》,275页。 
  ⒃同上,9、275页。 
  ⒄荷西·阿圭耶斯《玛雅因素:通往科技之外的路》,26页。Jose Ar guelles,The mayan Factor:Path Beyond Technology,Bear and Co,San ta Fe,New Mexico,1987’p.26及《古代墨西哥和玛雅人的神祗与象征》,50页。 
  ⒅《玛雅文明的崛起与衰亡》,13~14‘165页。 
  ⒆《大奖百科全书》,第12卷,214页。 
  ⒇《玛雅文明的崛起与衰亡》,168页。 
 
 
  ------------------
  
 
 
 
第22章 众神的都城
 
 
 
 
  许多中美洲传说透露出一个重大的讯息:人类的“第四太阳纪”结束得十分凄惨。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洪水消退后,接踵而来的是漫长的黑暗时期。太阳从天空消失;大地一片阴暗。然后: 
   
  众神聚集在泰奥提华坎(“神祗的居所”),焦急地商议,究竟应该由谁来担任下一个太阳。黑暗中,众神只看得见一簇火光,火神威威泰奥特(Huehueteotl)的具体化身;当初就是这位神祗把火带到大地,赋予万物生命〕。大地经历一场浩劫后,这簇火光依旧摇曳不停。众神纷纷为生灵请命:“我们得选出一位神祗,牺牲自我,投身火中,这样天空才会出现太阳。”① 
 
  接下来的场面十分感人:两位神祗,纳纳瓦钦(Nanahu atzin)和铁奇兹泰卡特尔(Tecciztecatl),争相牺牲自己,以拯救地上的生灵。结果,一位神祗在火堆中央被迅速烧成灰烬;另一位躺在火堆边缘的火炭上,被慢慢烤成烧肉。“众神守候良久,天空终于出现红霞,有如黎明一般。东方天际冒出一个赤热热的大火球。赋予万物生命的太阳终于出来了……”② 
 
 
 
 
 
  就在大地复苏、万物重生的当儿,奎札科特尔出现了。他的使命是引导地上的生灵,开启人类“第五太阳纪”。因此,他化身为人——脸上蓄着胡须的白人,就像南美洲的维拉科查。 
  维拉科查把首都设在安第斯山的帝华纳科城。在中美洲,奎札科特尔的首都据说是“第五太阳”的诞生地——众神的都城泰奥提华坎。 
    
城堡、神殿和天界地图
 
  ●墨西哥市东北50公里,泰奥提华坎古城 
  我站在凉风习习的城堡围场内,眺望北方,瞅着矗立在濛濛晨曦中的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Pyramids of the Sun and the Moon)。人在长满苍翠灌木、四周环绕着远山的原野上,赫然出现一条轴道——当地人管它叫“亡灵之路”(Street of the Dead)——两旁散布着废墟;这两座宏伟的金字塔耸立其间,就像交响乐团中的两位乐手,参与演奏了一首曲子。城堡的位置,靠近这条宽广笔直、长达4公里多的轴道。月亮金字塔位于轴道北端,而太阳金字塔则稍微偏离轴道,坐落在东边。 
  面对这样一个建立在几何学原理上的古城,一般游客都会期望,城中的轴道沿着南北或东西的方向伸展,但出乎每个人意料,当初设计泰奥提华坎城的建筑师,却刻意让这条“亡灵之路”稍微倾斜,指向北方偏东15度30分的位置。当初为什么要选择如此怪异的方向?专家提出好几种解释,但都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越来越多学者觉得,这样的布局可能和天象有关。例如,其中一位学者指出,“亡灵之路”直向“它兴建时天上金牛宫七星(the PIeiades)的位置”③。霍金斯教授(Professor Gerald Hawkins)以为,城中的轴道可能代表“天狼星(Strins)——金牛宫七星轴线”。④布鲁克林文理研究所(Brooklyn Institute of the Arts and Sciences)人种学系王任哈格尔(Stansbury Hagar)则认为,“亡灵之路”代表的可能是天上的银河⑤ 
  哈格尔进一步指出:沿着这条轴道两旁,有如固定卫星一般罗列的许多金字塔、土墩和其他建筑物,分别代表天上的某些行星和其他星体。根据他的理论,当初的建筑师把泰奥提华坎城设计为“一幅天界地图”:“他们把想象中的天界——神祗和亡灵居住的地方——复制在地面上。”⑥ 
  1960年代和1970年代,居住在墨西哥的美国工程师哈勒斯登(Hugh Harleston,Jr.),在泰奥援华坎古城展开全面的,以数学原理为依据的勘查,实地检验哈格尔的理论。1974年10月,哈勒斯登向“美洲文化学者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mericanists)报告他的发现。他的论文充满大胆的、新颖的见解。其中最耐人寻味的发现,牵涉到古城中的堡垒和坐落在辽阔的、四方形的围场东边的奎札科特尔神殿。 
  学界公认,这座神殿是中美洲地区保存得最完善的古迹之一。它能够完整保存下来,是因为这座史前建筑物部分被埋在另一座后来兴建的、矗立在它前面(略微偏西)的土墩下。考古学家挖掘这座土墩,发现下面埋藏着一座造形优美的六级金字塔。这会儿,我正站在它前面,观赏这栋72英尺高,地基宽达82000平方英尺的古老神殿。 
  当初涂抹在神殿上的油漆五彩缤纷,如今只剩下斑驳残迹,然而,出土后的神殿却依旧显得雍容华贵,令人屏息。神殿的主要装饰品是一系列巨大的蛇头雕像,栩栩如生地从石墙中伸出来;另一些则罗列在中央那道宏伟的阶梯两旁。这些模样有点像人类的爬虫,长长的嘴巴趴着尖尖的牙,嘴唇上居然还留着一撇八字胡。每一尊蛇头像的脖子都环绕着一圈精工雕琢的羽毛——奎札科特尔最显著的象征。 
  哈勒斯登在报告中指出,“亡灵之路”两旁罗列的主要建筑物,彼此之间显然存在着一种繁复的数学关系。事实上,这种关系还延伸到轴道之外。它所显示的是:当初的建筑师把泰奥提华坎城设计为太阳系的模型,各部分尺寸和太阳系本身成一定的、精确的比例。根据哈勒斯登的推论,如果我们把奎札科特尔神殿的中线看成太阳的位置,那么,从这儿出发,沿着“亡灵之路”轴道罗列的建筑物,所显示的似乎是太阳系各星体的正确轨道距离。这些星体包括:靠近太阳的四颗行星、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群、木星、土星(由“太阳”金字塔代表)、天王星(由“月亮”金字塔代表)、海三星和冥王星——代表最后两颗行星的建筑物,坐落在古城北边数公里外,至今仍埋藏在土墩下⑦。 
  如果这种相互关系不是单纯的巧合,那么,它至少证明,古时的泰奥提华坎域拥有一批优秀的天文学家,精于观测天象;他们的成就,直到相当晚近才被现代科学家超越。1789年之前,西方天文学家并不知道天王星的存在,而一直等到1846年,西方人才找到海王星。至于冥王星则迟至1930年才被西方人发现。泰奥提华坎城到底有多古老?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城中的主要建筑物(包括堡垒、亡灵之路、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年代至少可以追溯到耶稣出生的时候⑧。一般学者认为,在那个时候,东半球和西半球的文明都不知道外行星的存在,遑论它们之间的轨道距离;至于这些外行星距太阳多远,更没有人知道。 
    
埃及和墨西哥间的关联
 
  完成对泰奥提华坎金字塔和街道的研究后,哈格尔做出这样的结论:“我们到现在还不了解,以泰奥提华坎城为主要中心,从事天象观测的天文教派,在古代美洲究竟有多昌盛,更不了解它的重要性和高度发展。”⑨ 
  难道这只是一个天文“教派”?我们为什么不干脆承认,它有资格被称为我们所谓的“科学”?教派也好,科学也好,我们可不能说它只“昌盛”于古代美洲,因为种种迹象显示,它跟古代世界其他地区也有密切关联。 
  例如,考古天文学家利用最新发展的电脑测绘天象技术,勘查埃及的金字塔,结果发现,基沙高原三座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在配置上精确地反映猎户星座的三颗明星⑨。古埃及祭司在尼罗河西岸沙地上描绘的天象图,绝对不只这三颗星星。在本书第6部和第7部,我们会发现,埃及祭司的整体规划,还把大自然的一个产物——尼罗河——包含在内,让它恰如其分地扮演“银河”的角色。 
  古代埃及人和墨西哥人把天象图纳入城市规划时,绝不会将宗教功能排除在外。泰奥提华坎城的建筑物,一如基沙高原的金字塔,除了其他功能外,还在社区民众的生活中发挥重大的宗教作用。这点毋庸置疑。 
  16世纪西班牙神父伯纳狄诺·迪萨哈冈(Bernardino de Sahagun)搜集的中美洲传说证实,在远古时代,泰奥提华坎城至少曾扮演过一个特殊的、重要的宗教角色。根据这些传说,泰奥提华坎之所以被称为“众神的都城”,是因为“君王驾崩后安葬在这儿,灵魂不会从此消亡,而会转世为神祗”⑾。换言之,这里是“凡人变成神祗的地方”⑿。此外,泰奥提华坎城还被称为“凡入行走神祗之路的地方”及“创造神祗的地方”⒀。 
  这似乎也是基沙高原三座金字塔的宗教作用。难道这又是一个偶然的巧合?全世界最古老的文献,使用古代象形文字书写的《金字塔经文》明确地指出:在巨大金字塔内举行的仪式,终极目标是促成法老灵魂转世——“敞开苍穹之门,畅通天界之路”,以期故工能早日“超升天界,与诸神为侣”⒁。 
  有些学者认为,作用在于“让凡人转变为神祗”(从形而上的角度来看)的金字塔,是分别在古代埃及和古代墨西哥发展出来的,彼此之间并无任何关联。在我看来,这种观点未免太过奇异,不切实际。把天象图纳入神圣场所的规划,情况也是如此。 
  此外,还有一些耐人寻味的相似点颇值得一提。 
  一如埃及的基沙高原,墨西哥的泰奥援华坎古城也有三座主要金字塔:奎札科特尔神殿金字塔、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一如在基沙,这儿三座金字塔的相对位置,并不如我们预期的那样均衡匀称;相反地,其中两座虽然直接相对,另一座却刻意偏离向一边。还有一点必须指出:在基沙,大金字塔(Great Pyramid)和基夫拉恩金字塔(Pyramid of Cephren)的顶端齐平,尽管前者的塔身比后者高。同样地,在泰奥提华坎,太阳和月亮两座金字塔看起来等高,虽然实际上前者比后者高些。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太阳金字塔建立在比较低洼的地面上,而月亮金字塔矗立的地点则比较高。埃及基沙的两座金字塔情况完全相同。 
  这一切都能说是偶然的巧合吗?我们何不干脆承认,古代墨西哥和埃及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文化关联?这样解释不是更符合逻辑吗? 
  基于本书第18、第19章罗列的理由,我不以为这两个地区之间——至少在有历史记载的时期——曾经进行过直接的、密切的交往。然而,一如玛雅历法和古代南极洲地图,这里牵涉到的极可能是一项文化遗产:埃及的金字塔和泰奥提华坎的废墟,反映的是一个神秘古文明遗留下的科技、地理知识和天文观测成果(甚至还包括宗教)。根据玛雅人的神圣典籍《波波武经》,这个古文明曾“探测过天空的四个角落,勘查过大地的整个形貌”。 
  一般学者认为,基沙金字塔大约是在4500年前兴建的。对于泰奥提华坎城建立的年代,学界却没有一致的看法。城中的亡灵之路、奎和科特尔神殿、太阳和月亮金字塔的兴建日期,都不曾被明确鉴定过。学者大多认为,这座城市兴盛于公元前IO0年到公元60O年之间,但有些专家则指出,泰奥提华坎城的崛起,时间应该更早,约莫在公元前1500年到1000年之间。另有一批学者根据地质资料,将泰奥提华坎建城日期推到公元前400o年——附近奚特里火山(xitli)爆发之前⒂。 
  检视这些争论,我倒是发现,这群专家学者中并没有一个人知道,究竟是谁兴建泰奥提华坎城——哥伦布来临前,美洲历史上规模最庞大、气派最宏伟的都会。只有一点是确定的:公元12世纪,当阿兹特克人横扫墨西哥,建立大帝国时,他们无意中闯入这座神秘的城市;其时,城中的巨大建筑物和宽阔的街道已经十分古旧,四处荒烟蔓草,整个废墟看起来更像大自然的一部分,不像人造的都城。然而,当地百姓却流传一则世世代代延续下来的神话:城中的建筑物是古代巨人建造的,而它们的作用是将凡人转化为神祗。 
    
被遗忘的古代智慧
 
  离开奎札科特尔神殿,我朝西边走,再穿过城中那座“堡垒”。 
  没有考古证据显示,这座巨大的围场曾经被当成堡垒使用;我们也实在看不出,它具有任何军事或防卫功能。一如泰奥提华坎城中其他建筑物和设施,“堡垒”的兴建显然经过精心规划,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但是,现代学者至今仍弄不清楚它的真正用途。替太阳和月亮金字塔命名的阿兹特克人也想不出一个适当的名字来称呼这座“堡垒”。(太阳和月亮从此成为城中两座金字塔的称号,尽管没有人知道当初的建筑师如何称呼它们。)最后,只好让西班牙人给它取个不伦不类的名字:堡垒(La Ciudadela)。西班牙人想出这个名称,显然是因为他们看到围场中央占地36英亩的大院落,四周环绕着23英尺高,约莫1500英尺长的坚厚堤防。 
  我漫步走向院落西端,沿着一道陡峭的阶梯拾级而上,来到堤防顶端,转身朝北方走去,踏上“亡灵之路”。我再一次提醒自己:这可不是泰奥提华坎人(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来历)对这条气象万干的大马路的称呼。西班牙人称呼它“亡灵之路”(Calle de Los MuertoS),是继承阿兹特克人的说法。显然,他们看到马路两旁罗列着许多土墩,以为那是坟墓(事实上不是)。 
  上文提到,在泰奥提华坎城兴建者的构想中,地上的这条大马路可能是代表天上的银河。这儿,我们不妨看着另一位美国人的研究。就像我们刚才提到的,阿弗列德·史雷默(AI fred E.Schlemmer)也是一位工程师,专门从事技术预测,尤其是预测地震⒃。他曾就这个题目,在“第11届全国化学工程师会议”(1971年10月在墨西哥市举行)发表论文。 
  史雷默的论点是:“亡灵之路”也许根本就不是一条马路。当初兴建时,它可能是一排相连的蓄水池,储满从城北月亮金字塔通过一系列水闸流下的水,然后将它转送到城南的堡垒。 
  我漫步走向城北远处的月亮金字塔,觉得史雷默的论点不无可取之处。我发现,这条“马路”每隔一段距离就树立起一堵高墙,横亘在路中央,墙脚依旧可见水闸的遗迹。此外,这里的地势方便把水从北边输送到南边:月亮金字塔坐落的地点,比堡垒前的土地高出大约100英尺。高墙隔出的一座座水池,很容易把水储满,而且,这些波光潋滟的水池还可为城市的景观增色,创造出比泰姬玛哈陵(Taj Mahal)或传说中的莎玛马花园(Shalimar Gardens)更旖旎人的光影效果。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华盛顿“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罗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教授米雍(Rene Mition)领导的“泰奥提华坎测绘计划”,提出确凿的证据显示:这座古城拥有“精心设计、密如蛛网”的运河和分支水道,和城外一条截弯取直的河川连接,一路贯通到现在离城十英里、古时可能就在附近的帖斯科科湖(Lake Texcoco)。⒄ 
  这个规模庞大的水力系统究竟有何用途?学界至今争论不休。史雷默声称,他在城中发现的奇异水道具有一个实际用途:“长期侦察地震”;据他说,这是“一门古老科学,现在已经无人理解”。他指出:遥远的地震“能够在全球各地的液体表面形成驻波(standing wave)”;因此,他认为,“亡灵之路”一系列精心设计、审慎间隔的水池,作用可能是“让泰奥提华坎城居民,根据池面上形成的驻波,研判世界各个角落发生的地震的地点和强度,借以预测可能发生在本地区的地震”。⒅ 
 
 
 
 
 
  当然,我们很难证实史雷默的理论。不过,玛雅神话倒是充满对地震和洪水的畏惧与关切,而玛雅历法也一再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灾祸,因此,我觉得,史雷默那套表面看来牵强附会的理论,也许有几分道理。如果史雷默说得没错,古代泰奥提华坎居民真的了解共振的原理,并且把它实践在地震预测上,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承认,这个古老民族真的拥有先进科技。如果哈格尔和哈勒斯登这批专家说得对,泰奥提华坎当初建城时,设计者确实把太阳系的星象图纳入市区的几何规划,那么,我们就不得不面对一个可能性:兴建这座城市的,是一个科技相当进步,至今犹未被发现的古文明。 
  我朝向北方,继续沿着“亡灵之路”倘样下去,然后转向东方,往太阳金字塔走过去。抵达这幢宏伟的古建筑之前,我停下脚步,察看一座废弃的庭院。旁边有一间古老的“庙宇”,石块铺成的地板下隐藏着幽深的秘密。 
   
  注释: 
  ①《西班牙入侵前的墨西哥神祗》,25~26页。 
  ②同上,26~27页。 
  ③《墨西哥古代王国》,67页。 
  ④《巨石阵之外》,187~188页。 
  ⑤引述自《墨西哥金字塔的奥秘》,220~221页。 
  ⑥同上。 
  ⑦《墨西哥金字塔的奥秘》,266~269页。 
  ⑧《墨西哥的古代王国》,67页。 
  ⑨《墨西哥金字塔的奥秘》,221页。 
  ⑩《猎户星座之谜》,全书各处。 
  ⑾伯纳狄诺神父搜集的传说,转载于《墨西哥金字塔的奥秘》,23页。 
  ⑿《墨西哥:简便指南》,216页。Mexico:Rough Guide,HarraP Columbus,London,1989,p.216. 
  ⒀《秘境的地图》,158页;《西班牙入侵前的墨西哥神祗》,24页。 
  ⒁《古代埃及金字塔经文》,第667A段经文,281页。 
  ⒂《墨西哥金字塔的奥秘》,230~233页。 
  ⒃同上,271~272页。 
  ⒄同上,232页。 
  ⒅同上,272页。 
 
 
  ------------------
  
 
 
 
第23章 太阳、月亮与亡灵之路
 
 
 
 
  有些考古发现事先大肆宣扬,末演先轰动;其他——基于各种理由——却静悄悄地进行。后者包括1906年修复泰奥提华坎城太阳金字塔时,在顶端两层中间发现的一块厚实的、宽阔的云母板。这个发现并未引起大众注意;专家学者亦未针对它的用途做进一步研究。这点倒是可以理解,因为云母是一种具有高度商业价值的矿物,出土后就立刻被运走。盗卖这批云母的人,显然是接受墨西哥政府委托,主持金字塔修复工作的李奥波度·巴特雷斯(Leopoldo BartreS)①。 
  后来,考古学家又在泰奥提华坎古城“云母神殿”(Mica Temple)发现另一批云母,但同样也没有引起广泛注意。原因很难说,因为这回并未牵涉盗卖行为,这批云母仍完整地留存在废墟中② 
  云母神殿是一组建筑物中的一幢,坐落在太阳金字塔西面南边大约1000英尺处,中间有一个庭院。“维金基金会”(Viking Foundation)资助的考古队,撬开铺在神殿地板上的坚厚石板,挖掘出两大片云母——它显然是远古时代,某一个精于切割这种矿物的民族,细心地、喷意地装置在神殿地板下的。这两片云母被叠置在一块,每一片面积达90平方英尺。 
  云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物质;在不同的岩层找到的云母,含有不同的微量金属。通常这些金属包括钾和铝,以及不同数量的二价铁和三价铁、镁、钾、锰、钛。泰奥提华坎古城云母神殿发现的微量金属显示,装置在地板下的两片云母,是2000英里外巴西的特产③。这座神殿的兴建者,对这种云母显然有特别的需求,千里迢迢跑到老远的地方开采搬运,否则的话,何不就近取材,既省钱又省事。 
  一般人不会想到,把云母铺在地上当地板使用。这座神殿的兴建者竟然把它铺设在地板底下,生怕别人看见似的。这未免有点怪异,因为在整个美洲,甚至全世界,我们还没发现其他古代建筑具有这样的特征。 
  可惜的是,1906年被巴特雷斯挖掘、盗卖的那一大片云母,当初装设在太阳金字塔上的位置,我们再也无法确定;对于它的用途,我们现在更无从判断了。云母神殿的那两片至今保存完好,却隐藏在地板下,显然不具装饰功能,看来应该是有某种特殊用途的。值得一提的是,云母这种矿物具有的特质,使它特别适合应用在某些科技上。例如,在现代工业,云母是建造电容器的必要材料;它是性能极佳的一种热电绝缘体。在核反应炉中,云母被当成减速剂,以缓和中子的快速作用。 
    
消除古文明的讯息
 
  ●泰奥提华坎古城太阳金字塔 
  我沿着一排石阶拾级而上,攀爬了200多英尺,登上金字塔巅峰,伫立其上,眺望天顶。现在是5月19日中午时分,太阳就在我头顶上,一如7月25日中午。每年这两个日子,金字塔的西面都会准确地朝向日落的位置。这可不是偶然的现象。 
  另一个同样经过精心设计但却更为奇特的效果,出现在春、秋时节——3月20日和9月22日。每年这两天,阳光从南到北的移动,在中午时分造成这样一个现象:金字塔西面底下的一层出现一道笔直的、逐渐扩大的阴影。从全面阴暗到大放光明,整个过程历时66.6秒,不多不少。自从太阳金字塔兴建以来,年年如此,从不曾间断过,直到这座庞大的建筑物全面崩圮,化为灰尘为止④。 
  这显示,太阳金字塔的诸多功能,至少有一项是充当“永久的时钟”,每年准时向人们报告春、秋分的来临,方便人们在必要时修正历法——兴建这座金字塔的民族,一如玛雅人,对时间的流逝和计量异常关注。此外,它也显示,泰奥提华坎的建城者拥有大量天文学和测地学数据,将它应用在太阳金字塔的营造上,制定精确的方位,以发挥预报春、秋分的功能。 
  这是第一流的规划和营运。它熬过几千年岁月的摧残,也熬过20世纪初叶的一场浩劫:自诩为古迹修复专家的李奥波度·巴特雷斯,将太阳金字塔的整个外壳彻底翻修,改头换面一番。除了盗卖珍贵文物,使我们无法进一步了解这座神秘建筑物的原始功能,巴特雷斯——墨西哥独裁者狄亚兹(Porfirio Diaz)豢养的帮困文人——还把金字塔北面、东面和南面的外层石块、灰泥和石膏全部挖掉,深达20多英尺。这么一搞,后果非常严重,每逢下大雨,底下那层泥砖就会消溶,造成土石大量流失,整座金字塔随时有崩塌之虞。尽管当局做了一些补救措施,暂时遏止土石流失,但这座金字塔已经被整得面目全非,难以恢复旧观。 
  以现代考古学的伦理来衡量,这当然是不可原谅的罪过。20英尺的外层石块和灰泥被挖掉后,我们再也无法探知装置在金字塔外壳的雕刻品、碑铭、浮雕和其他文物所蕴含的讯息。这还不是巴特雷斯的野蛮行径所造成的最严重后果。证据显示,太阳金字塔的兴建者——不管他们是谁——可能把珍贵的科学资料保藏在金字塔的关键处所。从保存完整的西面,学者已经搜集到相关证据(这一面,也正是春、秋分效果显现的地方,至今仍清晰可见),然而,由于巴特雷斯的任意破坏和翻修,类似资讯再也无法从金字塔的其他三面取得。事实上,太阳金字塔被这位墨西哥“古迹修复专家”瞎整一通后,形状和规模都已今非昔比,而我们的后世子孙也可能永远无法探知,泰奥提华坎这座古城,到底想向他们传达什么重大讯息。 
    
永恒的数字
 
  以希腊字母π为代表的超越数,是高级数学的根基。它指的是一个圆圈的直径与圆周的比率,其值略微超过3.14。假设这个圆圈的直径为12英寸,则其圆周为:12×3.14=37.68。由于直径是半径的整整两倍,我们也可以根据半径,使用π计算任何一个圆的圆周,不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将半径的长度乘以2π。以直径12英寸的圆为例,其半径应为6英寸,圆周可依下列方法计算:6×2×3.14=37.68;同样地,半径10英寸的圆,其圆周为67.8(10×2×3.14);半径7英寸的圆,其圆周则为43.96(7×2×3.14)。 
  利用π的值,根据直径或半径计算圆周的公式,适用于所有的圆,不论多大或多小——当然,也适用于所有的球体或半球体。今天看起来,这些公式是挺简单的,然而,在人类历史中,数学上的这项重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却是相当晚近才达成的。正统派学者的看法是,公元前3世纪的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Archimedes)是第一个计算出π的正确数值3.14的人⑤。一般学者不认为,16世纪欧洲人抵达之前,美洲有任何数学家计算出π的值。因此,当他们发现,埃及基沙高原的大金字塔(兴建于阿基米德出生前2000多年)和墨西哥泰奥提华坎古城的太阳金字塔(兴建于西班牙人入侵之前许多年),在设计上都使用到π的数值时,他们都大感惊讶。更让他们觉得迷惑的是,这两座金字塔使用π数值的方式竟然非常相似;这显示,大西洋两岸的古代建筑师,对这个超越数都十分熟悉和理解。 
  任何金字塔的几何构造都牵涉到两个基本因素:一、顶端距离地面的高度;二、金字塔在地面的周长。以埃及的大金字塔为例,它的高度(481.3949英尺)和周长(3023.16英尺)之间的比率,恰好等于一个圆圈的半径和圆周之间的比率,即2π⑥。因此,如果我们将这座金字塔的高度乘以2π(如同我们根据一个圆圈的半径计算它的圆周),我们就能够精确算出金字塔的周长:481.3949×2×3.14=3023.16。相反地,如果我们将这座金字塔的周长除以2π,也同样可以算出它的高度:3023.16÷26÷3.14=481.3949。 
  这样精确的数学关联,几乎不可能出于单纯的巧合。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埃及大金字塔的设计师确实了解π的原理,刻意将它的数值应用到金字塔的营建上。 
  现在,让我们看看泰奥提华坎古城的太阳金字塔。它四面的角度是43.5′,而埃及大金字塔的角度则为52′。太阳金字塔的坡度比较平缓,因为它的底部周长达2932.8英尺,比埃及大金字塔小不了多少,而高度却少了许多(在巴特雷斯“修复”之前,大约233.5英尺高)。 
 
 
 
 
 
  在埃及大金字塔上发挥效用的人公式,并不适用于太阳金字塔,4π公式却能。如果我们将太阳金字塔的高度(233.5英尺)乘以4π,我们就能够相当精确地计算出它的周长:233.5×4×3.14=2932.76(和正确数字2932.8英尺相差不到0.5英寸)。 
  一如埃及大金字塔在三度空间上的设计,墨西哥太阳金字塔运用的π原理显然并不是单纯的巧合。这两座金字塔在建构上都表现出π的关联,而大西洋两岸其他金字塔却都没有这个特征。此一事实足以证明:在远古时代,这两个地区的人类已经掌握先进的数学知识,而且,他们在营建金字塔时,都抱持某种基本的“共同目标”。 
  我们刚才看到,埃及大金字塔使用的高度/周长比率是2π,而这样的一种比率所要求的坡度是非常特殊、很难处理的52度角。太阳金字塔的高度/周长比率是4π,也同样要求不寻常的坡度(43.5度)来配合,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神秘的理由,古埃及和墨西哥建筑师何不选择比较简单的45度角,只须将一个直角切成两半就行了。 
  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共同目标,促使大西洋两岸的建筑师煞费苦心,不惮其烦,将π数值精确地纳入这两座金字塔的建构?金字塔兴建期间,墨西哥和埃及的文明似乎没有任何直接接触,因此,我们不得不怀疑,在远古时代,这两个地区曾经从一个共同的根源继承到一些知识观念。 
  埃及大金字塔和墨西哥太阳金字塔所呈现的共同数学观念,可能和“球体”(spheres)有关,因为这种形体具有三度空间,一如金字塔,而一般的圆只有两度空间。我们似乎可以这样推论:为了以象征方式将球体表现在三度空间、表面平整的建筑物上,古埃及和墨西哥的建筑师才不惮其烦,把π原理精确地纳入这两座金字塔的设计。此外,这些建筑师的意图似乎不在表现一般的球形,而是呈现一个特殊的球体:地球。 
  正统派考古学家到现在还不愿承认这样一个可能:古代世界的某些民族,在科技上相当进步,对地球的形状和体积具有充分的认识。然而,根据美国一位科学史教授,研究古代度量衡的权威学者史特契尼(Livio Catullo Stecchini)的计算和推论,这种“异常”的科学知识,确实存在于古代世界,而这方面的证据是不容置疑的⑦。史特契尼的结论主要是建立在他对埃及古文明的研究上;学界公认,他据以推论的数学和天文数据几乎是无可挑剔的⑧。在本书第7部,我们将对这些结论和史特契尼所依据的数据资料做比较全面的检视和探讨。这里,我们不妨先引述史特契尼的一段话,帮助我们了解埃及大金字塔蕴含的奥秘: 
   
  基本上,大金字塔呈现的是地球的北半球——利用投影法将这个半球体表现在平面上,如同绘制地图……大金字塔是以四个三角平面制作的投影。金字塔的顶峰代表北极,底部的四边象征赤道。因此,它的周长和高度的比率被定为2π。大金字塔是依照1:43200的比例呈现北半球⑨ 
 
  在本书第7部,我们将探讨古埃及建筑师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比例。 
    
数学之城
 
  我沿着“亡灵之路”往北走,抬头一看,望见矗立在前方的月亮金字塔——谢天谢地,它仍保持原有的四层宝塔形式,未曾遭受古迹修复专家破坏。太阳金字塔原本也是四级结构,然而,巴特雷斯一时兴起,竟然在原有的第四和第五层之间硬生生嵌进新的一层,把它弄得面目全非。 
  所幸,太阳金字塔有一项特征是巴特雷斯破坏不了的:从西面塔身下一个天然洞穴通往金字塔内部的地下通道。1971年,这条通道被偶然发现后,考古学家就展开彻底的勘探。隧道7英尺高,向东延伸300多英尺,抵达金字塔的几何中心点,豁然开阔,变成一个宽大的洞穴,形状宛如四片相连的苜蓿叶子。这四片“叶子”其实是四间内室,每一间周长大约60英尺,里头摆设各种手工艺品,诸如精工雕琢的青圆盘、打磨十分光滑的镜子等等。金字塔内部还装设一个繁复的排水系统,由许多条相互连锁的石雕水管组成。 
  最让考古学家感到迷惑的就是这个排水系统,因为金字塔内部并没有水源。然而,水闸的存在却显示,古时候这里面必定有丰沛的水流。这使我想起,在“亡灵之路”上,古城堡北边,我曾看见沿路装设着一座座水闸和隔离墙,证明这条大道以往曾经有水流通。工程专家史雷默的研究也特别提到这座古城的水池和它的地震预测功能(参阅本书第22章)。 
  我越思索史雷默的理论就越觉得,在泰奥提华坎城中,“水”确实是一个随处可见的象征。如今回想起来,我发觉,城中的奎札科特尔神殿不但供奉“羽毛蛇”石雕像,而且充满和水有关的象征,尤其是各种波浪图形和许多精美的石雕贝壳。我一面思索这些意象,一面遛达,终于走到月亮金字塔底部的广场。在我想象中,这座宽阔的广场一如以往又注满了水,约莫10英尺深,显得异常壮丽、浩瀚、宁静。 
  在遥远的安第斯山帝华纳科古城,亚卡帕纳古灵金字塔(见本书第10章)四周也环绕着水。“水”是这两座城市的主要装饰和图像。 
  我开始攀登月亮金字塔。它比太阳金字塔小,体积还不及后者的一半——根据专家估计,月亮金字塔由100万吨石块和泥土组成,而太阳金字塔则用上250万吨。两座金字塔加起来,总重量达350万吨。学者认为,处理数量如此庞大的建材,至少需要15000名工人,而且,即使以这样的人力,也至少需要3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金字塔的建造。⑩ 
  当时的泰奥援华坎城和邻近地区,确实拥有如此充沛的人力——根据“泰奥提华坎古城绘测计划”(Teotihuacan Map ping Project)的专家推算,在全盛时期,这座城市人口高达20万,比帝国时代的罗马城多出许多。这群学者还指出,今天幸存的古迹所涵盖的面积,只占古代城区的一小部分而已。巅峰时期的泰奥提华坎城,面积广达12平方英里,拥有20O0栋公寓楼房,5万间民宅,600座小型金字塔和庙宇,以及500间专门从事陶器、小雕像、宝石、贝壳装饰品、黑陶和石板制作的“工厂”⑾。 
  我攀登上月亮金字塔顶层,停下脚步,转过身子放眼瞭 望,只见脚下的山坡逐渐向南倾斜,形成一个山谷,而泰奥提华坎古城就坐落在谷中——史前时代,一群不知名的建筑师设计、营造的一座整齐得有如几何图形的城市。东边,俯瞰着笔直的“亡灵之路”,太阳金字塔耸立城中,自古以来不断“传送出”很久以前吸纳入的数学讯息,提醒人们仔细观察地球的形状。我觉得,兴建泰奥援华坎城的那个文明,刻意将复杂的资讯转变成密码,存放在坚固的建筑物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使用数学语言。 
  为什么使用数学语言呢? 
  也许是因为不管人类文明会遭遇什么重大变革,一个圆圈的半径乘以2π或半径之半乘以4π),永远等于这个圆圈的圆周。换言之,他们选择数学语言是为了实际的理由:跟一般语言不同的是,数学语言永远都会有人理解,即使几千年后,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也懂得如何解读它。 
  我又被迫面对一个令人心悸的事实:人类历史中的一整段时期可能已经被遗忘掉。伫立在月亮金字塔顶峰,俯瞰神祗居住的这座数学之城,我不得不怀疑,人类罹患了严重的失忆症;被我们轻蔑地称为“史前时代”的那段黑暗日子,说不定隐藏着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段秘密。 
  所谓“史前”,不就是被遗忘的、不曾留下任何记录的时代吗?所谓“史前”,指的不就是我们祖先经历过的、在我们意识和记忆中却已经消失的那个混混沌沌的时期?就是从这么一个混饨时期,泰奥提华坎城挟带着所有的谜团,出现在我们眼前,要求我们解读隐藏在天文和测地学线条中的数学密码。从相同的一个时期,浮现出奥梅克人的伟大雕刻品,玛雅人继承自前人的那么异常精确的历法,秘鲁纳兹卡高原上的谜样图形,安第斯山帝华纳科古城的神秘废墟……以及其他许许多多来历不明的奇迹。 
  身为现代人的我们,仿佛已经从一场漫长的、恶梦连连的沉睡中醒过来,进入历史的白昼,然而,梦境中那些微弱的、鬼魅一样萦绕不去的回音,却继续困扰着我们…… 
   
  注释: 
  ①《墨西哥金字塔的奥秘》,202页。 
  ②同上;《泰奥提华坎金字塔》,16页。 
  ③《大英百科全书》,第8卷,90页;《遗失的国度》,53页。 
  ④《墨西哥金字塔的奥秘》,252页。 
  ⑤《大英百科全书》,第9卷,415页。 
  ⑥爱德华《埃及金字塔》,87、219页。1.E.S Edwards,The Pryamids of Egypt,Penguin,London,1949,pp.87,219. 
  ⑦读者可参阅史特契尼为彼得·汤普金斯《大金字塔的秘密》一书所撰录,287~382页。Stecchninis aPPendix to Peter TomPklns,Se crets of the Great,Pyramids,Harper &Row,New York,1978,pp.28782. 
  ⑧见《古埃及旅游指南》,95页。 
  ⑨《大金字塔的秘密》,史特契尼附录,378页。 
  ⑩《金字塔之谜》,188~193页。 
  ⑾《史前的美洲》,281页。亦见《墨西哥古代城市》,178页,及《墨西哥金字塔的奥秘》,226~236页。 
 
 
 
  ------------------
  
 
 
 
第24章 梦的回音
 
 
 
 
  在祖先流传下来的一些悲壮的、不朽的神话中,我们人类保存了对远古时代一场全球性大灾难的记忆。这段记忆虽然混淆不清,却世世代代引起全人类共鸣。 
  这些神话究竟源自何处? 
  为什么,尽管这些神话产生自各个不相统属的文化,故事却是如此的相似呢?为什么这些神话会充满共同的象征,拥有相同的典型人物的情节呢?倘若这些神话确实是人类的“记忆”,为什么没有历史文件提到这场漫蔓全球的大灾难? 
  有没有可能是因为这些神话本身就是一个历史记录?神话中那些动人的、不朽的故事,有没有可能是某些无名天才的创作,用以记录远古时代发生的大事,留传给后代子孙? 
    
方舟漂流在水面上
 
  古代中东地区的苏美尔国有一位君王,名叫吉尔格梅施(Gilgamesh)。他一生致力于追求永生。今天,我们通过镌刻在烘干的泥版上,用楔形文字记载的美索不达米亚神话和传说,得知这位国王的生平事迹。这些泥版,有些可追溯到公元前30O0年,在现代伊拉克的沙漠地区大量出土,总数有好几千。保藏在那上面的是一个已经消失的文化。泥版记载的神话提醒我们,即使在那么遥远的古代,人类还是设法保存了更古老的记忆。在当时人们记忆中,远古时代地球曾经发生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洪水: 
   
  我将向世人宣告吉尔格梅施的事迹。这位君王通晓世间一切事务;他的踪迹遍及地球上每一个国家。睿智的君王探知人间种种幽秘,看透入世种种风情。现在,他将为我们讲述一则发生在大洪水前夕的故事。风尘仆仆,身心疲累,他结束一趟漫长的旅程返回家园,将旅途上听到的故事镌刻在一块石板上①。 
 
  吉尔格梅施带回的故事,是一位名叫乌纳皮施汀(Ut napishtim)的国王向他讲述的。这位君王数干年前统治过一个国家,后来经历一场大洪水;洪水退后,上苍赐他永生,因为他保存了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种子。 
  根据乌纳皮施汀的说法,很久很久以前,四位神祗共同统治我们这个地球:苍天之神阿奴(Anu)、大护法恩里尔(Enlil)、战争暨性爱女神伊施妲儿(Ishtar)、水神艾亚(Ea)。艾亚是人类的朋友和守护神。 
   
  在那个时代,地球上人烟十分稠密,人类不断繁衍,整个世界充满噪音,如同野牛吼叫,吵得天神不能成眠。大护法恩里尔听到人间的喧嚣,便对座上诸神言道:“人类的喧闹实在刺耳,吵得我们不能安睡。”于是众神决定消灭人类② 
 
  水神艾亚怜悯乌纳皮施汀王。它来到王宫,站在芦苇墙外对殿内的乌纳皮施汀说,人间即将发生一场大灾难,他得赶紧建造一艘船,保全一家人的性命: 
  拆掉你的房子,建造一艘船,抛弃所有的财物,赶快逃命去吧!莫依恋世俗的财货,拯救灵魂要紧……听着,赶紧拆掉房子,依照一定的尺寸,以均衡相称的长宽比例建造一艘船,将世界上所有生物的种子贮存在船中③。乌纳皮施汀不敢怠慢,立刻动手建造一艘大船。他告诉吉尔格梅施王:“我把全部财物搬到船上,将所有生物的种子贮存在船舱里。” 
  一家大小上船后,我把牛马和其他牲畜及各行各业的工匠带到船上……那个日子终于来临了。破晓时分,天际涌现一堆乌云;风暴之神阿达德(Adad)策马驰骋,铁骑过处传出阵阵雷声……风暴之神将白昼转变成黑夜,摧毁大地如同敲碎一只杯子。一团黑雾昏昏暗暗,直涌上天堂…… 
  头一天,风暴席卷整个大地,四处引发山洪……天地间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众神也吓得仓皇撤退,纷纷逃奔到天神阿奴居住的天宫,蹲伏在宫殿四周,瑟缩成一团,有如一群受到惊吓的小狗儿。爱神伊施妲儿扯起嗓门尖叫:“这些都是我的子民啊!难道我就这样眼睁睁看着他们像一群鱼儿葬身在海中?”④ 
  乌纳皮施汀继续描述这场洪水: 
   
  一连六天六夜,暴风不断吹袭,波涛汹涌,洪水淹没整个世界。暴风和洪水同时发威咆哮,有如两支对阵交锋的军队。第七天黎明,南方刮来的暴风终于平息,海面逐渐恢复宁静,洪水开始消退。放眼瞭望,只见大地一片死寂。大海一望无际,平滑得如同屋顶的天台。地球上的生灵全都葬身水中……我打开舱门,让阳光照射到我脸庞上。心中一酸,我弯着腰身坐下来,哀哀哭泣。两行眼泪流下我的腮帮。在我周围,触目所及尽是白茫茫的大水……约莫40余里外,水中矗立着一座高山。我们的船漂流过去,搁浅在山腰。我把船缆紧紧系在尼西尔(NISir)山上……第七天早晨,我打开鸟笼放出一只鸽子,让它飞出船舱;它在水面上盘旋了一会,找不到可以栖息的树木,只得飞回船上。我又放出一只燕子。它也找不到落脚的地方,只好飞回来。我放出一只乌鸦。它看见洪水已经消退,高兴得啼叫起来,四处飞翔觅食,转眼消失无踪,不再回来……⑤ 
  乌纳皮施汀知道,现在可以离船登岸了: 
  我伫立山巅,把一杯酒洒在地上祭神……我把甘蔗枝、香柏枝和杨梅技堆在山头上……众神闻到香气,纷纷围聚到祭品上,如同一群苍蝇……⑥ 
 
  这些记载可并不是苏美尔古国流传下来的惟一文字记录。在伊拉克出土的其他泥版——有些几乎具有50O0年历史,其他则不及3000年——我们也可以看到乌纳皮施汀描述的“诺亚式人物”,只不过名字改为齐苏德拉(Zisudra)、奚苏锡洛斯(Xisuthros)或阿特拉哈西斯(Atrahasis)。不论名称为何,这些人物全都有一个共同特征:他们是一族之长,受到慈悲的神祗眷顾和开悟指示,建造一艘方舟,漂流在淹没全世界的大洪水中,保存人类的命脉。 
  流传在中东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这则洪水神话,和基督徒《圣经》中有名的“诺亚方舟”故事,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明显共同点(请参阅本章附录的《圣经》章节)⑦。对于这些共同点的本质,学者至今争论不休。真正重要的是,在地球上每一个文化圈中,类似的神话传统都被保存了下来,遗留给后世子孙。这个悲壮的神话以鲜活的语言,讲述古代发生过的一场全球性的、几乎毁灭全人类的大灾难。 
    
中美洲神话
 
  相同的讯息也保存在地球的另一端——距离中东地区的亚拉腊山和尼西尔山十分遥远的墨西哥河谷。这个地区不论在文化上或在地理位置上,都被阻隔于犹太教/基督教势力范围之外,然而,早在西班牙人入侵之前,当地居民就已经流传许多有关大洪水的故事。本书第3部曾经提到,美洲原住民相信,这场发生在第四太阳纪末期的大洪水,淹没了整个地球:“豪雨骤降,山洪爆发,大地一片汪洋。高山隐没水中,人类变成鱼虾……”⑧ 
  根据中美洲阿兹特克族印第安人的神话,全世界只有两个人逃过这场大浩劫,存活了下来。他们是一对夫妻,男的叫柯克斯柯克斯特里(Coxcoxtli),女的名为苏齐奎泽儿(Xochi quetzal)。在天神开示下,夫妻俩建造一艘大船,漂流到一座高山上。洪水消退后,他们钻出船舱,在当地定居下来,生养子女,但孩子们都是哑巴。一只栖停在树梢的鸽子教导孩子们说话,但所传授的语言都不相同,以至于孩子们之间无法互相沟通。 
  跟这个故事有关的另一则中美洲传统神话,流传在梅卓卡尼塞克族印第安人(Mechoacanessecs)部落。比起前一则神话,它更像《圣经叫日约划世纪》和美索不达米亚泥版记载的洪水故事。根据这个传说,天神泰兹卡提尔波卡(Tez Catilpoca)决定发动一场洪水,毁灭全人类。他只放过泰兹比(Tezpi)一家人,让他们搭乘一艘载满飞禽走兽、粮食和植物种子的大船,逃离这场洪水,以保存人类的命脉。天神命令洪水退去后,这艘大船搁浅在一座高山上。泰兹比放出一只兀鹰,探测洪水是否真的退去。兀鹰只顾啄食遍布地面的人畜尸体,不再飞回船上。泰兹比只好差遣其他鸟儿;只有蜂雀衔着一根树枝回来。泰兹比看见洪水已经退去,大地开始复苏,便带着妻小走出方舟,在当地定居下来,生养子孙,不断繁衍,让地球又充满人烟。 
  玛雅族印第安人的神圣典籍《波波武经》,也记载这场天神惩罚人类的大洪水。根据这部古老的经书,天神在开天辟地之后就决定创造人类。在这场实验中,它“用木头雕制人像,让他们开口说话”。这些木头人后来失去它的欢心,因为“他们忘记造物主的存在”。 
   
  于是,上天发动一场大洪水,波涛滚滚,淹没了这些木头人……浓稠的树脂从天而降……大地一片阴黯,黑雨倾盆而下,昼夜不息……木头人一个个被砸碎、摧毁。支解、消灭⑨ 
 
  然而,还是有人逃过这场大浩劫。就像阿兹特克人和梅卓卡尼塞克人,犹加敦半岛和危地马拉的玛雅人相信,一个诺亚式的人物和他的妻子——玛雅人管他们叫“大父和大母”——逃离了这场洪水,重建灾后的世界,成为往后世世代代人类的祖宗。 
    
南美洲神话
 
  让我们将焦点转移到南美洲,看看居住在哥伦比亚中部的齐普卡族印第安人(Chibcas)。根据他们的神话,这个部族原本过着野蛮的生活,不知农耕,也没有法律和宗教。后来,有一个老翁从外地来到他们的村庄。他的名字叫波齐卡(Bochica),脸上蓄着一绺又浓又长的胡须。在这位老者教导下,齐普卡族人学会建造茅屋,组成一个社会,开始过群体生活。 
  波齐卡的妻子长得非常标致,名叫齐雅(Chia)。她跟随丈夫来到齐普卡部落,但这个妇人生性狠毒,千方百计阻挠丈夫,不让他帮助齐普卡族人。她不敢正面跟丈夫作对,便在暗中施展魔法,发动一场大洪水淹死村中大部分居民。波齐卡大为震怒,把妻子齐雅放逐到天上,让她变成月亮,在黑夜中放射光芒照亮地球。然后他设法使洪水退去,将侥幸逃过这一劫的几个百姓从山顶救下来,为他们制定一套法律,教导他们耕作,替他们建立一个宗教,四时祭祀太阳。他将统治权分配给两位酋长,然后退隐到山林中,过着苦行清修的日子。死后,他的灵魂升上天堂,变成神祗。 
  再往南走,我们来到厄瓜多尔。那儿的卡纳里亚族印第安人(Canarians)流传一则古老的洪水神话。根据这个传说,洪水发生时,一对兄弟结伴逃到一座飘浮的高山上,避开了这场大灾祸。 
  巴西的图皮南巴族印第安人(Tupinamba Indians)敬奉一群扮演造物主角色,将文明带给人类的英雄。第一位英雄是莫南(Monan,意为“老叟”)。据说,创造人类后没多久他就放一把大火,发动一场洪水,把整个世界毁灭掉。 
  本书第2部提到,秘鲁的洪水传说特别丰富。根据其中一个颇具代表性的传说,洪水发生前,一只骆马曾警告一个印第安人。此人和骆马相偕逃到一座名为维尔卡一科托(Vica Coto)的高山上: 
   
  抵达山巅时,他们发现许多飞禽走兽已经聚集在那儿。海水开始高涨,淹没地球上所有平原和山丘,只有维尔卡一科托山矗立在水面上。波涛滚滚,不断冲击山巅,聚集在那儿的动物都吓得挤成一团,紧紧依偎在一块……五天后,洪水开始消退,海平面开始降低。人类全都淹死了,只有一个人逃过这场浩劫。他就是今天地球上所有人类的祖先⑩。 
 
  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智利的亚劳克奈雅族印第安人(Araucnaians)流传一则有关洪水的神话。根据这个传说,只有少数几个印第安人逃过这场劫难。他们在一座名为锡格锡格(Thegtheg,意为“雷霆”或“闪电”)的高山上找到避难所。据说这座山有三峰,能够漂浮在水面上。 
  在南美洲极南端的火地群岛(Tierra del Fuego),雅马纳族(Yamana)流传这么一则神话:“月亮娘娘发动一场大洪水,给地球上的人类带来一场大灾祸……月亮娘娘憎恨人间的纷扰和动乱……人类全都葬身在洪水中,只有少数几个人逃到矗立在水面的五座山峰上。”⑾ 
  火地群岛另一个印第安部族皮珍契族(Pehuenche)的传说,特别提到洪水带来的漫长黑夜:“太阳和月亮从天空坠落,大地陷入茫茫黑暗中;直到两只巨大的兀鹰飞临,将太阳和月亮驮载回天上,大地才恢复光明。”⑿ 
    
北美洲神话
 
  在美洲大陆北端,居住在阿拉斯加的伊纽特族(Inuit)爱斯基摩人也流传一则洪水神话。据说,洪水伴随地震而来,转眼间席卷整个大地,只有少数几个人搭乘独木舟,仓皇逃到最高的山峰上,躲过一劫。 
  美国加州南部的鲁瑟诺族(Luiseno)印第安人传说,古时一场洪水淹没全世界,只有一小群人逃到露出水面的几座高山上,才得以保住生命。洪水消退后他们才敢回到平地上。鲁瑟诺族北边的呼伦族(Hurons)也流传类似的洪水神话。蒙登雅人(Montagnais)是阿冈坚族(Aigonquin,译注:美国印第安人最大一族,居住于美国中西部)的一支。他们的一则传说提到,洪水消退后,米查波(Michabo)在一只乌鸦、一只獭和一只麝鼠协助下重建灾后世界。米查波的名字意思是“巨兔”。 
  林德(Lynd)编撰的《达科塔州历史》(History of the Dakotas)是19世纪一部权威著作,保存大量本地传说和神话,其中一则依洛郭伊族(Iroquois)神话记载:“很久以前,大海和洪水曾经入侵陆地,淹死所有人类。”契卡索族(Chicka aws)的传说则指出,大地虽然被洪水淹没,“但有一个家庭和每种动物的两只获救”。苏族(Sioux)的神话也提到,大地曾经变成一片汪洋,人类全部葬身水中⒀。大地一片汪洋 
  在人类的神话记忆中,这场大洪水的涟漪究竟扩散得有多遥远,有多辽阔呢? 
  非常遥远,非常辽阔。据专家估计,全世界已知的洪水神话和传说有500多则。安德礼博士(Dr.Richard Andree)针对其中86则(亚洲20则,欧洲3则,非洲7则,美洲46则,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地区10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其中62则是各自独立形成,与美索不达米亚及希伯来文化传统无关⒁。 
  早期的耶稣会教士是第一批访问中国的欧洲学者。据说,他们获准进入皇宫图书馆,查阅一部传自古代,包含“所有知识”,总共4320卷的文集。这套大书有几则神话和传说提到,古时人类曾经背叛神祗,致使宇宙失序,陷入全面混乱:星体改变运行方向,天空向北倾斜,日月星辰颠倒失序,大地崩裂,洪水爆发,淹没地上万物。⒂(译注:作者并未明确指出这段引文出自哪一部中国典籍,原文无从查考。) 
  住在马来西亚热带森林中的奇旺族(Chewong)相信,他们居住的土地“第七大陆”(Earth Seven)时常会颠倒反转,以致天翻地覆,洪水爆发,淹没所有生灵。后来造物主托汉(T0han)出面干预,把“第七大陆”的底部当成新的地表,在其上建立山川和平原,栽种新植物,让人类重新繁衍滋长。 
  根据老挝和泰国北部流传的一则洪水神话,远古时代,“上界”居住着一群名为“天士”(Thens)的神祗,而统治“下界”的则是三位英雄:普连松(Pu Leng Seung)、昆坎(Khun K’an)和昆杰(Khun K'et)。某一日,天士昭告世人,每一餐进食之前,他们必须献上一部分食物以示尊敬。凡人拒绝服从。一怒之下,天士发动一场洪水,淹没整个大地。下界的三位统治者合力建造一艘筏子,其上筑有一间小屋,装载一群妇女和儿童。结果他们逃过了这场浩劫。 
  同样地,缅甸的卡伦族(Karens)也流传两兄弟搭乘筏子逃避大洪水的故事。越南的神话也有类似的描述:洪水爆发时,一对兄妹带着动物(每一种两只)躲进一口大木箱内,保存了地上生灵的命脉。 
  澳大利亚的一些土著,尤其是原本居住在北海岸热带地区的部落,相信他们的祖先是大洪水的幸存者。其他部族的神话,则将洪水的发生归咎于“天蛇”(Yurlunggur)——此物与天上彩虹关系密切。 
  日本的一些传说提到,太平洋上的岛屿是一场大洪水消退后才形成的。在大洋洲,夏威夷的土著流传一则神话,讲述世界如何被一场洪水毁灭,天神唐葛洛雅(Tangaloa)如何重建劫后的人间。南太平洋的萨摩亚人相信,古时曾经发生一场毁灭全人类的大洪水,只有两个人逃过劫难——他们搭乘一艘船,漂流在大海上,最后抵达萨摩亚群岛。希腊、印度和埃及神话 
  在世界的另一边,希腊神话也充斥着洪水的记忆。然而,一如中美洲神话,希腊人传说中的大洪水并不是一个孤立事件,而是一连串毁灭和重建世界的事件中的一个环节。在中美洲,阿兹特克人和玛雅人认为,人类历史是由一系列“太阳纪”构成(我们今天是活在第五——也就是最后一个——太阳纪)。同样地,公元前8世纪希腊诗人海希奥德(Hesiod)搜集的古代希腊民间传说也提到,现今的人类出现之前,地球上曾经有过四种不同的人类,每一种都比后来的先进,而每一种都在命定的时刻被一场地质剧变“吞没”。 
  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人类是“金族”。据说,他们“日子过得逍遥自在,无忧无虑,有如神祗……终日饮宴歌舞……最后在睡梦中溢然长逝,安详离开人间……”。后来众神之王宙斯(Zeus)一声令下,这个黄金民族“沉入地底深处”。继之而起的人类依序是:“银族”、“铜族”、“英雄族”和我们所属的“铁族”。铁族是第五种,也是最后一种出现在地球上的人类⒃。 
  我们最感兴趣的是“铜族”的命运。根据希腊神话的描述,他们拥有“巨人的力量,四肢十分粗壮”;然而,这群顶天立地的大汉却被众神之王宙斯全部消灭,以惩罚巨人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盗窃天火,为人类带来火种的罪行。暴跳如雷的宙斯于是发动一场大洪水,准备将地球上的生灵清除干净。 
  这个故事有好几个版本。根据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普罗米修斯曾使一个凡间妇女怀孕。她生下的儿子取名为杜卡里昂(Deucalion),长大后成为希腊东部西萨里地区(Thessaly)锡亚国(Phthia)的君主;他的妻子是普罗米修斯的兄弟伊匹米苏斯(Epimetheus)跟潘朵拉(Pandora)所生的女儿,绰号“红发美人”的琵拉(Pyrrha)。宙斯决定毁灭“铜族”时,杜卡里昂受到普罗米修斯警告,连忙打造一口木箱,将“所有必需品”贮存进去,然后带着妻子琵拉爬进箱子。众神之王命令大雨降落人间,将地球大部分地区淹没。人类全都葬身在洪水中。只有少数逃到高山的人得以幸存。 
  “就在这当口,西萨里地区的山脉崩裂,从地陕(ISthmus)到伯罗奔尼撒半岛(Peloponnese),极目所见尽是一片汪洋。” 
  杜卡里昂和琵拉躲藏在木箱中,漂流九天九夜,终于抵达希腊南部的帕纳索斯山(Mount Parnassus)。大雨停歇后,夫妻俩钻出箱子,向诸神献祭。宙斯派遣使神汉密土(Hermes)往见杜卡里昂,询问他有何意愿。杜卡里昂恳求恢复人类的生机。于是,宙斯命令杜卡里昂捡起地上的石头,反手抛到肩膀后面。杜卡里昂抛出的石头变成男子,琵拉扔出的石头化为女人⒄。 
  希伯来人视诺亚为祖宗。同样地,在古代希腊人心目中,杜卡里昂是国族的始祖,也是许多城镇和神殿的建立者。 
  3000多年前,在吠陀时代的印度,民众也崇仰一个类似的人物。根据当地的传说,有一天: 
   
  一位名叫曼努(Manu)的智者正在沐浴,忽然,他发现手掌上有一只小鱼向他哀叫,请求他放过它一条命。曼努觉得它可怜,就把它放进一口坛子里。不料,第二天小鱼的身子却长大了许多,曼努只好把它带到湖里。没多久,偌大的湖又装不下这只鱼的身子。它对曼努说:“把我扔进海里去吧!这样我就会感到舒畅些。”(其实这只鱼是护持神的化身。)后来,他警告曼努,一场大洪水就要来临,他送曼努一艘大船,吩咐曼努先在船上装载各种动物(每一种两只)和所有的植物的种子,然后自己再上船⒅。 
  曼努遵照指示张罗妥当,海水就骤然上升,淹没整个世界。大地变成一片汪洋,水面上只看得见护持神的身影——这时它已经化身为一只全身覆盖金色鳞片,头上长着一只角的大鱼。曼努把船缆系在鱼角上,让护持神拖着穿过茫茫大水,走到“北山”的顶峰: 
  大鱼说:“我救了你一条命。赶快把船缆系到一棵树上吧,免得让大水把船冲走。休待在山顶上,看见洪水消退就一步步走下山来。”曼努遵照指示。后来洪水下降。这场大水冲刷掉地上万物和所有生灵,只有曼努一个人活着⒆。 
  于是,曼努带着船上那群动物,利用船上贮存的植物种子,重建劫后的世界,为人类开启一个新时代。一年后,水中突然冒出一个女人,自称是“曼努的女儿”。曼努娶她为妻,跟她生下一群子女。这对夫妻就成为现今人类的始祖。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古代埃及神话和传说也不乏大洪水的故事。例如,在法老塞提一世(Setil)陵墓发现的一篇丧葬经文就提到,一场洪水将充满罪孽的人类消灭。古埃及《亡灵书》第175章说明这场灾难发生的原因。月神索斯指摘人类的罪行: 
   
  他们争吵,他们殴斗,他们犯罪,他们制造仇恨,他们杀害生灵,他们到处惹事生非,欺压善良……(所以)我准备把我当初创造的一切全部消灭。一场大洪水将降临世上,把地球转变成一个大水坑,让大地恢复太初时期的原始面貌⒇。 
 
    
追寻一个奥秘
 
  埃及月神索斯这番话又把我们带回古代中东神话和基督教《圣经》冲的洪水故事。根据《圣经.旧约.创世纪》的记载: 
   
  世界在神面前败坏,地上充满强暴。神观看世界,见是败坏了,凡有血气的人,在地上都败坏了行为。神就对诺亚说:“凡有血气的人,他的尽头已经来到我面前,因为地上充满了他们的强暴,我要把他们和地一并毁灭。”(21) 
 
  如同杜卡里昂的洪水、曼努的洪水和那场毁灭阿兹特克人“第四太阳纪”的洪水,《圣经》的洪水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继之而起的是人类的一个新时代,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处的、由诺亚的子孙建立的时代。然而,从一开始我们就知道,这个时代到头来也可能会在一场大灾难中结束。就像一首古老的歌谣预言的:“神向诺亚展现彩虹征兆;下回不再用水,下回用火。” 
  《圣经·新约·彼得后书》第3章预言这场“世界劫难”: 
   
  第一要紧的,该知道在末世必有好讥诮的人,随后自己的私欲出来讥诮说:“主要降临的应许在哪里呢?因为从列祖睡了以来,万物与起初创造的时候仍是一样。”他们故意忘记,从太古凭神的命有了天,并从水而出借水而成的地,故此,当时的世界被淹没就消灭了。但现在的天地还是凭着那命存留,直留到不敬虔之人受审判遭沉沦的日子,用火焚烧……主的日子要像贼来到一样,那回天必大有响声废去,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烧尽了(22)。 
 
  因此,根据基督教《圣经》的看法,人类的世界有两个时代,而我们这个时代是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在其他文化中,世界的毁灭和重建次数不尽相同。在中国,已经消逝的时代被称为“纪”(Ki);据说,从太初时期到孔子诞生,其间人类已经度过十纪。每一纪结束时,“山崩地裂,海水暴涨,河流转向,淹没地上万物,毁灭所有生灵……”。(23) 
  印度宗教典籍提到“七个太阳纪”,每一个都在洪水、大火或暴风中结束。目前这个周期“第七太阳纪”终结时,“大地将在大火中崩裂”。马亚西亚沙劳越州和沙巴州土著相信,以前的天空非常“低沉”;根据他们的神话,“六个太阳已经毁灭……照亮现今世界的是第七个太阳”。(24)欧洲流传的一些神巫书籍也提到“代表九个时代的九个太阳”;书中预言,人类还剩下两个时代——第八和第九个太阳时代(25)。 
  大西洋彼岸,美国亚利桑那州霍皮族(HoPi)印第安人(墨西哥阿兹特克人的远亲)相信,人类历史上已经出现过三个太阳,每一个都在光辉灿烂的时刻毁灭,过了一段时期,人类才再复兴。阿兹特克人的宇宙观却认为,在我们这个太阳纪之前,世界上已经出现过四个太阳。在不同民族的神话中,世界的毁灭和重建的次数不尽相同,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漠视这些古老传说的共同点。世界各个地区流传的神话,显然都不能忘怀以往曾经发生过的一连串大灾难。很多神话,以诗样的文辞和繁复的隐喻与象征,遮盖这一场接一场大灾难的本质。在这些神话描述下,至少两种不同的灾祸往往会同时发生,通常是洪水和地震,有时是大火和遮天蔽地的黑暗。 
  这使得灾难的本质混淆不清。霍皮族印第安人的神话却能简单扼要,一针见血地告诉我们事情的真相。根据他们的说法: 
   
  第一个世界被从天空降落、从地心喷出的大火吞没,以惩罚人类的恶行。第二个世界崩溃时,地球脱离它的轴心,地上万物被冰雪覆盖。第三个世界毁于一场淹没全球的大洪水。我们今天生活在第四个世界,它的命运,端视人类是否能遵奉造物主的意旨(26)。 
 
  我们正在追寻一个奥秘。尽管我们未必能探知造物主的意旨,但是,对于人类神话中共同讲述的全球大灾难,我们有必要一探究竟,以解开个中谜团。 
  通过这些神话,远古时代的人类直接向我们倾诉。他们到底诉说什么呢? 
   
  注释: 
  ①《吉尔格梅施史诗》,企鹅古典文学丛书,61页。The Epic of Gil gamesh,Penguin Classics,LOndon,1988,p.61 
  ②同上,108页。 
  ③同上;《美索不达米亚神话》,110页。 
  ④《美索不达米亚神话》,112~113页:《吉尔格梅施史诗》,109~1ll 页;艾德蒙·索尔柏格《巴比伦洪水传说》,大英博物馆丛刊,26页。Edmund Sollberger,The Babylonian Legend of the Flood,British Muse um PUbliCationS,1984,P.26. 
  ⑤《吉尔格梅施史诗》,111页。 
  ⑥同上。 
  ⑦摘录自《圣经.旧约·创世纪》第6、7、8章: 
  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耶和华就后侮造人在地上,心中忧伤……神就对诺亚说,凡有血气的人,他的尽头已经来到我面前,因为地上充满他们的强暴……看哪,我要使洪水泛滥在地上,毁灭天下。凡地上有血肉、有气息的活物,无一不死。 
  上帝决定只拯救诺亚和他的家人。它吩咐这位希伯来族长建造一艘大船,长450尺、宽75尺、高45尺,船上装载各种动物雌雄各一对,以保存世上物种的命脉。安排停当后,上帝下令洪水淹没地球: 
  正当那日,诺亚和他三个儿子闪、含和雅弗,并诺亚的妻子和三个儿妇都进入方舟。他们和百兽,各从其类,一切牲畜,各从其类,爬在地上的昆虫,各从其类,一切禽鸟,各从其类,都进入方舟。凡有血肉、有气息的活物,都一对一对地来到诺亚那里,进入方舟。凡有血肉进入方舟的,都是有公有母,正如神所吩咐诺亚的。耶和华就把他们关在方舟里头。 
  洪水泛滥在地上40天,水往上涨,把方舟从地上漂起。水势浩大,在地上大大地往上涨,方舟在水面上漂来漂去。水势在地上极其浩大,天下的高山都淹没了……凡在旱地上,鼻孔有气息的生灵都死了,只留下诺亚和那些与他同在方舟里的。 
  终于,“7月17日,方舟停在亚拉腊山上。水又渐消,到10月1日,山顶都现出来了”。 
  《圣经.旧约·创世纪》接着描述洪水消退后的情景: 
  过了40天,诺亚打开方舟的窗户,放出一只乌鸦。那只乌鸦飞来飞去,直到地上的水都干了。他又放出一只鸽子,要看看水从地上退了没有。但遍地都是水,鸽子找不到落脚之地,就回到方舟诺亚那里。 
  他又等了七天,再把鸽子从方舟放出去。到了晚上,鸽子回到他那里,嘴里叨着一片新拧下来的橄榄叶子。诺亚就知道地上的水退了……于是诺亚和他的妻子、儿子、儿妇都出来了……诺亚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拿各类洁净的牲畜和飞鸟献在坛上为燔祭。耶和华闻到那馨香之气…… 
  ⑧《玛雅历史与宗教》,332页。 
  ⑨《波波武经》,如页。 
  ⑩佛雷瑟爵士《旧约的民间传说:比较宗教、稗史与法律论文集》,107页。Sir J.G.Fraier,F0lklOre in the Old Testament:Studies in Chmpar atiue Religion,Legnd and Macmillan,London,1923,p 107 
  ⑾约翰·华尔赫斯特《南美洲神话》,165页。J0hn Bierhorst,The Mythol ogy Of south America,William Morrow &CO,New York ,1988,p.165. 
  ⑿同上,165~166页。 
  ⒀林德《达科塔州历史》,引述自《亚特兰提斯:洪水前的世界》,117页。 
  ⒁诽特烈·费尔比《洪水重探:检视地质学、考古学、古代文学及圣经中的有关证据》,58页。Frederick A Filby,The Flood Reconsidered:A Reuiew of the Euidnces of Geology,Archaeology,Ancient and the Bible,Pickering and Inglis Ltd,L0ndon 1970,p.58.安德礼是杰出的德国地理学家暨人类学家。他研究洪水传说所发表的专论,被佛雷瑟赞誉为:“简洁明晰,平实客观,堪称学术研究之典范……”(《旧约的民间传说》,46~47页。) 
  ⒂引述自查尔斯·贝里兹《失落的诺亚方舟》,126页。Charles Berlltz,The LOst Ship of Noah,W.H.Alien,L0ndon,1989,p.126. 
  ⒃克达伊《希腊人的神祗》,226~229页。C.Kerenyi,The Gods Of the Greeks,Thames &Hudson,London,1974,pp.226-9. 
  ⒄同上,226~229页。 
  ⒅《拉路斯最新神话百科全书》,362页。 
  ⒆同上。亦见《旧约的民间传说》,78~79页。 
  ⒇根据《埃及亡灵书》底比斯校订本(Theban Recension of The Egyptian Book of the Dead),引述自《古代埃及从神物到神祗》,198页。 
  (21)《圣经.旧约.划世纪》第6章第11~13节。 
  (22)《圣经·新约·彼得后书》第3章第3~10节。 
  (23)见穆雷、克劳福等《中国历史记述》,第1卷,40页。H Murray J.Crawford et al,An Historical and Descriptiue Account of China,and edition,1836,volume l,p.40.亦见施勒格《中国天象学》,740页。G.Schlegel,Uranographie chinoiserie,1875,p.740. 
  (24)《大洋洲神话》,178页。 
  (25)《碰撞的世界》,35页。 
  (26)《世界神话》,26页。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葛瑞姆·汉卡克作品集
失落的约柜上帝的指纹